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家鄉美食作文15篇

家鄉美食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美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美食作文15篇

家鄉美食作文1

說到家鄉美食,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更是數不勝數,像:北京的烤鴨、天津的包子、陝西的泡饃、四川的火鍋……,個個堪稱人間家鄉美食,個個都被世人讚賞。可最令我流口水的,還是我家鄉的特產——燈影牛肉。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燈影牛肉。“牛肉”,大家肯定知道,說明這個家鄉美食是用牛肉做的。但“燈影”,可就不一般了。因為,燈影牛肉很薄,厚度還不及一張紙,只要你拿下一片牛肉對準燈光,就會折射出黃色的燈影,所以,“燈影”二字,由此而來。

接下來,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燈影牛肉名字的由來吧:“相傳,燈影牛肉是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命名的。當年元稹在通州(今四川達州市一帶)任司馬。一天,他到一家酒肆小酌。下酒菜中有一種牛肉片,色澤油潤(鮮)紅燈影牛肉亮(去掉),味道麻辣鮮香,使元稹讚歎不已。更使他驚奇的是,這牛肉片肉質特薄,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挾起來,在燈光下,紅色牛肉片上絲絲紋理會在牆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紅色影像來,極為有趣,元稹當即喚之為‘燈影牛肉’”。於是達州市的這種牛肉片就以“燈影牛肉”之名盛傳開來,成為四川的一道名菜。

燈影牛肉外形獨特,味道自然誘人。燈影牛肉入口即化,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不少品嚐過這道家鄉美食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而且經過近幾年來的革新,燈影牛肉徹底“脫胎換骨”,味道越來越棒,僅以(令)無數遊客盡“折腰”。而且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燈影牛肉非常美味,但製作過程極其複雜:一頭牛被宰殺後,只能取其腿鍵肉、裡脊肉十幾塊,共才十幾公斤。用長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它十多種香料,拌勻後將肉片鋪在竹筲箕上,經曝晒去除水分,放進特製的烤爐中,控制溼度烘烤至熟,裝入用油紙襯裡的竹筒或紙罐裡,摻滿純香麻油,撒上少許花椒粉,密封而成。

有人說:燈影牛肉繼承了達州人的所有氣質,這話真不假,那牛肉的麻辣,就是達州人的火辣、那精巧的做工,就是達州人的一絲不苟、那比紙薄的厚度,就是達州人的豪爽。這才是一個真正可以代表一個地方人的家鄉美食,不,應該是藝術品。

家鄉美食作文2

烏米飯是我們鄞西特有的美食。每年到了立夏時節,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會提著籃子到山上、田野去採摘烏米飯葉——這是一種當地特有的植物,用這種葉子做出的烏米飯,口感清香,據說還有醫用價值呢!

奶奶採了一籃子的烏米飯葉,挑去老葉子,留下新葉子,一片片洗乾淨後瀝乾水分,再用刀把葉子切細放到盆中,戴上手套用力揉搓、擠壓,等揉爛之後,在盆子裡倒入清水浸泡。“浸泡的越久,水的顏色就越深。”奶奶告訴我們這個奧祕。大約浸泡了一整個白天,奶奶拿出一塊大紗布,把烏飯葉子的水倒在紗布上過濾。水盆裡留下了可以製作烏米飯的汁水。

接著我們把糯米淘洗乾淨,放入汁水中浸泡。經過整整一個晚上的浸泡,本來雪白的糯米染上了烏米飯葉子的汁水,顏色變得微微發紫,個頭也比之前胖了一些。

終於可以開煮了。奶奶把多餘的汁水倒去,把糯米和適量的汁水放入電飯煲中,放入一些糖增味,按下煮飯鍵。直至煮熟再燜五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我在房間裡徘徊。不一會兒去廚房看看飯煮熟了沒有。大約過了20分鐘,電飯煲冒起了陣陣水汽,一股植物的清香攜帶者糯米飯的甜香味飄散開來。隨著電飯煲黃燈亮起,飯煮熟啦。“可以吃了嗎,奶奶?”我簡直迫不及待。“小饞貓,再等5分鐘。”奶奶笑著捏了捏我的臉。這漫長的五分鐘啊,我不知道嚥下了多少口水。

“出鍋嘍!”隨著奶奶的呼喊,我們都圍了過去。奶奶用勺子把烏米飯從鍋子裡盛出來,熱騰騰的烏米飯散發著縷縷清香,我使勁地吸了一口,直通脾肺。烏米飯被鋪到一個長方形的淺盆中,奶奶用力按壓著,直至鋪滿整個盆子。我踮起腳尖從飯勺上抓了一塊往嘴裡塞,哇,好燙,但來不及細細嚼一嚼,直接吞入肚子中,呼,真好吃。妹妹咋呼著大眼睛看著我的饞樣,也嚷嚷著要吃。奶奶只好抓起一塊塞給妹妹。“馬上可以吃了。”奶奶一邊下達最後的指示,一邊在烏飯上放上一顆顆的枸杞,再用刀劃成一塊塊的方形。一旁的爸爸媽媽和一擁而上,你一塊,我一塊地吃起來。咬上一口,甜味適中,糯中帶韌,滿口清香,真是“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啊!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望著小區裡的綠樹抽芽、長葉,我想,鄞西的烏飯樹葉也一定長得油光發亮了。待疫情結束,陽光明媚之日,我一定要回到家鄉,讓奶奶再做一鍋烏米飯嚐嚐,因為這是我心頭一直揮之不去的家鄉味道。

家鄉美食作文3

濟南是作者的家鄉,在濟南,具有特色的美食就是油旋兒。油旋兒帶給了作者味蕾上的享受,也讓作者品嚐到了家鄉的味道。

我的家鄉在濟南,平常過年過節都會回一趟老家。我的伯伯便會給我做許多好吃的,我最愛吃的要數油旋兒了。

第一次吃油旋兒是在六歲時,那是第一次回老家,大伯是個好廚子,就給我做了一些好東西吃,其中就有油旋兒。

第一眼見到它:一個個馬蹄形的東西,穿著金黃色的外衣,斜躺在盤子裡。只瞧見一眼就淌了口水,一手抓來便吃,一嚼,能聽到“咔嚓咔嚓”的聲音,酥脆的響聲,加上外酥裡嫩的口感,和著面裡麥芽的香味和蔥花的清香,令人猶如在天堂般飛的感覺,我當時便為之傾倒,只覺其香味持久到我現在想來依然陶醉的地步,那種感覺超過了味蕾上的所有感受。

向來痴於美味的我,從此便醉於這油旋兒了,所以濟南各地的油旋兒我通通吃了個遍,其中最令我回味無窮的要數大觀園那家了。

雖然我家離那裡有些遠,但我仍然願趕到那兒去。做油旋兒的是有著三十多年經驗的張師傅,這兒頗有名氣,因為有季羨林老先生題詞的“油旋兒張”牌匾赫然懸掛在店面的正牆上,聽張老闆說,季老曾專門喚人來他這裡要油旋兒,他便求了這幾個字,這幾年儼然成了他這兒的金字招牌。我默默地看著,耐心地等著,只見他們緊著忙活,一個和麵,一個烤,另有一人負責出鍋:一個把和好的面切成一塊塊的樣子;一個把麵皮盤成鑽頭一樣,再在面板上放些油,把它摁扁;負責烤制的,把半成品油旋兒一面面烤好,放上去之前還要放些油,防止油旋兒沾在上面而烤焦,隨時翻面,還要掌握好火候,熟了以後,另外一個人逆著之前盤面皮的方向,兩手拇指往外一翻,再一扣,稍微一使勁兒就是成品了,於是它們就閃閃爍爍、大大方方地站到我們跟前了!

每當有了零花錢,我便會去到那裡買個油旋兒,儘管路遠,但一想吃完以後的脣齒留香,還能看到一團面變成一個個金燦燦美味油旋兒的全過程,也就覺得不虛此行了。

我愛濟南的油旋兒,它帶給了我味蕾上的享受,我品嚐到了家鄉的味道,也更愛我的家鄉濟南。時光匆匆流走,而家鄉的味道卻一直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家鄉美食作文4

秋風起,正是吃螃蟹的大好季節。面拖蟹,不僅螃蟹好吃,連麵粉都那麼好吃的一道菜!說起面拖蟹,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是的,有的地方俗稱蟹腳呢,它可是一道名副其實的人間美食。淡黃色的湯中透著橘黃色的蟹殼和嫩綠的毛豆,那可真是叫人垂涎三尺!而且面拖蟹不但好吃,做法也很簡單。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幾天,爸爸就給我做了面拖蟹。

10月2日,爸爸一回來就說:“今天吃麵拖蟹!”“歐耶。”我高興地叫了起來。“那我們就開始做面拖蟹吧!”“好!”

爸爸先把蟹洗乾淨,然後準備把蟹切成兩半——這是最恐怖的一步,不過我的大廚老爸可不怕,只見他把螃蟹放在切菜板上,把它按住,讓它不能動彈。接著爸爸舉起菜刀,一刀切下去,剛剛還神氣活現的螃蟹“咔”的一聲被切成了兩半。就這樣,爸爸把買回來的四隻大螃蟹全都切成了兩半。

下面一步,當然就是烹飪啦!阿姨先把鍋放好,火開啟,加入油。趁油還沒熱,爸爸把螃蟹沾上面粉。過了一會兒,油熱了,就像跳起踢踏舞一樣,在鍋裡蹦跳著。爸爸把沾上面粉的螃蟹放進鍋裡,只聽見“嗞”的一聲,那油跳的.更厲害了。等螃蟹從青色變成金黃金黃的時候,爸爸在鍋里加入了一點鹽和生抽,然後又到了半碗水,蓋上鍋蓋燜。趁這會兒功夫爸爸在剩下的麵粉里加了一個雞蛋不停地攪拌。我也積極地想幫爸爸攪拌,爸爸笑著說:“呵呵,你就當我的小助手吧!”“好耶!”我叫道。當我把麵粉攪勻了,螃蟹也差不多好了。揭開鍋開鍋蓋,香氣撲鼻,我恨不得馬上就吃掉。爸爸說:“別急。”他把麵糊往鍋裡一倒,放點毛豆,在翻炒一下,撒上香蔥,關火裝盤!

我饞死了,爸爸說:“馨怡,嚐嚐好不好吃!”於是我就拿了半個。燒好後的面拖蟹,只只都晶瑩飽滿,金燦燦的,一口咬下去後,濃濃的麵醬汁裹夾著肥美的蟹黃蟹膏,真讓我齒頰流香,回味無窮!吃“面拖蟹”時,我的兩隻手就會很難看,全是醬汁,嘴角也全是,像個小丑。但它實在是太好吃了,我會伸出舌頭把嘴角、和手上的醬汁仔仔細細的全舔乾淨,媽媽一看見我吃的樣子,就會說:“小饞貓,要舔得這麼幹淨嗎?”“實在是太好吃了,媽媽你嚐嚐。”

面拖蟹真好吃,你想吃嗎?

家鄉美食作文5

說到美食,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更是數不勝數,像:北京的烤鴨、天津的包子、陝西的泡饃、四川的火鍋……,個個堪稱人間美食,個個都被世人讚賞。可最令我流口水的,還是我家鄉的特產——燈影牛肉。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燈影牛肉。“牛肉”,大家肯定知道,說明這個美食是用牛肉做的。但“燈影”,可就不一般了。因為,燈影牛肉非常薄,厚度還不及一張紙,只要你拿下一片牛肉對準燈光,就會折射出黃色的燈影,所以,“燈影”二字,由此而來。

接下來,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述燈影牛肉名字的由來吧:“相傳,燈影牛肉是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命名的。當年元稹在通州(今四川達州市一帶)任司馬。一天,他到一家酒肆小酌。下酒菜中有一種牛肉片,色澤油潤(鮮)紅燈影牛肉亮(去掉),味道麻辣鮮香,使元稹讚歎不已。更使他驚奇的是,這牛肉片肉質特薄,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挾起來,在燈光下,紅色牛肉片上絲絲紋理會在牆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紅色影像來,極為有趣,元稹當即喚之為‘燈影牛肉’”。於是達州市的這種牛肉片就以“燈影牛肉”之名盛傳開來,成為四川的一道名菜。

燈影牛肉外形獨特,味道自然誘人。燈影牛肉入口即化,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不少品嚐過這道美食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而且經過這幾年來的革新,燈影牛肉徹底“脫胎換骨”,味道越來越棒,僅以(令)無數遊客盡“折腰”。而且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燈影牛肉非常美味,但製作過程極其複雜:一頭牛被宰殺後,只能取其腿鍵肉、裡脊肉十幾塊,共才十幾公斤。用長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它十多種香料,拌勻後將肉片鋪在竹筲箕上,經曝晒去除水分,放進特製的烤爐中,控制溼度烘烤至熟,裝入用油紙襯裡的竹筒或紙罐裡,摻滿純香麻油,撒上少許花椒粉,密封而成。

有人說:燈影牛肉繼承了達州人的所有氣質,這話真不假,那牛肉的麻辣,就是達州人的火辣、那精巧的做工,就是達州人的一絲不苟、那比紙薄的厚度,就是達州人的豪爽。這才是一個真正可以代表一個地方人的美食,不,應該是藝術品。

家鄉美食作文6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分宜,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美食。

我們分宜的美食可多了,最佳代表就是分宜炒粉了。把泡好的扎粉放進熱鍋裡爆炒,加上點青菜、辣椒等各種調料,沒多久,香味四溢,臨出鍋時再撒上點蔥花,美味的分宜炒粉就可以出鍋了。有些大廚炒扎粉時還會炒出火來呢!炒粉一上桌,香味直往鼻子裡鑽,嘗一口,簡直太美味了,我個人喜歡加個蛋一起炒。炒扎粉可以作早餐,也可以作晚餐,還可以當宵夜。許多在外地工作的分宜人,回到家鄉都會迫不及待地來碗分宜炒粉。

“電廠螺螄”,我們分宜人都不會陌生,街上開了好多家,新餘也有,成了遠近聞名的招牌小吃。把漂洗乾淨的螺螄尾部斬去,大火爆炒,加上各種香料調料。我們家也會炒螺螄,爸爸炒的時候會加上點香菇和姜蒜,而且要煮好長一段時間,爸爸說螺螄一定要煮透,否則吃了對身體不好。出鍋了加點蔥花一拌,滿屋子的香味,夾起一顆放進嘴裡一吸,美味立刻在嘴巴里漫開,去掉內臟,把螺螄肉挑出來,放進嘴裡,嚼勁十足。特別是那香菇的味道,香菇帽很嫩,香柄又很有嚼勁,而且都吸足了湯汁,真是天下的美味呀!

黴豆腐,顧名思義,就是發黴了的豆腐,卻是分宜的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外婆告訴我其實不是豆腐發黴了,是豆腐經過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低溫發酵,表面上看起來像發了黴而已。我最愛吃外婆做的黴豆腐,外婆告訴我她有“祕方”——桔子皮打成的粉拌辣椒粉裡一起,讓黴豆腐別有一番風味。媽媽告訴我黴豆腐別看它樣子不是那麼好看,但它含有好多對我們身體有益的益生菌呢!我最喜歡的是喝粥的時候就著黴豆腐,味道真的很不錯的哦,你也試試吧。

再來說說媽媽老家的特色——南鄉臘肉。每年冬天,外婆都會精心挑選些五花肉,撒上鹽醃漬一段時間,再用繩子掛起來用柴火的煙去薰上一些日子,香噴噴的臘肉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先把臘肉洗乾淨,再切成小塊放入蒸鍋裡去蒸,媽媽說這個也要掌握時間的,水開後蒸十五分鐘肉的口感最好,肥肉的油都蒸出來了,咬上一口細細咀嚼,滿口的香味;瘦肉是紅色的,肥肉是透明的,豬皮是黑色的,色澤好看而有層次。

聽我說完,你是不是已經流口水了呢?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美味呢,如果你想品嚐這些美食,請到我的家鄉分宜來吧!

家鄉美食作文7

今天我就要好好地介紹介紹我們這的美食!

首先,我要說的“第一俠”是咱們夏天必不可少的一樣——涼皮。涼皮在我們這兒給稱“米豆腐”和“涼粉”,當然了,名字不一樣,吃法也不一樣。“米豆腐”呢就是把整塊的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形狀像是縮小了十倍的豆腐,手感和口感都是相當的好,這米豆腐摸上去彈彈的,滑滑的,摸著可舒服了,而這口感呢,也是相當的好,只要配上我們這精心調製的“酸湯”,那味道可謂是頂呱呱!再說說,第二個名字吧!——“涼粉”。之所以叫“涼粉”,肯定是與粉有關的了。母親會用特殊的器具,把涼皮刮成一條一條的粉狀,夏天咱們這兒最喜歡吃這玩意兒了,他是冰的,兒酸湯也是用冰水製成,比那些牛肉粉,辣雞粉吃了還爽!

然後,我就來給大家介紹“第二俠”了,這“第二俠”則和清明節有關。清明節的前幾日,大人都會上山去,採摘一些“清明菜”“火草”,“清明菜”的花為黃色,葉子則為灰色,“火草”就如其名,只是一棵草,也是灰色的。可就是這兩株平凡的植物,構成了餐桌上的一樣美味。在回來的清明菜經過反覆沖洗之後,汙垢已經全部消失,然後再用水來和麵粉,加上乾淨的清明菜繼續攪拌,和好了面之後就可以捏清明市的美食——清明粑。捏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清明粑的形狀之後,剩下的就了烙粑粑了。其實是可以烙的,首先就是需要一個烙鍋,用溫火慢慢地烙。在烙制的期間要經常翻一翻清明粑,否則會出現烙糊還有包在清明粑裡的糖會露出來的現象。烙好的清明粑軟軟的,一吸裡面的糖便會噴湧而出,和清明菜淡淡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堪稱“世間美味”,說到這兒你的口水是不是也溢位來啦?別急,還有“最後一俠”呢!

最後一俠是過年的必需品,過年時要殺雞,是用來做“雞辣子”。用東婦的雞剔除雞腳和雞翅,把身體部分的雞肉切成一塊一塊的,大小隨意,然後需要的就是辣子了,在過年之前每家每戶都會把回家種的辣子採摘回來,只要紅的,然後把他們放在桶裡,用大刀切啊切啊,切到他們“率”為止,然後放進罐子裡醃製,到了過年那天便會把他們取出來。雞肉和辣子放在一起,再加上水。用溫火慢慢熬製,這“熬製”這一過程是最為重要的,少則需要五六天,多則需要十幾天都不為過。

可是熬製過程複雜歸複雜,可這口感可是相當的好啊!過年的餐桌上一定都一個位置是他雞辣子的。熬製過的辣子已不再辣,而雞肉也因為辣子的加入而變得十分美味,聽到我的這一番解說,你是不是也想要嚐嚐呢?

家鄉美食作文8

“名以食為天”,蒙古族的飲食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在長期的勞動發展過程當中,形成了他特有的飲食文化。

蒙古族的飲食大部分分為奶食、肉食、糧食三種。

奶食色白,象徵純潔,蒙古人以白為尊,稱奶食品為白食,它又分為食品和飲料的。食品有奶皮子、奶豆腐、乳酪、奶果子等;飲料有奶茶(又稱蒙古茶)、奶酒等。一日三餐,他們較為注重早餐。通常都是奶茶泡炒米,再加一點奶皮、奶豆腐,這絕對是一道可口逸人卻不失典雅的好風景。當然,這是蒙古人們的感受。我曾與它們有過“親密接觸”,早餐是類似於充滿豆渣的豆漿,口感粗糙卻又帶著獨特的濃香,加上已經過長期發酵的奶皮,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呢!只不過,由於我太心急,一口下去,沒等細細品嚐,就已經被奶茶給燙死了。真是應了一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蒙古人名對奶茶那叫一個愛不釋手,從不分飯前飯後,只要想喝或有客人來,立馬上桌,一天都有。

除了奶食,還有肉食。它以羊肉、牛肉為主的。羊肉的吃法可謂是五花八門,有“手把肉”,羊背子,烤全羊等。這些都是蒙古族的傳統佳餚。《樸通事.柳蒸羊》裡介紹:元代有柳蒸羊,於地作壚三尺,周圍已火燒,令全通赤,用鐵芭盛羊,上用柳枝覆蓋土卦,以熟為度。沒錯,這就是烤全羊。可你知道該怎樣做出一隻外皮酥香,味美肉鮮的烤全羊嗎?方法其實很簡單:把帶白條綿陽頭、蹄用特殊裝置吊好,再將各種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調味料放入預先切好的切口和腹腔內,然後在表皮塗上一層食用油,再裝入特質烤爐中烤制,大約烘烤三個多小時,便成功了。出爐後再配上醬汁,嗯~絕對是人間美味。

這簡單樸素的烤全羊不知比那些山珍海味好到哪裡去了。腦補一下:若在廣闊無垠、綠草如茵的草原上,喝著新鮮的奶茶,吃著一隻令人垂涎三尺的烤全羊,那有多麼享受啊!(偶不想寫了,口水都把本子打溼了)

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包括其飲食特點與習慣,這些特點與習慣又從不同角度反映著這個民族的血統、經濟歷史、生存環境,成為民族傳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家鄉美食作文9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一盤色澤鮮亮的糖醋里脊端了上來,在熱氣繚繞中,我莫名溼潤了眼眶。

小時候偶有幾次去了樓外樓,點了一盤糖醋里脊後,便對這道菜無法自拔,天天張口閉口就是糖醋里脊,我無法抵擋住酸甜可口的它。

當時外婆活動還很靈便,做起事來一點不拖泥帶水,得知我心念糖醋里脊後,擼起袖子就要給我做。我奔也似的溜進廚房,倚在水池邊,看外婆是如何做的。外婆是江西人,但對杭幫菜卻拿手的很。外婆先用花生油將裡脊肉炸一遍,再抹些料酒,放入鍋中復炸,“呲滋”的油花伴隨著裡脊的香氣,在廚房瀰漫,可這種香氣沒持續多久,便被外婆迅速撈出,我望著外婆有了些許皺紋的手臂端著還有滴著金黃的油的鐵漏斗,問道:“阿婆,為什麼你要那麼快的把肉撈出來啊,多炸炸更脆呢!“外婆用袖子擦了擦浸濡在花白頭髮中的汗,豪爽的笑了幾聲:“肉可不會越炸越脆,只會越炸越老,到時候口感就會差很多。”外婆像一個教書先生般說道。然後是醬汁,外婆用最正宗的做法讓紅糖化在鍋中,甜絲絲的香氣直往鼻子中鑽,我翕動著鼻翼大叫:“好香,好香。”憨態可掬的模樣逗樂了外婆,她把肉與醬汁充分融合,倒在如白玉般的盤子中,冒著熱氣的裡脊肉紅棕的可愛,色澤紅亮,油花與醬汁變成晶亮的一滴濺在盤子邊緣,我幾乎能想象到它的口感,肉質軟嫩,微燙,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口中爆開,刺激著我的味蕾,濃稠的醬汁裹滿微脆鮮香的裡脊肉,“嗷嗚”都說剛出爐的菜最有靈魂,還沒等外婆撒上蔥花,我便夾起一塊細品,果然好吃!我想再夾起一塊時,外婆啪一下打了我的手,大喝:“且慢,給我洗手去。”我嚎叫:“我用的是筷子!”“快點!”“哎喲…”

我當時天真的以為,外婆會給我做糖醋里脊永遠,可當我長大了,外婆年事已高,手腳不再麻利,卻還是會給我做糖醋里脊,只不過我明白,這種次數在一次次減少……我咬著發老的裡脊肉與未化開的紅糖,外婆緊張的問我:“好不好吃?”“很好吃的!”我笑眯眯的看向不再風風火火的外婆,眸中淚光閃過,又用力點了點頭,有些哽咽:“真的很好吃!”

我想起那時活力的外婆,那富有人間煙火的廚房,有什麼在悄然逝去,有什麼卻永恆未變。

這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家鄉美食作文10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的,不同地區都有他們特有的飲食習慣,這些都涵蓋著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20xx年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就是以此為主題,它通過那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那獨特的味覺審美紅遍了大江南北。

我生長在湖北宜昌的一個小鎮上——育溪鎮,那是擁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的傳統文化古鎮。因為我從小在這裡生長,又因為天性嘴饞,所以我對家鄉的美食也頗有一些瞭解。

故鄉盛產大米,因此傳統小吃的原料多以米麵為主。例如發糕、大米鍋巴、餈粑等,都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的。還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愛吃發糕,卻不像其他孩子整天垂涎於麵包房內油膩的奶油蛋糕以及肯德基、麥當勞的漢堡、薯條等一些獨具西方特色的洋快餐。每當我和一群夥伴玩累了的時候,奶奶總會適時的拿來發糕讓我和同伴一起分享。香噴噴的發糕入口,鬆滑甜軟,脣齒間總會瀰漫著一股發糕特有的酵母的芳香。奶奶和我一樣也愛吃發糕,所以經常自己做。在她旁邊,我自然也看見過製作發糕的過程。沒想到,這小小的發糕製作起來卻不簡單呢。

我看著奶奶先將糯米、大米和玉米放在碾子裡一點一點碾成粉狀,然後將三種麵粉和在一起加一點白砂糖和酵母粉再加一點點清水打成糊狀,放在一邊待它發酵,然後再將它攤平以後放在蒸籠裡,大概蒸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有時奶奶還會在發糕上面放上一些葡萄乾、蜜棗等進行點綴。出鍋以後的發糕晶瑩透亮、散發出沁人的香味,吃上一口簡直飄飄欲仙,還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奶奶還告訴我,她們那一帶的女人個個做發糕都是一流,我打心眼裡佩服。

發糕是我們這裡比較有特色的飲食,每到逢年過節,奶奶他們還會做出各種美味的食物招待客人,大家吃後總是讚不絕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幾千年來,由於地域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我們新一代的少年,應當學習、繼承這些傳統的美食文化,讓其更具特色,更加發揚光大。

家鄉美食作文11

說到美食,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更是數不勝數,像:北京的烤鴨、天津的包子、陝西的泡饃、四川的火鍋……,個個堪稱人間美食,個個都被世人讚賞。可最令我流口水的,還是我家鄉的特產——燈影牛肉。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燈影牛肉。“牛肉”,大家肯定知道,說明這個美食是用牛肉做的。但“燈影”,可就不一般了。因為,燈影牛肉很薄,厚度還不及一張紙,只要你拿下一片牛肉對準燈光,就會折射出黃色的燈影,所以,“燈影”二字,由此而來。

接下來,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燈影牛肉名字的由來吧:“相傳,燈影牛肉是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命名的。當年元稹在通州(今四川達州市一帶)任司馬。一天,他到一家酒肆小酌。下酒菜中有一種牛肉片,色澤油潤(鮮)紅燈影牛肉亮(去掉),味道麻辣鮮香,使元稹讚歎不已。更使他驚奇的是,這牛肉片肉質特薄,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挾起來,在燈光下,紅色牛肉片上絲絲紋理會在牆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紅色影像來,極為有趣,元稹當即喚之為‘燈影牛肉’”。於是達州市的這種牛肉片就以“燈影牛肉”之名盛傳開來,成為四川的一道名菜。

燈影牛肉外形獨特,味道自然誘人,燈影牛肉入口即化,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不少品嚐過這道美食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而且經過近幾年來的革新,燈影牛肉徹底“脫胎換骨”,味道越來越棒,僅以(令)無數遊客盡“折腰”。而且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燈影牛肉非常美味,但製作過程極其複雜:一頭牛被宰殺後,只能取其腿鍵肉、裡脊肉十幾塊,共才十幾公斤。用長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它十多種香料。拌勻後將肉片鋪在竹筲箕上,經曝晒去除水分,放進特製的烤爐中,控制溼度烘烤至熟,裝入用油紙襯裡的竹筒或紙罐裡,摻滿純香麻油,撒上少許花椒粉,密封而成。

有人說:燈影牛肉繼承了達州人的所有氣質,這話真不假,那牛肉的麻辣,就是達州人的火辣、那精巧的做工,就是達州人的一絲不苟、那比紙薄的厚度,就是達州人的豪爽。這才是一個真正可以代表一個地方人的美食,不,應該是藝術品。

家鄉美食作文12

在外翱翔的候鳥,總會不遠萬里回到家中。在外居住的遊子,提起家鄉時總會滿臉懷念,話語中充滿了對家鄉的眷戀。彷彿還沉浸在家鄉的回憶裡,走不出來。

家鄉,是我們心中的美好回憶。無論大家身處何方,家鄉彷彿都是自己的依靠,是自己放手一搏的支援力。無論將來你身居何位,家鄉將永遠無條件的支援著你的夢想藍圖。它永遠都是你的避風港,是你溫暖的家。

人,都是戀家的高等動物,不論你身在何方,家鄉都是你心中的甜蜜回憶,即使是那些平時不注意的小事,也變得無比有趣。不論你將來走到何方,遇到家鄉的人或物就會特別高興,特別興奮,因為他們來源於家鄉。

而我的家鄉有十分多好玩的和好吃的,因為我比較喜歡吃,所以介紹我們家的特色小吃——餄餎。餄餎是用小麥面軋成長條狀食品,煮著吃的,餄餎的製作工序十分的複雜,合的面要是高筋麵粉,軋成長條的工具,也是特定的工具,在別的地方几乎見不到,煮麵條用的湯,要用特製的骨頭湯,麵條中所要用的材料的製作工序十分的難。麵條上所放的大蔥,要選擇最嫩的,而麵條上所用的肉一步動物的內臟都是選擇最好的,麵條上所用的辣椒要特地幾天煎熬製。色、香、味、聚全。

麵條剛入口,嚼幾下就會發現麵條之中的奧祕。麵條不僅筋道,而且麵條把本身高湯的精華全部吸收,讓人好好吃的感覺舌頭都要掉下來了,這時,再嘗一口其他的菜,蔥的煒魚,肉的香,辣椒的辣。一齊湧了上來,讓人忍不住幻想,這到底是不是天堂的食物呢?不禁讓人聯想到古代的詩人所寫的,“思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

以上,是我第一次吃餄餎的心路歷程。

家鄉讓人難以忘記,但更能讓人難忘得是關於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承載著無數漂泊的人們無數的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己的家鄉快樂生活的時光的眷念。

家鄉每個人提起的時候都是面帶笑意的,無論那一個人是否有得冷硬的外表,因為家鄉是她們卸下所有堅硬外殼的鑰匙,只有面對家鄉時,他們才是溫柔的。

在外漂泊的人們啊!有空多嚐嚐家鄉的味道吧,它會讓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家鄉美食作文13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各個不同,也有著各個不同的俗意,但是在我們的老家那最常見的習俗便是打麻餈。

一到過年,就家家動手,熱熱鬧鬧地打起來。年三十打麻餈成為不成文的鄉規,似乎不打麻餈就不像過年,鄉里人家裡有專打麻餈的石卯和粗大的麻餈棒槌。於是,奶奶便帶著我一起去老家參加了打麻餈的佇列。

剛一到那,外婆便把那在水中泡了足足兩天的糯米拿了出來,在給它洗了個冷水澡之後,便又將它放入蒸籠裡給它做了個桑拿後,它便已全新的面容出現在了我的眼前,此時的糯米已經沒有了之前那硬邦邦的樣子了,那軟耷耷的樣子彷彿就是做過桑拿後的人舒服的樣子,一粒粒糯米也因為吸收了水份而變得飽滿,聞起來還有一陣淡淡的米香。之後便到最重要的步驟,也是做麻餈的高潮——打麻餈,先將全部的糯米都倒進石卯中,之後,便由兩位強壯的青年來打麻餈,一個打一個翻,輪流交換,砰,砰,砰堅定有力的打米聲傳入了耳略,人們也隨著打米聲點燃了那顆對新年家人團聚的欣喜和激動。但你別看那青年這麼有力氣的樣子就小看了這個環節,其實單單是那個麻餈棒槌就有好幾十斤的重量呢!更別說糯米黏乎乎的,這無疑又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很快當敲的人累了的時候,便跟翻的人交換,使得不會那麼勞累。漸漸的那一顆顆的糯米在麻餈棒槌的關照下漸漸又變了樣子,很快一個純白色的大面團便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如果不是親眼見,我絕對不會相信,這竟是由眾多顆糯米組合而成的。終於,到了最後的一個環節了,眾多的婦女一齊圍繞在麵糰前,輕輕扯出一小塊來,放入自己所喜愛的料漿之後,再將小團對摺,輕輕扯下,揉成一個圓球樣而壓成圓瓶形,麻餈的樣子就做好了,而圓圓的樣子就象徵了那團團圓圓的俗意,在蒸籠底部撒上一層面粉,防止麻餈黏牢後,再將其蒸好,便分發給每一個婦女,她們便將其帶回家中,一齊與家人分享新年團圓的喜悅歡樂氣氛。

麻餈不僅香脆美味,使人留連忘返,而更無法讓人忘記的便是與家人一起吃時團圓那溫馨與美好。

家鄉美食作文14

在婆婆家那兒,你隨便問一個人這裡的名菜是什麼,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這兒的名菜當然是肉餅了!肉餅可是我們當地招待遠方來的客人必上的一道菜呢!”

中午,來的婆婆家吃中午飯。最先端上來的就是熱騰騰的肉餅了,肉餅上飄著一個個晶瑩的小點,褐色的肉餅下面墊了幾片綠盈盈的青菜葉,就像翡翠一樣。聞著這誘人的肉餅味,我終於像餓狼看見那久違的食物一樣向肉餅“撲”去。我大口地咬下一大塊肉餅,可是因為我的嘴太小肉汁順著我的嘴角淌了下來。

可能是我吃的太快了,竟沒有吃出什麼味道來。這次我輕輕地咬下一小塊放在嘴裡慢慢地品嚐,肉餅的香軟,滑而不膩真得讓人覺得打個嘴巴都不丟下的感覺!

當然,下面我就成了全家吃飯最慢的那一個了,因為我吃肉餅都是先咬一口肉,然後用小勺子搞一點肉汁遞進嘴裡靜靜地感受著肉餅的味道在我的舌尖上奔跑著、舞蹈著。總覺得這肉餅是最好吃的,怎麼吃也吃不夠,就像是對肉餅上了癮一樣,離不開它了。

這麼可口的肉餅是怎麼做成的呢?我“灰”常想知道,就去問婆婆,婆婆說:肉餅是怎麼做的呀?我眨巴著那雙小眼睛,露出像小狗一樣惹人憐愛的表情。婆婆一臉微笑地看著我:既然你想知道,那明天早晨來看吧。不過明天早晨我不會叫你的,嗯….. 嗯 …. 嗯….!我使勁點頭,很開心可以親眼看見做肉餅的過程,嘴角的角度越來越大。

第二天早上,我破天荒頭一回起的這麼早,六點鐘就起床了,衣服都來不及換就直接跑進了廚房。

“終於起來了”!婆婆笑著看著我“快點開始吧”,我很興奮,婆婆從桌子上拿過裝著剁好的肥肉和瘦肉的大碗,洗洗手往碗裡灑了一點水、鹽、醬油、味精還有蔥姜,然後用手使勁的向一個方向劃,婆婆一邊劃一邊教我,婆婆說:“肉餡一定要向一個方向劃,而且要劃到肉很黏才可以,肉餅的選材要求也很講究的,首先肉一定要很新鮮,要七分瘦肉三分肥肉,肥肉要切成向黃豆大小的丁丁才行”。聽了婆婆這麼一說更加讓我像學這道菜了………..。

婆婆在鍋裡的倒了一點菜籽油,把和好的餡炸成一塊一塊的圓形,然後再放進鍋裡面慢慢的小火燉上,很快肉餅的香味飄滿整個廚房,很快我又可以再次品嚐了!

婆婆家的肉餅,真的讓我回味無窮!

家鄉美食作文15

我的家就在威海,這裡三面環海,漁業發達,有很多種的海魚,而我最喜便是黃花魚。

小的時候,一到雙休日之時,我和爸爸便到海邊去釣魚尋樂子,往往一釣就是一桶活蹦亂跳的魚,而其中多數為黃花魚。黃花魚最容易上鉤,如果鉤子多的話,一杆下去可以上來好幾條。它吃完食後跑得最快,所以每次有魚上鉤,感覺明顯的一定是黃花魚。

小時候好奇心強烈,每次大人沒耐心放杆走人之時,我便溜過去,學著大人的摸樣甩兩杆子,不過每次都是甩到了岸邊較近的石頭中,好幾次魚鉤和魚線都卡在了石頭中,最後無奈,只能將魚線剪掉,丟了魚鉤和魚線。

不過有意思的是一次我仍然學著大人的樣子甩杆,剛下杆不到一分鐘,魚線便鬼使神差的自己向深海中跑去,我馬上收線,先使勁拽兩下,這樣可以讓魚鉤把魚掛牢,感覺還有點沉,一起杆,好傢伙,兩條水光光的黃花魚在太陽下泛著鱗光。“上鉤了,上鉤了”我大喊道,很多人都圍過來看這兩條黃花魚,我十分有成就感,非常自豪的說:“我釣的”!現在想一想那是我釣的第一條魚。

正巧那天我們帶著爐子來烤肉。於是媽媽馬上把黃花魚收拾收拾,放在鐵架子上烤了起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十分好奇,像是從沒吃過黃花魚一樣。

魚還沒有烤熟,但是味道似乎已經很濃了,香氣頓時瀰漫在整個海灘上,黃花魚的濃香合著大海特有的味道,直直的插入我的鼻孔中。拎起烤熟的黃花魚,皮的顏色很分明,紋理很清楚,凸起的部分還有一層淡淡的黑焦,細密的油汁順著魚的紋路輕輕的淌著,滴到了沙灘上,趁著剛烤好的熱氣,一口咬下去,輕薄輕脆的魚皮,在嘴中酥酥作響,如同蟲翼一般,調味料含在嘴中慢慢的化,這時你會迫不及待的扒開魚皮吸入魚肉中的油汁,淡淡的鹹,卻香味撲鼻。

魚肉也同樣非常的細膩,像用一絲一紋的肉絲擰出來的一樣,這魚肉趁新鮮吃時還有一種烤海帶的味道,這時我也忘記了累,痛快的大吃了一頓。吃完後好像在月亮的陪伴下賴在沙灘上睡著了,在夢中還在回憶黃花魚的味道,淡淡的鹹、正當的辣、大海特有的味道、有點腥……

直到現在,雖然吃了很多黃花魚,但那天的兩條黃花魚卻再也未吃到過、見到過了。可是又要讓我到什麼地方去追尋這種味道呢?

標籤: 美食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uowen/32qm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