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通用8篇)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通用8篇)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荀子《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通用8篇)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勸學》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指導學生通過翻譯課文,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句式等;背誦默寫全文。

②瞭解本文的議論結構,學習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2.過程與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點,並學習掌握本文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點,背誦默寫全文;

2.瞭解本文的議論結構,學會本文比喻論證、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運用本文的比喻論證的方法;

2.勸勉學生勤奮學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授法、討論法、交流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疏通文意,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點課前佈置預習:

讓學生提前疏通文意並分類歸納文章的文言知識點,有不明白的地方標註在課本上。

一.導入:

古樂府詩《長歌行》有云: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於不斷的學習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孔孟之後最著名的儒家學者,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説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説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有勸勉、鼓勵之意。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點文言知識點:

1.首先,聽教師範讀一遍,同學們認真看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及語調。槁gǎo暴pù礪lì參省cānxǐng知zhì明須臾yú

跂qì輿yú生xìng蛟jiāo跬kuǐ騏qí驥jì駑nú鍥qiè鏤lòu螯áo鱔shàn

2.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句讀,讀得抑揚頓挫。3.學生個別朗讀課文,根據學生朗讀情況,正音及強調某些句子的句讀。

4.學生展示自己歸納的文言知識點,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並翻譯下列重點句子,注意要“直譯”: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10分鐘後老師觀察學生交流的結果,看是否還有疑難字詞未得到解答,進一步歸納文章的文言知識點,檢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翻譯情況)

1.梳理文言知識點:

①通假字: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生”通“性”,資質,稟賦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通“煣”,使彎曲②古今異義

假輿馬者

古義:藉助,利用今義:不真實

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今義:兩個膝蓋着地的一種姿勢

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製的刀劍等今義:黃金的簡稱

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心思今義:專心、認真

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③重點實詞:勸、學、青、中、極、致、假、絕、興、功、強、用

④重點虛詞:於、者、而(課堂上只講解“而”,其他兩個字要求學生課下歸納)

而:連詞,錶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並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連詞,表並列,可翻譯成“和”“與”:蟹六跪而二螯

⑤詞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名詞作狀語: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名詞用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⑥文言句式:

判斷句:青,取之於藍

固定格式: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冰,水為之

定語後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2.翻譯重點句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進行檢查反省,那麼他就會智慧明達,行為也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善於走路,卻可以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於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五.小結本課時:

本節課的重點是疏通並歸納了文章重點的文言知識點,其中“而”的用法很重要,請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真記憶、積累。並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文章。

六.佈置作業

1.梳理本文“於”、“者”的用法。

2.背誦第一、二段。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知識導入

提問一些重點的實詞和句子的意思,如勸(勸勉、鼓勵),絕(橫渡)翻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二.整體感知全文

1.讀課文,根據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中心論點明確了以後,第二三四段與第一段是什麼關係?它們分別在談什麼?明確:二三四段是對第一段的分説,即是全文的分論點:

第二段: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段: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段:學習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3.分析第二段:第2段互動探討課文分析: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第一層“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第二層“直木為輪”,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第三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説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幾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4.分析第三段:

提問: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説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説明“善假於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説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後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説明學習的作用在於彌補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設喻説理

請指出來,並説説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説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5.分析第四段: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並説説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麼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説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説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説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説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説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説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説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説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麼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並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藉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三、歸納文章的論證層次: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後,接着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説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説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四、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於瞭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説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説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説明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説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②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分段論證。每段説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後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於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後反,有時先反後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③語言特點:運用了排比和對偶,文章句式整齊又節奏和諧。排比還增強語勢、增強説服力。

五.小結全文: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説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於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六.拓展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勸學》中課文未選的另一段文字,説説用了幾個比喻?論述了什麼觀點?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以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這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鳩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蘭槐之根漸之滫”等五個比喻,論證了環境對人的重要影響,説明了學習要有好的環境。這正是荀子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嘗試用比喻論證的手法來寫一段話,説明環境對人的影響,2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學不可以已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比喻論證)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態度:積累,恆心,專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道理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和積累“中”“參”“知”等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意,學習比喻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荀子的“性善論”導入,提出荀子如何勸學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跟着錄音默讀這篇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齊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教師出示文言字詞,進行歸納和總結。

2、理清論證思路

解決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荀子是如何勸學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

三、品讀語言,學習論證法

荀子在論述的過程中採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以第二段為範例指導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第三、四段相對應的比喻,並闡述其説明和學習相關的道理(從文本中找出相關語句朗讀翻譯,再進行闡述)

教師小結

四、拓展訓練:你認為荀子的觀點過時了嗎?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運用比喻論證法寫一組句子闡述一個道理

《勸學》教學反思

《勸學》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議論性散文。自流傳以來廣泛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推崇,是人們瞭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們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學課本中,它是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勤奮學習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課前做了認真的準備,制定了詳盡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讓學生了解荀子基本的“人性惡”的觀點,提出問題荀子是如何勸世間人學習的,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佈局特色;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

這節課我很重視古詩的朗讀,讓學生聽範讀正音,理解大意,劃分節奏,全班集體朗讀解決字詞,自由讀找出比喻論證的句子,最後熟讀成誦。通過這節古詩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於古詩的朗讀津津樂道,很有興致,這無疑對學生今後的詩歌學習以及朗讀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能據已學、據課注、據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之於教養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

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課堂的節奏偏慢,課堂掌控能力不強,在後面講比喻論證的時候,講的較淺不夠深入。通過這次參加課堂教學大賽,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自己也將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不段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3、瞭解荀況對於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的論述;

4、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注重誦讀,在反覆誦讀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領悟和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學生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瞭解學習是完善自我,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兩個普通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設計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的時候,針對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抓基礎,重視朗讀教學,重視與實際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重視方法的知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本的生成,在不斷的追問中由學生自主生成問題併合作探究予以解決。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辯證認識學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1、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繫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4教學過程4.1第二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可見知識的重要性。那麼獲得知識的途徑是什麼?最佳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莊子曾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孔子則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那麼荀子又是怎麼看待學習的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荀子的《勸學》再一次走進荀子的精神世界。共同探究有關學習的道理。(板書‘勸學’)

二、解題:

《勸學》的‘勸’是‘鼓勵’的意思,勸學就是勉勵、鼓勵人們勤奮學習。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出示幻燈片學習目標)解讀

三、探究:

※那麼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讓我們端起書來齊讀一遍課文,再一次熟悉文章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

※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麼好處?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陋室銘》孔子曰‘何陋之有?’)

※“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包括哪些方面的意思?(為什麼説學習不可以停止呢?)

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的.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古人對這方面非常的重視,如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過渡)縱觀全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觀點?

學習的重要性

※那麼我們就共同的來看看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的闡述學習的意義的?誰來讀一遍這段;(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勇者無畏。

※提問:第二段用了哪些比喻?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出示幻燈片)

四、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青”“冰”是將前後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説明後者高於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於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於學習之前。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客觀事物、、變化過程、、發展、提高)

※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説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煣使之然也’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一重大作用;(客觀事物、、人工改造、、、改變原來狀況)

※小結:由物及人,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的引出作者的觀點。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出示幻燈片)

教學反思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通過什麼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可以説,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着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的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

(2)掌握朗讀、背誦的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荀子的勸學,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和良好的品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教學重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繫。

【學情分析】

基礎版第五單元主要學習古代散文欣賞,學生通過國中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對這一類散文已並不陌生。本課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這些論證方法對學生學習寫議論文有很大的幫助。

【學法指導】

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結合註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內容,並注意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着重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作者、作品簡介,釋題: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結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並讓學生找出文中採用了論證方法。

【課時重難點】

梳理文章結構思路,學習論證方法。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説:“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説的是任何淵博的知識、精深的學問,無不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與荀子《勸學》中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一)整體感知課文:1.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2.學習的意義:提高和改變自己。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4.學習的方法態度:積累、堅持、專一。

(二)有關《荀子》(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後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説,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並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説,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説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三)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四)正音

(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字音,上講台寫出答案)

木直中.(zhng)繩輮.(róu)以為輪

雖有.(yu)槁.(g?o)暴.(pù)

金就礪.(lì)則利參省..(s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無過

須臾..(xū)(yú)跂.(qì)彰.(zhāng)輿.(yú)馬生.(xìng)非異

跬.(kuǐ)步騏驥..(qí)(jì)駑.馬(nú)鍥.(qia)而不捨朽木不折.(zh?)

鏤.(lu)螯.(áo)蛇鱔.(shàn)

(五)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再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結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結構。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論據: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學習的作用(拓展自己)

論證: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注重積累,貴在堅持,用心專一)

四、根據文章結構,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明確: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第一段: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從論證方法來看,屬於比喻論證。

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論述學習的作用。

第三段: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且中心論點一直貫穿其中。

課堂小結:

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層次清晰,正反兩個方面比喻的論證方法靈活生動,結構非常明瞭。另外本文的語句整散結合,語勢鏗鏘有力,邏輯嚴密,雄辯而富有説服力。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結合課文註釋,做相關練習,並對文中的文言知識進行歸納(文言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字,特殊文言句式)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1、積累文本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過程方法

1、利用工具書,準確理解文言實、虛詞。、

2、熟讀、背誦、默寫

情感態度

價值觀明確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把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情況、特殊句式

教學難點初通文章大意

知識結構與教學設計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彌補不足

假於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於物”。

結論:善假於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青出於藍

提高自己

冰寒於水

學習的意義知明而行無過

輮木為輪

改變自己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教學主案(教學內容)教學輔案

(教學方法、手段、活動)

一、導人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勸學》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開篇一句話讓我們有了一個總體印象,接着第二段論述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發展人的能力,那麼接下來本文怎樣進一步展開論述呢,就讓我們繼續研讀課文的餘下部分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齊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研習第3段

實詞

須臾之所學:片刻

跂而望:提起腳後跟

博見:廣

聞者彰:清楚

假輿馬者:藉助;憑藉

致千里:到達

絕江河:橫渡

虛詞

跂而望:表修飾

而致千里:錶轉折

詞類活用

非能水也:名詞作動詞游泳

登高而招:形作名,高處

通假字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性

古今異義(古/今)

聲非加疾也:強,洪亮;疾病;快

假輿馬者:藉助、利用;不真

絕江河:橫渡;斷絕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説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正因為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可以已”,不可放鬆。

第4段,

實詞

不積跬步:古代稱跨出一小步為“跬”

用心躁也:浮躁,不專心

虛詞

風雨興焉:兼詞,於此

聖心備焉:語氣助詞

詞類活用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方位名詞分別用在動詞“食”、“飲”前,作狀語,當“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講。

2、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3、積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古今異義(古/今)

1、用心一也:因為思想意識活動;讀書用功

2、蟹六跪而二螯:腳;跪下

3、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齒;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特殊句式

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判斷句式

本段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作者用了十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説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説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説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説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説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説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説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説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

五、鞏固:學生自讀課文,自行口譯,要能字句落實。學生提問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解答。

六、佈置作業:背誦全文;完成書後練習。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明確學習的重要性並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2、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分析荀子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着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就是學習。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獲取更多的知識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勸學》中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學習要掌握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複習上節課文言知識(幻燈片)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對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你們都掌握了嗎?

你們掌握的怎麼樣,我考一考就知道了。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有獎搶答賽。老師會在幻燈片上顯示我們上節課所學的一些重點的文言知識,

二、整體把握

這篇文言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麼它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作者是怎麼勸的?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如何論證?

又怎麼勸?

第二段,論述了學習的作用,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可見學習既有意義又有作用,咱學不學?

怎麼學呢?

看來同學們都很會學習,荀子也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借鑑一下,看他的學習方法能不能對我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齊備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學習方法或學習態度。

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對你們有沒有什麼啟示?

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一定要堅持專一,善於積累。

四、小結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學習態度走進高三,圓大學夢。競賽式搶答。

明確:學不可以已。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

“青取之於藍。寒於水”比喻説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

“木直中繩。其曲中規”説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

“故木受繩則直。則利”説明外力可以改變事物進一步引出“君子博學。行無過矣”總結上述觀點,進一步説明學習對人的重要意義。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比喻論證

“吾嘗。聞者彰”説明學習可以彌補不足。

“假輿。絕江河”説明學習可以提高能力。

“君子。物也”總結説明學習對人的作用。

生答:“學”

(提問學生有哪些學習方法)

齊背第三段,

思考回答

學習要善於積累(從哪裏看出來的)“積土成山。故江海”(怎樣理解這句話)

正反比喻學生理解,師引導。

學習要堅持(從哪裏看出來)

“騏。可鏤”理解分析。

正反比喻學習態度要專一

“蚓。躁也”理解分析

生回答,各抒己見

作業:

1、做拓展卷

2、寫一篇小文章。

要求: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並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誦讀並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三、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鑑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結合書後思考練習題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1、解讀第一段(7分鐘)

1)回憶上個課時的內容並結合學生自主預習的結果,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明確中心論點:學習不可以停止)

2)齊背誦第一段後,提問:

a、請問本段論述了什麼內容?

b、運用什麼方法論述的?

c、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説明了什麼道理?

d、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e、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説明什麼道理呢?

f、“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麼結論?

g、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回答一個接一個問題時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學習的意義為何?)

3)教師總結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為“善”。這裏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2、解讀第二段(7分鐘)

1)同學們一起背誦第二自然段。

2)提問:

本段寫了幾層內容?

第一層闡明什麼內容?

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麼關係?

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於物”的重要,第三層得出結論:“君子善假於物”。聯繫前文思考“善假於物的”“物”暗指什麼?

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麼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用哪幾個比喻?

(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層次和主旨——學習的重要性)

3)教師總結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説,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説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説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説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

3、解讀第三段(7分鐘)

1)引導學生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三段(本段主要論述什麼問題?分幾層?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論述問題的?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麼關係?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麼好處?)

4、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5、佈置作業: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荀子《勸學》優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荀子其人;

②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③積累本文的名言名句。

(以上為第一教時之知識目標)

④體會、學習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⑤體會、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佈局特色;

⑥明確如何才能獲得教養。

(以上為第二教時之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聲情並茂地誦讀文言名篇的能力;(第一教時)

②培養學生能據已學、據課注、據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第一教時)

③凸現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第一教時重疑難文句探究,第二教時重論證方法、思路的探究)

3、人文、情感目標

①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第一、二教時)

②讓學生明白學習之於教養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1、知識目標之②(第一教時),④⑥(第二教時);

2、能力目標之①②(第一教時);

3、人文、情感目標之②(第二教時)

【教學難點】

知識目標之②(第一教時),④(第二教時)

【教學模式】

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

一、設境導入

設問1:大家知道在我們國家比較有名的《三字經》嗎?

設問2:《三字經》會背幾句的同學願不願意舉起你驕傲的手?

教師相機導入:從《三字經》導入孟子導入孟母三遷導入人生的“教養”導入本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

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實際略説教養的重要性,然後順勢導入《勸學》。

二、關於荀子

設問:有誰瞭解《勸學》的作者荀子嗎?

學情估計:若有學生舉手,則請其説,教師略作補充;若無則變問為:不知道的請舉手。如果普遍不知,則由教師介紹荀子。

三、誦讀

全班齊誦,教師諦聽,並可能進行誦讀指瑕。

四、分組合作學習,文句疑難探究。

1、教師略説高中課堂古文學習的新模式,要學習積累的文言知識構成。

2、6人一組,合作進行文句疑難探究。

要求:不做機器做主人,每組成員積極參與,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組內先行探究,本組探究不了的,組長記錄後提交全班探究,全班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點撥。

3、填寫好探究紀錄,以便交流。

4、教師巡視、參與。

五、各組根據探究記錄,由代表彙報探究情況,教師加以標示

後彙報的組只彙報或補充與前組不同的疑難和知識總結,教師標示後,鼓勵全班同學競答,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點撥,相關學生記錄。學生沒有關注的重要知識點則由教師補充。

六、教師課堂評價、小結並佈置作業

1、課堂評價側重於本堂課學生的參與表現,以肯定鼓勵為主;

2、作業:

①每個同學填寫好本課的知識積累卡;

②完成《名師一號》中《勸學》一課的基礎練習(選擇題部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2wpp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