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演講稿 >

如何在會議上發言說話的技巧

如何在會議上發言說話的技巧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開會可謂是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讓領導和同事同時坐在會議室聽著你的觀點,這樣的事情在職場上並不是經常能發生的。所以,學會在會議上以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提升你的職場形象,甚至還有機會得到上司的讚賞。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如何在會議上發言說話的技巧

  如何在會議上發言

  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崗位

會議的型別多種多樣,但其目的歸結起來無外乎兩個:傳遞資訊和形成決策。

先說第一種。以傳遞資訊為目的的會議,是團隊合作中常見的一種形式,是不同分工的合作者之間通過交流達到資訊共享的過程。比如,企業的生產部門需要通過會議,向市場部和銷售人員講解產品的效能和賣點;市場部需要通過會議,向銷售人員傳達產品推廣戰略,統一行動步伐;而銷售部門也需要通過會議,向生產部門反饋來自市場的聲音。

這時候,無論願意與否,只要身處這條資訊鏈上的某一個環節,你就需要在會議上發言——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的崗位。

例子不勝列舉。一年一度的校園宣講會,負責招聘的HR需要站在幾百人面前釋出招聘資訊;辦公室裡專業電腦軟體升級之後,客服人員都會上門開個培訓會,幫助每個員工儘快適應新系統;大學聯考前,班主任老師通常要召集家長們開個會,囑咐一下備考的注意事項;或者僅僅是因為你工作成績卓著,也有可能被單位領導拉進會議室,讓你在同事們面前介紹介紹經驗

再來看第二種。在職場上,很多問題在常規流程中無法解決、無法協調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會議的形式,藉助團隊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在這種以形成決策為目的的會議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都希望通過溝通、交流甚至是交鋒,獲得一個儘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決策結果。

無論是企業制定新規章新制度之前的意見徵求會、某個產品釋出之前的策劃會,還是廣告公司對設計方案進行闡述的競標會,抑或評選先進工作者的部門年終總結會,在這些場合,每一個與會者都有可能獲得發言的機會,闡述自己的想法,適度地自我展現。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躲在角落裡保持沉默——如果你想在職場中一直這麼“低調”下去的話。

  言不及義空話套話都是忌

冗長的會議除了是對與會者的一種精神消耗之外,更會導致真金白銀的損失。

日本太陽工業公司曾經算過這麼一筆賬:會議的機會成本=每小時平均工資的3倍×2×開會人數×開會時間(小時)。之所以平均工資要乘以3,是因為參會人員創造的勞動產值通常是平均工資的3倍;而乘以2是因為參加會議要中斷日常工作,因此損失要以2倍來計算。

效率是衡量一個會議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籠統來說,一切圍繞效率二字的規則,比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主題清晰、言之有物等,都是對會議發言者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你需要當眾進行主題發言,或者作為訊息源在某個以傳遞資訊為目的的會議上講話,那麼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有備而來。具體來說,有準備表現在:在進入會場之前,弄清楚參加會議的都有誰?自己為什麼來開這個會?會議內容大致是什麼?會議要解決什麼問題?針對這些,提前查閱相關資料、材料、歷史記錄,並且事先思考一下會議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聽過一個真實的笑話。單位裡兩個同事同名同姓,分屬不同部門。一次開會,不知怎麼就通知錯了人,結果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卻莫名其妙地在會場裡坐了半個小時,白白耽誤了時間。其實,他如果在走進會場之前有所準備,瞭解清楚會議的主題是什麼,跟自己有什麼關係,這個誤會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會議上發言,尤其是佔用大塊時間進行主題發言時,切忌套話、空話,要儘量做到提綱挈領,先講主張再說理由,按照一定的邏輯把自己想說的內容列成條目,每個條目都能用幾個詞或者一句話概括重點。如果時間充裕,則可以在相關條目下用事先準備好的資料、材料展開論述。

別人剛剛談了對任務量考核方案的建議一二三四,其中三條與你不謀而合。這時候,即便你針對這三條建議做了充分的發言準備,論點論據也更為有力,但無論如何也沒必要展開來再重複一遍——否則只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並且是對之前發言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在會議上,當你的身份從發言者轉變為聽眾的時候,認真聆聽別人的講話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討論環節。因為只有瞭解別人說了什麼,才會讓你在隨後的發言中有的放矢。

認真地聽別人在說什麼,適當地做些記錄,在會議過程中不斷調整、理清自己的思路,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完成一個得體的發言。至於那些被別人搶先提到過的內容,其實也並非雷區——你再次提到它們的時候,儘可能地用三言兩語概括核心觀點,並且加上一些“正如剛才××談到的那樣,我還想補充一點”,或者“在這個問題上,我特別贊同××的意見”。這種對他人發言的承接,不僅能強化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是,這充分體現出你在會議上有準備、專注、尊重他人、思路清晰和富有創見的良好職場形象。

  承擔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責任

有句話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依照這個邏輯,除了“正確地說話”之外,恰當地選擇說話時機也是一次成功的會議發言的關鍵。

發言的時機選擇,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決議形成之前,核心成員或者意見領袖通常習慣於率先表態,而他們的意見往往會決定整個會議的走勢。接下來說話的是資深員工,他們會針對先前發言者提出的意見做進一步闡釋,或是贊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然後才輪到新人,這時留給他們的討論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多數人只能“跟票”表態,很難再提出什麼新的見解。到了會議的最後階段,團隊大佬會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總結髮言,並結合他自己的態度形成最終的決議。

實際上,發言的時機更像一個“潛規則”——沒有成文的規定,卻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每一間會議室裡。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有著十幾年工齡的資深員工僅僅在會議後半段表態“同意,沒意見”,很可能會被認為是敷衍了事,不是帶著情緒,就是態度不端正;相反,如果一個職場新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第一個跳出來說話,則很可能被詬病為“不知深淺,自以為是”。

如何選擇合適的發言時機,需要判斷力——你必須搞清楚自己在團隊裡究竟佔了多大的權重,自己的意見到底有怎樣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你才能通過對發言時機的把握,承擔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責任,並且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這麼說起來,職場新人要想在會議上一鳴驚人,確實存在一些難度。作為菜鳥,更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在會議之前認真準備,在會上抱著學習的態度多聽聽別人怎麼說;在需要自己說話的時候,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必過分謙卑,更不能過於自信。至於那些憋著通過一次會議躥紅的年輕人,雖然這種進取心值得肯定,但切忌不能從一開始就盯著別人這兒說得不對那兒說得不好。會議室裡確實有可能給新人提供機會,但痴迷於此難免導致用力過猛,傷及他人,讓自己在職場起步階段就陷入困境。

  隨機應變是一種能力

會議室是職場生態的濃縮版。在這裡,人與人的關係,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以及人們處理事情的不同方法,都會被集中在小小的一張會議桌上。面對層出不窮的狀況,如何隨機應變從容應對,是對情商的重大考驗。

在會議上發言,切不可以為有理就能走遍天下。要知道,這種時候,用怎樣的方式表達才是更重要的`。尤其是在意見相左時。

某地的公務員面試中就有這麼一道題:假如讓你組織一次會議,在會上同時有幾位同事就你的發言提出反對意見,使你很難堪,你該怎麼辦?當然,標準答案無外乎“虛心聽取大家的不同意見,認真調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等等。但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這個尷尬的場景中,那幾位提出反對意見的同事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呢?

當別人發言時,就算你再反對、再鄙視、再想辯駁,表面上也要保持克制,不動聲色。輪到你說話時,首先要提到的不是“我不贊同……”,而是在對方的發言中,尋找你和他可以達成共識的部分。隨後再以恰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既達到了討論的目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不至於傷及同事。

而所謂“恰當的方式”,就是說話的藝術了,這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尤其重要。試著在開場白裡,向那位和你意見相左的同事說“我認為××提到的這種方式很獨特”,“在這次活動中的積極態度非常值得我學習”,或者“感謝××對我工作的關注”。誰都好面子,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必須體察周圍的氣氛和對方的情緒——是該直抒胸臆,還是點到為止,或者暫時擱置。

總之,要把握一個原則:針對事,而非針對人。畢竟,人在職場,大家想的都是怎麼把事情做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否定了別人的方案,就一定要再至少提出一個新的想法。畢竟,破壞總是比建設來得容易,只破不立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會議中發言時還有個小技巧。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們讓發言者頻頻注視會場上的某一個人。試驗結果發現,對於發言者頻繁的目光注視,被注視的人在心理上就會覺得自己必須有所反饋——或是頻頻點頭,或是在那人發言後表達補充意見。

這個試驗告訴我們,在會議上發言時,可以一邊進行自己的闡述,一邊注視著會場裡的聽眾,尤其是那些直接關係到你此項工作成敗的“主要聽眾”,把自己和他們的關注點聯絡在一起,這樣沒準兒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發言效果。

  學會在會議中主動發言的5個技巧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努力耕耘,默默付出,我們的才華一定會被髮掘的。可是這是一種很被動的付出方式,要能夠真正地發光發熱,就要學著主動出擊,讓你身邊的同事與長官注意到你的存在。

可惜對有些人來說,要主動出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要告訴大家“其實我也付出了很多!”,其實需要很多勇氣。萬事起頭難,但我們可以試著從在會議中主動發言開始。Abundant Strategies 的創辦人 Nathalie Salles 在 Linkedin 上分享了五種幫助人們在會議中發言的方法,想要刷在公司中的存在感嗎?就從這裡開始!

一、常常舉手發言

針對會議的議題,你可以開始嘗試發表自己的意見,提供會議可以思考的方向。其中“互惠”是一切的關鍵,如果你想要別人專心聽你說話,你就要先傾聽別人的意見,也可以順著別人發表的內容做出延伸說明,或是提出相關的問題。久而久之,別人會發現你是一個專心而有想法的聽眾,而你自己所提出的意見,就會得到相對的尊重。

二、準備好再發言

不是要你發表演說,而是要你先釐清好自己的思緒,並將想講的內容在腦袋裡先有條理地呈現出來,這樣當你要開口發言時,就可以直指重點,也不會讓聽眾覺得整段對話沒重點。你不僅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針對別人剛剛發表過的內容做延伸,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討論與腦力激盪。

三、先摸清會議氣氛

如果你的老闆正在責備團隊,這就不是一個適合發言的時機;如果你深知你的上司不喜歡別人打斷他說話,就不要白目地截斷他說話。學著觀察會議中的氣氛,以及與會人士的個性,不要莽撞地衝動發言,免得你才剛學著要主動出擊,還沒學會就先被打回原形。

四、找個樁腳幫幫忙

當你決定好你要在這場會議中發言,你可以找一兩個你的同事幫忙,告訴他們你想講的內容,請他們聽聽看有沒有什麼問題,更重要的是,請他們在會議中當你的樁腳,支援你的言論。可以在你說話時,以點頭表示支援,或是在你發表完之後,做出延伸說明。當然,“互惠”依舊是其中的關鍵,你幫我,我幫你,以後大家才能一起在公司中學習成長。

五、是自己的功勞就要說出來

“謙虛”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份,但如果人們謙虛過度,就會不斷地把功勞往別人身上推,結果就是讓上司覺得你是不是什麼都沒做,怎麼功勞都別人的。我們可以學著就事論事,明眼人一定可以自行判斷出這到底是誰的功勞。當然不是要你將功勞全部往身上攬去,除了說出你所作出的貢獻,也要提及整個團隊所付出的心力,畢竟一個團隊的成功,一定是整個團隊的功勞,絕非一人所為。

  

標籤: 發言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yanjianggao/3k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