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工作总结 >

赴国外学结

赴国外学结

2012年11月底,在武夷山市教育局、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安排下,作为武夷山市名师培养对象的我有幸前往厦门外国语学校跟班学习两周(2012年11月24日至2012年12月7日)。我带着敬佩、带着向往走进厦门外国语学校。在这里,感谢厦门外国语学校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便利的生活条件。在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我和另外3位高中部老师(我校暨洪彪、一中张红、吴美华)四人按照武夷山市教育局“武夷山市中国小(幼教)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赴厦门跟班学习实施方案”,积极参加厦门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参加学校会议3次,一次是高二年年段期会考质量分析会,一次是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暨福建省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第28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结会,一次是教研组研讨会。深入课堂听课20节(其中高三3节,高二12节,高一5节),开展课堂公开课1节(在高二8班开课,时间为12月6日第五节),集体评课活动20次。教研活动3次,教师备课交流10人次。参观校史展览1次。通过参加厦门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情况;通过参观校史展览,学习了厦门外国语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德育工作、学校文化建设先进经验;通过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会,学习了培训青年教师方法。回顾2周的紧张跟班学习,现将自己对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了解、跟班学习的收获体会、今后的启发总结如下。

赴国外学结

一、对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了解

厦门外国语学校创办于厦门特区成立的1981年,原名“厦门英语中学”,原址在“海上花园”鼓浪屿上,1994年学校扩大办学规模,迁址到湖滨北路。2004年,为充分发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周边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率先把高中部办到海沧。现有教学班85(含4个新疆班),在校生4326人。两个校区共占地10万3千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3千2百平方米。校区环境幽雅、设备先进、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充满现代气息和丰富文化涵养,是学生成才的乐园。

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和具有20%应届毕业生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全国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的校训,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高素质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实施名师工程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学校在职教师中,有5名博士,76名硕士,69位研究生课程班毕业,120余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特级教师,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近40名。形成了一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省、市培训的骨干教师及博士生、研究生为中坚力量,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校常年聘请10余名外籍教师任教英、法、德、日语课程。

学校致力于优质教学,以培养学生,回报社会为宗旨。近年来,共有14名学生获得省、市大学联考状元。2004年至2015年学校连续三年蝉联大学联考理科总均分全省第一。2011年更是囊括福建省理科总分前两名和厦门市文科总分前五名。近五年来,厦外学子上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的总数超过120人,居全省之冠。2015年至今已保送北大、清华等40多所国内名校累计近800余人,2011年我校被北京大学确定为我省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校。目前厦外学子遍布哈佛、斯坦福、剑桥、耶鲁大学等世界排名前十名的名校。

学校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中获全国金奖7项,厦门市获得的2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均出自我校。建校以来,师生共获发明专利46项,分获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练仰贤老师获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展列宾奖杯。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奖并获得首届“卢嘉锡科技教育奖”。(本部分内容引用厦门外国语学校简介)

二、跟班学习的收获体会

走进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浓郁的学校文化气息、倍感温馨人文关怀、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我体会最深刻的,也是此行收获最大的。

1、学生非常有礼貌,面对陌生老师,碰面的学生都能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让你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2学校校园布置体现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到处体现欢迎的标语,一进门的led显示屏就滚动显示“厦外欢迎您”、外来参观的单位、厦外办学理念、厦外近期师生取得的各项比赛成绩、近期的重要活动安排等。

3、学校每周的重要会议活动都详细列在学校教学楼一楼墙上,这样本校的师生、外来的参观者对本周学校的活动安排都心中有数。

4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外语节、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让学生得到极大的锻炼。

5、班级布置各有特色,体现学校、班级的文化气息。

6、校园卫生、校园安全(门口保安)做得非常好,校园卫生、校园安全工作由物业负责,体现卫生、安全的文明校园。

7、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知识点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走进课堂,堂堂精彩。

“快讲——多练”是数学教学一种模式。例如:章少川老师、邱小瑾老师、吴功胜老师(他们所教的班级为实验班)的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增加课堂容量,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但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磨,该讲的要精讲,抓住考点、知识点,预案、习案准备充分,课后及时修补。

又如特级教师肖骁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中教师亲和力的重要。

又如马辉老师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

我深深感到厦外老师的优秀,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文化底蕴让我敬佩,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8、注重教研,老师之间的教学研讨随时进行,或在办公室,或在教学楼过道,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讨论内容主要针对教材处理、课后作业布置等。

9、格外关注青年老师的成长,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暨福建省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第28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结会上青年老师的发言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教研活动会上肖骁老师对青年老师的发言更是感人至深。

三、今后的启发

根据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厦门外国语学校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们而言,我们不能实行“拿来主义”。通过学习反思,我有以下的启发。

1、加强教师培训,杜绝形式化,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本地资源),实行“引领→诊断→结对→内练→提升”的培训模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在这一点上,名师培养对象要大力参与。在这一点上,教研室的工作“空间”很大。

2、推行读书(师生都参与)活动,营造好学、乐学、善学氛围,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达到教师有深厚文化底蕴,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目的。目前我校正在这样做。这条路很长,但一定要走。

3、向学校建议,加强学校各方面建设,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4、关注课堂,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

5、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实行教科研相结合。

总之,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也将激励我谱写更加绚丽的教育新篇章。

2012年12月12日

赴国外学结 [篇2]

小编觉得的那些出国留学的人们和即将要准备出国留学的人们都是生活中的勇敢者,能让自己做这样一个锻炼。去国外留学之前,这些勇敢者一定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并且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一些列问题。

法国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其他的不说,但从学习上来说,法国的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和课程安排就和国内的不同。并且在法国基本都是法语授课,中国学生听起课来,大多数都会有一些似懂非懂,不知所云。许多刚到法国的学生会感到有劲使不上,甚至惊慌、失落。其实这些感觉非常正常,环境巨大的变化的确是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适应性的最好的机会。在这里总结一些在法国大学里学习的方法,希望能够对留学生们有一定的帮助。

1、笔记是“救命草”

在法国的大学里,没有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教学方法,尽管教师会给出参考书目,但是这决不能代替课上的笔记。如果学生由于语言问题不能自己完成笔记,那么就一定要从字迹工整的法国学生那里借来笔记复印。完整的笔记是最后复习考试的基础。

2、认真对待辅导课与作业

辅导课与作业是考试重点,着眼点与中国大学基本一致。在大学里辅导课的作用是回答学生的问题、讲评作业、做练习和进行平时测验。辅导课上的问题一定要搞懂,很可能就是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的内容。

法国大学中的成绩评定是计算平时测验成绩的,所以如果能够把测验成绩提高,期末成绩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平时测验一般是对一个阶段所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检查,所以不会很难,但是时间较短(一般40分钟),要求学生条理清晰、熟练、准确,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测验成绩好,期末总成绩才有保证。

3、参加“互助会”

刚入学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这种现象在大学第一阶段尤为明显。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学校组织了一些“互助会”,由年轻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组成小组,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新生,主要是帮助新生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各门课程的重点、介绍参考书、考试形式和要点等,也可以向他们咨询学习上的具体问题。这类组织一般在开学后几天开始招募成员,在每个系里的公告栏里出一份通知,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如果你的学校里有这类的组织,建议同学们不要放弃。这些刚刚升上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详细地告诉你每个教师的特点、考试喜欢出哪方面的问题、哪本书比较重要等,全都是经验之谈,十分可贵。

4、积极与教师交流

在法国的大学里与老师交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他们除了来上课以外,基本上不会在办公室,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认真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建议中国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要单独向教师咨询一到两次,每次把问题准备好,除了具体的专业问题以外,主要是向教师了解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应该阅读那些书籍等,并同时向教师讲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征求他对此有什么办法和建议。

直接找教师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所学课程的要点;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给老师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在期末总评时多少有些帮助;有可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窍门,比如老师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你的数学水平低,不能得到一道计算题的准确数学答案,那么你是否可以从理论上进行描述,应该如何描述,能得多少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技巧,因为往往几分之差可以改变这一年的最终结果。

5、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及格

法国大学里的淘汰率很高,说明考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不同,法国大学的考试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门功课,并作到举一反三是肯定不能及格的。期末考试通常是2—3小时的的大型考试,基本上不出现简单的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题等,一般都是一两道综合论述题或者综合运算题。只有准确地理解题目、正确严谨地组织答案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学生要有对整个学科的清晰的条理性和严密的整体思考能力。

另外,简单地复述老师的笔记是不能及格的,在考试中要能够对题目中的关键部分深入地、具体地论述,比如联系实际举例等。老师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并用自己的方式把问题阐述清楚。

赴国外学结 [篇3]

2015年10月26日至11月23日期间,我们学校多名教师组团赴德国进行师资培训。我们在这里参加了集团举办的“师资培训班”进修学习。进修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上课形式包括听课、讨论、参观等多种形式。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不错的发展体系。但与德国相比,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距离。

近年来,随着我院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的素质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此,我院组织了赴德国师资培训和进修,让每位教师切身体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德国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德国小孩一般3岁入幼儿园,6岁读国小。国小四年制,他们国小毕业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国小毕业后就读的中学有三类:5年制、6年制、8年制;其中6年制和8年制学生占80%左右。5年制学生毕业后只能选择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6年制和8年制学生可分别选择专业大学和综合大学学习。专业大学和职业大学没有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

2、用法律来保证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用法律来保证职业教育,它包括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及转岗培训;对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

教育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此后,德国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操作上,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现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人职业生涯。据统计,实际生活中,绝大数的就业者遵守了这一法律规则。在德国,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是教育执行机构,教学计划框架由州政府确定。

3、“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重要的特色之一,广泛应用于初次职业培训中。“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教学实施主体,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时进行教学而得名的。学生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天的理论教育。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可以在企业边实践边理解和消化专业知识,在学校寻找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理论依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1)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2)有企业的广泛参与,3)实行培训与考试真正分离的考核办法。

4、严格统一的结业考试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300多个职业。考试分为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两种,从考试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所谓结业考试,是按着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内进行。考试由经济界的自治机构(工商协会、手工协会)以及类似的单位组成的委员会主持进行,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企业雇主与雇员的代表及职业学校教师。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考试一般安排4~6小时或更长。如考试通不过,学生就不能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须来年再参加一次考试。这种教考真正分离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统一的管理机制,使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二、培训学习内容及收获

1、主要学习内容:

德国教育体系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学习领域方案中自我控制学习的教学和学习设置;首次职业培训金属职业学习情境和学习情境描述;课程开发实例--学习领域方案学习情境开发;数控技术培训介绍—从图纸到数控程序;创新和展示技术:大脑风暴-思维导图;艾科特专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员的培训介绍;项目工作 --- 变速箱中间轴的应力计算;学校din iso 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项目工作 --- 齿轮变速箱的设计;机械制造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学;金属职业首次培训教学计划在艾科特教育集团的实施;电工职业首次培训教学计划在艾科特教育集团的实施;机械制造与电子技术专业中自动化技术内的应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技术员培训中的项目工作;艾科特教育集团远程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介绍等。另外考察手工协会,了解德国“双元制”企业培训。

2、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教育

通过赴德进修加深了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教育认识,德意志民族崇尚手工艺和技艺,有较强的职业归属感。在艾科特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从观察、耳闻、眼见深深的体会到,德国精湛的技艺随处可见,从道路、草坪、滴水不漏的水龙头,严丝合缝的门窗,建筑,到驰名世界的宝马大厦、宝马公司产品都是见证。他们有共同的认识“严格培养职业技术工人,培养一个技术熟练、精湛的劳动者”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德国的职业教学

通过在德国艾科特培训学习使我对德国的职业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德国的职业教学的教学方法、教材、师资及考核等方面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在德国艾科特学校的学习参观使我对教材初步的认识,其特点是内容实用,注重吸收新标准、新规范、内容简练、结构合理。按照教学目的说明,问题引入,内容陈述概括,作业练习等顺序展开。实例新颖,采用大量结构图、实物图、工程图、数据表、曲线等,直观性强。教材格式与我国使用教材大体相同。

三、收获与感想

1、职业教育体制的法律保障

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必须有相应法律加以确定和保障,在德国虽然时间不长,但亲眼所见德国的每一件物品或产品都是那样的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我们反复思考、比较,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企业产品不足,就是缺少一大批像他们那样经严格培训、掌握过硬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德国的教育体制是相应法律加以确定和保障的。我们完全照搬照抄德国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若不用法律的形式来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加以确定和保障,并且加以严格施行,就难以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全社会若不在观念上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就很难造就出成千上万的技能出类拔萃的优秀技术工人。

赴国外学结 [篇4]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使我有幸能走出国门,零距离接触德国职业教育,并能学得系统的理论知识。现在我向领导汇报一下我的学习体会。程中老师只是一个陪伴者、咨询者。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方案、海报、操作结果、ppt等形式展出。

这就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学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及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岗位来制定一些学习领域,这些领域是跨学科、甚至跨专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又实际存在的,在每一个领域又设置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给学生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计划、实施、评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四个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的培养,计划、评估就是对方法能力培养的最好的办法。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学习情境,并用在情境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才能做到的。还有在整个教学过程及情境的设计中要融入冲突等元素,不断设置障碍,让学生从中获得社会能力及个人能力。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被调动起来?教学情境的设计思路、趣味性等要求,都需要教师作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

面对中国企业的转型,我们培养的不应该是流水线操作工人,而应该培养能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授之以渔,而不应该授之以鱼”。

三、对于课程开发有了一个根本的全方位的认识。

课程开发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在国内,我们经常提到课程开发,各个学校也都在进行校本开发,做好课程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通过德国的学习之后我对课程开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得更切实的方法,具体将课程开发归纳为“二三四七”。

课程开发始终是人才培训的核心 ,它分为两步骤:分析步骤、实现步骤;三个开发程序: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四个维度: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和方法能力;七个阶段: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复杂情景分析、劳动教育定位、学习目标与能力、课程大纲的制定、教育的实施与评估认证。

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将工作过程导向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专业主要工作岗位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通过教学理论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确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引入现场实际项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教学情景。教学内容要达到超前性、多元性、基础性、实践性、灵活性的要求,学习过程要融入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

四、学习思考

1.制定一个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大纲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大纲是由国家层面的中央职教研究所与行业商会共同研究制定的。而我国目前的教学大纲,一般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与尽可能多的企业协作,倾听企业专家的意见,制定符合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教学大纲,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2.渐进式课程改革也许更合适

有德国“职业学校”之父称号的凯兴斯坦纳在20世纪初就在慕尼黑建立了劳作学校,学生不再学习过多的理论知识,而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学习目标。其实不只是在职教领域,在德国整个教育领域,都渗透着将实践与理论高度的融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的这种思想。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人们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思想也是渗透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血液中的。

在感叹德国职业教育之先进、方法之成功的同时,我也体会到,我国的国情确实与德国有很多的不同,在中国无法完全复制德国的职教方法。

拿我们机修专业来说,首先,我们没有足够的师资,其次,我们没有足够的设备。我个人认为课程改革是大方向,应该进行到底。可以尝试选择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尝试,开展以典型工作任务形式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样改革不是全面的照搬,而是借鉴人家的方法,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也许这样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

3.与企业合作是必然之路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企业参与培训,这样培养出的学员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德国不是学校寻求与企业合作,而是企业在寻求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他未来的员工。

目前国内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订单培养和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所以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运营稳定的行业和企业不放,与他们联合培养学生。

4.师资培养是关键

我认为课程的改革最关键的还是看我们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师资。目前我校的专业专业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企业实践经验欠缺,只有师资水平得到提高,课程的改革和课程的开发才能成功。师资培养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制定合适的鼓励政策,但还需要教师改变观念,因为教师长时间适应了传统教学,突然改变教学方法会有抵触情绪,而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很大。我们应该借鉴先进的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组织,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大氛围。再一次衷心地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生的机会,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想只要用心去做,必然会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学生,进而改变我们的教育。

标签: 学结 国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zongjie/mmvz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