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幼儿园教学反思1

通过观察探索时钟、认识时钟的结构、组成部分后,在数学区里,慧莹和小伙伴拿起时钟,一边旋转着,一边研究时针、分针的关系。“我发现长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 慧莹开心的告诉小伙伴,“我知道怎么看一点、两点、三点??”其他小朋友也说:“我也会看!”“我还会画呢!”“那我们把会看的时间画出来,看谁画得对!” 慧莹提议道。“好啊!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时钟画出来。”孩子们直接用手画出圆形的时钟,但又画不圆,显得整个钟面变形。“怎么办?我的钟画歪了!”嘉铭说道。“我的也不圆啊!”又一个小朋友抱怨的说。“我们还是找个东西描一下”慧莹建议道:“该找什么呢?”这时,他们都找到了不同的圆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状后开始画时钟。起初,个别幼儿把钟上的数字挤在一起,而整个圆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画的钟和真的钟有没有一样?钟面上的数字应该怎么排列?什么方法能更快的.对齐数字” 慧莹边看着钟边想:“12和6的相对的,可以先竖着画,3和9是横着画。”其他幼儿好像受到了启发,纷纷都在圆形的钟上先画个十字形,再按数字顺序依次写下来,但最后画时针、分针时,由于有十字线的干扰,幼儿的指针长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导幼儿找寻其他办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对折的方式继续画时钟。

绥化市幼儿园 赵溪巍

该活动在认识时钟以它的构造、整点、半点为主,在区域里幼儿通过操作,生成新的活动内容:画时钟。随着难度增加,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优点:1、幼儿能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自发生成有关时钟的相关内容。

2、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摸索出多种画钟面的方法,并边探索边从中寻找出最合适的描钟面替代物。

3、在引导启发幼儿观察钟面数字后,幼儿懂得运用已学的知识:等分进行操作活动。

不足:1、圆形的钟面局限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在活动后期可提供其他较规则的图形当钟面,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寻找其他图形等分、合理安排钟面数字的方法。

2、应让幼儿画完时针、分针后,把时间用数字写下来,如:8:00,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个别幼儿不是以画时钟基本构造为主,而是重在装饰钟面的图案。

调整:下次活动可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时钟的基本特点,能较了解时针与分针、整点与半点的关系后,结合其他已学过的知识,如:等分、对称、顺数、排序装饰等,再进行制作活动。

幼儿园教学反思2

小班数学活动《上幼儿园》,是一个让幼儿辨认颜色,并能给相同颜色物品归类的活动。活动中,我请幼儿给相同颜色物品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如:我把小动物们分成红、黄、蓝三组做游戏,请幼儿给穿红色衣服的小动物戴上红色的花,给穿黄色衣服的小动物戴上黄色的小花,给穿蓝色衣服的`小动物戴上蓝色的小花。

又如:活动中的游戏“小树叶找家”,请小朋友捡到树叶后,按颜色找到自己的位置。红树叶到红圈里,黄树叶到黄圈里,蓝树叶到蓝圈里。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排除干扰,幼儿也都能积极参与,特别是玩“小树叶找家”的游戏,孩子们兴致很高,全班幼儿都会按颜色归类,达到了预期教育效果。其实,这种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同样还可以运用到按大小、形状分类的活动中。为幼儿今后的各种分类活动打下基础。

我认为,在这节课中,应该重复让幼儿辨认颜色,应用强化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让小朋友指认出生活中这三种颜色的存在,比如水果蔬菜等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幼儿园教学反思3

幼儿园教学反思《手指歌》

《手指歌》是一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做一做,做一个动作学念一首儿歌,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

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时教师选择一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

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小班:朱珊珊

幼儿园教学反思4

班里孩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孩子有19个,女孩子却只有5个。男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整个活动室经常是乱烘烘的。而且,我发现,我们的孩子总喜欢扯着嗓子大声说话,使得一次好好的交谈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对于孩子自己,说话音量过大,一是会损坏喉咙,影响声带的发育,二则是会给人留下不礼貌、没教养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简单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语气,都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谁又愿意听到那刺耳的问候呢?

对于整个集体,若是天天生活在这一嘈杂的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听觉,更加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以及注意力。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经常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易形成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尤其对孩子,原本是无忧无虑、轻松自由的他们,却过早地感叹染焦虑,那是地孩子多大的摧残啊!

那么,孩子为何会这么大嗓门地说话呢?天生这样吗?遗传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几个孩子在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大家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而这时候,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会采用大声嚷嚷的方法,以为只要自己大声地喊,就能超过别人的声音,就能被大家所听到。你的声音这么大,我的声音比你还要大。这样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现象。

仔细反思,孩子中间产生这种现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其实也有着不可推卸是责任。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很多个体的存在,无视他们的反应,无视他们的心理,更无视他们的语言。其实,就在某个角落里,有一双充满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为老师的忽视,而使他们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表达的权利。这个时候,那些表现欲强烈的孩子往往会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来。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才会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我们的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持“你是学生,我是老师”的师幼关系,则会用更高分贝的音量来压倒孩子,稳定局面,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失老师的尊严。殊不知,下面有着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

久而久之,这一切都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声音越大,老师也就越想压过他们。而老师的声音越大,孩子也会试图用更大的音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曾经也看国一些有关国外蒙台梭利教学的纪录片。蒙台梭利教学法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种教学法之所以走过那么多年 ,还能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就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现象,我觉得“蒙氏”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一“静”字。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乐,他们自由,但又不会影响同伴,他们活动,但又如此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喧哗的场面。特别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营造的这样一种氛围,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孩子为什么就能做到这样?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样。那么,既然孩子的差别不是主要问题,那老师的方法就值得探讨了。“蒙氏”认为,教师的职责并不在于教导孩子,而是为孩子准备一个丰裕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假若教师身体力行,师师、师幼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那么,我们的孩子还能大声喊叫吗?

幼儿园教学反思5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知道吗老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积极的回应老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老师要问的问题中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6

读书可以使人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书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来强化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这本是身边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却得到了另人难以想象的结果。所以这篇文章让我依然记忆犹新。

这件事讲的是: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读完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学反思7

户外活动的时候,我组织女孩子玩拍球接力的游戏,做游戏前,我给她们讲解了游戏的玩法和拍球的姿势,孩子们表现的跃跃欲试。

游戏开始了,女孩子分成了两队进行边跑边拍球的接力赛。轮到邱亦菲拍球了,只见她把球抱在怀里,抬头看着我,从她的眼中我看到了犹豫,于是我鼓励她说:“到你了,加油!” “我不会拍……” “你还没拍呢,怎么知道不会呢?其他小朋友以前也没有这么拍过球啊,没关系的。”其他的孩子也七嘴八舌的说到:“就是,就是,练练就会了。”经过我们这一番的“游说”,邱亦菲终于决定试试看了。她拍着球想往前走,但是由于紧张,用劲儿太大,把球拍跑了。她把球追回来后带着一丝哭腔对我说:“我不想玩儿这个了,我不会。”

邱亦菲是个好面子而且有主意的孩子,看到她这么说,我想,如果再一味的要求她和大家一起玩儿这个游戏,不但不会给她带来快乐,还会增加她的心里负担,适得其反,于是我答应了她的要求,让她坐在旁边看着大家玩儿。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并有意的说:“我们今天第一次拍着球走,拍不好没关系,慢慢练,会越来越好的……”我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坐在一旁的邱亦菲,她看到大家玩儿的这么高兴,开始有些坐不住了,这时我问她:“怎么样,要不要试试啊?”果然,她说:“那我试试吧。”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哈哈,目的达到了。

看着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开心的笑脸,我也不由的被她们这种气氛感动着,虽然她们的动作并不熟练,但是在她们的心中有着一份宝贵的信心,这是他们成功的重要条件。

通过这件事儿,说明让孩子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件坏事;重要的是面对挫折时怎么去面对和处理,孩子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不同孩子的反应与孩子的个性和脾气有一定的关系。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孩子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有必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更好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幼儿园教学反思8

如今,新课程已全面实施,加速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与之相对应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全面推广。教师如何面对这次脱胎换骨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教育专家认为首当其冲是写好教学反思。反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对以往的言论和行为做出重新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理智的进行的自我关照,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下面就写教学反思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详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反思9

来到临桂大雄村支教,本次活动我上内容是《按一种特征分类》。上完课后,老师同学们都对我的这次活动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自己通过回看上课视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1、严重超时。小班的上课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而我本次活动的时间却用了半个小时,比规定时间多出了一半。而导致超时的原因有两点:导入部分的手指游戏做了太久,有大概6分多钟;二是教具准备得不够完善,用双面胶把水果贴在纸上面之后是非常难撕下来的,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主要耗在了撕水果上面;三是我事前没有给幼儿一个示范让幼儿把水果贴在哪里,导致了许多幼儿一直在上面拿着水果的图片在没有胶的地方一直拍。

2、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由于叫幼儿上来撕水果时没有讲明要按秩序上来,导致幼儿是一窝蜂上来的,所以造成了一个比较混乱的场面。

3、没有把情境完全贯穿始终。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情境是小象的水果店,我是要模仿小象的声音来给幼儿讲的,但是由于到后来过于兴奋了,就把小象的声音给忘了,用回了我自己的声音。

4、与孩子的熟悉度不够。由于我们当天来得比较晚,所以我们一来到幼儿园就开始上课,还没有来得及跟他们熟悉。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对生人是比较胆怯的,所以当我在组织活动时,许多幼儿并没有很好的配合我的活动。

5、没有留意到孩子们需要休息。当教室里的活动结束后我就带着孩子出到室外打算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了,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已经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了,他们已经很疲劳了。还好当时张园长在我旁边提醒我。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也是次教训。

6、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已有经验。比如我的'水果中有一样水果是桃子,或许是孩子对桃子并不多见,也或许是我的图片上的桃子画得不够形象,很多孩子并不认得这是桃子。

7、没有考虑到该年龄层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我们教的班级虽然是小班,但是他比正常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要小半年,所以我们的幼儿是偏小的,生理发展上是与平常我们所接触的小班的幼儿是不同的。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手指发育得还不是很好,所以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有些幼儿的手指是无法完成的。

8、没有很好的启发孩子思考。这次活动我并没有完全的按照我写的教案来上,漏了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孩子思考的环节,就是让幼儿思考这些水果除了按照种类、颜色分还可以怎么分。

9、没有很好的顾到全班幼儿,课堂上比较依赖积极的幼儿。班上有几个比较活跃的幼儿,而我每次提问都是让几个幼儿来回答,从而忽视了那些比较文静的孩子。

这是我一次非常宝贵的上课机会,为此我也做了很多准备,虽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从中也收获了很多,给我未来的教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幼儿园教学反思10

一、带托班的感想

带托班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直配合的很默契。记得刚开始时,我特别没经验,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节课,可孩子们似乎一点也没兴趣,活动中间各种状况都有,尿尿的,打闹的。是内容不新颖,还是形式不灵活呢?弄得我没有了信心。但仔细想想,觉得还是没有抓住托班孩子的特点,他们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倾向于无意识的呀!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为孩子们的“不听话”而感到烦恼,而是跟着他们的思维走。结果到后来我发现,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才是托班教育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带孩子们拾拣树叶、树枝、石头等,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幼儿充分触摸了各种东西,还学会了清理、分类和收藏。而且,吃饭、睡觉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吃饭时,我们不再是把饭盛给孩子,让他们“不能说话”地吃了,而是和孩子一起先来认识今天的饭菜,和孩子一起用右手拿勺子,盛起饭,热了就吹一吹.......等等。这样,不但养成了很好的就餐习惯,而且也对个别幼儿做到了照顾。

总之,做到“教得有意,学得无心”才是托班教育的根本。一点体会,愿和大家一起讨论。

二、一次有意义的观察活动

今天刘魁志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瓶,里面装着许多虫子,我们俗称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里黑乎乎的,脏脏的,真想让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宝贝似的,就随他去吧。

可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抓起来。我看孩子们这么有兴趣,就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

家成说:“有翅膀呢!”

赫羽说:“有腿!”

梅永旭说:“有两只眼睛呢!”

这时,我拿起一只虫子,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昆虫,有两只触角,六条腿,两对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样的。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更大胆了,更仔细地观察起来,这时琦琦小朋友突然说:“啊,老师,这只虫子刚才还爬,怎么现在死了?”小朋友们听她这么一喊,都跑过来了,我拿起来一看,啊,触角轻轻动了一下,呀,装死,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它是害怕了,以为我们不喜欢它,会伤害它,它就装死!我们把它放在一边,别打扰它,看看会怎样。”孩子们出奇地安静,终于奇迹出现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动不动到飞快地爬起来了。孩子们着下更兴奋了大声地喊起来:“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们的样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够多,我下决心,去搜集资料,和孩子们一起科学地认识昆虫。

幼儿园教学反思11

 语言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我把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水的深浅是相对的。

3、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马征询朋友意见的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4、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麦子、伯伯、孩子、深,浅。

5、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

(三)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幼儿园教学反思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评价”部分指出,“教师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实际上指明,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等等的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换言之,教师要善于观察。

一、观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孩子的需求。

以往的教学活动,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孩子们在活动中还是觉得枯燥乏味,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成了我思考的的问题。通过反思,我认识到:我们确定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应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也就是“了解先于教育”。了解幼儿是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

在“物体的沉浮”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些小木片、塑料球、牙膏盒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如何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活动中孩子们只简简单单地把它们放入水中,有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了。尽管材料很丰富,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没有深入,整个活动下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活动后,我对此活动进行反思:反思孩子们活动前是否具备“玩水”的相关经验,是否对“沉浮”现象感兴趣,是否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对自己本身也进一步作以反思,反思自己在活动前是否已交待清楚活动的目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如:是否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提供的材料是否真的有启发幼儿的探索欲,真正富有启发性,是否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是否为孩子们相互探讨创造了机会等等。于是,我对活动进程作了改进。首先我进行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带领幼儿玩水,让他们初步掌握水的性能;其次,我又对教学活动安排做了一些调整,重新精心准备了活动材料。在活动开始,就引导幼儿去观察两个马铃薯在两个不同水杯中的沉浮现象,结果发现:一个马铃薯浮在水上,一个则沉在水底。这时,我又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最后,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使马铃薯浮在水面上。这时,镔镔小朋友惊奇地发现:“老师,我往水里加了盐,马铃薯就浮起来了。”我用怀疑的口气问,“真的吗?”“真的!”“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所有的小朋友都一起动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马铃薯在盐水中浮了起来,是因为加了盐的水与清水的水质不同。我又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于是,小朋友又开始尝试了,有的幼儿将马铃薯掏了个洞,放在水里浮了起来,有的幼儿在水里加糖,马铃薯也浮了起来……

反思使我找出了活动中的.不足,并吸取经验教训,使我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有效的开展活动和学习。

二、观察让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以前教育教学中,我常常只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分析,总认为教师就是传播知识的人,在孩子面前要有威严,老师说的孩子一定要听,老师教的一定要学,巴不得全班孩子都一个样——懂事、听话,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只要照着我定好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对了,以至于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新《纲要》提出“我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逐渐认识到: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中的不足或工作中的失误。

比如:以《马路上的汽车》为例。

活动方式:集体

预设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马路上的各种车子,了解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的实况。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及口语表达的能力。3、培养幼儿初步的交通安全与意识。

活动预设:

1、观察活动前组织谈话,引起幼儿参观的兴趣,并告诉幼儿到马路去看什么,怎么去,并提出注意事项。

2、带领幼儿步行到马路边进行观察活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路上种来来往往的车子。

看看自己认识哪辆车?它叫什么名字?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外形大小怎样?颜色怎样?有什么用?车子是怎样在车道上行使的……

(2)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人性横道线及当时车辆、行人过路口的情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3、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观察到的所见所闻和同伴、老师、家人交流分享。

[延伸活动: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以幼儿口述、绘画、家长文字纪录的形式学做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1、由于是第一次集体外出,所以孩子们都显得高兴及兴奋。在听完我介绍后,他们纷纷议论“哇,到”“嘻嘻,真好啊!”(我特别叮嘱几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要遵守纪律,他们一脸认真地点头答应。)

2、“出发了”“到了”“哇,好多车!”走了一段路后,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目的地——九堡公园。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们一直认真地观察、议论一辆辆过往的车 ,从颜色、名称、车速……无所不谈。

由于当时位置看不见“红绿灯亭”,所以一些幼儿自言自语:为什么这些车一时好多,一时没有车过?涛涛小朋友听见了便说:“当然了,路口有红绿灯控制的啊!”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等前面的车流量小的时候便前去观察了路口的车辆行驶情况,并观察了人行横道线、红绿灯、车拐弯……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儿一回到幼儿园便把口述作业交到班上了,还一脸的高兴与回味。

活动反思:

在这个《马路上的汽车》教学活动中,以往教师仅仅出示图片或图书等,让幼儿观察这些汽车有什么不同,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收效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带幼儿外出实地观察参观,实地看、现场地说,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实际意义。看着孩子们高兴地和同伴议论,高兴地向家长讲述,我心里也很高兴,这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参观,尽管时间很短,但意义与作用却很大。

看见幼儿对此活动兴趣如此之大,我又设计了《我是小司机》、《我喜欢的车》、《到车子里看看》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给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戏规则丢弃。教师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当出现孩子的需要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能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还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些活动成功在于是幼儿所熟悉的、喜欢的,他们在活动就表现积极主动,会的帮助不会的孩子,从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课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儿与教师的能力。

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车,共同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让幼儿从中认识到不同的车子,知道它们的名称,认识它们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内部结构,并了解它们的用途,还学习了按照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车子的认识,还知道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及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过马路、乘车习惯。

我经常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是否适时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幼儿;是否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我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现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怎样,如何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

我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活动中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调整。如在活动“全家福”中,一开始孩子可能有些紧张,活动氛围较严肃。发现这一情况后,我觉得可以适当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气氛活泼一些。于是,我就马上把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我家有几口”加入到活动中,通过歌唱活动调动气氛,使孩子们不再感到拘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为之后的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活动氛围。

教学后的反思更是重要,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对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恰当、是否调动每一个孩子、指导策略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表现问题是否及时反馈等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缺点,使其成为今后活动的一个借鉴。

不管在主题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上,放在了材料的投放与形式的选择上。与以前相比,我忙了许多,可是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一直推动着自己去尽心尽力地工作,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我精心组织的活动中表现出“自由自在”和高涨热情,我就觉得自己那么多的辛苦没有白费。通过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我感觉自己在各方面进步了很多,对孩子的了解更深入,更准确了,对活动的把握更成熟了,发现问题的眼光也更敏锐了……所以我自己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应该说是反思帮助我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同时也使自我自身获得了进步,我在反思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了解孩子,也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学会了从只关注教育目标逐渐关注孩子的表现的转变,教学计划从单纯地静态执行逐渐向动态调整转变。

反思是对过去的一种思考,从中吸取教训,也可以总结经验。因此,善于反思是当今教师一种重要的教育素质,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未来的路上一定还有很多的“困惑”在等待着我,我会不断加强反思,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教学反思13

在主题活动里,我们通过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形态来表现,我们用“圆”、“轮子”、“滚动”等等关键词组织活动,从而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体验了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数概念,体验不同数量车轮的不同功用。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环境,让主题融入到环境中,我们利用废旧纸箱为孩子们制作了一辆公共汽车,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了解了交通规则,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益智区,设计了立体停车场,我们将一一对应的概念融入其中,而且养成了孩子们玩好玩具应该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另外,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差异设计了小动物乘火车的游戏,锻炼了幼儿排序的能力。在探索区中,孩子们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小车,在不同坡度的车道上开小车,感受速度的不同。在阅读区增设了小汽车方面的图书,供孩子自由阅读。建构区里我们在地面铺设了印有马路的毯子,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物小汽车及自制小汽车,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玩耍。玩耍之后要求将车子回停车场,让幼儿在摆摆放放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各种车子名称及特征,练习分类停放。

小班孩子对运动着的物体很感兴趣,尤其是开动着的汽车、摩托车等,令他们着迷,吸引着他们去观察、去发现。特别是轱辘轱辘的车轮子,成为孩子有趣“吸引物”,于是学习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轮子上。于是我们设计了车轮滚画的活动,通过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在活动“轮子歌”中,首先通过轮子的数量及种类,引出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其中包含的数的概念。当孩子们掌握了基本车辆的轮子数量时,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车轮的排列方式,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而且是数个孩子一起合作表达。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增强了空间意识,同时也获得了大家在一起做游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另外,在美工活动“拼搭小汽车”的活动中,幼儿自己给小车安装所有配件。如:车窗、车轮等。这不但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幼儿对车子组成的经验。

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车的种类和用途的车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汽车展览会”,“各种各样的车”,“会唱歌的车”等。幼儿通过外出参观、实地观察、观看录象等活动,对汽车的名称和功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尤其对警车、救护车等有特殊用途的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有关交通规则的`体育游戏,如:“开小车”“小拖车”的活动。练习听信号变幻动作。锻炼幼儿灵活的闪躲能力。也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进行该主题活动中,实物照片与模型玩具是必备的教具与学具,孩子们通过与父母一起收集各种图片资料,一起玩弄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的模型与玩具,使他们逐渐认识、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与特征。家长们积极配合,收集到了许多种类的交通工具的图片与模型,我们把它们布置在了探索区,让幼儿不仅仅能看到,更能摸到和感受到这些有趣的交通工具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虽然不太会表演,或不能投入的表演,但从孩子们欣喜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这些内容的活动乐于去尝试去体验。孩子们从各自初步尝试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到能有意识的进行小组合作式制作,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动手能力与人际关系智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少,在游戏活动中,不会表演,不能放开大胆的表演,总是觉得这种模仿表演很可笑,不能投入其中。这与我们在开展其它类教学活动中这一方面涉及较少有很大关系,幼儿缺乏此类的经验。二是在制作活动中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限,在活动中缺少耐心,及探索精神。当遇到困难时急于求助于他人,且放弃了自己探索的机会。三是幼儿的空间智能没有很好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在我们涉及的活动中关于绘画、创作的内容极少,幼儿们没有机会去练习和提高。

针对该主题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主题活动中进行有计划的改进和完善,使幼儿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各项智能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幼儿园教学反思14

欣赏季节的景色,感知季节特点是每月主题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从春天到夏天到现在的秋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感受季节带来的不同感受、不同色彩、不同景物。本月的教学主题是“缤纷世界”,给小朋友展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所以小朋友对秋天的感受经验更加丰富。

本次活动的儿童诗内容不复杂,运用的文字表现形式小朋友较为容易接受。所以在本次活动的教案设定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原设定的目标是“看图学诗歌”,针对班级小朋友的能力,设定不太高,所以在准备中准备了图夹文和文字的展示。考虑到班级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一开始展示的是图夹文的形式,让小朋友结合图片更形象的学习诗歌。班级部分小朋友的识字水平较好,所以在图片旁边附上了文字。小朋友通过电子图片形象的欣赏到了优美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文字的展现丰富了小朋友的语言表达。

大部分小朋友能在本次活动中学习到诗歌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并尝试简单的仿编。能力较强的小朋友会在活动中,更多的`表现自己对秋天的不一样感受,在这个环节上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探讨,所以在活动后的交谈中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谈论这个话题,发现小朋友的思维是很不错的。在活动中,有部分小朋友会如此表达“我很喜欢秋天也很喜欢糖果,所以,我会说,秋天是甜甜的。”这样感性的表达很棒。在仿编环节,我增加了很多秋天的景色图,帮助小朋友拓展思维,利于小朋友创编。活动效果较好。 《秋天的颜色》这是一篇语言欣赏的儿童诗,小朋友能马上发现诗歌里谁说什么的原因,是因为和自身的关联。语句的表达很优美,小朋友也能根据自身的语言经验创编出类似的语句。

幼儿园教学反思15

1、熟悉教材。活动前首先对教材熟悉,并进行了认真分析,由于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上都没有这首歌曲,所以首先从网上寻找、下载了胆小鬼这首歌,进行熟悉、理解歌曲以及韵律等。

2、抓住重点。胆小鬼这首歌曲活泼、诙谐有趣,孩子们很感兴趣。这首歌既有衬词的唱法,也有休止符。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以动作的方式提示幼儿休止符需要停顿。

3、突破难点。这首歌有衬词的唱法,学唱衬词是难点。在进行过程中,采用将衬词比喻成回声“冬冬是个胆小鬼,胆小鬼”与幼儿进行游戏:我唱歌词,你们唱衬词。比一比谁唱得好听,再进行交换,趣味性很强,幼儿很感兴趣。

4、完成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让幼儿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减轻对黑夜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体验到欣赏活动的`乐趣,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kxvp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