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熱門】思念故鄉作文錦集9篇

【熱門】思念故鄉作文錦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思念故鄉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思念故鄉作文錦集9篇

思念故鄉作文 篇1

自從爺爺去世後,奶奶也離開了三獅村跟嬸嬸去了別處。

前幾個星期清明節我和爸爸、叔叔回來給爺爺、姥姥們掃墓。這時的三獅村也改變了很多。

三獅村公園的光洞少了很多觀音像,黑洞裡也沒有記憶中那麼冰涼了。三獅家前的小山坡移成了水泥路,大路上又建了幾座房子。小溪還是那麼明澈,但裡面的田螺、河蚌沒有了。回到以前住的家,此刻被從前的小夥伴管理著。看門的大黃狗好像不認識我了只安靜的讓我摸摸它的頭,連童年的小夥伴也生生的看著我,好像不認識似的。

啊,三獅村!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麼變得那樣城市化?為什麼這樣的三獅村卻讓我那麼陌生?

記憶中,我的三獅村不是這樣的:春天,鳥語花香、大地回春,肖純家後的竹林發出陣陣迷人的清香,可愛的小竹筍鑽出了泥土。風兒吹來,竹葉沙沙的響。小溪開凍了了,好像一個孩子歡快的向前飛奔。三獅公園上漫山遍野開了花,那映山紅紅似火,丁香花嬌小可人。花蝴蝶圍繞著花飛舞。這完美的景象比齊白石的山水畫更美!夏天,爺爺奶奶下地種地了。我和堂哥歡天喜地地跑去三獅公園的游泳池游泳,游泳過後我們又去黑洞享受大自然的空調。這黑洞啊,真令人舒服!這空調還讓人瑟瑟發抖呢。

我更懷念秋天的三獅村。秋高氣爽,收穫的季節。爺爺奶奶收割稻子。我們也不閒著跑到後山去敲栗子和紅棗。等爺爺奶奶收工後我們便把棗子塞進他們的嘴裡。晚上的烤栗子可好吃了。

冬天粉妝玉砌的三獅村,每家屋樑下都掛著冰凌,亮晶晶的,每棵樹都變成了美麗的冰雕,多美呀!我的三獅村,我懷念你

思念故鄉作文 篇2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誰不思念自己的故鄉?中國人的鄉土情結特別濃厚。上下幾千年,從屈原的“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鄉愁”,思鄉始終是中國詩歌的一大主題。到了南朝隋唐時代,詩歌形式日臻完善,思鄉詩更層出不窮。其中,南朝江總的微山亭賦韻,唐代王維的雜詩和岑參的逢入京使特別有代表性。

微山亭賦韻中寫道:“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這首詩的特色是“大中融斜而又“以小見大”。作者首先展開一片巨集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來:但見南天一抹白雲經不住帶著絲絲涼意的北風的撩撥,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卻為避寒秋而翩然南來。睹物生情,作者聯想到自己。自己的故鄉在遼遠的北方,卻為躲避戰亂,寄居南朝,正如這南飛之雁;然遊子思鄉之情卻因此而愈篤,如同北逝之雲,可謂“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個“逐”字,說明思鄉之切,欲逐南雲而飛去,是主觀上強烈的願望,與下句“隨”字相對照:“隨”有被動無奈之意,寫出他避亂南方的無可奈何。作者寫的是秋景,南雲飛逝,北雁南飛,都暗示北風已起,是“不寫之寫”,更寫不盡淒涼。接著,筆鋒一轉,由大入小,寫故鄉籬下之菊,暗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出對故鄉閒適生活的眷戀。民間又有“重陽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詩人卻只能寄身天涯,兩相對照,好不淒涼。“今日幾花開?”一問將思戀情結髮揮至極,將意象濃縮到極小,著意於花,實是於極小中見極大。一問之中飽含不盡情思,使小詩戛然而止,但餘韻無窮。

王維的《雜詩》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是一個精緻的小品,與此類似的還有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斷抒發深沉的情懷。詩人截取了這樣一個情景:故人從家鄉來,詩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當知故鄉之事,卻不問家人,不問親人,獨獨問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實則正是詩歌藝術剪裁的妙筆。所問瑣事,讀者自了,惟寒梅著花一事,說盡了詩人的細緻,連這樣的小事都問到了,可見他思鄉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動,既添小詩之情趣,又表詩人之高潔。可以說“問梅”是一個十分別致的典型情節,成為了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綺窗前”、“著花未”更充滿了生活情趣,襯出對故鄉的不盡思念,“詩中蘊味,盡在其中”。

岑參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與前兩首相比,岑參的這首詩顯得悲慼而沉重。詩人已年屆風燭,卻還得駐守邊關,他不再能有問菊問梅的閒情雅緻。在一片蒼茫的邊塞風光下回望故園,但見長路漫漫無盡頭,詩人老淚縱橫,在淚眼矇矓中看見京中來使,情不自禁,悲從中來,千言萬語,亟須表達,卻“馬上相逢無紙筆”。“馬上相逢”可見相逢之匆匆,“無紙筆”寫出不盡的無奈之情,最後只能“傳語報平安”。從古至今有多少分離與思念,卻也有“鴻雁傳書”、“魚腹報信”之說,然而我們的詩人卻為情勢所迫,只得言語相傳。“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離鄉多年,有千言萬語,而今卻只能報一聲平安,顯得十分悽楚無奈。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將邊塞詩的悲涼融入到悠悠鄉愁之中,更加感人。

縱觀這三首詩,以王維《雜詩》生活情趣最濃,濃濃的鄉思中有一種樂觀情緒。《微山亭賦韻》寫秋意,略顯淒涼,然而這兩首又有一個共同點,即以花作結,以設問完篇。司馬遷曾稱讚屈原說:其志潔,故其稱物芳。此處“稱物芳”更是為了表現思鄉之情的純潔。最後用設問,更延續了詩的意境神韻於言外,將絕句短小的不足彌補了起來。岑參的《逢入京使》則極寫悲慼,以蒼涼之淚澆胸中塊壘,以平安之語體現思鄉之切,一改前兩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儘管這三首詩各具特色,卻都以思鄉這根紅線一以貫之,動人心絃,感人肺腑,這是作者們不矯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實意傾心投入的結果。

思念故鄉作文 篇3

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都枯萎了。那幾十年來根緊緊地抓住地下的老樹卻快要空心似的。想到那裡,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家鄉。

枯藤的老樹上烏鴉有的昏迷,有的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好象在說,快來人啊,有一隻烏鴉迷昏了。但是,誰又聽得他們在叫些什麼呢?小河裡的水十分的清,有許多小魚兒游來游去,真讓人迷入了夢中。每當小河的水從別人家的屋前流過,又明白這是流到家鄉的水,真恨不得跟著去。但是,如過你此刻回去,那以前為什麼要出來呢?想到那裡,眼淚不停的望下流。一個人卻呆呆地望著小河裡的水慢慢地流去。古老的道路上隨風而來的瘦馬,一匹一匹賓士而過。傍晚的時候,夕陽從西邊慢慢地落下去,斷腸人卻在離家鄉十分遙遠的地方。想到那裡就更加的難過,連烏鴉、小鳥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後都為他難過。我也不禁萬分為他難過,眼淚流下來。地上就象剛剛下大雨似的。地面的水都漲起來了。

他是多麼的想念家鄉和親人啊!

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都枯萎了。那幾十年來根緊緊地抓住地下的老樹卻快要空心似的。想到那裡,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家鄉。

枯藤的老樹上烏鴉有的昏迷,有的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好象在說,快來人啊,有一隻烏鴉迷昏了。但是,誰又聽得他們在叫些什麼呢?小河裡的水十分的清,有許多小魚兒游來游去,真讓人迷入了夢中。每當小河的水從別人家的屋前流過,又明白這是流到家鄉的水,真恨不得跟著去。但是,如過你此刻回去,那以前為什麼要出來呢?想到那裡,眼淚不停的望下流。一個人卻呆呆地望著小河裡的水慢慢地流去。古老的道路上隨風而來的瘦馬,一匹一匹賓士而過。傍晚的時候,夕陽從西邊慢慢地落下去,斷腸人卻在離家鄉十分遙遠的地方。想到那裡就更加的難過,連烏鴉、小鳥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後都為他難過。我也不禁萬分為他難過,眼淚流下來。地上就象剛剛下大雨似的。地面的水都漲起來了。

他是多麼的想念家鄉和親人啊!

思念故鄉作文 篇4

老師常常對我們說,愛國首先要愛家。因而,我也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思念故鄉的百草園。

在我的故鄉,有一個百草園。它那麼美,那麼神奇。

瞧,百草園的天空,瓦藍瓦藍的,掛著一輪火紅的太陽。在太陽的旁邊,一群雲朵,變幻莫測!一會兒成了翱翔的雄鷹,一會兒成了奔騰的駿馬,一會兒成了蒼天的大樹,一會兒又成了頑皮的小孩。

百草園的一側,有一個小池塘,五彩繽紛的花朵圍著小池塘爭奇鬥豔。池塘裡,一群快樂的小魚兒游來游去。看著它們,我會突發奇想:池塘底下,一定有一座輝煌的城堡。當魚兒遊進城門時,他們一定會變成一個個公主和王子,戴著金冠,穿著仙衣,美麗動人。

看,一棵柏楊,聳立在百草園的中央。他一定是這裡守衛領土的戰士。白色的鎧甲,綠色的頭盔,精神抖擻。不管嚴寒酷暑,不管颳風下雨,唯有你,堅強的戰士,巋然不動。在白楊的枝杈上,有一個用枝條,枯草,築成的鳥窩。每到春天,我與小夥伴們總會在鳥窩下,仰起腦瓜,細數鳥兒的只數,多一隻,我們會開心地蹦跳,少一隻,我們會莫名地惋惜。

當然,最難忘的或許是春天的雨。隨著一陣陣溼潤的風,跟著一縷縷輕盈的雲,雨便悄悄的來了!蛙聲,雨聲交織著,像演奏自然的樂曲。那天成的音符,帶著夢幻般的美妙。遠處,房屋朦朦朧朧,近處,植物卻在細雨的滋潤下,顯得格外青翠欲滴,這倒讓我想對上了“潤物細無聲”的景象。是的,我正獨自享受著這份靜謐呢。幾滴雨落在我的面頰上,涼涼的,很舒服,彷彿帶著一點新翻泥土的氣息。雨落在積水較多的地方,打出個個水圈,令人別有深意,彷彿身臨水中幻境一般……

我是個農民工的孩子。如今,我遠離百草園有幾千裡,但我依然常常惦念著百草園。每當此時,我的腦海裡就會想起老師的話:“愛國首先要愛鄉;愛鄉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思念故鄉作文 篇5

夜很靜。

同樣是一個無眠的夜晚。我煩躁得如同一隻野獸――無聊的瘋狂。

美麗的月光如浪花般泛起波光粼粼。我坐在窗邊,任目光四處遊走。無意中飄來一支歌兒,很美,卻很朦朧,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歌聲如揚花般輕舞飛揚,落滿無邊的月色――是誰在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深夜裡放縱心情――有如淡淡的鄉愁。

不知為什麼,聽到這支歌兒,就總想起故鄉。橫臥在水湄的單孔的橋,緩緩地流出輕柔的月光。思緒的深處,被濺起水花一片。簫聲上漂浮著唧呤的蟲聲和飄落的秋,盪漾著遠山與明滅的燈火。今夜的故鄉溪畔無人的小舟蕩著月色在神祕的節拍中遐想。

回首,我已鄉愁般古老而陌生。歲月如鈍鏽的鐮,收割了在外的所有日子,只剩下那燦燦的顏色作為回憶。鄉愁,蔓延在身體中;思念,沿著身體荒蕪。

“在一個年輕的夜裡聽過一首歌清冽纏綿再渴望時卻聲息俱滅不見蹤跡亦無來處空留那月光沁人肌膚......”對著星空遙望故鄉,長著皺紋的小河,有了鬍子的小路,古態龍鍾的榕樹,簡單質樸的房屋......彷彿都赤著腳,從童年的小路向我走來。

歌聲如縷,飄渺得如同水霧般,融在這夜涼如水的深夜裡,思念卻越來越濃,而故鄉也在無盡的想象中變得美好而神聖。

常常是故鄉的朦朦細雨,泅溼了我對往事的懷念,常常是落在老屋前後枝椏上的雪,讓我想起童年的夥伴。在夢中,故鄉有時只是天朦朦亮時的三兩聲雞鳴,灶火旺旺邊的蟋蟀聲聲,甚至只是炊煙裊裊時遠方傳來的高聲呼喚,晌午靜默時偶爾的狗吠......洞穿時間的隧道,在月色下穿越一條幽靜的童話小道,潔白的談話撒滿了白鷺為霜的石板路,甜蜜的心事和飽滿的慵倦,在月光下嗶剝作響。淋漓的月色泡沫一樣的洗滌著夢中的故鄉,星空下的守望,定格滄桑的曠野.....

再回首,我想,在遙遠的那邊,一定也有同樣思念的目光望穿秋水――我甚至可以透過美麗的星子感受得到。但我不能,也不敢。沉重的學習無法阻斷我的腳步,生活的刻刀卻讓我害怕。歲月荏苒,時間堙沒了黃塵古道,多少地方,多少面孔都已淡漠,又有多少在變化。“真正的故鄉,是無法回到的;真正的回憶,只在夢裡。”我寧願故鄉在夢中芳草離離,雛菊有一種夢中的白,也不願自己沒了想象的彼岸,守望的驛站。

歌聲不知何時如揚花墜落般停了,時間的年輪在不經意間滑向深遠,隨之而去的還有我無盡的思念。而故鄉,卻是一條永遠也沒有盡頭的`路......

思念故鄉作文 篇6

我思念故鄉門前的那條日夜不息奔騰的小河。清澈見底的溪水喲!總讓多情的魚兒伴著我們兒時那頑皮的身影,在水中的浪花裡翻滾,又在起伏的日月中穿梭。無憂無慮潺潺的水流聲,那絕對是天外之音:把我們的純潔和爛漫都藏在了它開心的漩渦裡的時侯,又總是載著我們歡快的笑聲浩浩蕩蕩地奔向永不復回的大海。

我思念故鄉四周的那連綿起伏壯闊的山林。常年青翠成陰、鳥兒棲棲的林子,總是把美麗的村莊裹在一片安然恬靜的童話般的世界裡。看著春天裡的桃花開,數著夏日中的荷葉綠,聞著秋天尾的穀子香,我陶醉在冬日末的雪花裡。於是,輪迴的四季總在我們跳躍的身形中,忘記了歲月的滄桑。

我思念故鄉,是那些難忘的日子。多少個寧靜的夜晚,當天邊的月亮還剛露出它的小臉時,我們就擁著爺爺圍坐在空曠的坪子裡。充滿著幻想的我們一邊數著怎麼也數不清的天上那眨眼的星星,又一邊調皮淘氣的用手扯著爺爺那灰白長長的鬍子。等啊!等啊!就等著爺爺喝一口手中的涼茶,然後快點給我們鼓搗著他怎麼也道不完的那古老的傳奇。於是,在我們的期盼中,爺爺就用那含在嘴裡的長長的旱菸鬥,準能在地上不停地敲打出那比天上的星星還多還美的故事來。這不,就連我和小夥伴們在回屋睡覺的夢中,都跑進爺爺嘴中的故事裡了。

我思念著關心疼愛和呵護著我的童年,並且把我看成手中寶的我最親近的奶奶。那是忘不了她老人家在炎熱的夏季裡,用手中的扇子不停的驅趕我身上的熱氣和身邊的蚊子時,我就乖乖地爬在地上把頭枕著奶奶的腳要聽催眠曲。於是,我就在甜甜的睡眠中,把嘴角的口水都流在了奶奶的腿上。也忘不了那寒冷的冬天裡,奶奶用溫暖的雙手捂熱我凍紅的耳朵,暖和我的涼冰的小手時,總給我講的她那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的‘狼外婆’的‘謠’傳。於是,我每次總是嚇得趕緊地把頭鑽進奶奶溫暖的懷裡。直到奶奶拿點炒熟的黃豆塞進我的嘴裡後,我才睜開眼睛的對著奶奶的臉來一個深度的熱吻。然而,我更忘不了奶奶睡房裡的那架黑裡透紅的老式棉紡車。一年四季裡‘急呀急呀’搖轉的棉紡車總是不停地搖啊!搖啊!就這樣,奶奶在張大眼睛搖走歲月的蒼涼後,也搖出了我身上那比彩虹還漂亮的衣裳來。

思念故鄉那落日的黃昏:是晚霞中升起裊裊炊煙的時候,爸爸高大的人影和肩上那犁開歲月的彎弓犁,總伴著悠然走動的大水牛被夕陽的餘輝映成了紅色的畫面。思念故鄉那希望的黎明:是當月亮晚上累得回家休息的時候,媽媽總用靈巧的雙手一日又一日地推開門前的那層彩色的曙光,再用水瓢陶出井中那沉澱的太陽,做出了我再愛吃的香噴噴的白米飯。然後,就是媽媽送我走在去學校路上的那深情關注的目光。

思念故鄉好美的夕陽:那是圓圓的太陽藏進故鄉河邊水裡的時候,從河邊的溪水旁,從林中的草地上回家的我們,就已經是騎在牛背上唱著祖先們流傳下來的那古老的牧歌。一路上,張開嘴巴的我們直唱得爺爺忘記了給嘴上的旱菸鬥換菸絲,直唱得奶奶停下了手中搖動的棉紡車,真唱得爸爸從容卸掉肩上的彎弓犁;直唱得媽媽在廚房裡面把火生。就這樣,美麗的村莊也在我們的歌聲中是依依不捨地關上白天的大門後、又急忙忙地扯開了黑色的夜幕來。

人總是在記憶的腦海中,留下許多難忘的經歷。而只有自己的故鄉,才是記憶中回憶的最浪漫最溫馨的港灣。我留戀我的故鄉,我回味故鄉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這所有的一切,都會伴著我的幸福和美好在記憶的大海里遨遊,直到永遠。

思念故鄉作文 篇7

家鄉這一詞在見不過了,但在我的腦海裡只在一個小角落,呵呵。你們都覺得家鄉不好,想吃的零食都沒有,想玩的玩具都沒有,太沒有意思了!但在我心裡是美好的。

我愛鄉下,鮮豔的花兒,鮮嫩的草兒,藍藍的天,悠悠的雲。都麼漂亮!這只是一點哦。從小我就非常喜歡看日出,不僅僅因為感嘆那神奇的景色,更因為每當看見那充滿無窮生命力的太陽升起,我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悅和激動……

記憶中第一次看日出是在國小三年級,我的十歲生日那天清晨,媽媽在前一天晚上問我有什麼心願,我不知為什麼就覺得特想看日出。於是,第二天早早的,媽媽就把我帶到院子裡,坐在草坪上,摟著我,講我小時候的趣事,一邊等著太陽升起。不一會兒,太陽就出來了,發著朦朧、柔和的光,悄悄地升起來了,柔得令人心醉。我那時還很小,沒有太多的感悟,只是覺得它是那般溫柔而親切,像媽媽的愛一樣,讓人從心底感到安全、舒適。

當天色漸漸暗下倆,近處的花草也看不清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空中有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是夜空中輕瑩飄來的螢火蟲。他們彷彿是一隻只會飛得小燈籠,漂亮極了。

我愛我的家鄉!

思念故鄉作文 篇8

一泓春水,注滿粘稠的鄉愁;一個紙船,載滿真切的鄉思;一輪明月,盛滿無言的鄉情。——題記

也許兩鬢早已泛白,心中對故鄉的熱愛卻不會褪色;也許風景變幻遠離了熱土,對故鄉的關心卻像蝴蝶狂戀著花。

對月當歌

又是一年的中秋,又是一個滿月時,而你卻在朦朧清晨中,獨酌無伴。門外歡笑聲聲、鞭炮連連是否震痛了你的心?

今夜的月明如此遼遠,讓你想起小時,兄弟一起讀書、玩耍,田野稻香安靜的睡著,茅屋炊煙縷縷。你嘴邊浮起的微笑那麼溫暖,那麼悲涼。抬頭望月,舉杯清點,彷彿是對那片虛幻的示意。“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你搖頭輕嘆,目光裡滿是思念。

月光沉沉落去,只留你一人泣不成聲。

對月當歌,吟出對故鄉的熱切,對親人的盼望,可月無語,風正清。

月影寄思

古樸的木窗前,你也像個孩子一般,舉頭望月。窗外的草香不住流動著,雨後的荷花也更加嬌豔,一襲白色沙影籠罩其上,更是美不勝收。可是你依然痴迷與月的交談。

不知是不是一路上的風塵僕僕的勞累,讓你想起那個寧靜的故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橋流水匆匆走過。風吹草低,風止煙聚,車水馬龍緩緩消逝。也許是這樣,盡收月色的你,低頭無言,淚珠掉在地上摔成兩瓣。“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絕情的詩句,歪歪斜斜的落在紙上。墨色的字上流淌著無言的痛。

月影下你訴衷腸,滑落一地的思念。可斑駁的異鄉,可懂?

海月懷鄉

無盡的海邊,你沉坐在一塊礁石上,看潮起潮落。月兒剛剛爬上梢頭,幾片濃墨重彩的烏雲就遮住了臉龐。滴滴雨水撒在臉上彷彿淚一般。

起風了,一顆心搖搖晃晃,彷彿想逃出胸腔,再回到海峽那邊,“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你也這樣感嘆。早已忘記祖國的面容,但永記五星紅旗的顏色;早已厭倦這裡的空氣,只像吻一吻故鄉的土地。

海月中獨抒鄉愁,情深意切。可冰涼的海水,能否被感染。

月中是故鄉的幻影,是永記心中的家人,鄉情是不變的旋律,迴響在遊子身邊。懷著鄉情,寂寞的心田就會感受到一種溫馨;沿著鄉情,孤獨的靈魂就能尋覓到自己根,鄉情啊,你是一根絲線,把在外的遊子牢牢牽住,那難捨的是鄉情,割不斷的依舊是鄉情……

思念故鄉作文 篇9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很喜歡王維的一首詩,與故人言短情長的對白。淺淡乾淨的詩意中充滿了兩個字:故鄉。

這讓我無端地想起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它擁有溫暖的枝幹和蒼老的皮囊,樹下總是守著那些願意等待我們半生的人。

太多人講述過孝的含義,但我始終以為,那是一個遊子尋找故鄉的故事。

打小生長在故鄉里的人都渴望早點長大,早日去向那個寬廣的世界裡闖蕩。也許離開時雄心壯志,無甚哀愁。但他們身上永遠銜著一根扯不斷的線,教他思念,教他牽掛,教他回首憶往昔時,發覺故里一草一木皆有情。

這是一種生來存在的愛,凝在骨子裡,在愛中我們懂得報答。孝因愛而生,並把愛世代延續下去。親情是本能之愛,所以孝發乎心,發乎情,知恩知孝之人必是深情之人。孝是遊子的家書,從不需要粉飾,它只知道千程萬程,心無旁騖,將遊子的關懷迢遞故鄉。

四書五經從古代追趕到今天,向我們昭告著它嚴苛的條例。然而孝是沒有準則的,孝心不會是白紙黑字的經文,但依舊是遊子闖蕩四方所揹負的信仰,是菩提樹下一顆有靈性的種子,心懷慈悲種下它,於是我們就擁有這對所愛之人最美好的關懷與報償。

哪怕千山萬水,赤子之心如是。

從咿呀學語時我就常與姥姥姥爺在一起,吃他們做的飯菜長大。院子裡的花草樹木我太熟悉,從院門向家中曲曲折折的路,閉著眼也能走過。這綿長的愛平穩地鑲嵌在歲月的紋理中,年復一年。有一天我走到樓下時抬頭望,姥爺正巧站在窗邊向下看,看到我時他一下子笑得很燦爛。那由衷的開心讓我陡然心酸,我突然迷茫了。或許我們不曾真正瞭解他們深沉的感情,或許那些自以為是大張旗鼓的孝心遠不如安靜的陪伴更能帶給他們幸福滿足。

當呵護我們長大的人默然老去,我們就會明白,他們所希求的,只不過是那個昔日他們懷抱中的孩子,可以偶爾放慢腳步等等步履蹣跚的他們,可以耐心地坐在他們身旁,聽他們講一講年輕時的瑣事。

我想孝一定是一個古今難解的問題,連孔子的各路弟子也爭相向老師請教。孔子的回答從“不敬,何以別乎?”到“色難。”再到“有酒食,先生饌”。唯有一句話令我感到親切感動,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的心永遠為子女保留,無論長多大,走多遠,父母的喜怒哀樂永遠活在子女的身上。所以子女一生健康平安是對父母最大的慰藉。這時的孔子才真正散發著仁者的光輝,不是作為一個冰冷的政治家,而是以子女,以父母的心情來為孝釋義。這樣的解答也許並不準確,它是不對等的付出,但至少是那個時代孔子為數不多的流露真情而非崇尚禮法的聲音。

很小的時候我們有偉大的願望,希望成為最了不起的人,給父母、家人最好的生活。而長大後我們變得平凡,卻更懂得如何用孝心詮釋幸福。可很多時候當我們成為幸福的平凡者,他們卻等不及和我們一同幸福而平凡著了。姥爺年輕時是軍人,如今喜歡和昔日的戰友打電話敘舊,我常聽見他在電話中說,你知道嗎?那個誰已經走了,還有那誰,他當時是排長……聽著聽著,我想立刻衝過去拉起他的手,陪他們出去走走,穿過車水馬龍,走過大街小巷。原來他們還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只是我常常在想,每一個孩子長大後,都會成為天南海北飛翔的遊子,每一雙父母之於自己的孩子,都是遊子身後一片屬於過去的鄉土,或是腦海中舊窗前一株更兼風雨的寒梅。一代又一代,故鄉目送著遊子遠離自己的時光,他們山水兼程去向遠方,卻只為有一天衣錦還鄉。可這一切風塵僕僕的歲月過後,故鄉早已不復當年的故鄉。

但他們仍會心滿意足地為這等待半生。

孝是遊子的愛,是歲月旅途上深沉的關懷,是為半生情意去用力地償還,是從不曾遠離那片熾熱蒼茫的土地。

那終究會是我們的故事。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啟程,後來的我們也會成為另一個專心等待歸人的故鄉。

標籤: 錦集 思念 故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uowen/45we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