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文藝 >攝影 >

逆光攝影有什麼藝術效果

逆光攝影有什麼藝術效果

逆光攝影是攝影愛好者的最愛,那麼拍攝過程中有哪些藝術效果?以下僅供參考!

逆光攝影有什麼藝術效果

  一、逆光攝影的基本特徵

攝影的本質是光,光是攝影的命脈和靈魂。劉半農先生曾說過:“景物雖好,而不能採取適當的光,畫面仍是死的。”

逆光拍攝是攝影用光中的一種手段。廣義上的逆光應包括全逆光和側逆光兩種。基本特徵是:從光位看,全逆光是對著相機,從被攝體的背面照射過來的光,也稱“背光”;側逆光是從相機左、右135°的後側面射向被攝體的光,被攝體的受光面佔1/3,背光面佔2/3。從光比看,被攝體和背景處在暗處或2/3面積在暗處,因此明與暗的光比大,反差強烈。從光效看,逆光對不透明物體產生輪廓光;對透明或半透明物體產生透射光;對液體或水面產生閃爍光。

如果能將逆光攝影的手段運用得當,對增強攝影創作的藝術效果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二、逆光攝影的`主要藝術效果

逆光是一種具有藝術魅力和較強表現力的光照,能使畫面產生完全不同於肉眼在現場所見到的實際光線的藝術效果。藝術表現力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能夠增強被攝體的質感。特別是拍攝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如花卉、植物枝葉等,逆光為最佳光線。因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體的色明度和飽合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順光光照下平淡無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體呈現出美麗的光澤和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豔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同一畫面中的透光物體與不透光物體之間亮度差明顯拉大,明暗相對,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效果。

第二,能夠增強氛圍的渲染性。特別是在風光攝影中的早晨和傍晚,採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線會勾畫出紅霞如染、雲海蒸騰,山巒、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霧、輕舟、飛鳥,相互襯托起來,在視覺和心靈上就會引發出深深的共鳴,使作品的內涵更深,意境更高,韻味更濃。

第三、能夠增強視覺的衝擊力。在逆光拍攝中,由於暗部比例增大,相當部分細節被陰影所掩蓋,被攝體以簡潔的線條或很少的受光面積突現在畫面之中,這種大光比,高反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而產生較強的藝術造型效果。具體地說,首先,能使背景處於背光之下,曝光不足,色彩還原差,使背景得到淨化,從而獲得突出主體的效果;其次,能生動地勾勒出被攝體清晰的輪廓線,使主體與背景分離,突現被攝體外形起伏和線條,強化被攝體的主體感;再次,能深入地刻畫人物性格,由於整個畫面受光面積小,面部與身體的大部分處於陰影之中,形成以深色為主的濃重低調畫面,有助於表現人物深沉、含蓄、肅穆或憂鬱的性格。同時,由於影調反差對比度較大,明暗光線佈局強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缺欠藉助強光加以沖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隱匿,以取得揚長避短之效。

第四,能夠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特別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攝,由於空氣中介質狀況的不同,使色彩構成發生了遠近不同的變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飽和度高,背景色彩飽和度低。從而造成整個畫面由遠及近,色彩由淡而濃,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間縱深感。

  三、逆光拍攝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逆光拍攝有較強的藝術效果,但要拍好逆光照射下的景物,是有一定難度的。主要是逆光的反差大、變化多,而且主要部位大都處於陰影之中所至。因此在逆光拍攝中,一是曝光時不要被畫面中大面積陰暗背景的光線所欺騙,而應以被攝主體的亮度讀數為依據,其餘在所不計。如拍攝朝陽或落日,則應以太陽的亮度為測光的主要依據;拍攝低調人像時,則應以人物的高光部位為測光依據。二是在逆光拍攝中,近景,特別是拍攝人像時,應選擇適當的輔助光(用閃光燈或反光板等補光)。三是拍攝剪影時,應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為曝光依據。四是逆光拍攝花卉時,應選擇較暗的背景予以反襯,以造成較強的光比反差,強化逆光光效,達到輪廓清晰,突現主體的藝術效果。五是由於相機還對著強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擾。應有遮擋措施(用適當的儘可能長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紙板等在鏡頭前遮擋),或略向旁偏移,調整為拍攝角度等辦法,防止太陽或燈光直射鏡頭,使眩光消失後再按動快門。

標籤: 逆光 攝影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wenyi/sheying/goo3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