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从业资格证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证考点: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点: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

导语: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品德考试内容吧。

教师资格证考点: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

1. 品德的涵义: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或特征。

2.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人的道德行为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面貌的主要标志。(单选)

  3.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

(二)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国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三)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

  4. 道德:某一社会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

5. 道德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6.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 岁):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又可分两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 岁);②权威阶段(5-8 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真正到了自律阶段。

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划分成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一) 前习俗水平(0~9岁),道德的价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前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 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二) 习俗水平(9~15岁),道德的价值在于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它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走向。第二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

(三)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这也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遵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第二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柯尔伯格断言,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这些阶段的发展。

8.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因素:1、外部因素:①家庭;②学校;③社会风气;④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①认知失调(不知道该怎么办);②态度定势(固定的心理倾向);③道德认知。(单选)

9. 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①依从(从众和服从);②认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③内化(变成自己的品德)。(单选)

10.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⑤价值观辨析;⑥锻炼法;⑦陶冶法。

11. 有效的说服的注意事项:①目的性要明确;②说服内容要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相待。(简答)

12. 榜样法:1)班杜拉认为,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杀鸡儆猴);2)榜样行为的注意事项:①选好榜样;②榜样要有吸引力;③榜样要有说服力;3)榜样行为示范方式多样。(简答) (单选)↘

13. 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14. 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1)给予奖励的注意事项: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②选择、给予适当的奖励物;③应强调内部奖励。

15. 锻炼法要注意: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④适当指导。(简答)

16. 陶冶法包括:①人格感化;②环境陶冶;③艺术陶冶。(单选)陶冶法要注意:①创造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简答)

17. 德育概念: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性质: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学校德育额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8. 德育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②理想和传统教育;③集体主义教育;④劳动教育;⑤纪律和法制教育;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单选)

  1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二)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a)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辨析)

b)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②不脱离教师和同学;③ 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 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需要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单选) (辨析)↘

(四)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学生德育的形成与发展是随其成长而不断发展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 德育原则

(一) 共产主义方向原则:体现了我国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区别与一切剥削阶级德育原则的根本标志。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具有科学性;③……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④要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方向的教育与学生日常实际结合起来。

(二) 知行统一原则: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三) 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与规章制度相结合。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面启发,积极疏导;②要以正面的榜样和事例教育学生;③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四)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五) 集体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②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要处理好学生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六)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因势利导;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七)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八) 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1.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我爱我活动方式的总和。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简答)

22. 德育的途径 :1、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 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单选)

23.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统称为三生教育)

以上介绍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cyzgz/jiaoshi/6gmq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