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高二《近体诗六首》自读篇目教学设计

高二《近体诗六首》自读篇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近体诗六首》自读篇目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近体诗六首》自读篇目教学设计

【学习篇目】

近体诗《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

【学习要求】

学会从整体上或单一角度鉴赏诗歌,提高对古典诗歌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目标—情境激趣—诵读铺路—合作搭桥—问题探究—互动交流—拓展研究

【教师活动】

导入目标——鉴赏古典诗歌可以从整体方面着手,对诗歌作全面的分析评价,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品味诗歌的意蕴和情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首近体诗,希望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篇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审美的快乐。阅读篇目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李商隐《锦瑟》陆游《书愤》

情境激趣——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配乐诗朗诵的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为自主鉴赏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定好自主探究的基调。

【学生活动】

诵读铺路——

第一步:自由朗诵诗歌,对照注解读懂诗歌内容。

第二步:个别朗诵诗歌(自荐或他荐)的形式,相互评点矫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读音、节奏、语速和情感基调的把握。

合作搭桥——

第三步:各学习小组将自己有困难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请求其他学习小组的帮助。

第四步:质疑问难,疏通词句,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内容,为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问题探究——在初步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好自主探究的内容,并写好简短的赏析文章。

【教师活动】

注意了解学生自主鉴赏的情况,遇到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强调的要及时注意调整教学,此外做好个别指导工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困难。教师在行间了解学生的探究意见时可能会发现自己钻研教材时疏漏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机动的处理这些问题。的确有时学生的思考会令老师有意外的惊喜,这是将自主课堂引向高潮的契机。

互动交流——

【学生活动】

个人活动: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交流,要求站到讲台前面,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可适当板书主要观点和意见。

集体活动:补充修改完善对于作品的理解意见。

【教师活动】穿插在学生活动中,及时点拨,引导矫正错误认识,将思维引向纵身发展,为形成审美经验,总结审美的体会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拓展延伸,课外自主探究积累经验。

教师意见:(作为与学生交流时的参考,根据课堂情况适当选用)

《蜀相》是诗人杜甫献给诸葛亮的颂词和挽歌,也是书写自己怀抱的诗。“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一在强调“春色”的悦目,一在渲染“好音”的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使景物着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成了“情语”。它传达了诗人特殊的感受:盎然的春色固然美好诱人,然而丞相祠堂却是如此凄凉寂寞,句句写景,字字含情。它是对壮志未酬者的惋惜,也是对当代英雄的企盼和呼唤。

《石头城》石头城原名金陵城,战国时代曾是楚国的都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寓情于景,在凄凉的景中寄寓着作者对国运衰微的感慨。在诗中山、城、潮、月见证了石头城昔日的繁华,也看到了今日的萧条,潮因城空而寂寞悲凉,月却不谙人事依然在淮河东边升起,这不免让人产生深沉的感伤之情。物本无情,诗人却移情于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

《锦瑟》这首诗千百年来给予我们太多美丽的遐想。传说诗人二十多岁曾入山学道,偶遇从宫中随侍公主的女道士,顿生爱恋。后因触犯律条,双双分离。许多年后又在京城巧遇女道士,自然百感交集,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诗人一生与妻子王氏感情甚笃,而妻子又早亡,因此这首诗是诗人悼念王氏所作。由于诗人夹杂在牛李党争中,一生潦倒,身份卑微,据说这首诗中提到的“沧海”是李德裕客死崖州之地,“蓝田”指令狐绹执掌相印、炙手可热。诗人曾与令狐绹有旧交,但因党争疏远。诗人又特别倾慕曾任宰相的李德裕,所以这首诗有人认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不管它属于哪类诗,总之诗人给了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泣泪成珠,喻往事足悲。蓝田玉暖,喻往事如烟。作者运用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和审美的情趣,给人如诗如梦、凄婉朦胧的美感。

《书愤》诗中用“愤”揭示全诗主旨,是全诗的抒情线索。据“世事艰”“气如山”等语可知诗人对奸人误国、国土不复的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愤慨,以及诗人年岁已老而壮志难酬的人生感慨,全诗洋溢着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感。“气如山”运用比喻修辞,让我们想到诗人年轻时报国的一腔豪气,也使人想到诗人戎马倥偬一生誓死收复河山却壮志未酬的一腔悲愤之怨气。“空自许”“已先斑”两相对比,更突出诗人内心的忧愤。

【学生意见】(教师无法预见,只是根据诗歌鉴赏的规律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在

课堂上的发言整理)

《蜀相赏析》

生1:丞相的祠堂在哪里呢?就在锦官城外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林之中。青草映着台阶,黄鹂奏着鸣歌,诗人却无心欣赏。想到先主曾三顾茅庐与丞相商讨国家大事而丞相不负所托匡扶了两代汉室。但是英雄也有失意时,可叹丞相他一身抱负未能实现却累死在征伐途中。作者由诸葛亮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经历,不免产生了沧桑

悲凉之意。

生2:诗中以问句开头,别具特色。首联写静景。颔写远景,远近景结合,逼真地写出了祠堂四周的肃穆、寂静的景色。一个“自”,一个“空”字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既有对诸葛先生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自己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苦闷。颈联短短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旷世勋功,惋惜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腔热血。对“过去”诗人有对诸葛亮的赞颂怀念与崇敬,对“现在”诗人有对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的伤感慨叹,

对“将来”诗人希望召唤“诸葛亮”那样的人才出来辅佐君王,匡扶社稷。

《石头城》赏析

生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城外的群山依然围绕着古城,城临大江,潮水张了,波浪拍打着城根,潮水退落,又复归寂寞。一句写山,一句写水,一动一静,既为空城渲染出荒凉寂静的气氛,又写出作者对国运衰微的感慨,尤其一个“在”字,有和杜甫诗中“国破山河在”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空”字,极形象地烘托出作者心中的悲凉。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望着天上的`月亮,作者顿时感慨万千,“现在照着这荒凉石头城的月亮,不也见证过石头城昔日的繁华吗?”石头城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月亮也不谙人事,不懂人情,偏偏高挂在这昔日繁盛的秦淮河上,真是令人倍感悲凉。

生2:第一句“山围故国”描写了石头城的坚固与高大,也表现了统治者倚靠着地理的形式巩固自己的统治。第二句“潮打空城寂寞回”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片荒凉、寥落与萧条的景象。尤其一个“空”字,与金陵先前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叹历史变迁的无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最后两句,不尽烘托了石头城的荒凉景象,也暗寓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诗人运用“青山”、“潮水”、“明月”等亘古不变的物事,反衬金陵城之前繁华消失殆尽,借景抒情,以古讽今,告诫今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

《锦瑟》赏析

生1:在古代,琴具五十,音节为繁复可知,繁音促节,令听者难以为怀。所以,我认为在这里,诗人是以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就像数弦一样,往事在自己的脑海里依次放映一遍,所以有了“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那是一种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而在“望帝春心托杜鹃”

中,那哀音怨曲,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悲戚及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言,送春归去。而这句中的一个“托”字,恰到好处,就像望帝将自己的心托付给杜鹃一样。这句话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及对现实的失望。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描绘了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这种景色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最后一联,“此情”与“华年”相照应,体现诗人怅惘的苦痛心情。

本诗运用典故描写的一些虚无飘渺的景色表达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伤。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首感怀诗而不是爱情诗。

生2:诗的首联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华年的追忆,锦瑟本是古乐器,诗人看到锦瑟引起联想,一生潦倒,往事不堪回首。诗人本来是不愿再想的,但看到锦瑟又不由自主地引发了对自己身世的伤感,可见这种悲苦的自伤之情一直深深地萦绕在诗人的心中。锦瑟无缘无故为什么偏是“五十弦”呢?可能是诗人感叹自身长期在外飘泊,不知不觉已快五十岁了。“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的一弦一柱,都使作者想起已逝去的一年又一年、一件又一件难忘的往事。心情沉郁苍凉。“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动人的故事,“晓梦”指的是诗人年轻时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但热切的追求和期望到头来只是一场令人迷惘的梦幻,所以紧接一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可能是自己美好的希望已彻底破灭,只能寄托于杜鹃啼血的悲苦之声中了。沧海珠泪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抒写至痛情怀,泪晶莹似珠,珠晶莹似泪,在沧海明月的背景下交织成一种凄美的境界、一种哀伤的情调。司空图

引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的“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意象美妙虚幻迷离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理想的象征。

尾联十分曲折而又细腻地表达诗人感叹华年已逝、理想幻灭的复杂心境,流露出浓厚的迷惘伤感情绪。回首近五十年的悲欢生活并非追忆往事时才有,就是当年就已令人无限怅惘了。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首回顾平生、感叹身世的感怀诗。

《书愤》赏析

全诗无一“愤”字,却充满了愤慨之情。诗以激昂的笔调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早年不知世事艰难,远望中原,壮气如山。这其中也有怨气,金兵占领祖国河山,诗人心中怨恨积聚,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颔联回首过去豪迈壮观的情景,与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愤慨、怨恨不由地充溢在字里行间。当年曾徒然自许为塞上长城,有着满腔的抱负。然而时光易逝,如今自己已白发斑斑功业未就,空有抱负而壮志难酬,河山终究不能收复,诗人的忧愤何尝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有别?所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达深沉的报国之情。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自我探究的成功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可以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课后自主学习,查阅资料,逐渐形成审美鉴赏的能力。

【拓展研究】

参考课题1:贾岛诗中的归隐思想

阅读篇目: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雪晴晚望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此诗是诗人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时所写。

参考课题2:唐诗中的意象语言品读

阅读篇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①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于永贞元年被贬出京,到宝历二年回京这段时间。

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闻笛赋即指此。

③烂斧柯——据传晋时王质在山中伐木,看见数个童子边下边唱歌。王质站在旁边观看,一个童子给了他一样东西,像枣核一样。王质将它含在嘴里不觉得饥饿。不久童子

说:“你还不离开?”等到他起身离开发现斧柯尽烂。后以此喻世事变迁。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evwn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