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从业资格证 >职称考试 >

2017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知识点精选

2017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知识点精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亦是如此,努力付出了总会给你好回报的。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2017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知识点精选,欢迎学习!

2017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知识点精选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它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等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中,归属关系或所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的生产方式总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与之相联系。

(2)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基本表现。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从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可以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最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

(1)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2)公有制是劳动者在不同范围内组成共同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

(3)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由多种所有制形式重新组合所引起的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形式。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

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全体劳动者对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因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会由于其直接占有范围的不同而不同,也会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同而不同;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所有制经济会在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中相互融合,这也会导致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概念

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理解要点:

①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②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

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资源通常包括:

人力资源,即劳动;

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

③由这种初级资源生产的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

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

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为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1)计划经济。所谓计划经济,是指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就是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问题,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地执行者,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

(2)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就如同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活动,从而支配着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

3、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二者的区分在于以哪种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性方式。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

(1)市场配置方式的运行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也相应地从计划方式转变为市场方式。市场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稀缺资源从产品过剩部门流向产品缺短部门,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避免了资源和劳动的浪费,那么市场配置方式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每个生产经营者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2)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为了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片面性,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并不排斥计划,国家的计划方式还是必需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

第二, 在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第三, 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是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③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知识点三: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商品组合,该商品组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消费两种可互相替代的商品时,可以多消费一种商品而减少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或少消费一种商品而增加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但得到的效用水平不变。现在我们假定消费者消费苹果和梨,该消费者可以多消费苹果而减少梨的消费,或者少消费苹果而增加梨的消费,仍可得到同样的满足程度。

根据表3-3给出的苹果和梨的A、B、C、D四种不同数量的组合,每种组合提供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或者说是无差异的。我们把表中的内容画在平面坐标图上,即可得到一条无差异曲线。用横轴表示苹果的数量,用纵轴表示梨的数量,每一组合均由图上的一点(如A、B、C、D)表示,连接各点的连线就是无差异曲线,如图3-4所示。无差异曲线表明,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或总满足水平都是相等的,即无差异的,因此,消费者愿意选择其中任何一种组合。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说明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同等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一定数量,必须减少另外一种商品的一定数量。两种商品既不能同时增加,也不能同时减少。同时增加与收入既定矛盾,同时减少则不能保证原有的效用水平。 第二,在同一个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第三,同一个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不仅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且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随着一种商品的数量的连续增加,所能替代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在减少,使得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cyzgz/zhicheng/942n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