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高三政治教學中值得商榷的幾個問題

高三政治教學中值得商榷的幾個問題

新課程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可喜變化。但是也存在着因對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繼而引發了課堂教學行為上的偏差,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的做法。對此,我們應及時地予以關注、研究和澄清,以保證課堂教學沿着課程改革的宗旨和軌道深入推進。

高三政治教學中值得商榷的幾個問題

問題一:滿堂問是互動的教學方式嗎?反思:新課程倡導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説教者”而是學生的“對話者”、“合作者”。為了轉變傳統的教師角色觀,讓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在部分學科課堂上,一些老師熱衷於窮追不捨地提問,一堂課平均要提30—40個問題,以為只有如此“啟發”,才能消除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以此來激活課堂的互動氣氛。教師提問不斷,學生對答如流,師生配合得很順。但實際上很少有學生不照着書念來作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的更不多見。用提問的方式來“灌”,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課堂教學現象。教學滿堂灌不對,滿堂問肯定不好,提問不等於啟發式教學。如果這種提問的課堂教學變成了“滿堂問”,便是過去課堂“滿堂灌”的翻版,便是走了極端。課堂教學固然要對問題進行預設,但問題的.設置要有價值,有意義,還要有層次,問題的出現要正合時宜,要難易恰到好處,份量適中,且正好適合答問的某個學生。因此,新課程倡導互動教學方式的背後要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來支撐。問題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課堂的真諦,師生在互動過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閃現與撞擊。互動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形動,更重要的是腦動,讓學生在真正的互動課堂裏變得越來越聰明是新課程理念的追求。

問題二:教學僅為了活動而活動嗎?反思:儘管活動對人的發展有決定意義,它也是新課程所強調的一個重要理念。但課堂裏光有熱鬧的活動是不夠的。如在一堂課裏設計的活動及其形式過多,活動晃動的頻率過快,讓學生視聽的畫面過雜(簡稱“三過”),提出問題後又不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就失去了內容活動化的意義,而且會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十分零亂。在一些學科大型評課活動中,參賽課或獲獎課“三過”現象比較突出,執教者往往是新課程的教學骨幹,這些課很可能會成為課堂教學推進的“風向標”。這又是我們必須要引起關注的問題。當前亟待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教師對活動的指導水平?將對活動形式的重視與活動的質量結合起來,正確處理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有效性關係。切實做好既要內容活動化,又要活動內容化,避免出現“三過”現象。在設計活動時,要堅持適度原則;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髮言中有價值的東西,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思考,踐行達到明理的目的,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xno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