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語錄名言 >

有關佛語的語錄彙編84條

有關佛語的語錄彙編84條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下面是關於佛語的語錄84條,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有關佛語的語錄彙編84條

1、人生在世,多一份對待生命的釋然,常保持一個悠然的心境。凡事皆用平常心去面對,做人無須勉強,讓一切隨性而來,盡興而去,淡定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2、善良如雪蓮,聖潔高雅。善良像陽光,温暖明媚,成為人生最温暖的底色。種善因,得善果,從花開到結果,隔着的只是一個茂盛的等待,善有善報,永不過期。種下善良,總會有秋收的季節,種下美好,總會有幸福的回報,善有善報,即是故事的開始,也是故事的結局。

3、讓你成熟的,是經歷與磨難。讓你幸福的,是寬容與博愛。讓你心安的,是理解與信任。拋棄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會更美好。人生如此短暫,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吶。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不要回頭看,前面的世界更精彩。

4、隨緣,一直崇尚的一種做人的態度,用心去感悟,才領會"隨緣"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生活是在隨緣中實現,心智也在隨緣中成長,歲月本無疆,人生當隨緣!

5、人生的高度,一半始於個人的努力,一半源自眾多的選擇。人生的敗筆,亦多是生於選擇當中:一是不會選擇,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離,難修正果;二是不堅持選擇,目常斜視,心易旁顧,朝秦暮楚,難成其大。

6、茫茫人海,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慢慢讀懂了你,把你當成知己,彼此理解,彼此懂得,那便是塵世最美的緣,即使千里萬里,心也緊緊貼在一起,天涯咫尺……

7、我愛他們,因為他們愛我。

8、一念錯,則步步皆錯;一念善,則事事造福。

9、從古到今,芸芸眾生都是忙碌不已,為衣食、為名利、為自己、為子 孫……以至於勞心勞力,體會不到生活的幸福。佛啟示我們:只要你心無 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只要你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多一份淡泊,少 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只要你拋棄一切塵世的煩擾,留一 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安個家,你就會獲得幸福,遠離煩惱。

10、佛經中告訴我們,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為修行所做的付出與努力,重點都在於斷除煩惱、降伏自心與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發揮內在的潛能——愛心與智慧。這樣修行才會有實質性進展,修行才會對成就起到重大作用。無論身處逆緣還是順緣,只要我們具足正確的見地,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成為增長修行的助緣。

11、信心是學習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間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12、僧問:"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師日:"龍騰滄海,魚躍深潭。"——《際上座》

13、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流水是禪;青青翠竹是禪,鬱郁黃花是禪。

14、仇恨好比一把無形的利劍,隨時都有可能插向被恨者的胸膛,同時也使自己的心靈扭曲成醜陋的畸形甚至失去人性。其實,究其起因,有時只是一點誤會而已。人應當忘記仇恨,因為仇恨是一件令人很痛苦的事情。

15、談生死,應瞭解如何去除煩惱。

16、不能不在乎褒貶,不能太在乎褒貶。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處在羣 體之中,一言一行都會被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解讀。關鍵在於自己,要 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像褒的那樣好,又是否真的像貶的那樣不堪。

17、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18、我們為什麼要修心?佛陀在經典中説得很清楚:如果我們的心向善的話,所説的言語、所做的行為都能成為善;如果我們的心向惡的話,所説的言語、所做的行為都會成為惡。我們的所言所行成為善還是惡,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同樣,我們獲得快樂還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與惡來決定。

19、人與人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人與人的交往,歸根結底,是心與心的交流——無論説話、做事,必然帶着內心的某種訴求、某種觀點、某種情緒、某種情感,假設內心沒有貪、嗔、痴三毒,自然不會施毒於人;內心有毒,會自然而然發散出來,流到對方心中,給對方造成毒害,同時也給自己造下了罪業,毒性越大,罪業越重。

20、無論我們的心安定、穩固還是發揮功用,修行的成長都是階梯式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在時間的打磨下,不斷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依教奉行,並持之以恆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21、生活再忙,總有休息的時間,利用休息時間,就可以靜心打坐,也可以參禪悟道。甚至忙着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禪師所説,搬柴運水無非是禪。因此,不要怕沒時間,只怕無心。

22、借彼魔惱,堅我願力,只要將猛,不怕賊強。

23、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並不意味着放棄了世間的鎖事,而是對它的看破和放下;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並不意味着現象對我們的干擾,而是對它的分別和執著。

24、很多人之所以碌碌無為地過活,是因為他們無法以平常心度日,不肯承認自己只是凡人,好高騖遠,對自己沒有準確清晰的定位,如此一來,自然就會在煩惱與焦躁中虛度時光。許多大的修為,都是在一日一精進中不斷積累,繼而到達的。

2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很多人將這句話當做對"執著"二字的最好詮釋。但我們可以將"求索"二字理解為對生活方向的摸索,既然要摸索,就少不了摸爬滾打,只有在跌跤碰撞中,才能更準確地確定真正合適自己的路。

26、齋是素食,戒是規矩;珍惜自我生命,更要尊重萬物生靈。

27、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與決心,而是所有的善意與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不過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雲林綠野,落雁平沙。

28、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癒,菩薩亦愈。《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29、學佛無須瞭解無常的道理,如能徹了此理,才能操縱自己的生命,來去自在,通向光明的境界。——證嚴法師

30、學會了感恩,我們的一顆心將會永遠被温暖籠罩,被甜美滋潤,我們 的生活中不會再有冰雪、衝突、憤怒、戰爭、咒罵,遠離了這些,那我們 就會每天都生活在快樂的國度裏。

31、生活中,當你發現有一個人能讓你隨心所欲地發脾氣,任你隨心所欲地胡鬧,那一定是與你緣分極深的人。心理學講,人的潛意識裏,只有對最親密的人才會產生依賴感,也只有能讓你感覺安全的人,你才會隨意地釋放自己。而有些人,你卻只能和他客客氣氣,禮尚往來,那隻能稱為君子之交淡如水。

32、生活的禪法在於觀察與包容、喜悦與平靜。禪是生命的自在,禪是生活的灑脱,禪是內心的無礙,從心地到生活的活潑運用,豁達而自在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生命積極嶄新的詮釋。

33、時時都念茲在茲來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時,正在拜佛,一回頭就罵;或者一回頭就拿把刀殺人,那不是精進,那還是在那兒盡做一些假的。

34、問:"在家居士身穿短褲襯衫,誦經、唸佛、拜佛,請問是否如法?"答:"不如法。我們對於尊長要禮敬;同理,你家裏有貴賓來訪,你能穿個短褲襯衣接待他嗎?我們見到佛像,應當是見佛如佛在,要生起這樣的恭敬心。這完全是一個敬意,要養成習慣。"——淨空法師

35、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猶似"明珠在掌",如果自己不去發覺它,明珠也只是一件無用的廢物而已。修行,就是為了有機緣出現,使我們猛然醒悟,而領受到明珠的存在與珍貴。

36、以法為樂,以空為樂,法喜、空樂,才是真正的喜樂。世間一切,我們不一定要佔有,享有的快樂更甚於佔有。《佛光山開山[xx]週年紀念特刊》

37、花半開最美,情留白最濃,懂得給生命留白,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38、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39、真正的美,在於身形端莊、氣質優雅。

40、保護大地,需從建設人心一開始。

41、譬如人毀足,不堪有所涉,毀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人。《四分律比丘戒本》

42、從一定意義上講,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在當今社會年輕人更是不可缺乏苦難的磨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人的一生中,要想做出點兒成就,必然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梅花香自苦寒來",即便是富家子弟也要有吃得苦難的心理,怕吃苦,圖安逸,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43、在生活中,人們難免與周圍的人發生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沉溺於這樣的小事中不能自拔,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還會因此少得很多快樂。我們要學會記住一些美好的東西,忘卻自己的不滿之心,如此便能活得自在、輕鬆,能夠坦然地面對旅途中的風風雨雨。

44、看淡曾經的傷痛,好好珍惜自己,珍惜上天賜予的點點滴滴;善待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永遠有一片陽光照耀的晴空;善待自己,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許痛苦之後就是幸福的天堂……

45、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

46、延參法師:人間多風波,枉自添曲折,世上那些痴兒女,迎過往,送過往,既知曉苦空無常,緣起緣滅,為何不一笑轉身,一笑釋然,能祝福,不相怨。

47、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48、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瞭然無寄。

49、當瑣碎之事、不如意之事索繞着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禪語有云:"隨緣自適,煩憂自去。",隨緣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進取的精神,是一種達觀的處世法則。

50、得得失失平常事,是是非非任由之,恩恩怨怨心不愧,冷冷暖暖我自知,坎坎坷坷人生路,曲曲折折事業梯,凡事不必太在意,人這一輩子,怎麼都是過,與其皺眉頭,不如偷着樂。冬天別嫌冷,夏天別嫌熱,有錢別裝窮,沒錢別擺闊,閒暇養養身,每日找找樂,苦辣酸甜都嘗過,才算沒白活!

51、禪師在寺院空地上灑了些蜜,許多蒼蠅趕來,因捨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腳,再也飛不起來,禪師誡諭: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52、生命中許多的錯失,是因為我們不堅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後欺騙自己説一切都是命運。殊不知命運再好,都要經歷風雨和黑暗;就算再糟,上天也會為你預留一片陽光,只要你用心找尋,就不會永遠站在陰霾之下。認準了的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準了一個方向,就只管上路。

53、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的越多,心裏就會越痛苦。你捨棄的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分擔別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別人温暖的饋贈。這就是愛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無愛、閒得無聊,這些都是增長煩惱的根源。

54、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點緣分;人和人相處,靠的是一點誠意。這世間,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生活中,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自然而然留在身邊的,才是最真的,最長久的。相遇最美,今生能遇見,就是難得的緣份,就是幸福,請永遠珍惜這份修來的美好吧。

55、忘掉種種多餘無用的東西——名、利、仇、怨,不斷重新開始,讓思維的長卷上不留痕跡。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開心地度過一天天、一年年,讓幸福像涓涓的小溪一樣在我們的身邊靜靜流淌。

56、我們苦苦地追逐財富,卻不知道善良才是這個世間最為珍貴的寶物,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也只有善良才是我們心靈真正的歸宿。善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即便是罪孽深重者,穿過靈魂的縫隙,也總能尋到一絲善的光芒。當我們自以為失敗,甚至一無所有時,至少還有時間和未來;當我們自以為貧窮,甚至一文不值時,至少還有微笑和善良。善良是廣闊無垠、包容一切的胸懷;善良是沒有得失的計較、沒有對錯的分辨、沒有好壞的執着的一種大氣;善良,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美麗;善良是一種至尊的、高貴的氣質。生命會因為善良而閃爍瑰麗的光芒。

57、我們沒辦法制止別人對我們的傷害,但如果我們有了智慧,就可以不接納傷害。

58、無事莫把閒話聊,是非往往閒話生。太過於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

59、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法句經·吉祥品》

60、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1、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62、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63、清晨曙光初現,幸福在你身邊;中午豔陽高照,微笑在你心間;傍晚日落西山,快樂隨你一天;關心你的朋友,從早晨到晚上。念一聲阿彌陀佛!祝你快樂永遠!

64、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呂碧城《高陽台》

65、如果我選擇,我選擇喜歡,因為喜歡更長久,更綿延,更適合一個人暗自留戀,不張揚,不對抗,只是默默在一邊,它不夠徹底不夠過癮,但如果和時光抗衡,它一定是化骨綿掌,這千山萬里路,只有喜歡,只有喜歡可以浩浩蕩蕩走下去呀。

66、生命都是一樣的,再微小,它也是生命。你不尊重別的生命,他們一樣會不尊重你。許多流行病是因為不尊重動物帶來的結果。

67、人生也許會經過隧道,但不要被隧道一時的黑暗所挫敗,因為我們總會和光明相遇!

68、所謂妄想,就是過去所做、所説、所見、所聞的影像留在我們腦子裏。

69、天賦異稟也罷,資質愚魯也罷,庸常中人也罷,只要能認清自己是誰,就能腳踏實地,抱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70、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經不起時間的磨鍊,經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難。

71、黃金非毒蛇,淨財作道糧,外財固然好,內財更微妙,求財要有道,莫取非份財。

72、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給阿彌陀佛打一個無線電報,這叫感應道交,這才是老實唸佛。

73、怎麼樣處理自己的憤怒?有些人認為不是一個缺點。那些沒有習慣觀照自己靈性的人,會覺得憤怒是他們天性的一部分,不應該壓抑,而是要表達出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我們也可以説無知和文盲是我們性靈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然而我們卻要盡一切努力來消除它們,沒有人抗議説這些是我們的天性,應該要保持原狀。那麼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破壞性更大的怨恨或憤怒呢?這實在很值得一試。

74、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裏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世界是虛無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她住在我心裏,可是我卻沒有容身之地!

75、古寺月色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76、與你並肩沐浴過的風,不是風,是音樂;與你附耳漂流過的音樂,不是音樂,是語言;向你問好答你再見的語言,不是語言,是綿綿雪崩。

77、你經歷過坎坷,我承受過打擊,生活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樣,猝不及防的意外,難以預料的傷害,都會出現在人生中。

78、我們不能在痛苦中強説生命是美好的,惟有在愉快中才真能感受愉快??佛陀説:"愉快是覺悟的開始。"

79、若人於世間,施捨或供養,求福一週年,如是諸功德,不及四分一,禮敬正直者。好樂敬禮者,常尊於長老,四法得增長:壽美樂與力。

80、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讓思想任意奔流而無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覺之火燒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煩惱。由於這樣,他找到了內心的寧靜之道。

81、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

82、法譬如水,能洗諸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大海,皆悉能洗諸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無量義經》

83、不知什麼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唸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着。

84、沈家白。既然錯過,那麼就別再相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yulu/2g54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