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一)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图文分析如下: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2、几个重要概念

(1)环境问题—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2)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3)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

(4)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容纳和清除的能力。

(5)环境质量—评定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是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一种概念。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4、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知识扩展阅读:

如何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二)

1、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地区的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或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其大小可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物质、能量的限度方面加以衡量。

公式表示:人类经济活动(载荷限量/环境承载力)

此值〉1,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大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环境已严重超载。

此值=1,表明环境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

此值〈1,表示未满负荷,允许进一步发展。

2、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当然,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怎样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学习时注意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

(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

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包括同代的人——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 之间、人——生物群落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

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

(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

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其核心内容为: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nvx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