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節日慶典 >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彙編九篇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彙編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彙編九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

對於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麼,對於蒙古族的禮節,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當你來到蒙古的大草原時,你會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種愜意的感覺。不久後,你就會看見路邊出現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這是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你們來啦!接着會不斷有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他們會在你車子的前後左右圍成一個圈給你們帶路。

當你來到蒙古包時,你肯定會由衷地讚歎起來:“這裏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臨時學的蒙古語“賽怒!賽怒!”來讚歎的話,蒙古族人會更加高興的。

接着,主人會給你倒上自己釀製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會使你更加喜歡這個民族,甚至會深深愛上這個民族。這也是對主人的尊重和親密。

品嚐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會帶你到美麗無邊的大草原上游覽一番,觀賞那美麗的風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主人會給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馬。有主人帶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來,主人會目視你在綠色的海洋裏自由馳騁。

蒙古族,是不是很特別呢,有這麼多的特色。五十六個民族,有着如此多不同的風俗,真是令人讚歎不已啊!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紹一隻美麗的“花”——傣族。

在傣族的眾多的風俗習慣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的飲食。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吃糯米。以竹筒飯為代表。傣族把一節竹子一端挖通後裝米。這些米要洗乾淨泡水後才能裝。再用竹葉把竹筒口塞緊,要使米掉不出 來,但同時也要留些空隙,才能使米更柔軟。裝好以後,放温火上燒烤,待竹筒表面燒焦後飯也就熟了。剖開後是香噴噴的竹筒飯。用酸菜、酸筍配上這帶有竹子香 味的米飯,百吃不厭,令人滿口留香。

除了主食竹筒飯以外,傣族人的副食酸味兒食品、水產和昆蟲菜也是別有風味。

酸味食品是傣族人的最愛,像什麼酸筍、酸菜、酸螞蟻……這些幾乎每家每户都有。

而水產,如魚類、青苔、蛙類也是傣族人無法割捨的食品。

最特別的是昆蟲菜。這一特色符合傣族人的一句話:“只要是靜的都是菜,只要是動的都是肉。”無論是較小的田鼈、蜘蛛、螞蟻蛋,還是較大的竹蟲、蟬、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傣族的食品還有苦瓜、苦筍,甜米酒,檳榔、酸肉、狗肉……而且個個美味無比。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呢?那趕快去傣家的竹樓中好好過癮一番吧!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中秋節的過法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廣東潮汕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江門,每年春節,市民們舉行的活動可多了!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除夕,江門習俗稱“過年”。除夕前人們就忙碌各式年貨了:買雞、鴨、鵝、魚肉、衣飾、傢俱、器皿、畫、春聯……樣樣都有。餐桌上擺的大魚大肉和糖果,讓人直流口水。人們還會買柑桔、青橄欖那些象徵吉祥如意的水果。

舊俗過後,男的必新理髮,女的必“挽面”。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春節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趕回來團聚。家裏還會吃團圓飯。如果是晚農家的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夠熄滅,這樣才能夠年年好運氣。

農曆二十三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為表示灶君一年來保護各家各户灶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賤行。謝灶要擺設貢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幾棵帶尾葉的甘蔗,還有炒米餅、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謝灶。

臨近春節,香港人都喜歡按照習俗購買年花,取其“花開富貴”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門的花市有什麼不同?人們可以趁到香港過新年的時候去人潮擁擠的地方年宵花市湊湊熱鬧,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藥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據説桃花能夠為未婚男女帶來“桃花運”,連着葉子的柑桔則代表姻緣“開花結果”……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談到風俗,一些人當即會想到“飯前便後要洗手”這種人人皆知的風俗,他們其實不認識風俗的真正含意。風俗是指人們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動作的舉動體例。葉聖陶師長教師説過:“風俗不嫌其多,只有兩種風俗養成不得,一種是不養成甚麼風俗的風俗,又一種是妨害別人的風俗”。風俗是要分好壞的,壞的風俗正如葉老先生所説的兩種。囊括統統的欠好風俗在內,咱們應當堅決地加以唾棄。

咱們是首倡人人發揚好的風俗而去改掉壞的風俗的。

但是,凡事都是説着比做着容易。高爾基曾經談到:“把説話化為舉措比把舉措化為説話難題很多”。咱們總説要改掉壞風俗又沒有恆心,風俗不是一下子就有的,也得逐步樣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刻若干是必要用一些強制性的措施來束縛自己的舉動。這就是咱們同硯的難處了——沒有毅力給自己長時間施加一種逼迫力。但是壞風俗是不需要這類逼迫力的,以是養成一種壞風俗比養成一種好風俗容易很多。

然而要是咱們有毅力,有恆心,時時警覺,時時脅制自己。時候久了,風俗一經養成就會自然而然的因循下去,這便是“習慣成自然”了。不用逼迫與警覺,也能行所無事的做去,這就養成了畢生受用的好風俗了。

但咱們養成了壞風俗就會不益於身心健康,學習和工作的順遂完成,不益於社會影響。對咱們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相反地,咱們會畢生受用於咱們所養成的好風俗,就有助於咱們的學習的前進,身心的健康,對咱們是有所裨益的。

既然如此,咱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隨着愉悦的歌聲,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新的一年。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但是我最喜歡貼春聯和放鞭炮。()今年,我就和媽媽一起貼春聯,和爸爸一起放鞭炮,過年真好!

我先是和媽媽貼春聯,我們一點一點的把上面的小紙摳下來,使圖案變得好看。在貼到合適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爸爸讓我來點火,我就渾身發抖,因為我的膽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讓爸爸點火。着了!那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嚇的我連連退後,過了一會兒,炮終於停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放完炮,我們吃着餃子喝着湯,嗑着瓜子看着春晚,過了一個圓滿的羊年!在這裏,我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桑植縣等地也均有分佈。

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白族人民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壩地區的百姓以稻米、小麥為主食,住在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魚”“下關砂鍋魚”“燉梅”“雕梅”“鉺塊”“乳扇”等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還喜歡喝燒茶。

白族的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着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着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着藍色寬褲,腰繫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戒指。白族,雖然人數不夠漢族的多,衣服不夠漢族的漂亮,節日不夠漢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過得很開心,過得舒舒服服。

風俗習慣作文 篇8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日是小年,傳説這一日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説大罪要減壽三百日,小罪要減壽一百日。

二十四這日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日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日的晚上,它與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日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風俗習慣作文 篇9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裏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着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着。在他們的民族裏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讚歎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鬆肥大型,鑲嵌着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硃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着涼帽,戴着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着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説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户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豔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jieriqingdian/ddmr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