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得失之间心智修炼的美文

得失之间心智修炼的美文

编者按: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说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这是古人用朴实的辨证法认识世界的方式。

得失之间心智修炼的美文

负阴抱阳

《德道经》第二章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是老子对自然万物的观察而写出的日记,可见老子的思想是来自于生活世间和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得,也符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思想。也是推导出“无为”的理论基础和观察数据

楚王失弓

《孔子家语.好生》

曰:“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曰:“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把以上对话简化之,更为明了,也便于理解不同思想及境界

楚王: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孔子: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失之,得之

楚王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楚王失弓,楚人得之,体现了在国内的亲民思想,以国家为公的情怀。孔子推行礼仁思想,人失之,人得之,以天下为公的情怀,而非局限一国之内。老子的是宇宙观,天地万物皆是平等,失之,得之,体现以宇宙为公的思想,视野更为开阔

得失之间

圣贤之人对‘楚王失弓’的解读,给今人的思考,是人们怎么看到人生‘得与失’。也是人生面对的一个终极问题。得者欣喜,失者郁闷。而往往得与失只是一个现象,因为人们注意力的'专注,会夸大了得与失的实际效用。有一本书《稀缺》提到一个事情俘获大脑的注意力时,会忽略注意力之外的事情,造成管窥效应

失者,往往思考来时路。因为人们具有天热的反思能力,会思考为何会失去。人有天生减少或回避痛苦的本能,于是会努力去减少这个失带来的损失。但同时应看到希望和新的转机,因为古有“否极泰来”之说。所以人在颓废之时,亦不可妄自菲薄,因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能力是相互转化的

得者,往往憧憬美好未来。因为暂时的喜悦和曙光,增添了自信心。而对未来的探索具有一颗更勇敢的心,但此刻在得的一瞬间,可能隐含着失或假象。所以在乾卦爻辞中有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再往上一步“上九,亢龙有悔”。《道德经》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而很多人在处在“九五之位”,还去争最后一步,而到亢龙有悔的地步。因为不知足和时运,而忘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月圆则亏,月缺则圆,潮涨潮落,“得失之间”无不体现着“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哲学理念和自然规律。

作者|张朝欢

公众号:欢言美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xll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