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演講稿 >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

今天我彙報的主題有兩個:

一、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教育思想中的體現;

二、在聽報告和觀摩中關於“兒童課程建設實施”的思考。

內容一: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教育思想中的體現

校名學生題 校園書香溢 愛心與民主 教改勁風起

對於“李鎮西”這個名字老師們肯定不會陌生,他就是成都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的現任校長。個頭不高、身體微胖、樸素隨和、目光炯炯而睿智、言語幽默而率直(帶着一股濃濃的川味)——這是李鎮西校長給我留下的總體印象。我對他的瞭解源於參加班主任研修,以及他所著的《愛心與教育》《做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班主任》等暢銷書籍,其中有的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如“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民主是教育的靈魂”“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師愛之源”等等,其“愛心、民主”教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實踐無不令廣大教師感動、折服?也可以這樣説,到武侯觀摩新教育有絕大部分人是衝着“李鎮西”而來的!

(出示校名)老師們,你是否留意其校名與其他學校存在不同?細心的你是否發現在校名的落款處寫有“許晴航書”?“許晴航”——何許人也?書法大家?還是教育名人?皆否,實乃該校六年級三班一普通女生也!

“在學校裏,最重要的就是學生。” 20xx年9月新校投入使用時,校長李鎮西拒絕了找名人題寫校名的建議,堅持向全校學生徵集書法作品,從中挑一幅作校名。李鎮西表示,學生應該在學校裏留下美好印記,讓他們感受到“我很重要”,從而激勵他們更自信地發展。於是,從20xx年下半年起,學校就開始面向全校24個班1000多名學生徵集書法作品。學生們甚是踴躍,交上來的作品有鋼筆字、毛筆字,還有鉛筆字。經過初選,全校一共挑出100多幅作品入圍下一輪評比,最後大家都看上了許晴航的字。在開學典禮上,李鎮西校長跟許晴航還開玩笑説:“等到你80歲時,你還可以牽着小孫子來這裏,指着校名説,看,那就是奶奶當年寫的。”由此事足以看出學校把學生擺在何等重要的.位置,民主思想體現的是何等的淋漓!

(出示校園鳥瞰圖)老師們請看——三棟四層教學樓矗立在校園的東半部,它們由北到南依次呈東西和西北東南走向排列,分別與弧形連廊相連,如同一本打開的書。(出示圖片)美國作家狄金森的兒童詩《神奇的書》,被書寫於正對大門的辦公樓樓梯東側的整面牆壁之上,沿着樓梯、順着連廊即可到達所有樓層,步入每間教室——連廊內的牆壁上張貼着各學段的推薦閲讀書目(出示圖片),立柱周圍擺滿了書,教室內的書架上排列着的也是書……漫步其中,如同開啟了一段神奇的閲讀之旅!20xx年8月13日,李鎮西校長的《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穫》講座,吹響了新教育實驗的號角,新教育思想開始潤澤附小,新教育實驗開始進入師生的生活,其中,“建設書香校園,讓閲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就是重點推進的三大行動(建設書香校園、締造完美教室、打造理想課堂)之一。

(出示圖片)“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句話出自前蘇聯傳記小説《普通一兵》,學校以此為校訓,就是要讓學生懂得愛,並傳遞愛!(圖片)“愛滿天下”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它被雕刻於正對操場的連廊外側石壁之上,連廊上還寫有“書香怡情墨韻養慧”八個大字。由此可見,“愛心教育與民主思想”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感悟一】

教育要回歸原點,倡導教育家辦學(學校需要鮮活、本真、以生為本、永不過時的教育思想),減少行政干預,杜絕功利思想,尊重教育規律,關注人的發展,“博愛、民主、科學”,讓“書香、墨韻、和諧”充盈整個校園!讓張貼於牆上的所謂文化“活”起來,讓校園內的一草一木會“説話”,讓你我都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校園迴歸於寧靜溢滿濃濃的文化味,讓師生沉醉於書香爭做真正的讀書人!

內容二:在聽報告和觀摩中關於“兒童課程建設實施”的思考

報告溢彩呈 情真而意濃 九人做報告 五人談課程

那麼什麼是課程?引用王兮老師的話:

課程即道(道——名詞):課程是教育的真理,是明亮的那方,是我們行走的痕跡,是經驗、方法,是不斷追求的道德和正義之心。

課程即道(道——動詞):課程是信其道而循其步,是自我的行走,是行走後的反思。是反思後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系的建立和形式。

(出示圖片)王兮,來自四川成都雙楠實驗學校,因為她對新教育(課程)有着自己獨到的理解,所以被李鎮西推薦做典型發言。

其主要觀點摘錄如下——

1、晨誦課程的學習策略:始終依循“因人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如自編詩歌,把詩擴成話再到文;一年級“古詩欣賞”可採用“吟唱加舞蹈”的形式,二年級採用“趣聞加品讀”的形式。

2、讀寫繪課程的編織:培養讀圖意識,鼓勵孩子們給課文配畫,與生活相聯繫。

3、課程的建構方法:以詩人為主題進行建構;以四季為主題進行建構;契合教材,將兒歌、古詩以及讀寫繪做一個主題的整合。

4、班級課程的創生:手工課程、口頭作文課程、數學繪本課程、家長課程……

那麼,兒童課程如何建構?

◇王勝老師在《對新教育的認識》的報告中談到——從三方面來建構兒童課程:1、基礎提高課程:成為基礎、要有序,需改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豐富教科書知識,最終超越教科書。2、自主發展課程:結合實際、適合兒童發展,發揮師生潛力。3、針對特殊學生研發課程:如學習障礙生、能力超長生,以及在奧數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孩子。

那麼,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的兒童課程到底是怎樣研發的呢?

李鎮西校長在他所做的《在教育中成長》報告中,是這樣介紹的——

我們嚴格按照“定題——申報——審定——實驗——評價——調整”這樣的程序,對老師的課程進行了論證、實驗和調整。分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科學、體育等學科。老師們結合自身所教學科特色和自身愛好特長,再綜合學生實際情況從藝術、閲讀、手工、能力、智識、健身、實踐、科普、旅遊、棋類、製作、樂器等知識領域出發,開發了“唱唐詩、興趣魔方、十字繡、象棋入門、彩紙童年、手鼓舞、陶藝、乒乓球、經濟課程”等等讓學生興趣盎然的課程,最終形成64們各具特色的兒童課程。

雖然我們的兒童課程開發才剛剛起步,但不少老師已經做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比如:包紅婧在《成長是一種幸福》報告中,敍述了她的“三國課程”開發——

(圖片)包老師用詩意的語言,講述了她與“螢火蟲班”的孩子們,一起挖掘“三國文化”,研發“三國”課程的經歷,師生在三國課程的研發過程中體驗着共同成長的幸福。開展“三國”知識競賽,讀《三國演義》,辦小報、做講座,畫三國臉譜,做孔明燈,做湯圓,表演三國課本劇、吟誦三國詩詞……有的內容你可能聞所未聞,從單一到寬泛,從乾癟到豐盈,其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引用李鎮西校長的話——新教育實驗提出要研發卓越課程,就是要為孩子的成長鋪設一條又一條“跑道”。在課程中,他們展現自己的潛能,凸顯自己的特長,張揚自己的個性,看到自己的未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完整世界,因此不同的課程就為不同個性的孩子開闢了一個屬於他的未來。

【感悟】

兒童課程的研發需因地制宜,適合學科特點和兒童的個性發展,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有效利用學生和家長的優勢(因為“每個孩子必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每個家長都是某個領域的行家裏手。”),發揮教師的個人興趣與業務專長,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用心去做,用一顆心靈去呼喚另一顆心靈。

引用朱永新老師的話——“教室是河道,課程是水流,兩者相得益彰,才會湧現教育的精彩。”

“有行動,就會有收穫!”老師們!您還在坐等什麼呢?

最後,請允許我以一首《沁園春》來結束今天的彙報——

蜀地武侯,千里路遙,萬人稱道。望實中附小,教改如潮;校園內外,書卷香飄。理想課堂,完美教室,課程研發熱情高。待彼時,享完整生活,幸福滔滔。新教育如此多饒,引無數學府競仰效。喜我們六中,底藴豐厚;才俊輩出,各領風騷。新校在建,萬象更新,師生闊步展今朝。已足矣,領濱州教育,還看我校。

(彙報完畢,謝謝大家!)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能站在這裏與各位分享讀書給我帶來的快樂,我感到很榮幸!

從小我就愛看書,小時候常常和姐姐去書攤上看連環畫冊,上中學後和眾多少男少女一樣沉醉於瓊瑤金庸的小説之中,之後,閲讀的興趣有增無減,人物傳記、偵破小説、章回小説、神話故事等等,手邊有什麼書就看什麼書,哪怕是一張報紙我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再後來讀了師範,圖書館成了我最愛光顧的場所。在那裏,我認識了基督山伯爵的堅韌,讀懂了郝思嘉的百折不撓,知道了簡愛的善良不屈,懂得了卡西莫多的真善美,……那些鮮活的人物性格,那些獨特的人性魅力,在懵懂的青少年時代烙下了永久的印記,伴隨着淡淡的書香,成為不能割捨的一種生活。

而今的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讀書的一大樂趣莫過於當你正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或對某一個問題似有所聞的時候,打開書一看,你發現原來早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論述,正好搔到了你的癢處。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那麼舒服,那麼的自在。

記得當我因為班級管理總落後於他人而頭疼時,我買來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從他的教育手記中去感悟他成功的祕訣,那就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孩子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走進學生心靈,對他們進行富有個性的引導和培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魏書生的《好學生,好學法》讓我知道了教育教學也是要講究科學、注重策略的,翔實的例子讓我有法可循。

當我送走了一屆畢業生,正為如何適應低年級的教學而苦惱時,薛瑞萍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讓我眼前一亮,薛老師以日記體裁的隨筆方式如實記錄了她在第三次帶一年級時的點點滴滴。一年級的日子,是和忙亂、着急、緊張這些詞相連的。然而在薛老師的眼裏,教育不再只是瑣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靜得如水、純得如雪。帶着一份羨慕和期盼,我把這本書當成了指航燈,它使我撥開迷霧,明晰了一條前行的小路。每天照着書中學着她如何迅速建立秩序,尤其是課堂教學秩序。學着她去引導學生閲讀,努力地走讓孩子們親近文學、親近閲讀、親近母語的語文教學之路,學着她和孩子們一起背兒歌童謠,讓日有所誦成為“美麗的生命之流”。學着她寫主題為“請跟我來”的信和家長保持聯繫,倡議家長先做讀書人,然後談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讓我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班級,讓我更注重於孩子們的長遠發展,讓我更能體會到孩子們的內心需要。我把這本書推薦到年級組,進行好書漂流,大家都覺得受益匪淺。

書告訴我們,愛教育吧,是教育讓我們的生命成為一個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航程;愛孩子吧,做一個享受教育快樂的教師;愛書吧,是書帶給我們豐富的人生和教育的智慧。和書對話,我知道了應如何對待那些犯了錯誤的學生;和書對話,我領會了應如何運用書中的理念和方法……哦,它多麼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乾渴的靈魂;它又多麼像指路燈,消除了我的苦惱與困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是呀,身為今天的老師,我們其實很需要讀書,作為語文教師更需要文學的滋養。讀書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讀書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讀書才能讓我們更有底藴,讓教育更有深度……讀書的好處已被更多的人所看重所接受。

這一學期,我校開闢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專門用來“靜心讀書”,我得以認真拜讀了閆學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隨着閲讀地深入,我感受到了書作者對教育教學的不懈探求與執着追求,我常常被感化着,內心總有一股暗流在湧動。閆學老師閲讀蘇霍姆林斯基已經十幾年了,她不停地讀,不停地反思。因此,在她的書中,對蘇翁思想的領悟更為深刻,更為實際,她不僅僅有這些思想的呈現,更以自己一名教研員的眼光來分析,來研究,來為身邊迷茫的老師及其自己提出解決的良策。我知道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他的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不是在忠實地複述已經設計好的內容,他更是在直接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沒有理智和心靈的撞擊,教師的`教學就變成了知識的灌輸,變成了教師在拿真理説教,學生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成了沒有判斷能力的、知識與真理的純粹的仰視者和膜拜者。我知道了,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每一筆被髮掘出來的財富都會呈現不一樣的美麗。那麼,以極大的耐心與智慧,以長遠的目光與實在的勞動,以浸透了人道主義汁液的、博大而悲憫的心腸,去發掘這筆財富,這是教育的本份,也是教師的責任。我知道了,每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有其相似之處:無論處於何時何地,不管面臨怎樣的人生境遇,都從來沒有放棄過提高自己的努力。作為老師,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開闊的人文視野。而這一切,靠閲讀獲得並提升。她説,為了幸福,閲讀吧!

讀此書的同時,我重温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我還記得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的話:“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有的教師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可謂設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的貧乏,感染力的缺乏。原來,這就是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的差別呀。那一刻,我告誡自己:讀書吧,不要再找出任何理由為自己辯解,你有那麼多的時間花在一節節課上,又怎麼會沒有時間讀書,豐富自己,啟迪心智呢?那一刻,我告誡自己:一定要用一生備課,在一節課中濃縮教育大師的風采,現代教育的理念。於是,因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如今我更愛讀一些能指導自己工作的書籍。通過讀書擴大自己的視野,吸收一些新觀念,給自己的教育教學添加一些新的方法,用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緊跟時代的要求,使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不至於太落後。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讀書,是教師專業底藴得以厚實的路徑。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進行“充電”,才能使自己的職業生涯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常讀書使我明白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學生也不再只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要努力學習多讀書,使自己的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多讀書、讀好書,厚積薄發,努力成為“研究型、創新型”教師。如果沒有書香滋潤,我們的生命將是何等乏味與孱弱,我們的教學將是何等的死板與無趣。只有經過書香的沐浴與薰陶,才能充實豐盈我們健康的生命和一顆恆抱希望的心,我感謝這麼多年書籍對我的滋養與磨練,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一個不可多得的知己,它見證了我成長的腳步。

讓我們每個人都來享受工作中的樂趣,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喧譁之中的寂寞,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讓自己沉浸書中,享受讀書給你帶來的樂趣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3

“常常步履匆匆地行走在教室與辦公室之間的樓道上;常常坐不熱椅墊,就得起身登上講台;常常在下班後,還捨不得熄滅辦公室的燈光;常常在夜裏敲打電腦的鍵盤,任隨‘嘀嗒’間時光飛逝……”忙碌中,偶爾,我會擔心缺少了心和書的自由交流,會擔心有一天昂揚向上的心不再激越豪邁。

有人説,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讀書,但是讀書卻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提起唐代大詩人李白,人稱詩仙,聲蜚四海。人們常常仰視“李白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卻很少品味他的自述:“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奇書”。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也曾有“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的讀書經歷。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中為我們留下九千多首詩篇,是我國古代大詩人中留下詩篇最多的一個。“少小喜讀書,徹夜守短檠”、“萬卷縱橫眼欲枯”正是陸游成功的奧祕!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朱永新教授説過,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身為一名教師,我深深地感到讀書的重要,我知道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教起書來才會得心應手,妙趣橫生;也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自己的學生遨遊書海,品嚐讀書的快樂。

現在,我的書架上又多了這樣一些書:《我的教育理想》《給教師的建議》《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陶行知教育名篇》《愛心與教育》……工作之餘,我認真研讀着這些書目,《我的教育理想》讓我懂得了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文化、有責任、更要有崇高的理想,《給教師的建議》為我解開了教學中的.許多困惑,《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教會我怎樣管理班級,怎樣做一位合格的班主任;《陶行知教育名篇》告訴我“生活即教育”……他們是百看不厭的參考書,是指路燈,是加油站,促進我更快、更好地成長!

讀書,因心中的志趣而播種,因靜靜地滋養而生根,因毅力的耕耘而開花,因感悟的積累而結果。讀書,就是在讀一個個鮮活的靈魂,在讀一段段寶貴的時光,在讀整個大千世界。有人説:“思想有多遠人就走多遠。”我要説:“讀書有多遠,精神就會有多遠。”讓我們乘着書籍的翅膀,讓精神遠翔!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4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種能力》是蘇明進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本書以教給學生成長的36種能力為主軸,為我們娓娓敍説有關“希望教室”的故事。全書在36個平凡而動人的小故事中,展現如天使般純真的童心和身為教師的快樂。同時,它極生動地揭示了“教育即喚醒”的真義。同時,“教室”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於是,我繼續閲讀其它和“教室”有關的故事:美國雷夫《第56號教室》、淄博常麗華《守住自己的教室》,今年又聽説濰坊的李紅霞在用她的統合教學法打造她的幸福教室,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者們在締造完美教室。

從第56號教室、希望教室、幸福教室到完美教室,可見教室不再是簡單的一間間房子了,它被賦予更深刻、更豐富的含義。

什麼是教室?雷夫老師説,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常麗華老師説,決定一間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壞,而要看是誰站在教室裏!教室是我們的願景,是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是決定每一個生命故事平庸還是精彩的舞台,是我們共同穿越的所有課程的總和,它包含了我們論及教育時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説,讓教室成為師生幸福的源泉。

朱教授説得好:幸福的獲取無非有三種途徑,一種是人和財物的關係,掙的錢比別人多得多,可能會幸福;第二種是和人的'關係中,更容易給我們帶來幸福,當我們從同事目光裏,從孩子們的眼神中,能夠讀到滿足和尊重的時候,就會感到幸福。最大的幸福是第三種,來自於內心,是人和自己的關係。擁有自己的夢想,大膽地去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會感到幸福。從這點來説,守住自己的教室,關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關注教室裏的每個孩子,關注教室裏的每一件事,就會收穫幸福。這也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説的:完美教室是一付扁擔,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開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書寫生命傳奇,讓每朵生命之花在教室裏綻放。

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守住自己的教室,靜待花開!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5

我國是一個有五千年禮貌史的國家,有着悠久的文化傳絕和無數的文化瑰寶。我們的前輩從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為世界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歷史的車輪把我們載到世紀之交的這天,作為文化傳播的教師擔負着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紀律的公民的艱鉅任務,祖國和人民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每個教師都要樹立起獻身教育,教書有人的信念和決心。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既是偉大、崇高的事業,又是平凡、瑣碎的事業;既是為祖國和人民謀幸福的事業,又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事業。那裏,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

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務必具有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具有將自己的知識,才華、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的信念和決心。人們把教師比喻成“園丁”。“蠟燭”“綠蔭”“人梯”“鋪路石”,歌頌的就是這種獻身精神。雖工作不久,我卻親眼目睹了老師門的愛崗、敬業、奉獻等作為,親耳聆聽了不喂艱苦,牧牧不倦、潛心奮鬥於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蹟,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和為了,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在學校青年教師座談會,新教師結對子會議,教研活動中,在學習有

關文件,組織系列講座等一切工作裏,我感到了學校領導科老師的關心和培養。同樣,在學校繁忙的工作和並不太多的報酬中,我看到了老師能的奉獻和忠誠。在學校的榮譽室裏,應對各種各樣的表彰和獎勵,我僅看到老師們的辛勞和學生的進步成長。忘不了已有華髮的老教師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對青年老師的幫忙。忘不了夜晚在辦公室燈下,微機前埋頭苦幹的青年老師,忘不了他們桌子上的教育雜誌、厚厚的教案、描述教學論文的稿紙。

更忘不了語文教師“實、活”的教學特色;數學教師“自學、發現、精講、巧練”的教學藝術;中青年教師“因材施教、形式多樣”的電教經驗,還有豐富多才的興趣小組,富教於了的藝術教育。我們的學校是所優秀的學校,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正是依靠於3大領導、教師的崇高的事業心。神聖的職責感、無私的奉獻精神。而今,新的世紀在呼喚,黨和人民在呼喚,肩負着歷史重任的教師必須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立足本職,迎接果實壓滿枝頭的秋天。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6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與書共舞,體驗教育幸福》。

幸福,無疑是一種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哪?是能夠體驗到教育的幸福。也許有老師疑惑了,今天演講的內容不是讀書嗎?你怎麼説到幸福上去呢?別急,請聽我慢慢説來。

孟子説:“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均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對於前面兩種快樂幸福,想必很多老師都能體驗到,但是第三種呢?像我們這類面上中學的老師,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感受,想必少之又少。我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累”,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天天不是備課,上課,改作業,就是坐班,開會,連沒有晚自習的晚上還得要早早到教室,安頓學生,找學生談話,天天得提起百分精神看着那些調皮搗蛋鬼,就怕他們搞出一件事情,讓你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而學生呢,面對你的教育,不以為然,我行我素。辛苦的付出得到的竟然是“我們不喜歡你這個老師”。這樣的生活,我們能夠算“得天下英才”嗎?我們能夠體驗教育的幸福嗎?不,不能!

這樣的生活很累很累,這是我在做老師,做班主任後非常強烈的感受。面對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學生,體會不到半點的幸福,感覺的只有無盡的疲憊,無盡的煩惱,這樣的感覺讓我覺得可怕!我還很年輕,我以後的教育教學道路還很長很長,體會不到教育的快樂幸福,我整個的人生幸福又何在?作為教育者,我都是滿心疲憊,我怎麼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我教書是為了什麼?語文是什麼?教育是什麼?什麼樣的教學是理想的教學?什麼樣的教師是理想的教師?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接受我的教育?我的幸福在哪裏?……對所有這些,我曾經痛苦地思索過,曾經力求尋找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的模式。

困惑的我,把目光投向了書籍。我訂閲《語文教學參考》,《班主任之友》,我看李鎮西,於漪,魏書生,我讀葉聖陶,朱永新,蘇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家們的教學快樂,我品大師們的教育幸福。看到別人是那麼快樂地教書,那麼幸福地去教育學生,我很是羨慕!從他們的幸福中,我明白了“教育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麼已經完成的和完善的東西”(第斯多惠),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哪有適用於任何教學內容和任何班級的教育教學套路?所有的教育、教學,所有的課程,其本身就是一個過程,一種動態,一種求索、努力和掙扎。在這個過程,有得有失、有甜蜜與憂傷、有幸福與苦難、有憧憬與代價。而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學會捨棄,捨棄疲憊,捨棄煩惱,減去沉重。“一葉落,荒蕪不了整個春天”,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才能在繁雜的工作中體驗到工作的快樂;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才能在喧鬧的生活中體驗到生活的寧靜;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才能享受到一個教師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就是需要多讀書,多積累,增加文化底藴。就這樣,我和書籍跳起了舞。我看文學、哲學,我讀教育學、心理學,課後,我也寫起了教後記,教育札記。我不斷地讀,不斷地思考,從書籍中尋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發覺自己工作起來順多了,教育學生的方法也多了,生活變得快樂了。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7

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讀書伴我成長。

如果人生的豐富可以用色彩來比喻,書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廣闊可以用無垠來形容,書就是普照大地萬物的陽光。教育就是一本書,它用有聲的文字印證了文明的進程,以不斷生成的理念彰顯着精神的昇華;教師就是一支筆,只有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藴,才能描畫出知識的浩

瀚,只有擁有深沉的人文積澱,才會勾勒出事物複雜的關係。因此,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教育是創造的'教育,教育是教師與書籍共同譜寫的教育!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愛讀書,喜歡與書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陽光,在陽光中收穫人生的真諦。回首幾年來的從教之路,讀書,使我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在書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書的底氣。

讀名師的書,看他們成長的足跡,奮鬥的艱辛,追求的快樂,可以激勵自己奮發有為。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可以讓自己始終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教育規律,始終牢記:教育的根本在於人格的塑造。讀書促我自省,讓我時時捫心自問:今天上的課有哪些新氣象?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穫?

今天處理問題時是否有了新的方式?讀《論語》,我懂得了處人事、求學問的原則。讀《簡愛》,我感受到了善良、質樸和堅韌的品格。讀《窗邊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長的耐心、智慧所感動。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會學着他那樣微笑着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驚奇。

讀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為師之道,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台、縮手縮腳的新教師成長為一個有教學自信、樂於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快樂的教師。雖然不能説,讀書學習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我可以説,讀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帶給了我成長的喜悦!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以貫之的激情,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師要教書,更要育人。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澱為人格。她還説: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回首走過的歲月,是書籍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華秋實的美好歲月;是書籍給我帶來了智慧和力量,在我教師成長的路上不斷為我“加油”。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讀書在一個人特別是教師的生命中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為水,比之為空氣,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如果要用身體裏的某種元素來打比方,就乾脆稱之為血液吧!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燃燒青春的教師》。

在學校領導的推薦下,我有幸拜讀了管建剛副校長的文章《不做教書匠》。那是“一位年輕校長對青年教師的7條真誠建議”,就衝“真誠”二字,我仔細閲讀了這位素不相識的校長的建議。文章字字珠璣,筆筆真情,他對我們青年教師的思想是多麼的瞭解。在閲讀時,我彷彿就是在和他對話,聽他仔細的剖析。我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思想的沉澱。

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此時我才頓悟:什麼是真正的教師?心靈的力量、情意的關懷、人格的薰染、文化的氣質、智慧的實踐,我到底具有了哪幾條來完成這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呢?當初我走上工作崗位時,我也曾迷茫: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常給我帶來心理的不平衡,也曾幾許牢騷,幾許倦怠,我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驀然回首,我看到身邊有數不盡的教師像春蠶、像蠟燭,無怨無悔時,我如夢初醒:是你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着我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現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於“粉筆生涯”的獻身精神激勵着我,增強了我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我終於明白了“人吃飯是為了活着,但活着絕不是為了吃飯”!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衞這個職業的聖潔,走出光輝的教育人生!

我非常認同“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不是每個人都鍾情於教育,但是你不情願又不得不在教育行業裏幹下去,那麼你做事也許會敷衍了事。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家長們絕不會原諒呀,因為那樣會誤人子弟!同仁們,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為什麼不嘗試着改變自己呢?!

文章中講到:要做一個有責任感、有約束感、有積極感的教師。是呀,做為一名老師,自己首先要學會約束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紀律的人;同時要有所追求,並且為自己的追求不斷地去奮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就在鋪路,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佈滿沼澤,我都一如既往,絕不退縮。

當工作有了目標之後,我要拿什麼來實現目標呢?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多讀書。對一個教師來説,讀書就是練內功。系統的.閲讀學術著作,多讀文學作品,尤其是當代的有關兒童、青少年的文學作品,修煉出屬於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滋生出來的,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打開書,就像打開一扇思想之門。讀書的時候,心靈彷彿逃脱了塵世的羈絆,不再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肝腸寸斷,不再為世人的誤解而煩惱無邊。多讀書,讓書香溢滿我的心田,讓書香釋放我的情感,讓書香提升我的境界。每天不間斷的讀書,猶如潺潺的小溪不斷的注入我的思想的大河。

年輕的朋友們,也許大家還記得李大釗先生的話吧:“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就讓我們做燃燒青春的教師吧,青年就該有青年的幹勁!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我們要有所追求,“追求永無止境,奮鬥永無窮期”!年輕的我們,就如同那剛剛起飛的大雁,承載着一份份厚重與博大,年輕的我們不能停止飛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堅信:我們勤奮,我們進取,我們不斷地追求,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同仁的支持下,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定能飛上藍天,定能飛上海闊天空的舞台!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9

大家好!

其實,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一定非得追求成為一位“”,但應該力求成為一名“的教師”: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學生。這些平凡細節的背後,需要一顆持之以恆的愛心。其實在我的身邊,這樣平平凡凡,持之以恆的最美教師數不勝數。

瞧,一個個美麗的清晨,有的老師在校園門口,迎接着從四面八方趕來上學的學生,為學生築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線;有的老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揮舞着笤帚,和學生一起清掃衞生區;有的老師在明亮的`教室裏,帶領學生遨遊知識的海洋……

我想:做為老師,就要用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始終不渝的頑強意志。把自己置之度外,心中只裝着學生,為孩子帶來無限希望。不為名不為利,默默奉獻,只有心中有他人,能設身處地地想着他人,

這樣才能使自己做的更好。一生中若能儘自己的努力為社會,為他人做點有益的事,這樣活着才更有價值。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x的老師用行動詮釋了此話的。讓我們在提高專業執教水平的同時,做讓家長信服的好老師,領導放心的好同志,學生喜歡的好朋友;自覺肩負起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的重要責任,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謝謝。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人生猶如大海航行,在洶湧的波濤裏,在凸起的浪尖上,順利到達彼岸,常常憑藉着那揚起的風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宛如千帆竟渡,百舸爭流,快慢前後,勝敗沉浮,風帆的力量異常關鍵!

人生的航船不能沒有風帆,人生的航船不能不揚起風帆。靠什麼揚起人生的風帆?經歷和體驗告訴我:書籍!孜孜不倦地讀書,就是那強勁的風力,它能鼓起帆,拉起船,戰勝艱難險阻,衝破驚濤駭浪,朝着既定的目標,一直向前,奮勇向前!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這句寫在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成為我讀書的動力。多年來,我正是靠着這動力,堅持不懈地學習,廢寢忘食地讀書。的確,讀書學習圓了我的求學夢,也圓了我的教師夢。書籍教給我的太多,太多,這太多的收穫,足以讓我終身受益,足以讓我揚起風帆!

書籍教給我無私,讓我學會了犧牲。無私和犧牲詮釋了“為人師表”,豐富了師德的內涵,也驗證了師愛無邊!孩子3個月大的時候,我正值產假,按照規定,我可以在家裏休息,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可是,當得知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急需老師上課時,我沒有猶豫,説服了家人,謝絕了領導和同事,毅然站在了講台上,站在了我魂牽夢繞的教室裏,站在了那羣活潑可愛的孩子面前。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還有班主任工作,加上學校離家較遠,課間無法回家喂孩子,我只好咬咬牙,狠心地給孩子斷了奶。孩子太小,無法理解媽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啼哭。當我下班帶着一身疲勞回家,遠遠地聽到孩子的哭聲,我的`淚水禁不住湧出了眼眶。但我無怨無悔,因為,為了一大羣孩子,虧了一個孩子,我覺得值得!

書籍給了我勇敢,也給了我堅強。於是,我相信,肉體和心靈構建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感知體,疼痛追隨着生命,肉體和心靈都有承載的極限。但我更相信,來自於書籍的力量,有時可以超越極限!於是,我明白了,酷刑下昏死了又醒來,醒來了又昏死,到死不改信念的,是烈火中永生的共產黨員;於是,我懂得了,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有了堅強的意志,便折磨不了,壓迫不倒,身處險境卻能穩如泰山!

記得有人説過,即便是最後一刻,船可以沉沒,帆卻不可以停止選擇風向。我要説,人的一生要不斷學習,不停地讀書,就像船帆不停地選擇風向,只有這樣,人生的航船才能揚起風帆,永不停止遠涉重洋!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1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與書共舞,體驗教育幸福》

幸福,無疑是一種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哪?是能夠體驗到教育的幸福。

也許有老師疑惑了,今天演講的內容不是讀書嗎?你怎麼説到幸福上去呢?別急,請聽我慢慢説來。

孟子説:“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均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對於前面兩種快樂幸福,想必很多老師都能體驗到,但是第三種呢?像我們這類面上中學的老師,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感受,想必少之又少。

我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累”,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天天不是備課,上課,改作業,就是坐班,開會,連沒有晚自習的晚上還得要早早到教室,

安頓學生,找學生談話,天天得提起百分精神看着那些調皮搗蛋鬼,就怕他們搞出一件事情,讓你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

而學生呢,面對你的教育,不以為然,我行我素。

辛苦的付出得到的竟然是“我們不喜歡你這個老師”。

這樣的生活,我們能夠算“得天下英才”嗎?我們能夠體驗教育的幸福嗎?不,不能!

這樣的生活很累很累,這是我在做老師,做班主任後非常強烈的感受。

面對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學生,體會不到半點的幸福,感覺的只有無盡的疲憊,無盡的煩惱,這樣的感覺讓我覺得可怕!我還很年輕,我以後的.教育教學道路還很長很長,

體會不到教育的快樂幸福,我整個的人生幸福又何在?作為教育者,我都是滿心疲憊,我怎麼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我教書是為了什麼?語文是什麼?教育是什麼?什麼樣的教學是理想的教學?什麼樣的教師是理想的教師?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接受我的教育?我的幸福在哪裏?……對所有這些,我曾經痛苦地思索過,曾經力求尋找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的模式。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再次接到參加演講比賽的通知後,我熟思了很久,這次的文稿寫出來,能否完整地展現我的想法,我真得沒有把握,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説一説與孩子們一起讀書的感受,懇請專家和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共讀與共贏》!從這個題目中不難看出,我的觀點是:與孩子們一起讀書,絕對是一種共贏的效果,無論是自己的學生還是自己親生的孩子,都是這樣的結果!

先説一件和自己的學生一起讀書的往事吧,那件事給我的觸動真的不小!事情要追溯到20xx年的春天,國中語文教研員蔡老師到我們學校去聽課,領導安排我來講這堂課,根據教學進度,適逢我講《楊修之死》這篇課文。我自認為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比較精通的,所以,事先並沒有在備課上下多大的功夫!那個時候的授課,對於啟發學生思維這一環節要求的不高,只是照本宣科地理順了文章的結構,並解決了字詞,之後就讓學生們自己讀課文。在學生們讀書的過程中,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個問題:楊修為什麼會死?然後等學生讀了一會,我就讓大家開始討論!學生們有的沉思,有的翻課本盲目地找答案。

本來,按照我的估計,學生們的回答基本上是偏離不了楊修本人恃才放曠和曹操嫉賢妒能這兩個答案的,因為,在我的腦海深處,這本也就是導致楊修死亡的根本原因。我信心滿滿,期待學生們能按照這個思路來回答,答完這道題,所有的教學環節就全部完成,我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下課了,想到這裏,我不免有些得意,講這麼一堂課,太簡單了!誰知,一個我最信任的學生的回答卻讓我大吃一驚!他説,羅貫中的本意並非是誇楊修聰明!其實,他很傻,並非真的.聰明。聽了他的回答,我的腦袋當時就嗡地一聲,心想,孩子,這是在聽課啊,你可別給我砸了鍋!

心理是這麼想,但我還是硬着頭皮請他來説一説自己的理由。於是,那個學生不緊不慢地説出了一番令我在以後的教學甚至是做人上都將畢生銘記的話。

他説,楊修雖然是高智商,學識淵博,但是這不代表他就一定是個聰明人,他若聰明,就不會糊里糊塗地捲入到曹操繼承人爭奪這件事當中;他若聰明,就不會在曹操的食盒上寫下一人一口酥這五個字,難道説,曹操身邊能人眾多,就止他一個人瞭解曹操的真實想法嗎?其實不然,能人到處都是,只是別人比他更瞭解什麼該説,什麼不該説;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再説一説他最後的死,曹操是以他禍亂軍心為理由殺了他的,虧他自己當初在埋葬曹操身邊侍衞的時候説過操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這句話,你知道曹操居心叵測,陰險歹毒,自己卻偏偏往槍口上撞,難道這就是聰明的表現嗎?所以説,他很傻!

聽完了他的這一番陳述,聽課的蔡老師帶頭鼓掌,所有的學生也一齊鼓掌,而我的冷汗卻嗖嗖地往外冒,心想,你小小年紀就能把問題看得這麼透?但是,我當時沒有做任何表示,草草地下了課。課後,我急忙把他叫到辦公室,就問他是誰教他課堂上這麼回答問題的,他説,爺爺在家裏經常給他講三國的故事,還告誡他,做人千萬不能學楊修。我把他表揚了一通,就讓他回去了。而自己卻久久陷入了沉思。與其説是沉思,倒不如老老實實地説是在心頭自我反省了一通。我想到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説裏寫曹操去世的時候寫過這樣的兩句詩: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是啊,我們這些做語文老師的,並非講述完一篇課文,就算真正完成了教學任務,用現在的觀念來解讀,那就是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那堂課,我想,若干年後,我的學生們或許早就忘記了,因為,那本也就是一堂普通的課。而我,卻終生難忘,我真的覺得,那堂課上,我才是真正的學生,我的學生其實才是真正的老師!古人説,學無止境,我必將終生銘記這句話。

和學生共讀,那一次,我實在是受益匪淺。

時間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轉瞬間,我的女兒已經5歲了,每每提及她,洋溢在我心頭的就全是温馨與甜蜜了。由於在鄉下工作,每星期才只能陪她兩天,心頭總難免有些愧疚。所以,呆在家裏的日子,我儘量多陪她一起讀讀《幼兒畫報》,然後做做遊戲。她是非常喜歡和我一起跑跑跳跳的,她的性格實在太活潑。記得那次一起讀《江雪》這首詩,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非要我反覆地給她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讀了幾遍,我懈怠了,耍個小聰明,讓她自己讀,她眨巴眨巴眼,就開始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小兔子毛!我當時聽了一愣,不是這麼説的啊,詩怎麼能這麼背?我有點惱火,卻沒發作,只是問她。而她,理直氣壯地説,雪啊,就像小兔子毛啊!

我就喜歡這麼背!之後,自己就在那裏反覆重複背誦。我頓時恍然大悟,沒錯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她這麼一來,不比課堂上讓學生硬生生地去造句子好得多嗎?想到這裏,我轉怒為喜,也跟她一道開始瞎背起來。夜深了,我和她媽媽一起鬨她上牀睡覺,我又重複白天小兔子毛這幾句,她就咯咯地笑,笑得那麼開心。她睡了,嘴角分明帶着微笑。我想,在這個夜晚,在她甜蜜而又美麗的夢裏,她一定會夢到紛飛的雪花,雪地上蹦蹦跳跳的一隻小兔子,還有她在那裏快樂地追逐,無憂無慮地玩耍吧。夜深了,我坐在燈下,仔細品讀白天的甜蜜,我想到了一位先哲説過的那個詞語教無定法,這話真對!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學生是最好的?我估計沒人敢輕易地回答。記得以前在寫教案的時候,每每遇到教學方法這個環節的時候,總是應付了事,現在想來,這還真是一門大學問。看來,和女兒一起讀讀書,讀讀畫冊,也有這麼大的收穫嘛,真是學無止境啊!

古人説,書山有路勤為徑,這是勉勵後人讀書當勤奮;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則説,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這是把讀書當做淡泊名利,陶冶情操的一種生活方式。而我則想説,工作的時候,多和學生一起品讀品讀文章,用心教教學生,把你的一身本領好好施展出來;回家的時候,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一起讀讀書,這是一種天倫之樂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能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道理吧!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3

新學期,來了新同學。在完成班級文化建設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書——有意義的,健康的讀物。

因此,班級有了圖書角,圖書從孩子們從前看過的書籍裏挑選而來。看過了的書擺在圖書角里,時間長了,漸漸不能吸引大家,激發不起閲讀興趣。接着就有了“書市交易”。看起來,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完善了社會生活的體驗,實際上,這樣的活動使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圖書完成了一次交換,也就是班級閲讀內容完成了一次更新。

這樣的活動,對孩子教育意義何嘗不是重大的?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全人類的營養劑。高爾基、莎士比亞在許多年前就做出瞭如此準確精深的.定義。書,卻離我們的生活卻越來越遙遠。網絡媒體以其直觀形象的圖文、動畫吸引着人類的眼球,佔據着人類的生活,同時也麻痺着人類的思維。我不敢説,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人類幸福生活質量的倒退,但可以説,人類文明讓我們失去了許多享受的機會。

其實,閲讀就是一種生活習慣,這種閲讀習慣是精神上的享受。

從前,好文章隨手偶成,生活的印記、教學的反思,無不隨時隨地引發一段文字,閒來捧出讀一讀還覺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有一天,看到一個穿暴走鞋的男孩,怡然自得地走,想到很多,真要提筆寫時,頓感詞窮。

教育改革,前沿理論,曾經是我感興趣的話題。最近的一次教研活動中,聽一位同行評課,竟有自慚形穢之感。

沮喪之時,究其原因。

讀書太少!時間不夠?忙開學,忙班級事務,忙教學常規,忙得沒有了看書的時間。可魯迅先生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會有的。”為自己找沒有時間讀書的理由不禁讓我羞愧。

將一本書放在牀頭吧!將一本書放在電腦桌上吧!將一本書放在辦公桌上吧!甚至將一本書裝進揹包裏吧!有些做作,可是可以試試。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不管人生浮華,不管風雲更替,不管花開花落,不管雲捲雲舒,讀書,會獲得一份怡然自得的閒適,讀書,會擁有一種曠達篤定的人生高度。

閲讀吧,讓心安靜一會,閲讀吧,讓思想信馬由韁地奔跑一次。就讓我們都喜歡上閲讀吧,不管你是誰,不管孩子怎麼看,讓我們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也喜歡閲讀,讓閲讀成為我們的習慣。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今天,我要演講 的題目是:

老師們,請問你們喜歡讀書嗎?你們喜歡讀什麼樣的書?是那種讀起來讓你眉飛色舞、拍案稱快的書籍,還是那種浮想聯翩的書籍;是那種專業的書籍?還是那種休閒娛樂的書籍?不管是什麼樣的書籍,喜歡讀書都是一件好事。請你拿起對我們人生有益的書,走入書的海洋,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將有顏如玉”因為那書的海洋裏,我們會開闊視野、充實思想、豐富情感、改變人生,更能讓作為教師的我們尋找到一份不同以往的自信。

我有一位當教師的母親,從小,我就受到母親的影響,對教師的職業充滿了嚮往,也對教師充滿了敬佩,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媽媽一樣,把知識播種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使他們獲得種子的力量,從而在自由的空間恣意的成長。為了實現這個美麗的夢想,我曾經追尋過陽光,因為那是先進的教育 理念和思想,追尋過溪流,因為那是孩子們創新的源泉,追尋過清泉,因為那是孩子們的明眸,追尋過鳥鳴,因為那是孩子們在歡呼、在歌唱。

在不斷的追尋過程中,我品嚐過勝利的喜悦,我成功的成為了一名教師,從事幼兒 教師的幾年時間裏,我得到過學生很多的肯定,也擁有過很多榮譽,“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優秀兒少工作者等等”。我可以不謙虛地説,我在教學上是個成功者,在工作中,我是一名佼佼者。但是,××年,因為愛人的工作原因,我不得不來到另外一座城市,但我仍然選擇的是幼兒 教師這個職業,因為我愛這份工作,愛這份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在初次來到這座城市任教時,我碰到過很多的挫折,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幼兒 音樂教育 為何物,甚至連最基本的微機操作都不會,與本地教師比起來,我感覺自己明顯弱勢了很多,在原單位的優越感和自信已經變得蕩然無存,我沒有了信心,做事説話都小心翼翼,連給孩子上課都變得模式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外來人。

就在我嚴重懷疑自己能力的時候,幼教中心舉辦了“書香家園”這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又重拾了信心,找回了曾經的自己。我開始反思自己,很久以來失去的自信,自我慣性維持的不安,究其原因才知道是由於不讀書學習所造成的。一個老師總也不讀書必然會缺乏文化的積澱和底藴,不能充實,優化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窮其終生,也只能是一個呆板的教書匠。更何況我已遠遠的被這個團隊拋在了後面,我決定把有為您服務的`時間用到真正有價值的學習當中,拒絕膚淺,遠離平庸,冷眼時髦。慢慢的我發現自己變得安靜,成熟了許多,我不能説是哪一本書塑造了我,我想一個人素質的提高應該是廣種博收的結果。通過這次讀書活動,給我的工作帶來新的轉機,我用學習到的先進理念和以往積累的教育 方法,獲得了學生家長的認可,取得了一系列教學的成功。

在發展越來越快的時代,希望各位老師們都能愛上讀書,只有博覽羣書,才能使我們的知識淵博;只有與書作伴,思想才不貧窮、不孤獨,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滿情趣;只有愛上讀書,才能正在做好教書育人這份工作。老師們,把讀書學習,作為我們自己終生的選擇,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為您服務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5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由肖川博士主編的《名師備課經驗》這本書。這本書是我在上金寶的一次學習時在書展上買的,買來之後,趁着熱乎勁看了一遍,感覺收穫非常大,為了在這次的讀書沙龍上能推薦給大家,我又重讀了一遍,感覺又收穫了很多新的東西。其實,好書就是這樣的——讀一遍就會有一次新的收穫,它就如同我們的良師益友,不斷為我們補充着精神營養。

書中的序言中引用了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回答説:“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的説每節課我都準備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節課的準備,則花了約15分鐘。”

一輩子與15分鐘,道出了教師用整個生命備課的真諦!!! 一直以為備課就是花一兩個小時寫教案,品讀《名師備課經驗》後,很震驚每一位名師都像“準備了一輩子”的那位教師那樣,下真功夫備好每一節課。15分鐘的有效備課,正是名師們教學智慧的彰顯。

書中一共介紹了17位讓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耳熟能詳的語文大師的備課經驗,彙集了他們備課的新理念以及經典的案例。一節精彩的課,往往是教師海納百川的結果。在每一個40分鐘的課堂上,教師能帶給學生怎樣的`精彩,學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能否深刻領悟每一篇課文的意境和主題,無不取決於教師備課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來自紮紮實實的行動,來自對教育使命的尊敬。細讀名師們的備課體驗,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卻始終洋溢着同樣一種情懷:那就是用心,用力。書中那些令人仰慕的名師,不管是在教壇耕耘四十多載的於永正、張化萬、趙景瑞,還是年輕的特級教師竇桂梅、王崧舟、孫雙金,他們的備課經驗各異,但共同的一點是:即使是一篇已經可以熟讀成誦,執教很多次的課文,再次執教時,他們仍舊會花大量的精力去反覆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如王崧舟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經歷了千“磨”萬“煉”,幾易其稿,一度曾痛苦地思考、迷茫過,但又一次次地超越了自己已有的風格,嚐到了脱胎換骨的滋味。他敢於否定自我、敢於大膽創新,向我們展示了名師的真我風采;再如,閆學,以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燉”透,她對於文本的解讀,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不管是“立體式”的解讀還是深式的、有寬度的、有創見的解讀,都凝聚着她的刻苦鑽研的心血與汗水。特別是對課後反思的重要性,認識更為深刻,以其自己的成長經歷為我們指明:反思不僅應貫穿於教師成長的每一階段,也應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的每一個細節。還有如竇桂梅老師,為了上好《秋天的懷念》,光導入語就九易其稿,其間的艱辛讓人深深折服……

於永正的課我有幸親臨現場感受過幾堂,大師的精彩至今還記憶心中。對他的備課心得我特別欽佩,字字句句都不放過。學習到他的隱形備課,即“內功”的修煉,第一步:拿到一篇課文,先要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抓關鍵詞、課文重、難點並做上記號。字詞的意思不但意會而且要言出。第二步:朗讀課文要讀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意圖。細心琢磨體會作者推敲、錘鍊文字的匠心。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老師要先做一做。隱性備課還包括查閲資料。在思考教法方面,要備學生、備學法。在課本上寫教案是備課於書;隱形備課是備課於心。鑽研教材與同事討論,聽別人上課有助於教材把握。從年輕起就寫教後記,記下課堂興奮點,也記下遺憾。記的過程中認識昇華。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穫!於老師説:“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人,説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教案是教師在教學前自己鑽研教材後預設的課堂教學步驟,但並不是課堂上唯一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接受程度的差異,我們應該隨時的調整教學方案,使學生每一次都能在一個合適的學習起點上起步,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做到於老師説的“備課於心”。

於老師還強調,在備好教材備好學生的同時還要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我們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如:如果有的老師的聲音好,朗讀好,就可以經常以“範讀”吸引學生;老師的感情充沛,就可以用“情”打動學生;有的老師活潑好動,就可以以風趣幽默創設一個快樂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學。

看完了這本書,在感歎名師們的備課智慧和超乎想象的功力的同時,我也深深地體會到,這些功夫不是天生得來的,靠的是刻苦與努力,勤思與探索,靠的是磨功、研功與鑽功。願我們以名師為方向,也用自己的努力與拼搏譜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的教育篇章!

標籤: 演講稿 教師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yanjianggao/p52m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