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書信函 >

學校第十一屆金秋讀書節倡議書

學校第十一屆金秋讀書節倡議書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學校第十一屆金秋讀書節倡議書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在這秋風送爽的季節裏,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金秋讀書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渺小的自我眺望遼闊世界的窗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學生,紮實的閲讀能讓我們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放開眼界,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書籍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啟迪着我們的思想,浸潤着我們的心靈。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修身養性、明理達道,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以窺古今之變、養浩然之氣。

南山秋色兩相高,正是讀書好時節。面對瀲灩秋光與裊裊秋色,古人往往逸興滿懷,壯思欲飛。書生意氣的王勃登上滕王閣遠眺,看見了晚霞紫煙,看見了山光霽色,揮筆便繪就了一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絢爛秋景。豁達開朗的劉禹錫被貶後,將哀愁與怨艾溶解於爽朗的秋色中,駕着凌雲的鶴,遨遊於萬里碧霄之上,高唱出一曲“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曠達秋歌。瀟灑坦然的蘇軾在一片殘荷敗枝、美人遲暮的蕭瑟中獨具慧眼,最愛那傲寒鬥霜的秋菊,將逆境中這抹明麗的色彩幻化成蓬勃飽滿的生機與希望,為友人贈上一份“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歲寒秋意。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古有匡衡鑿壁,車胤囊螢,孫康映雪……這一個個動人的讀書故事,體現了古代中國重視詩書閲讀的傳統。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與思想精髓,也在讀書中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然而在如今的中國,讀書的優良傳統卻日漸式微,“不讀書”也開始成為中國人的一大標籤。近年來中國國民的人均閲讀量持續走低,有讀書習慣的人寥寥無幾。反觀國外,猶太民族人均一年讀書64本,因愛讀書被譽為最聰明的種族;北歐國家人均年閲讀量達到24本,在法國和德國街頭、地鐵上和公園裏,能看到很多手捧書本埋頭閲讀的人。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的閲讀水平。不讀書的人是一個失去人生色彩的人,而不讀書的民族也會漸漸喪失最珍貴的文化精神。

詩書文化的薪火,需要我們身體力行,代代相傳。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能夠為建設書香校園,推廣全民閲讀,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貢獻一份力量。

值此第十一屆金秋讀書節來臨之際,我們倡議:

讓閲讀成為習慣!使書香浸潤校園!

在閲讀中,追尋前人的腳步,細細聆聽傳統文化的迴響!

在閲讀中,積極思考,不斷學習,把握時代發展的脈動!

在閲讀中,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shuxinhan/w2w1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