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有關風味小吃的作文九篇

有關風味小吃的作文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味小吃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風味小吃的作文九篇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

俗話説得好,民以食為天,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那永遠是一縷不可消散的鄉情,是一劑不可缺少的提神藥。

現在我就來介紹一道我們家鄉的風味小吃“刀削麪”吧!

説到這裏我又忍不住想要告訴你們,我爺爺就會做刀削麪,不僅味美,而且藝絕!

記得每次寒假或是暑假,在家裏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爺爺,給我來碗刀削麪吧!我又想念那個味道了。”

每次爺爺做刀削麪,我都會仔細的在一旁看着。這不,爺爺又開始啦:

首先,爺爺先“和麪。”他拿出來一個盆,倒入一些面,然後少量多次的往裏面加水,並攪拌均勻,開始揉了,只見他的身體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按壓着,看起來很是嫻熟,很快,先前散散的面就被他和成有形狀的麪糰了,隨後,只見他往麪糰上面蓋了一層布,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實則學問大了,好多人做不好刀削麪就是因為面的柔韌度把握不好。

接下來,只見爺爺拿出來一個大鍋,往裏面加了一些水,把鍋放在火上面,等水燒開;同時去拿來雞蛋,青菜,土豆,西紅柿來,把它們洗乾淨,切好備用。這就是統籌的方法,我在校學過的,沒想到這早已是爺爺的生活經驗了。

然後,爺爺最瀟灑的動作——削麪開始了!我總是目不轉睛的盯着,一刻也不敢鬆懈。那動作簡直就是雜技演員在表演,爺爺往頭上面鋪了一層布,然後把剛剛和好的麪糰拿起來放在頭頂,拿出削刀來在頭頂上一下一下的劃來劃去,這些面片一個個都擦出了完美的弧線,掉進了鍋裏,他還不時的轉動方向。每當這時我都會嘖嘖稱讚,笑着説着“爺爺帥呆了!”

最後,不用説是炒麪了。早已準備好的菜,一個一個的倒進鍋裏面,呲拉一聲,爺爺就叮叮噹噹的翻炒起來,隨之而來的一陣陣香味兒,霸佔了我整個鼻子,甚至我整個身體,嘿嘿嘿!

雖然説已經吃過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嘗!夾起幾根麪條來,送到嘴裏,經過在湯汁裏面的浸泡,刀削麪又香又有彈性,習慣性的加上一些山西老陳醋,酸酸的,美味極了!

這個味道是我永遠都懷念的,是其它美味無法替代的,這濃厚的香味,時時刻刻都在牽着我的魂,讓我無法自拔,教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2

在一個初冬的早晨,我和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看書。一路上,微風輕輕的吹着,我不時地用手相互搓着取暖,突然間聞到一股清香撲鼻的香味,我順着香味往前走,咦!這是在幹什麼呀?圍着這麼多人?我急忙擠進人羣,原來是一家賣頂頂糕的攤位,熱騰騰的蒸氣、香甜的氣味使我垂涎欲滴,我忙問:“阿姨,這頂頂糕怎麼賣呀”?只見賣頂頂糕的阿姨手不停的忙乎着,頭也不抬地大聲回答道:"五角錢兩個,一元錢五個,又甜又香,吃了熱乎乎”。

我忙從荷包裏掏出一元錢遞給阿姨説:"阿姨,我要一元錢的”。

只見阿姨用一把小鐵鏟把一勺磨的極細的米粉裝進一個特製的木模子裏,這邊剛放好,那邊一頂,不一會兒就好了。阿姨用一個白色的小塑料袋裝好遞給我,捧着熱乎乎的頂頂糕,我忙退出人羣,站在一邊囫圇吞棗似的吃了四個,還剩最後一個,我可得慢慢地品嚐,細細的觀察,頂頂糕白白的、圓圓的、甜甜的,我輕輕的咬了一口,這時我才發現它的內涵非常豐富,裏面還夾着有紅糖、芝麻、桂花呢,難怪送進嘴裏綿綿的香中帶甜,讓人回味無窮!

頂頂糕到底是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原理讓它熟的呢?懷着好奇的心理,我直奔二樓生活櫃,找了一本"風味小吃"的書翻閲起來,哦!原來頂頂糕是一種用大米粉、糯米粉、紅糖為原料的小吃,把這種磨得極細的米粉倒入一種特製的小模子內,加上一點紅糖,桂花糖放入滾燙的水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只需一會兒,一塊小白糕就熟了,然後用木棒頂出糕塊即可,其特點是鬆軟帶糯,味香甜正,最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

小小的頂頂糕看似簡單,其實也還挺有學問的,他聚集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幹。所以,我們只有多學知識,不斷創新,才會讓人們享受更多的風味小吃。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3

羊肉粉是家鄉久負盛名的風味小吃,因為味道鮮美、爽口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我對羊肉粉的記憶大約在5歲左右,因為爸爸、媽媽喜歡羊肉粉就經常帶我去吃,當時只是覺得很好吃。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自己對羊肉粉的喜愛,我逐漸對羊肉粉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了一些羊肉粉的製作方法。

製作羊肉粉除需要羊肉、米粉之外,還需要很多的調料,首先把羊肉切成大塊大塊的放在裝有水的鍋裏煮,待肉煮熟後撈起,將鍋裏的肉湯加入調料製成有鹽有味羊肉湯,然後將煮熟的羊肉切成片,將米粉放入羊肉湯中燙熱後盛入碗中,並加入,這樣一碗羊肉粉就製作好了。在吃的過程中每個人還可以根據自己口味的不同,加入煳辣椒、花辣等調料。

儘管夏天吃得滿頭大汗,冬天吃得温暖舒服,但一年四季中吃羊肉粉的感覺永遠是那麼的爽口,令人長久回味,所以我愛羊肉粉,我更喜歡吃羊肉粉。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4

我家鄉的風味小吃很爽,如糖糕、燒餅、豆腐丸各種燒烤等等,但我最喜歡的是要數炸火腿腸了。

在大街小巷不時傳來一陣陣誘人的叫賣聲:“快來買了,各種燒烤,又香又便宜!”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上街,我又央求媽媽要吃炸火腿腸。只見攤主把一條火腿腸去“皮”,利索地劃了幾下,再放到油鍋裏炸。

這時,就能聽到一陣陣“吱吱”的響聲。大約炸了兩分鐘左右,一條火腿腸便熟了,攤主利落地把它放在盤子上,用刷子沾上一點配料,刷到火腿上面,於是一串香噴噴的火腿腸便可以吃了。

我拿着火腿腸放在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哇,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叫道,狼吞虎嚥地吃着火腿腸,好像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似的。

不知不覺地,一串火腿腸便下肚了。這時,我才覺得嘴巴好辣,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旁邊的媽媽笑嘻嘻地點了點我的鼻子説:“你這隻小饞貓。”我向媽媽扮了個鬼臉,説:“都怪我們家鄉的風味小吃太誘人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5

隨着日新月異的科學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鄉那個偏僻的小山村也富裕起來,一棟棟漂亮的二層小樓到處都是,乾淨美觀的酒店也隨處可見。不過只要談起家鄉的風味小吃——涼皮,那可就讓人嘖嘖稱讚。

涼皮的樣子很好看,你瞧:晶瑩剔透的涼皮浸在泛着褐色的醬湯裏,點綴其中的是一根根翠綠的黃瓜絲,噢,還有那一條條黑褐色的海帶。潔白的蒜沫拌上黃色的生薑,再配上一大勺麻油,彷彿是一塊塊白玉散落在草地間,真是讓人垂延欲滴呀!涼皮的做法很簡單,很易懂,夏天裏家鄉的大街小巷有許多的小吃店:來了一位客人,送上一杯涼茶,然後就吆喝着走進廚房,把備好的涼皮切成條狀,接着放進一個大碗裏,放上切成絲的黃瓜和海帶,撒上蒜沫和生薑,最後澆上一些麻油和醬油,如果嫌不夠好吃,還可以淋上一大勺紅彤彤的辣油。

每一次回到家鄉,都喜歡去品嚐涼皮,因為我回家之時正為酷暑,吃一些涼皮會覺得很清涼。每當一大碗涼皮落在我面前時,我總是舉起筷子卻下不去,只是覺得這麼好吃的東西,吃了就太可惜了,可是經不住肚子的'哀求',吃了起來。我特別喜歡用筷子去夾不起來的涼皮,放在嘴裏,滑滑亮亮的,細細一嚼,酸酸的感覺,好吃極了,再夾起一根翠綠的黃瓜絲嚐嚐,濃烈的醬味和蔬菜的清香,令我回味無窮,心馳神往。

記得有一次,我吃涼皮時,由於貪吃不留神,'溜'一聲,涼皮被我吸在了喉嚨裏,一個勁地在那兒咳嗽,引得別人在一旁奇怪地盯着我看。也怪我當時太急,後來還是讓媽媽塞了一大團飯進去,再狠狠地拍了我幾下,涼皮終於下肚了。

家鄉的風味小吃呀,雖然有幾年沒有品嚐了,但你那清爽的味道卻是我美好的回憶。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6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多種多樣的食品,不同地方的食品有不同的風味。“粽子”就是我家鄉的一種風味小吃。

在我的家鄉宜州市,不管什麼季節,不管大街小巷,你都可以找到賣粽子的攤鋪。粽子一般都是用翠綠的箬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裏彷彿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膩。粽子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

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説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每當逢年過節,奶奶都要親自包粽子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祝福。過年回到老家,我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全家人齊聚一堂,歡聲笑語,那種甜蜜的滋味總會由心底湧出。窗外的大樹也彷彿被這一幅温馨畫卷所感染,搖動着它那笨拙粗壯的樹枝,緩緩起舞。葉子們輕吻着玻璃,懷着一顆喜悦又急切的心,急切什麼呢?推開玻璃窗,它打着旋兒地飄落在案板上。哦!原來它們也想要一品粽子的香味!只是還未觸及,就被那濃濃的粽香與和睦的氣氛所陶醉了。

我愛家鄉的美味食品——粽子,更愛這濃濃的'情意!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7

每個地地道道的棗莊人,都知道棗莊的四大名吃:羊肉湯,張家狗肉,辣子雞,菜煎餅。要問我這個饞貓哪個好吃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哪個都好吃,但最好吃的要數菜煎餅了!”

菜煎餅色香味形俱全。看一眼,就會流口水,迫不及待的想咬一口;一到嘴裏,就使人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它。

菜煎餅的皮是金黃色的,上面還散落着一些褐色的小點點,那是餅熟最明顯的特徵。從上面看,金黃金黃的皮加上那些褐色的小點點,還有菜煎餅五顏六色的餡,讓我們一看,就直流口水。現在説着,我都快流口水了!

做好的菜煎餅,滿屋到處瀰漫着面的香味,蔬菜特有的香味,雞蛋的香味,火腿的香味……所有的香味混在一起,那是多麼誘人的呀!當你仔細聞一聞,就會聞出一縷甜甜的味。到那時候,你肯定不顧其他的事,就只一心想拿起菜煎餅咬上一口,你就會覺得這事人間最幸福的味,是什麼東西也代替不了的味。

菜煎餅一層一層金黃色的皮裏總要夾着無顏六兒色的餡,這些不光好看,而且也很香,同時這餡也香、很有營養!

看到這,我相信你肯定流口水了,而且還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吧!別急,我還要告訴你,這菜煎餅老少皆宜,被稱為“天下第一餅”“魯南第一餅”,不管這些稱號對不對,反正在我心裏的稱號就是這些!你肯定饞了吧!那就趕快來到我的家鄉品味這誘人的菜煎餅吧!到時候,我還會當你的導遊,讓你把這四大名吃好好地品嚐一頓,過把癮吧!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8

我的家鄉河南省汝南縣,汝南縣不但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有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宿鴨湖;有亞洲第一殿——南海禪寺,還是“梁祝故事”的發源地,有着“梁祝之鄉”的美譽。還有許多聞名天下的風味小吃,像“胡辣湯”、“嫩豆腐”、“豆腐腦”、“雞肉丸子”、 “雞蛋煎餅” 、“白吉饃”、“馬蹄饊子”等讓人一想起來就垂涎三尺。

汝南的胡辣湯中有貨真價實的牛肉、海帶絲、木耳、粉條、黃花菜等等。做好後顏色呈透明的琥珀色,香氣濃郁,味道麻辣,在冬天的早晨喝上一碗,辣的過癮,暖的舒適。

知道什麼是“水上漂嗎”?大家別以為是武打高手的名號,它其實就是“雞肉丸子”。因為煮好了的雞肉丸子都在沸騰的水面上漂浮着,翻滾着,所以就得了這樣一個美名。它可是汝南最最有名的小吃了,也是汝南人的最愛。雞肉丸子的主料是澱粉、雞肉。先把包了雞肉的澱粉團用油炸好,再放在清水裏稍稍浸泡,最後放入濃郁的骨頭湯中煮啊煮啊,直到一個個肥肥胖胖的大丸子都爭先恐後地漂到了水面上。熱騰騰地端上一碗,香噴噴的湯水中躺着幾個胖丸子,幾絲豆腐皮,再撒上少許碧玉般的韭菜丁,這可是美味中的極品。如果再奢侈一點,還可以要一份嫩嫩的羊腦、一份“馬蹄饊子”吃它個酣暢淋漓。汝南名吃“馬蹄饊子”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宋蘇軾曾作《寒具》稱讚道:“手搓成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清朝年間,饊子鋪在汝南已遍及城鄉。馬蹄饊子系用清油細面炸制而成,因條細色黃,形似馬蹄而得名。味道醇正,香而不膩,幹吃焦酥,熬湯耐煮,柔而不散。食用方便,易消化,耐久存且經濟實惠。汝南的任何一道美食都讓人讚不絕口,吃不過癮絕不罷休!

聞到汝南縣美食的香味了嗎?快來汝南一飽口福吧!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9

温嶺有一傳統早點,那就是手打糕,當地人一般稱之為“嵌糕”。就是在鮮蒸年糕中放入自己喜歡的菜餚,是家鄉人傳統的快餐,比漢堡包好吃幾百倍哉!

一大早,在小區門口或者背街小巷中,經常可以看見一大堆人圍着一個小攤,這就是糕攤。糕攤一般都有一張長桌,桌上一字排開若干個盤子,分別盛着綠豆芽、洋芋頭絲、醃菜、辣包菜、油條等料作。賣糕人站在桌前,一手從棉褥下的糕團中抓出一團熱氣騰騰的白糕,然後像搓衣服一樣地在桌板上一揉、一攤,就做成了一個敞篷船外形的兜,然後根據顧客的不同需要,從桌前臉盆中以手代筷各撮一點料作排在兜裏,像包餃子一樣地把底部和兩邊合攏,一筒嵌糕就成了,再用湯匙舀點湯澆在糕裏,使糕吃起來更有味道,也不會口乾。

桌子的一旁還擺着一個煤爐,上面放一口鍋,鍋裏煮的是豬肉,喜歡在糕里加點肉的人們,就用筷子夾出一塊肉來放在砧板上,賣糕人一陣亂刀就砍成了肉末,再包進糕裏。當然,加肉是要另外付錢的。糕攤在温嶺街頭十分常見,但是有名的卻只有幾處,比如尚書坊、貪吃街的石板屋、文化橋、繁昌小區門前、五角場這些糕攤,在城區是頗有名聲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們往往不惜套遠路,也要趕來,因此,這些糕攤都是生意興隆、人滿為患,買糕的人往往圍着長桌擠成幾圈爭在温嶺,相當於漢堡包在西方,方便快捷,經濟實惠,很受人們的歡迎。

很多在外經商辦企業、求學打工的温嶺人,都十分懷念家鄉的嵌糕,有機會回到家,一定要去糕攤打打牙祭,沒有機會經常返鄉的,還會叫親戚朋友捎帶幾筒去以解饞。真可謂“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糕攤前,嵌糕品嚐未?”温嶺人喜歡嵌糕的情節幾乎已經成了一種文化,滲透在人們的日常。

標籤: 九篇 風味小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zuowen/pk10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