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同學,至少還有你作文

同學,至少還有你作文

不知什麼原因,一種時尚正在快速地擴張,那就是同學聚會。

同學,至少還有你作文

十來歲的兒子與同伴們已常有聚會;母親,七十多歲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學聚會。而我昨天晚上剛剛和高中同學喝完酒,今天上午十點,國小同學已經在家門口守候;中午喝之前,還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還有國中同學的聚會,萬萬不可被酒衝昏了頭腦。可酒杯一端,誓言煙消雲散。

一個班級,是否可以常常聚會,一來要看上學時期班級的氣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來要有幾個熱心張羅的人,用他們的辛苦與熱情感染那些半推半就、欲走還留的同學;第三,還需要組織者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聚會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級,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學從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學同學,在日常聚會之外,還開創了每年9月1日必聚的傳統,因為“開學了”。

有一次在飛機上,看到雜誌上一篇對導演康洪雷的訪問。他和我一樣,也是內蒙古人,每年,他都會回草原,和同學們在一起,不說《士兵突擊》,也不說《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家就說過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

看到這裡,我熱淚盈眶。沒辦法,感同身受。

我的大學同學不在草原,聚會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學如馬三立般留下一個經典感慨:“每次咱們班聚會,我都只記得前半截,後半截都是下次聚會時同學們講給我聽的。因為每次後半截,我都喝得不記事了。”其實,好多人恐怕都和他一樣。

大學入學二十年,我們組織聚會,起名“至少還有你”,用意十分明顯,不管世事怎樣無常,不管路途順還是不順,不管眼淚多於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還有你。

在聚會的開場,我們幾十個中年男女,重新聚在校園內原來的.教室裡,老師們也被請了回來。

一開始,就是老照片播放,二十年的歲月,不要說有時認不出別人,就連自己都難以辨認,在一片“這是誰”“這是我嗎”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地,大家開始“老淚長流”。

這時,看著有人帶來的孩子依然快樂地在課桌間遊戲,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巨大的錯覺:這是過去,還是現在?二十年時光真的消失了嗎?

聚會時,同學們常說的是“沒變沒變”,大家互相陪著慢慢變老,自然覺得彼此沒變。

但隔一會兒走進校園,看著校園裡年輕的師弟師妹,正和自己當初上學時的年齡一樣,大家才啞然失笑,“沒變沒變”,純屬自欺欺人。並且歲數越大越是如此,這情形甚至讓你產生幻想:人世間,為什麼不能一直上學到永遠?

對於我們,同學聚會已經像一個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開之後,反而似乎比在大學校園裡還親,還互相牽掛。

聚會多了,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在歲月的催化下,我們的友情已經變成親情,每一次聚會,都使得親情的成分進一步發酵。

也因同學在那裡,聚會在那裡,平日裡的一些日子才不那麼難耐,起碼我們都知道,不必擔心歲月匆匆,過去的一切都會模糊,沒關係,想不起來的,同學會替我們記住。當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來不再讓人期待,至少我們還共同擁有一個溫暖的過去。

標籤: 同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uowen/9mw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