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电影《城南旧事》赏析

电影《城南旧事》赏析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成稿于她到台湾不久的50年代,于1960年正式发表。小说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追忆了北京的景色和人物,电影与小说同样是透过英子一双稚气的眼睛来见证发生在她周围的故事,感受这个社会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透露出优美的散文意境和淡淡的忧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城南旧事》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影《城南旧事》赏析
  电影《城南旧事》赏析

一、影片主题:一首淡淡的散文诗

影片在衰草枯扬的秋天展开,群山藏青,长城苍茫。残阳、驼队、老人、城楼等意象,一层层铺开,是影片自始至终萦绕着“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如一首散文诗,每一个场景、每一句话、都散发着浓郁的诗的韵味,清新、婉约、淡雅。

整部影片以英子的视觉触摸往事,把三个并无相连的故事串联起来。秀贞与妞的故事、以及小偷和宋妈的故事等等,一一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并最终以“离别”为情感归宿。通过小英子与周围人的相识交友,而后又一个个离她而去,知道最后“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离别的情绪贯穿影片的始终。通过对人物命运悲剧的呈现、对别离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北京风俗画,在京味十足的乡土气息中,浸润着淡淡的哀愁和悲悯,同时也倾注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浓浓相思。

在淡淡的乡愁的情感底色上,影片的基调是淡淡的,人物的命运的叙述也是淡淡的,导演采用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淡化情节冲突的手法,宁静而悠远地感染着观众。

二、叙事结构:纯真的儿童视觉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那些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时间磨蚀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的刻印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愉悦而神圣吗?”

这是影片开头的旁白,它采用剧中人的主观自述,将整个故事置于成人的林英子对童年生活的.一个回忆的框架中,借小英子童稚的眼睛,从儿童的视角建构起故乡生活的片段,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味人生百态。小英子那双充满纯真、机警的眼睛让影片多了份童稚,让多愁沾染上了孩童的明朗。同时小英子那种独特的儿童视角成为贯穿影片始终的一个内视点,与镜头叙述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于是,整个影片就避免了用成年人的心态来干扰小英子的观察、思索、叙述、与表现。

三、离别与亲情的流露

社会黑x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痛苦的记忆,导演巧妙的利用小女孩为线索与生活在社会黑x中的人做了鲜明的对比。在英子和妞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妞经常被父亲打,而且打的是浑身是伤。雨天夜里在家里受尽折磨的妞跑到了英子家,导演运用英子的家庭生活与妞的痛苦遭遇做对比,来展现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呈现出了让人们反思的韵味。加上弄得满城风雨的小偷再次呈现出了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并不是为了头而去偷,在英子与他在鬼屋第二次对话的那场戏中,让观众明白了他不是好偷而偷,是为了生存,为了他弟弟的学业而去偷,是这个社会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亲人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亲人的离别带给人的不仅是悲伤,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折磨。导演利用亲人的分离,来解释人性真实的一面。在讲述秀贞那段故事的影片中,秀贞由于对孩子的思念导致神志不清,她指着画上的小孩对英子说是自己的孩子,并且对英子的嘱托道:“见到俺家小桂子别忘了领他回来”,导演用这一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体现出了亲人在一个人心中的地位。正是这种牵挂,是秀贞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她相信她的小桂子终有一天会回来,于是她每天在门口张望。在家里,宋妈喂弟弟吃药、宋妈让英子代替写信,病房中与爸爸的对话等等,都充分地体现了亲情的可贵,也深深地牵引住观众的心。在影片中,导演多次运用了“离别”这个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世事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爸爸的逝世、宋妈的离去、秀贞与妞惨死在火车底下的画面,如此种种,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

四、影片的主题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优美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再配合离别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重的心灵震撼。这主题曲穿插在影片当中,特别是在片尾英子与宋妈分别的的画面,这是背景音乐响起,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再一次使影片淡淡忧伤的氛围和片中人物的情感流露表达的淋漓尽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现在,每当这从容淡定的歌声在耳边响起时,总多一份亲切与温暖,仿佛童年或者少年时代结识的一位朋友,甚至是亲人——问过许多同时代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wm2z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