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職場 >

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考察報告

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考察報告

為解決制約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開展的突出問題,借鑑先進經驗,引進先進模式,促進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快速開展。4月7日—4月10日,我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保障性住房工作交流團對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工作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考察報告

一、考察活動基本情況

此次考察學習活動由省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以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情況為重點考察內容,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劉洪濤、副廳長王國清帶隊,省廳住房保障處、鄭州市、南陽市、許昌市、新鄉市、漯河市、三門峽市、信陽市、濟源市等地市建設系統相關人員隨團學習考察。考察交流團深入重慶市“民心佳園”、“康莊美地”、“民安華福”等公共租賃住房專案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與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公租房管理局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就重慶市住房保障相關政策及實施情況交流了經驗,探討了我省住房保障發展思路和方法措施。通過考察交流學習,與重慶市建設系統增進了瞭解,加深了友誼。學到了先進經驗,拓寬了工作思路,強化了立足地方優勢,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識,增強了迎頭趕上,加快推動我市公共租賃房工作開展的信心和決心。

二、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基本情況及先進做法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在考察學習活動中,我充分感受到重慶市的住房保障工作,特別是公共租賃住房管理工作,表現出了空前的大手筆、大氣魄、大力度、大舉措。重慶市從2017年提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階有

遏制”住房調控思路。從2017年10月啟動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計劃,計劃利用3年時間,建設3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50多萬戶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截止2017年底,重慶市已建設公共租賃房1150萬平方米。我們考察的鴛鴦“民心佳園”、大竹林“康莊美地”、華巖“民安華福”三項大型公共租賃住房小區,總建築面積達359萬平方米,可解決5.79萬戶、14.2萬人居住困難。且小區佈局合理,交通便利,戶型科學,配套完備,綠地率均達35%以上,堪稱宜人之居典範。

重慶公共租賃住房在保障、建設、佈局方面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保障方式新。突破了廉租住房保障覆蓋面過窄、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範圍受限等問題,解決不屬於廉租住房保障物件、又暫時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人群”的住房困難問題,形成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導的住房保障新體制。二是保障範圍廣。符合廉租住房條件的家庭,未實行實物配租和領取租金補貼的;在重慶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符合政府規定收入限制等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後就業和進城務工及外地來渝工作的無住房人員等均可申請。三是無戶籍限制。打破了傳統住房保障戶籍限制界限,只要來渝置業、興業,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符合條件的都可以申請。四是投資建設主體明確。公共租賃住房是由政府投資和提供政策支援,國有非贏利機構建設,產權由政府指定的機構擁有。重慶於2003年在原有土地儲備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重慶地產集團”,由政府注資建立了政府主導型的土地儲備供應機制。用地以劃撥方式供應,且免徵相關稅費。土地成本作為國有資產注入,將每年土地出讓收益的5%用於公租房建設,大量節約了建設資金。五是配套齊全。房間的廚房、廁所齊全,進行了簡單裝修,自購傢俱、電器後可直接入住。周邊有完善的教育、商

業、體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六是出行便捷。公共租賃住房佈局有軌道交通支撐,有快速普通公交線路通過,出行十分便捷。

(二)重慶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先進做法

1、能立足自身實際,科學制定製度體系

重慶市在大量調研,充分掌握市情的基礎上,規定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體由市場提供的商品房解決。並對高階商品房和投機性炒房採取相應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階有約束”的制度體系,逐步實現住房保障的全覆蓋。

2、能發揮政府主導,建立市場+保障“雙軌制”模式

市場機制即:以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為主導,一方面,不再單獨新建廉租房,而是包含在公共租賃住房體系中。廉租房居民與公租房居民住同一小區、同一品質的房屋,只是租金有所區別。廉租房租金一般只是公租房租金的10%左右。另一方面,公租房租滿5年之後,可通過成本價購買,轉換成有限產權的經濟適用房。業主如果轉讓,只能以購房價加利息升值由政府公租房管理機構回購,再作為公共租賃住房流轉使用。

《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c/nmx1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