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职场 >

美国加拿大考察报告

美国加拿大考察报告

市政府:

美国加拿大考察报告

为加快优化我市海洋经济产业和转型升级,促进我市海洋海湾以及岸线等可持续开发利用,2017年9月29日至10月6日,由市海洋与渔业局xx局长带队对美国纽约、洛杉矶和加拿大温哥华等主要海洋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并与纽约海岸管理委员会、纽约cc总商会,以及美国最大的水产企业—海神叉公司等进行了友好而深入的座谈交流。

所考察的地区和拜访机构在岸线整治、海洋物流和渔人码头等产业发展和建设方面的成果、做法和经验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很好地借鉴和学习。

一、立法先行,以人为本,城市海岸线实现功能、景观、经济综合协调发展

美国海岸线全长 22680公里,是世界上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海洋管理的国家。加拿大海岸线长达243792公里,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占世界海岸线总长的25%。美国、加拿大同属海洋大国,也是海洋强国,在海岸线建设和管理方面虽不尽相同,但却有着三个明显的共同特点。

一是坚持始终把岸线立法放在第一位置,并坚持执行,为岸线保护和发展奠定了良好保障。1972年10 月27 日 , 美国国会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从使而海岸带立法管理作为一种正式的政府活动首先得到实施,在此框架下由各州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加拿大也早在186

问题。据此,美国1972年发布《海岸带管理法》制定了国家海岸带管理计划,确立了保护海岸带自然资源;对重大设施建设进行有序排列;保护和恢复海岸历史、文化等12项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纽约提出让所有纽约人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公园的目标;对于滨海绿化,提出了具体到“棵”的目标;每年政府提出上百条岸线整治细化举措,对于每一条举措将如何运作以及带来的影响都阐述得清清楚楚,无论是政策措施,还是立法程序、实施主体、行政手段等都进行考量。此外,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据统计,每年海岸规划整治期间需走访了千余名市民、团体倡导者,会见100多组社区团体,通过密集的咨询会、访谈、问卷调查、媒体讨论、社区讲座等,形成社会共识。这样,城市规划不仅体现了多元主体利益的诉求,实施起来自然也容易得到全民支持。

二、海洋渔业发展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

在洛杉矶期间,我们对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以及洛杉矶山派垂鱼品超级市场的进行了考察,同时与美国海神叉海洋食品公司查克先生进行了的交流座谈。美国海神叉海洋食品公司总部位于西雅图,是全美最大的海洋食品公司,年产值达30亿美元,拥有大型远洋捕捞船80余艘,在太平洋、大西洋海域作业,已形成了从远洋捕捞、水产加工、海陆空物流运输于一体的完整发展体系。

以上我们看到,随着美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美国的捕捞企业、家庭养殖专业户和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大,实行机械化作业、企业化经营,并采用产地直销的大流通形式,有自己的捕捞船队,加工团队,建立了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和水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在渔港进行集配,然后直接销售给大型超市、终端连锁集团、水产品食品加工企业或批发商,最终送达消费者。 在流通环节,大型零售商主导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美国水产品供应链大都是以大型零售商为主导的模式。美国水产品供应链较短。水产品80%以上由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等处理后,直接送往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或配送中心。美国水产品供应链以客户为核心,主导权在供应链的下游,它们在生产加工企业与捉摸不定的消费者之间提供着有利的连接,能够最方便、最快捷地搜集到决定供应链运作的关键信息并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共享,使供应链能够更为快捷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作出反馈决策。

这种由消费者需求“拉动”的供应方式,是目前世界上供应链管理最为有效的模式

另外,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物流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储运设备机械化程度高,一些水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通信设施先进,渔业信息网络发达,网状传递模式的信息流为美国水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技术保障。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较好的实现了海洋产业转型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渔人码头”兴起于欧美。在美国旧金山、中国澳门、日本东京、英国利物浦等城市,都有著名的渔人码头。国内外许多海滨城市的“渔人码头”,多偏向旅游等方面,渔业元素已较少。而此次考察的加拿大温哥华“渔人码头”在兼具旅游的同时,却独具自身特色,仍然是一座服务渔业的“渔人码头”,在整个大温哥华地区里,渔人码头属于亚裔移民的聚居地,日本、印度及华裔移民将其本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带至此地,形成多元文化共生特色,至今仍是加拿大最大的商业捕鱼港口,目前含有大小渔船泊位400余个,游艇泊位80余个,陆上占地面积约180亩。

《美国加拿大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zc/lr3k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