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生活经验 >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减法的意义,对加法、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题

课前准备:

1、建立班级微课QQ群,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微视频发布到该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视频教学,完成微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大家看的微课视频标题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没有学会?还有什么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想要在课堂上解决的'?

今天我们带着大家的问题一起来再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教学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与课本例题相似的提升题目:

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向相反方向开出。他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55千米、每小时62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画线段图分析题

根据线段图,使学生理解题目所求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从而理解加法的意义

③根据理解解决该问题。

(2)改编题目:

两车同时从A地向相反的方向开出3小时后相距351千米,甲车距离A地165千米,乙车距离A地多少千米?

①这道题与第一小题有什么关系?

②总结减法的意义

③根据减法的意义再次改编题目

④解决改编的两道题目

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根据微课视频所学及上面3个题目的式子,自行总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教师小结: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shenghuo/nxxl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