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热点 >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每个人都知道,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第一步,所以,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抓得越早越好。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一生。”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必需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这样做不仅会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身能力。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好习惯的养成从简单到复杂,可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应从最容易的事开始,从一点一滴进行,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这样,幼儿就会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应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例如:刚开学一周,每天早上做早操,小朋友们听到广播的音乐,就一窝蜂的往操场跑,跑出去后不知道站在哪个区域,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到处乱跑,经过慢慢地排队,整队,操练这一系列的流程,现在每次早操,小朋友们都会安安静静的排好队,井然有序的出**,事实证明,对幼儿好习惯的培养,只要遵循原则,遵照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不同年龄的幼儿,也能培养成良好习惯的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接受能力也不同,在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方面,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要有不同的要求,也是能做到的。如:小班应以生活习惯和语言为主,因为幼儿刚进入学校,年龄还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弱,应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幼儿情绪稳定之后,再对他们进行礼貌教育。教育幼儿从小尊敬老师,懂得谦让,会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例如:老师早上好!等。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还小,分不清是与非,如针对小班幼儿不肯上幼儿园的情况,我们把儿歌《我上幼儿园》作为小朋友谈话的内容,通过短小,有趣的儿歌来教育幼儿。针对一些不喜欢吃饭,浪费粮食的幼儿,我们结合古诗《悯农》来暗示幼儿改正不良习惯。而在中班应以独立习惯为主。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常反映出幼儿独立性方面的问题。如:自己能做的事却依赖父母,明明自己会穿衣、吃饭、却偏偏不自己做;不会管理自己的.东西,如不能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具,自己的东西不能放到一定的地方等,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沟通,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在大班以学习和社会交往为主,人际交往障碍是幼儿时期常面临的一种困难,一些幼儿不能与伙伴友好和睦地相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掌握基本社会交往的规则与方法。如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别人发脾气,对同伴缺乏宽容,接纳的态度,回家或在班里公开表示不喜欢某个同伴,对有困难的同伴采取嘲笑的态度等。有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不敢在小朋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对自己不愿意的事说“不”等,更害怕与老师交往。如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身体不舒服或遇到困难不敢找老师帮助,不敢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等,诸如此类问题,就要学会交往。同时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国小学习环境,要搞好幼小衔接,应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同的年龄,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引导幼儿,好习惯是能养成的:坏习惯易养成,好习惯难保持。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有的幼儿很任性,稍有不如意就趴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不肯起来,有的幼儿特别霸道,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别人同不同意,也要要到手等等。对于这些不良行为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任凭它发展下去,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弱,不知道该怎么去分辨,怎么去做,就是往往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保持得现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当中应多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他们的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弱,不知道该怎么去分辨,怎么去做,就是往往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保持得现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当中应多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对应的活动来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他们懂得的道理很多,但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正确付诸为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老师在幼儿生活,活动时多多留意,还要每时每刻提醒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从而使这些好习惯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不断的鼓励: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不断鼓励的。幼儿的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很容易分散掉,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要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以此来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需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们较快地形成习惯。如大班老师在门前黑板上通知家长让幼儿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带毛巾,教师事先告诉家长让孩子“传话”给他们,让家长休息观察孩子是否能告诉家长带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长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师今天有没有让你告诉我一些事情助于孩子们较快地形成习惯。如大班老师在门前黑板上通知家长让幼儿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带毛巾,教师事先告诉家长让孩子“传话”给他们,让家长休息观察孩子是否能告诉家长带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长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师今天有没有让你告诉我一些事情?还记得是什么事吗?当孩子能够说出老师要他告诉家长的话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幼儿就会感到很自豪,随之,也充满了自信心,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信心百倍,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了,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了。

(五)老师是良好行为的榜样: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行为尤为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学习。孩子身上的很多习惯都是直接从大人那里模仿而来的,如果老师的言行规范,严于律己,这样就可以以行为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反之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教师不小心碰到了小朋友,老师应主动向幼儿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来园时,老师应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微笑说小朋友早!小朋友好等等,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看起来这些过程微不足道,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一次,我正在搬凳子,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小朋友,我没当作一回事,谁知那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你搬凳子碰到我了,没有跟我说对不起,这样对吗?”我心马上一惊,赶紧走到他的身边,摸着头对他说:“对不起,老师不小心碰到你了,下次一定注意,你能原谅老师吗?他听了我的解释,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然后就高兴地找自己的位置去了。通过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要求孩子去做到的,老师自己应该先做到。这种教育比天天提醒,督促更有效果。要求幼儿要有正确的坐姿,有秩序的排队,不讲脏话,老师也要做到,这样就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老师的身教比言语更为重要,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他能超过老师的千叮万嘱。 幼儿是天真无邪的,将来要面临的世界是充满机遇而且富有挑战性的世界,因此,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播下好的行为,收获好的习惯,播下好的习惯,收获一辈子。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不了忽略的而且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幼儿园,家庭甚至社会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redian/6ok0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