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工作計劃 >

課題研究計劃書

課題研究計劃書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計劃書,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題研究計劃書

課題研究計劃書1

一、研究的課題:

《自主(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方式中教學手段運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

回顧上學年課題研究上學期,透過上課題研討課、撰寫論文、教學設計、研究心得等多種方式,總結出了一些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但是還不夠全面,這學期我將繼續努力鑽研,進一步探索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轉變觀念,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

2、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建立自己的課題博客專欄。儘可能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3、聯繫實際,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緻地調查分析。

4、實事求是,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校園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齊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潛力。

四、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二月份:

(1)學生交流與合作潛力現狀調查分析。針對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總結。

(2)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3)學習課題組子課題計劃,明確研究資料。

(4)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三月份:

(1)參加開題儀式。

(2)建立學生個人跟蹤檔案。

(3)在數學課題組內聽課。

(4)用心參加培訓,學習、開通課題研究個人博客。

四月份:

(1)用心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用心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感言。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撰寫學生交流與合作習慣養成專題文章,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五月份:

(1)學習課題理論專題講座,做好筆記。

(2)透過課堂教學,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與同伴交流,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教訓。

(4)上一堂課題研討課。

九月份:

(1)學習課題組總課題方案、子課題計劃。

(2)寫好《自主(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方式中教學手段運用研究》個人研究計劃。

(4)及時上傳材料,豐富博客資料。

(5)用心參加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十月份:

(1)參加“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江西省中國小優質課堂教學研討會”。

(2)上好課題研討課。

(3)參加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究。

十一月份:

(1)參加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討課。

(2)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狀況,寫出心得體會上傳個人博客。

十二月份:

(1)結合我校“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組織課題組成員上課、聽課、評課活動。

(2)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資料等,並上傳到校園網站和個人博客。

(3)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4)收集、整理課題組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資料等,並上傳到校園網站和個人博客。

(5)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課題研究計劃書2

一、指導思想:

閲讀教學是母語教學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積累和大量的閲讀,才能真正學好語文。我們提出了“閲讀引領成長”的理念,並開展“培養兒童閲讀興趣的策略”的課題研究,旨在通過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他們的生活充滿閲讀,在閲讀中快樂成長。

二、研究內容:

運用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激發能學生的閲讀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的研究,這既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也是難點。

三、研究目標:

通過對培養兒童閲讀興趣的策略研究激發兒童的閲讀興趣,使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1.繼續調查當前我班學生課外閲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生活實際,採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培養兒童閲讀興趣的方法研究

3.充分挖掘閲讀教育資源,營造課外閲讀氛圍,改善學生的閲讀環境,加強閲讀指導,讓兒童在薰陶中愛上閲讀,喜愛好書。

四、研究方法:

1.繼續調查研究當前二年級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以及學生的閲讀興趣情況。及時觀察學生在策略研究中的反應,分析學生心理,以便調整教學策略。

2.利用語文教學平台,採用多種策略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教師及時記錄研究中一些好的做法。

3.通過閲讀有關教學刊物和觀看、聆聽名家專題講座,汲取名師的優秀經驗,分析、反思自身的研究行為,提煉有效的策略方法。

4.對研究過程發生的`故事進行整理記錄;豐富課題研究,把握研究問題。做好學生閲讀檢查工作,便於研究分析提供資料。

五、研究措施:

1.充分利用早讀、課前幾分鐘等較為靈活機動的教學時間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名著故事或朗讀一些淺顯易懂的名著名篇。引發學生去閲讀名著名篇,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我們的語文教材內容題材豐富、包羅萬象,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3.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年齡發展的特點,每個月列出一定的推薦好書書目,並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給孩子一定的課外閲讀時間,家長通過相關閲讀評價量表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的讀書情況。

4.以班級讀書會為主要平台,開展好書推薦會,講故事,朗讀名著名篇比賽,知識競賽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鞏固課外閲讀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薰陶中逐漸培養起對閲讀的濃厚興趣。

5.制定相關閲讀評價表,進行閲讀評價,評選“閲讀小明星”。

6.每天上課題研究Q羣看一次,根據課題組發出的主貼要求以回覆的形式按時完成每項任務。每個月課題組長檢查一次,將檢查情況公佈並記錄。

六、具體時間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本學期課題個人研究計劃。

2.向學生推薦本學期閲讀書目,各班完善圖書角。

四月份:

1.進行理論研究學習。

2.觀看有關閲讀指導的專題講座。

3.結合學校“健康閲讀,快樂成長”綠色閲讀月活動開展課題研究,舉行以“我愛童話”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

4.繼續利用網絡開展課題實踐研究。

五月份:

1.根據上課情況開展策略研究,開展課題組教師互聽互評課活動。

2.低年段班級開展向全班學生推薦“每日一成語”、“每日一佳句”、“每日一格言”活動,每天一名學生來做,輪流完成。

4.教師結合本課題,撰寫、交流活動學習心得。

六月份:

1.班級讀書會開展活動,如好書推薦會,講故事、朗讀名著名篇、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

2.根據各班情況制定相關閲讀評價表。

3.繼續完善、豐富相關網站。

七月份:

1.彙報展示閲讀策略研究的成果,課題組教師撰寫相關總結和論文。

2.參加學校“健康閲讀,快樂成長”星級班級和個人的評選活動。

3.繼續完善、豐富相關網站。

4.課題組撰寫研究總結。

5.資料歸檔。

課題研究計劃書3

課題名稱:“語文課堂教學”與國小生責任感培養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青竹

立項時間:20xx年1月

一、課題的提出: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明確指出:“培養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新世紀人才需要博學多才,有快捷獲取信息的能力,有終生學習的觀念,有自我發展精神,有與人協作能力等,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責任心的培養。如果一個人沒有認真負責的意識,一切都會失去基礎和根本。

目前在校的學生,是一個獨生子女的羣體,他們享受來自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厚愛,生活的環境優越,個人利益唯上的意識強,但對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卻很少思考,缺乏責任心、危機感、使命感。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勢在必行。

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在基礎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的問題,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上海市二期課改對本市學生的素質提出如下要求:有強健的體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有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有開放的意識和文化包容態度。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能發現問題,能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並解決實際問題。而“責任意識”則是現代文明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朋友、對家庭、對自己負責的人,那麼,我們的素質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毋庸置疑,課堂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陣地,語文學科實施的是母語教學,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影響深遠。要進行“責任教育”的研究,責任的.課堂是不能繞開的話題。

當然,責任感教育的途徑和手段是非常豐富的,它體現在教育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無處不在,教育時時存在。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根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基本含義: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關鍵字:計劃

二、研究目標:

通過實踐研究“責任引領下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語文素養,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比較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五、主要措施:

1.經常從網絡或書刊雜誌上查閲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學習國際國內責任教育,尤其是責任課堂研究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方法。

2.深入鑽研教材,梳理教材文本材料中的責任元素,擬定“責任教育”的個性化教學目標。

3. 藉助鳳凰語文網,充分利用備課時間,針對每一節課具體實施“責任教育”,包括預習環節的任務驅動,初讀課文的自主學習,責任引領下的師生對話和作業鞏固,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4.及時反思教學行為,分析典型案例,提煉經驗做法。

5.打通“責任課堂”和“學程導航”的研究壁壘,力爭出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驟:

1.2月份開始網絡備課,思考責任課堂的教學細節,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行動中。

2.每一節課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責任課堂的教學流程。

3.強調責任引領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4月份開始鼓勵學生以責任感引領自己課前預習,鼓勵學生課外閲讀,擴展知識面,全面提升學科成績

七、預期成果:

1.通過實施責任課堂的研究,使學生提升責任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力爭在畢業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2.積累5個典型教學案例,撰寫責任課堂的教學論文。力爭發表至少兩篇文章。

課題研究計劃書4

一、研究題目

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二、目的和意義

在此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緊密結合本校教學實際 ,經過調查、統計、分析、實踐 ,研究出各門課程的教學標準,技能考核標準、考試考核模式等能指導教學實際的方法 ,對本校的教學工作能起到一種指導、推動作用,而要達到教研目的。開展本課題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進的教學管理思想和考試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豐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為全面推行職業學校學生畢業標準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於職業教育進一步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和具體模式;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後培訓、不同類型教育之間、不同類型學校之間的溝通和銜接,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學習型社會的形成;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於職業學校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科研能力;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於職業教育教學評價和考試製度的變革。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具體研究內容:

1、通過公共文化課程新舊大綱對比研究、職業學校大綱與普通高中大綱的對比研究,編制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文化課程的指導性教學計劃,探索教學模式改革,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

2、以項目驅動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專業課程教學計劃編制、目標任務(項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則,構建適合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課程的項目驅動教學的內容,實現對學生的分層次教學,加強教學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在計劃編制時注意各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注意學生終身學習的需求。項目確定時注意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對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對所學技能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內容力求切合學生實際。依據學生個性特點,合理區分學生層次,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不同小項目、小目標,並逐步縮小目標差異,最終全部實現整體目標。

為配合項目驅動教育的實踐,正確引導師生的“教”和“學”,使學生成績更能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我們將對傳統的考試方法和內容進行改革,構建一個新的多元評價體系。具體分為平時考核(含學習態度考核,小項目完成情況)、期末測試(理論測試在試卷庫中抽取,組織集會考試;實踐測試採用工廠生產模式測試,要求完成成型的綜合產品)。

3、針對學校目前實習工場出現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隱患,進一步明確實習指導教師崗位責任,規範管理制度,強化學生安全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同時根據新大綱要求,調整學生專業課與文化比重,優化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加大硬件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擴大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範圍,創造學生實踐良好環境,進一步突出實習實踐。

(二)研究目標

1、制訂專業指導計劃。根據新大綱的要求,重新編制機電類的教學指導計劃,優化各專業課程開設秩序,確定各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完成的教學任務,確定項目教學中的.各項目任務。

2、創新校本教學內容。從農村市場對職業學校的需求出發,根據學校自身特色,精心編寫一到二本具有特色並被同行認可、學生滿意的適合農村職業教育項目驅動教學的校本教材。

3、優化教學模式、技術與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模塊式”教學方法,形成一個具有推廣價值的項目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使技術、手段、方法優化。在方法上改灌輸式為啟發式,改單一接受式為重視發現式、導學式、分塊式教學,使學生真正有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的機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4、強化學生專業實踐。

5、建立測評體系。通過對教師教學計劃的審定、教學過程的監控管理、教學成果的檢測考評,建立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對學生課堂學習評價、各個項目學習評價、學期的成績測評等環節,建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同時建立學生政治思想評價體系,完成對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的綜合測評體系的優化工作。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校本教材的開發。

2、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

3、專業指導計劃的修訂。

4、學生評價機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查閲法:通過上網和查閲資料,瞭解有關實習實訓操作流程;學習和借鑑有關項目驅動教學的實錄案例的方式方法;補充質量測評體系的漏洞;完善指導性計劃的內容等。

2、問卷調查法:設計制定面向全校師生的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當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和學生的綜合評價機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過調查和分析,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

3、行動研究法: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五、研究進度

1、前期準備與開題階段:

時間為20xx年6月至20xx年11月。內容為實施方案的制訂、相關文件的出台、專家講座、教師培訓。預期成果:各種方案、文件的制訂。

2、專題研究階段:

時間為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階段工作為:(1)20xx年9月至20xx年3月:調研、討論優化教學內容。形成項目驅動教學新體系並完成項目驅動教學教材初稿,同時在09級各專業中的《機械加工》、《C語言》、《作文教學》、《靜物色彩》、《職業生涯》課程中試用。推行“項目教學法”教學方法,舉辦學生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總結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優點及不足,不斷進行完善,並推行到其它的課程中去。(2)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完成各項目內容電子課件製作工作,歸納、總結使用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優缺點。預期成果:過程監控體系方案、評價體系方案出台,完成若干篇論文。

3、綜合研究階段:時間為 20xx年8月至20xx年11月。階段工作為:(1)20xx年8月-20xx年3月:在20xx級學生中試用教材並推行“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完善各專業項目教學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20xx年3月-20xx年8月:在20xx級學生中繼續試用新編教材。預期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科研論文4篇,教學論文2篇,教材出版。

4、課題結題階段:20xx年12月

六、課題組人員分工

1、項目驅動教學法校本教材開發

負責人:

組成人員:

2、項目驅動教學法與分層次教學法有機結合的探討,學生心理教育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完整的項目教學法過程管理制度和質量評價體系

負責人:

組成人員:

3、項目驅動教學法實踐與成果推廣

負責人:

組成人員:

七、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完善,機電專業教學指導計劃的完善,課程項目的確立及開課規劃的形成,校本教材的開發,採用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分層次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較為完善的項目教學過程評估體系、效果評價體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機械加工》等適合項目驅動教學的相關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⑶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及教育教學論文10篇以上。編纂論文集《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3) 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各一份。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預期先在校內機電專業進行實踐,然後進一步向校內和校外相關專業進行推廣,取得預期效果後進一步申請成果並爭取在湖南省範圍內的廣泛推廣。本課題的應用範圍主要是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此項目受益面比較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對於社會而言,為國家終生教育體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礎和積累豐富的經驗,並且能以此進行擴展,優化了社會教育資源,職業教育不再是斷頭教育,職業教育類學生也有了技能終生髮展的道路,對於我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能更快更好地培養各層次技能人才;(2)其次對於職業學校而言,由於確定了專業指導計劃,明確了各項目培養目標,合理的課程開發方法、課程設置方法,對於各類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提升作用,促進各個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更多有用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在就業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根據情況,能隨時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不斷提高職業技能水平;(4)最後企業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為更多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將促進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八、經費概算

1、圖書資料、材料費:0.8萬元

2、教材出版費:0.4萬元

3、學習考察活動費:0.8萬元

課題研究計劃書5

一、 課題名稱: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研究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我國自有人文教育以來,人倫的關係和人格的培養一直主宰教育的取向,到了當代,更把思想道德放在人文素養教的顯要位置。21世紀人才觀認為,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僅僅重視道德教育也是不夠的,同時要重視文化教育。因為文化是人類的知識遺產,是人類德性的參與指數,最終也是人格的培養。長期以來,在中國小語文教學中,先後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抹煞語文課程的特點,人為地強化語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謂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語文能力的培養;另一種是過分地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否定語文學科內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無休止的做體取代學生的讀寫實踐,或者用繁瑣的分析肢解課文中生動感人的整體形象,或者用僵化的標準答案限制學生閲讀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重新進行了科學的界定,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

一。中國小語文教育應該着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負有重要責任,因為語文負載着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研究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科學整合,凸現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如何使廣大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使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緊密結合,在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

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目的所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人文素養的培養的最佳途徑是語文課程的實施,因為它用時最多,其文選的教材又是人文素養最大、最好、最豐富的載體,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都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國小生正是良好的行為習慣、性格、思想培養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所以,研究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一代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意義深遠重大。

三、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分析研究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藴含的人文素養的巨大空 間及其因素。

2、 以教科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為主要載體,研究閲讀 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途徑、策略。

3、 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語文聽説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從人文情感、人文價值、人文品位等方面着手喚醒學生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在在閲讀文本中自然的學習活動中體會語文知識與情感的和諧統一。避免走向工具性、人文性割裂的兩個極端。

4、 拓寬語文學習領域,開展課外語文活動,特別是開展閲讀活動,擴大閲讀量,引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養,讓閲讀成為學生的習慣,成為一生的高尚追求。

5、 通過研究實踐,形成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理論框架提供實踐案例等。

四、 國內外課題研究的現狀預計可能的突破

人文素養是現代社會要求一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是指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人自身與他人、社會、國家、自然的關係以及自身的理性、感情、意志等社會屬性方面的問題,它通過觀念意識、品德情操、心理性格、價值取向和文化修養的外現而展示個人的人文素養。我國自有人文教育以來,人倫的關係和人格的培養一直主宰教育的取向,到了當代,更把思想道德放在人文素養教育的顯要位置。德國巴伐利亞洲在課程改革知道思想中突出強調向成長的一代傳授廣泛的綜合的基礎知識及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與人文素養,日本則提出了“生存能力”“責任意識”等概念,包括兒童適應社會的一些基本的素質和精神以及倫理道德精神等。這些都是在基礎教育中和課程改革中重視人文精神、人文素養培養的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把握語文教育人文性的特點,重視薰陶和感染作用,要發揮國小語文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作用,語文教育要滲透人文教育思想。所以,本課題的提出及研究正是貫徹落實心得課改精神和課標的需要。本課題以教科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主要載體,研究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科學整合,有效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教材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熱愛並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時代所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教材從人文的角度入手,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有計劃地確定各個單元的主題,3個學段的主題各有所側重,第一學段着眼於“愛”的情感培養,使學生感到世間處處有愛,並以愛心來面對世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例如:愛學校、愛家鄉、愛美好的事物等等。第二學段着眼於學生的自我完善,學會做人,為其終生髮展培養良好的品質。例如:善於理解、為人善良、講信義;勇於探索,努力創

新等品質;具有較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第三學段着眼於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培養其高尚的人格和審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科學、堅持真理;熱愛自由、民主、和平;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有美好的理想和寬廣的胸懷等等。此外。各個學段還按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順序安排了部分科學及人文知識方面的主題,幫助學生卡視野,吸收人類文化的營養。這些文質兼美的選文,文化內涵豐富,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憑藉。通過閲讀教學將一篇篇藴涵豐富人文情感的美文帶到學生面前,引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同時品味情感,提升認識。

五、 完成課題研究條件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契機下,教科所負責國小語文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教學指導、質量評估。全縣城裏7所國小,17個鄉鎮的中心國小及村國小都在使用本套教材,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基地。本課題的主要參與者都多年從事國小語文教學研究工作,教學理論基礎紮實,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聘請黑龍江省語言文字報刊社副社長國小語文教科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辦公室主任鄭萬峯及賓縣教育局副局長為顧問,由賓縣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永芳主持本課題研究,科研員、教研員、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共同參與,組成了一支強有力地科研隊伍,他們都是我縣的語文學科骨幹教師,科研骨幹教師,在“十五”期間出色地完成了省、市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的研究任務。在研究過程中,教科所將提供必要的經費、所需資料及外出學習等各種條件,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如期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六、 課題組分工情況

組 長:王永芳

顧 問:鄭萬峯 王平

課題組成員:

李淑豔:負責課題申報立項、組織課題研究、課題總結、結題全過程。 陳淑賢 楊海琴:負責課題研究內容的策劃、指導、研究成果的分析、總結。

李 亞 張 順:信息技術指導。相關信息網上搜集、提供,材料整理。 劉美芝、李春雨、林麗芬、高豔波、李季秋、閆豔、陳彥錄、楊延慶、趙秀娟負責組織本校教師以語文閲讀教學為主陣地研究該課題的相關內容,指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探討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寫案例分析、課例實錄、總結經驗、撰寫論文等。組織教師進行階段性成果分析、總結,及時向課題組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彙報實驗進展情況等。

七、 研究階段及研究成果形式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

2、

3、

4、 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 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國小生思想、行為問卷調查。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因素分析。

第二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開題培訓會。

2、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與策略研究。通過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課例實錄、教學研討會教研總結、階段性論文成果等形式

課題研究計劃書6

課題名稱:國中數學如何開展合作學習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發展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成為完成教學任務、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構築理想課堂教學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此,本教育組就如何行之有效地進行小組互動合作學習,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行立項研究。

二、 研究目標: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2、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3、合理安排合作學習任務;4、適時有效的教師指導;5、重視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三、研究對象: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我校七、八、九年級學生。

四、研究方法:

討論交流法,調查法,觀察法

該課題圍繞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研究,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深入課堂,對案例中的小組合作活動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別是對組內合作學習的參與面及教師參與調控的力度作定量與定性的分析。

(2)比較研究法:將各班案例作比較。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實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煉出更有科學價值的小組合作模式。

(3)行動研究法:對小組合作中值得探討的子項,如小組如何分工、組間交流方式等,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試點,再進行交流與實踐,在行動中驗證。

三、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理想課堂中小組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就是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應用於教學之中,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徵,已為廣大教師應用於課堂教學之中。但是通過觀察和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難盡人意的低效現象,仍需做更細緻的探討。

四、主要措施:

1、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也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以及內容。教師要改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進行教學,要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學習等新理念,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走過場。

2、教師還要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教學技能,在合作學習的分組指導、教學設計、課堂實施、課後總結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使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因此,本教研組認為,合作學習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a、小組人數的確定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研究設計。就我國國小課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況來看,安排4-6人一組為宜。小組規模小些,既可以保證人人有機會,又可減少靦腆學生的拘謹感。

b、小組的構成

課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臨時調換座位,以便學生能夠“類聚”而暢所欲言.

c、小組成員的角色

小組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組長負責組織、管理、主持小組學習討論,

d、啟發與提示

啟發與提示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要素之一。學生願意説,往往是由於他們有話可説。因此,教師應該做到:⑴設計的話題應與所學課文的內容相關,話題以有趣、新穎為宜。⑵在課文學習中或學習之前,配發相關的閲讀材料,以便學生有可供模仿或運用的語言材料。。⑶給出詞語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頭提示。由教師給出提示詞語,讓學生根據所給詞語形成小對話。

e、教師角色

通常情況下,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要過多幹涉學生小組討論活動,以免有些學生由於教師在場而拘謹。當學生不會表達某個詞語時,教師可及時給予提示;還可在學生討論即將結束時,迅速瀏覽記錄員的報告提綱,必要時稍作指點。因此,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充當一個旁聽者或幫助者的'角色,並保證學生

有充裕的時間完成所佈置任務,不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f、教師評價

適當評價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十分有利,教師要認真傾聽,還應讓全班學生認真聽,這對學生是種無形的鼓勵。在聽時,教

師不要因為糾錯而打斷,頻繁糾錯,只會使學生灰心喪氣,而應在學生表演時記下語言錯誤,然後挑出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加以解釋,其它問題可放到教師總結中去講,教師應多從正面提醒學生注意語言的規範。在任何情況下,教師對於任何學生的成果,都應給予真誠、恰當的表揚,要善於發現各個小組的可取之處,將小組評價和個體評價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緊張感可逐漸消除,學生的自信心也可逐步增強

五、預期效果:

1、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聽、説、讀、寫”等表達活動,真正地討論和合作,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

2、讓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教學,善於在人前發表意見。

3、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活動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學生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培養對合作學習興趣。

4、讓每一個學生充當報告員,使他們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5、教師全面進行小組評價和個體評價,讓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六、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標籤: 計劃書 課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jihua/5jw6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