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通用15篇)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通用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通用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通用15篇)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前夕,我哼著兒歌正在散步,突發奇想: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於是我上網查資料,發現竟然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為了紀念龍神;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而流傳最多最被大家認可的是為了紀念屈願投江的故事。

屈願是春秋時楚國的大夫(一種官),他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深受老百姓愛戴,但也由此得罪了許多貴族豪強。秦國入侵楚國,楚王軟弱膽小,一意孤行地想獻地求和(古代一種投降服軟的方式,給對方一塊土地,對方不再攻打自己),屈原和老大臣們堅決反對。楚王下令誰也不許提這事,違者斬!屈原一連上了十道同樣的奏章要求抵抗,觸怒了楚王,就在楚王要殺屈原時,老臣們集體求情,楚王才放過他。但死罪已免,活罪難逃,屈原被革職並趕出京城,從此生活又窮又苦,只能用寫詩來表達悲哀。

秦軍攻破都城,楚王被俘,屈原不願意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抱石投江,老百姓為了保護屈原不被水裡的魚蝦蛟蟹吃掉,有的向水裡扔飯糰子希望餵飽魚蝦蛟蟹,有的向水裡投放雄黃企圖毒死它們。這就是粽子和香囊的由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很高興自己又增添了知識,同時也很感動,屈原真是一位有氣節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3

人們都知道端午節來臨時要包粽子和吃粽子,但你知道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包粽子和吃粽子嗎?讓我來跟你講一講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詩人,與村民的關係很好。但是有一天,屈原把一塊很大的石頭綁在自己胸前,走到湖邊,縱身一躍,跳進了湖裡,投湖自盡。村民見狀連忙大喊;“屈原先生跳湖了!屈原先生跳湖啦!”大家快來救人啊!於是大家撈了三天三夜也沒有見到屈原先生的屍身。

於是,人們把蒸好的糯米揉成三角形丟進湖裡說;“魚兒啊,你餓了就吃這個飯糰吧!別去吃屈原先生的屍身啊!”村民又往湖中倒入了雄黃酒說;“毒蟲啊!你喝了這雄黃酒,你就醉了吧!別去啃屈原先生的屍身啊!”

從此以後,每當端午來臨時,人們都會以吃粽子形式和把粽子丟入湖中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在家裡包粽子,我也去湊熱鬧,我覺得十分新奇,就一起包起了粽子,粽子的做法是,先把兩張粽葉卷在一起,然後放糯米和自己喜歡吃的餡料,也可以不加。還可以包鹹味的粽子,喜歡鹹味的人可以嘗試一下。

我在街上玩,看見了包粽子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包多少就可以拿回家。只見阿姨們正在手忙腳亂的包粽子,她們絕不會浪費一秒鐘的時間。在最後的時間裡,她們包完了最後一個粽子。

夜幕降臨,我回家吃晚飯,今天是端午節,看見外婆也在包粽子,準備晚飯吃。

為了紀念屈原先生,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4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唱雄黃酒。但這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名叫屈原。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幹的人,曾在楚國當過士大夫。屈原常向楚王提出非常好的治國方略,因此得到楚王的喜愛。朝中有些大臣很嫉妒屈原,便到楚王那裡說屈原的壞話。久而久之,楚王不再聽從屈原的建議,而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屈原雖然被流放了,但他的心卻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祖國,他寫了許許多多的愛國詩歌,被人們廣泛流傳。後來,由於楚國失去了忠臣,身邊全是小人,他中了秦國的計,被秦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當屈原聽到這個訊息後,傷心欲絕,抱著石頭投汩羅江自盡了。

楚國的老百姓得知屈原大人死了,便紛紛趕到江邊,大聲呼喚他的名字。萬分悲痛之下,人們划船將食物投入江中,希望江裡的水族吃了這些東西后,不再傷害屈原的屍體。突然有一天,一位老人對大家說:“我夢見了屈原大人,他非常消瘦。”人們議論紛紛:“肯定是江中的蛟龍魚蝦把食物給吃了。”於是,老百姓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用粽葉把糯米包住,然後投入江中,江中的魚兒以為是稜角,所以不敢去吃;老百姓又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希望薰昏蛟龍……這樣屈原大人就能吃到食物了。

從此,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每年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著粽子。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說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知道。於是,我只好自己去翻書查詢。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裡,三年後因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後,楚襄王即位後,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說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後來親王佔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知道了這個訊息後悲痛萬分,因不願做亡國奴而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裡,國小三年級作文《作文 -端午節的由來》。後來百姓們為了保全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裡面投放粽子和雞蛋,希望江裡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喔,原來端午節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熱鬧的春節,追悼親人的清明節,紀念愛國詩人的端午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在這些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

在農曆五月七年級,大人們都會先在門楣上掛艾葉、昌蒲,這些可以驅趕蚊蟲,而且還要喝雄黃酒,防病防災,大人們還會去採摘粽葉洗、浸,還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紅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著是包粽子,在我們家裡,奶奶包粽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問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奶奶說:“在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楚國的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建議他富國強軍,舉賢授能,而楚懷王卻聽信小人讒言,把屈原削職流放,屈原在京都聽有人說秦國把楚國攻破了,屈原聽自己的國家被別的國家佔領,悲痛萬分,他就抱著一塊石頭投江自盡了。人們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盡後,就把葉子包著糯米投到江裡去,讓那些魚蝦吃飽,不要咬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為什麼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要吃粽子的原因了。”奶奶說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門絕活,鍋裡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時候還要醮白糖,這樣才不容易壞肚子。

吃飽喝足,我們一起去看賽龍舟。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傳統習俗,賽龍舟主要是為了驅趕水中邪靈,讓屈原的靈魂歸到故里。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裡,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天空瀰漫著歡笑聲。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7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為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廣大漢族地區,壯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於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1、紀念歷史人物;2、划龍舟;3、吃粽子;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5、遊戲,如玩鬥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器具、製品有龍舟、粽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鍾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端午節漸漸發展成為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由於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8

農曆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 “十一五”與“午”通,“五”和為正數,所以端午,也被稱為結束5重五,端午,運輸等,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這一天演變成重要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他們喝的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紀念屈原,所以端午解放一次名為“詩人節”後,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葡萄酒,壓力邪說。雖然端午年年過,但關於端午的起源,但不是很清楚,歸納起來,大致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起源之一:紀念屈原說。這一理論最早來源於樑朝吳均和北周京楚的記載。有人說,屈原中的第五個月自投汨羅江,龍的死亡被困蚊子,世界的悲哀後,每天這投在水中彩綢餃子開車龍。也有人說,屈原被拋入咕嚕江後,當地群眾立即划船求救,一路奔向洞庭湖。最後,沒有發現屈原的屍體。那時,下雨天,湖面上的獨木舟聚集在岸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他最終恢復時,屈大夫雨再次動員,渴望吸引到廣闊的洞庭湖。為了表達自己的悲傷,人們在河裡划船,然後逐漸發展成龍舟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留念屈原相干,有唐朝文秀《端五》詩為證;“節分端五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嘲笑楚河的虛幻本性,不能直接洗去不公正的事業。”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9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0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這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的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這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這就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就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與《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與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與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遊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這就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與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著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後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後一首愛國詩,便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後,趕緊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全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與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水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忠良。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2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

相傳古代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屈原,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他憂國愛民、體恤蒼生的情懷,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名利的品質,勇於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剛正不阿、廉潔無私的人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上。

他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任左徒之職之後,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深受楚懷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後來,他的主張遭到了楚國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其中就包括鄭袖、靳尚等人。由於楚國國內保守勢力的強大,再加上這些人在楚懷王面前進讒言詆譭屈原,屈原漸漸被楚懷王疏遠,繼而被楚王流放。

到了後來,當秦國軍隊攻陷楚國都城郢都的訊息傳到屈原耳中之時,屈原悲痛欲絕,遂抱石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羅江而死。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所以便有了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風俗。但你知道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嗎?你又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那麼,下面就讓我來說說端午節的故事吧!

要說端午節,我們就要從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說起。屈原是我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當時深受楚王的信任。後來,楚國逐漸衰落,又受到強大的秦國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艱難,國家有隨時被滅的危險。屈原非常焦慮,不斷向楚王獻計、獻策,希望楚王能夠接納自己建議,實現楚國的'強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屈原建議威脅到了一些楚國官員和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排擠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逐漸疏遠屈原,直至到後來將屈原趕出了朝廷。

屈原日夜憂國憂民,但是,他的理想確始終無法實現,無奈之下,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投進了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的屈原投江自盡的訊息都很悲痛,他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魚蝦的嘴,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後來,人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活動保留了下了,只是把往江裡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俗,那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其實,當時的粽子只是用糯米做成的,後來,人們在裡面加入了紅棗、蔗糖等食品,讓粽子變得更加可口。到了現代,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富有,粽子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粽子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美味的食物。但,無論何時,人們吃粽子是都不會忘記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4

端午節的由來,一定會讓大家聯想到的傳說之一,是詩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著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訊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這就是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流傳到今天,大家都還記得這樣的傳說故事呢!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500字15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個大節日。白天,人們划船、賽龍舟,傍晚,家家戶戶趕做起粽子來,還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餚。一到夜晚,人們便團聚一起,吃著粽子,聊著家常,好不熱鬧。是什麼原因讓人們這麼重視端午節呢?那還得從一段傳說講起。

相傳古時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國被欺凌,心如刀絞,肩負使命身處險境,卻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受盡凌辱卻堅守自己的名節,在走投無路之時於是便投河自盡。屈原死後,百姓們痛苦萬分。漁夫們紛紛帶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撈屈原的屍身,有些人則往河中扔糯米糰等食物,以防他的屍體被魚吞噬。之後,每當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想到愛國的屈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他。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做糯米糰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習俗被保留了下來。製作粽子看似十分簡單,但每一個步驟卻極其講究。首先得將粽子葉清洗乾淨,並且將它折出一個角,圍成一個圓錐狀的凹槽,絕不能有空襲,再將淘好的浸滿醬汁的米倒入粽葉中,在米過半時放入一塊肉。之後用糯米將粽葉填滿,並用紅繩將粽子包裹嚴實。呈現出一個有四個稜角的小綠塔。最後,將在製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過了一段時間,粽葉的清香便慢慢溢滿房間的每個角落。

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也是精彩的節目之一,人們用划船的方式,來驅趕那些食肉的魚群,為此,每當這時候,各地的人們還會舉行划龍舟的比賽呢!划龍舟這個習俗已經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節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寄託了對家人朋友的美好祝願以及愛國情懷。端午節就這樣,在人們的歡笑與實踐中,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

標籤: 由來 端午節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uowen/d5kz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