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節日慶典 >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彙編八篇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彙編八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彙編八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麼我們要吃粽子呢?這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説。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還有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

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後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着盛於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瞭解和發掘。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灶放着幾個大圓盆,裏面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温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説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充滿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着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隨着愉悦的歌聲,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新的一年。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但是我最喜歡貼春聯和放鞭炮。()今年,我就和媽媽一起貼春聯,和爸爸一起放鞭炮,過年真好!

我先是和媽媽貼春聯,我們一點一點的把上面的小紙摳下來,使圖案變得好看。在貼到合適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爸爸讓我來點火,我就渾身發抖,因為我的膽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讓爸爸點火。着了!那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嚇的我連連退後,過了一會兒,炮終於停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放完炮,我們吃着餃子喝着湯,嗑着瓜子看着春晚,過了一個圓滿的羊年!在這裏,我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別具一格的風俗,處處彰顯着中華文化的魅力,而我家鄉的風俗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天色未亮,一切都還在被晨霧籠罩,父母起的很早,因為今天是除夕。在這一天,春運的人還是很多。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大約兩個小時後,我的老家雲夢就到了。路過集市看見旁邊有的孩子們玩鞭炮這些鞭炮還有響亮好聽的名字,比如孔雀開屏,五光十色小金魚。鞭炮的款式也是讓人應接不暇,父親停車下,買了許多。有些是拿來討好小孩子的。還有一些則是除夕晚上才能放的,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在這一天我們也要祭祖。並以年糕三牲飯,還有三茶五酒祭祖希望祖宗回家過年,爺爺拿來一個鍋底生鏽,但鍋內完好的一口鐵鍋。爺爺身穿灰色棉襖,下着卡其色棉褲,他把鐵鍋放在了右門的門後,再拿了一些紙錢,然後和海綿墊子之類的就緒,開始祭祖了。這些是由大伯父,二伯父和父親(按照長幼的順序),再次輪到,哥哥姐姐和我,就開始祭祖了,而且燒紙的過程中,還得唸叨着説出自己的願望,希望祖宗保佑我們能實現

等祭完祖就要吃團年飯了,我們一家共有16口人,所以坐在了大圓桌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換上了新衣,穿上新鞋。每年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排骨藕湯。吃完飯後要在客廳放炮竹告訴別人家已經吃完了,到了晚上,爺爺會帶我還有哥哥姐姐上街,我們那裏的小商鋪是不會關門的,大街上人來人往,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們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兒。

回家以後大家整齊劃一地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可小孩子們卻總是也閒不住。在村裏四處亂跑,到處串門兒,給人家拜年要壓歲錢。晚上12點就會有一場舞獅子,大多數孩子都跑去湊熱鬧,那獅子跳來跳去眨一下眼睛活靈活現,時不時還做一些有趣的動作,小孩子看了十分喜愛,拍手叫好。

這就是我家鄉有趣的風俗,這些風俗傳遞着中華文化的魅力。那麼你的家鄉的風俗是什麼樣的?有機會一起來分享吧。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在我心中最難忘的風俗習慣,就是每年春節裏的風俗習慣了。春節裏,人們會放鞭炮,燃煙花,還會相互拜年,送新年紅包等等。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人們都很重視這個節日,每年春節一來,家家户户的人們都會準備着年貨。等到新年這天一來,家裏會來很多的客人,人們相互拜年,大家都會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

小時候的我最期待的也就是春節了,因為這天我有新衣服穿,還能接到很多的紅包,紅包大大小小的揣在我的兜裏,別提我有多麼高興了。

這天的鞭炮聲在清晨的一大早就響了起來,隨着鞭炮聲響起,接下來的一天裏,鞭炮聲都斷斷續續的響着,可熱鬧了。等到人們用過早飯之後,家裏就來了拜年的人們。人們抱拳,相互説着新年的祝福語,家裏響起了喧鬧的人聲,又是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在春節的各種風俗習慣裏,我最喜歡的就是新年紅包了。每當家裏來了客人的時候,我都笑得特別歡快,因為我能接到一些小紅包。紅紅的紅包被我拿在手上,我咧開了嘴,高興的笑了起來。

如今,已經長大的我,收不到什麼新年紅包了。但是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在每年春節這天開心樂呵的笑着。因為在這個春節,我還能夠看到很多的美麗的煙花,尤其是新年的這天晚上,黑色的天空上燃放着各種顏色的煙花,在這些美麗的煙花之下,這個新年都變得讓人難忘的了起來。

春節的風俗習慣由來已久,並且很多的習慣都已經融入到了人們深深的記憶之中。現在有不少人説春節不復以往那般熱鬧了,但是我卻沒有這種感受,在我度過的每一年春節裏,我都高興快樂在迎接着。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

漢族人飲茶,據説始於神農時代,少説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温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漢族人飲茶,據説始於神農時代,少説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風俗習慣作文 篇8

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麪食,喜食麪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 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麪、大滷麪、肉炒麪、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 的回族一年四季 早餐習慣 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 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滷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瀋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諡美之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jieriqingdian/qkdl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