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心得體會 >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1

7月24日,內科系統黨總支黨員在魏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內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每逢歲月因乾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與貧窮。舊中國的林縣人民面對乾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歷時數年,在太行山中用鮮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號稱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撼山嶽,膽略泣鬼神!天造山,人乾旱,居民懸釜待水,有取水十餘里外者。老弱婦幼抱甕提罐,遠道取水,人畜疲極。林縣的史冊中記錄著漫長的造渠,人工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艱苦的歲月裡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兩省的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這一偉大壯舉,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真正體現了共產黨心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一群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出了世界奇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打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倍受觸動、情操倍受陶冶、鬥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

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們將發揚紅旗渠精神,踏實工作,用信念和實幹精神投入到爭先創優活動中,為醫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2

4月10日,分公司總經理室組織9個部門、6家中支、3家新籌機構、6個工作組的負責人、部門經理、骨幹等參觀了被世人譽為“人工天河”---河南林州紅旗渠。以往,在傾聽紅旗渠的動人故事時,就對紅旗渠懷抱著濃濃的敬仰之情。而此次的紅旗渠之旅,更讓我感觸頗深。

紅旗渠--信仰的象徵,精神的傳承。20世紀60年代, 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以改變十年九旱的惡劣環境,而這條渠就是被世代人景仰的“紅旗渠”。10年的苦幹,一錘一釺的開鑿,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乾渠;它,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它更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勝景。此次的參觀學習,讓我震撼,深刻認識到:

第一,工作要有規劃和前瞻性。

紅旗渠的建成,離不開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勤勞勇敢的林州人民,更離不開領導林州人民的優秀幹部——楊貴。楊貴在任命為林縣縣委書記,就下定決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定要改變林縣貧窮落後的面貌。他不止作出了決定,更身先士卒、率領修渠大軍開赴引漳入林工地,在歷經數載春秋,終於修成了紅旗渠。紅旗渠完工就預示著它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傳承的一座豐碑。而楊貴為林州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務實低調的工作作風是這一豐碑矗立的基石。他的態度、他的精神、他的作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引領我們向更高目標攀登的動力。

第二,公司發展需要企業精神的凝聚

紅旗渠的建成,需要林州人民心有所想、心有所向。這是一種向心力、一種精神——紅旗渠精神:它以自力更生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它影響著林州人民在困境中發奮圖強、它帶領著林州人民在逆境中堅持不懈。我們在發展中也需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需要“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集體信念,只有團隊的心融合在一起,只有企業的精神凝聚在一起,才能跟隨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誠信立業、穩健行遠”更穩步發展。

第三,公司的發展需要每一位員工“執行到位”

紅旗渠的建成,更依靠的是林州吃苦耐勞、成千上萬的能工巧匠。百年大計,精心施工,林州人民在搭砌一磚一瓦都認認真真、工工整整,正是他們的這種執行力塑造了這浩大的工程、成就了這一舉世矚目的勝景。在市場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公司要發展,更需要每一位員工的“執行到位”,一位員工、一個團隊的執行力越強,越能推動企業的發展。執行到位,不只是在特定的某一時間,應是在任何時刻,每一位員工都不遺餘力地貫徹執行計劃,全力落實,在這個不斷執行到位的落實過程中,公司的基業才能穩健、公司的發展才能長青,而這正是作為中支一員的責任及義務。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絃,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心中。而我亦將在中支內部弘揚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進行傳播,為中支的發展奠定基石、為中支的前進鋪設方向。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3

按照市直機關黨工委教學安排,我同市直部門其他學員到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委黨校,聽取了馬東興教授《紅旗渠精神及時代價值》的授課,觀看紅旗渠展覽館,實地察看青年洞,走一段紅旗渠,親身感受了當年林縣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英雄氣概。紅旗渠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天下第一渠”。紅旗渠的修建,改變了林縣缺水的歷史,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了生態環境,是“精神變物質”、“人定勝天”的生動體現,也凝聚了永世相傳的紅旗渠精神,我們要學習、借鑑和弘揚。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很多,最主要有三點:

一是領導英明,高瞻遠矚。歷史上,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水的問題成為林縣人民生存發展的最大障礙。在當時,建渠引水,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執政為民、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面對經濟困難、技術落後、群眾生活困難,要建設這麼大的工程,談何容易,需要冒很大的風險。以楊貴為書記的林縣縣委一不等待、二不觀望、三不向國家伸手要救濟,而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寧可苦幹,不再苦熬,寧可流血,不再流淚”,果斷作出了開闢紅旗渠的英明決策。可以說,沒有縣委的'決心和恆心,沒有知難而進、敢闖敢幹的精神,就不會有今天的紅旗渠,也不會有今天林縣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二是艱苦創業,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其內涵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戰天鬥地、百折不撓,不向高山低頭,不向河流屈服,忍受百般痛苦,克服萬千艱難。為了修建紅旗渠,全縣上下一條心,男女老少齊上陣,就連放學後的孩子都自覺地搬一塊石頭送到工地。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來自於為人民謀利益的追求,是立身成事之道。現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實現兩個百年的中國夢,境況與過去不盡相同,但也會遇到千難萬險,也會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牢固樹立艱苦奮鬥、艱苦創業的精神。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這些充分表明,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三是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保障,其內涵是顧全大局,齊心協力,密切配合,萬眾一心,形成合力。其要義一是把解決主要矛盾作為根本任務,讓人民群眾理解參與,這個大局是共識的;二是黨組織的動員、組織、協調至關重要。林縣修建紅旗渠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響應,全縣55萬人,有35萬人參建,就連中國小生每天放學回家都為工地揹帶石頭;施工人員和保障人員分工明確,各自承擔各自的具體任務,可謂是全民齊動手。這樣的場面如同當年的淮海戰役一樣。這種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林縣人民群眾集體造就和凝鍊的,既是時代的精神,也是永恆的精神財富。

深刻理解紅旗渠精神,讓人有許多思考和啟迪,使人淨化心靈,也指導自身改造,提高修養。作為一名衛生計生黨員幹部,發揚紅旗渠精神最直接的是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為民服務。一是強化服務意識。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切實轉變思維方式、改進工作作風、多做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立場謀劃工作,多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在為人民服務、推進健康鄂爾多斯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二是密切聯絡群眾。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傾聽群眾對醫療改革、醫療服務、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增進對群眾的真摯感情,做到民需我為、有求必應、有應必果、果必滿意。要認真總結調查研究和實踐工作經驗,建立起密切聯絡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三是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嚴格要求自己,不擺架子,不務虛功,兢兢業業地把一件工作都做得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紅旗渠是林縣人民實幹出來的,是解放思想,敢想敢幹,尊重規律,務求實效的典型範例。我們要履職為民,推動衛生計生事業新發展,同樣需要實幹,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堅毅精神,我將秉承紅旗渠精神,把工作作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良好平臺,為推動全市衛生計生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4

我們大家統一了這次暑期實踐活動的地點——紅旗渠後,我們在7月2號早上6:50之前在美麗華廣場集合,坐車去紅旗渠。此之外我們還查了一些有關紅旗渠的歷史資料。到了車上我們有說有笑,還講著自己收集到的關於紅旗渠的歷史資料。

很快我們來到了紅旗渠的第一站——分水苑,它是紅旗渠的博物館,他介紹了林縣人們苦幹了十年,建造了紅旗渠,改變了林縣人民“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窮苦局面,紅旗渠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又被林縣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我們知道了那時林縣人民用落後的工具創造了歷史的第八大奇蹟——紅旗渠。我們看後都說,啊,當時的環境可真艱苦啊,還要跟大自然拼搏,林州人可真厲害啊!我們要學習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的紅旗渠精神。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第二站——絡絲潭。我們走過了天橋,天橋旁邊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瀑布,瀑布的水流下來形成了一條又寬又深的河,這條河的終點就是絡絲潭,絡絲潭和那條河呈之字形,絡絲潭就是之字的那一點。它還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界處。我們踏著絡絲潭上的一座浮橋來到了絡絲潭的另一邊——神龜洞,離開神龜洞。我們就爬山來到了紅旗渠。

我們沿著紅旗渠走啊走就來到了青年洞,青年洞很美麗,我們坐了一條快艇遊覽了青年洞美麗的風景,洞內有許多彩燈,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就像童話中的仙境。青年洞洞長六百多米,是林縣人民歷時一年零五個月奮戰而成。

之後我們又遊覽了“一線天”,一線天很窄,只能容一人側身而過。然後我們又走過了步雲橋。步雲橋是在兩座山峰之間搭成的,下面是萬丈深淵,每踏步雲橋一步,都感覺到橋身在抖。雖然走步雲橋很害怕,但是我們這些小男子漢都不怕。向周圍看,雲霧環繞,走過步雲橋到了另一個山峰,這時下起了濛濛細雨,給紅旗渠增添了一份美景。

返回步雲橋,我們就下山回到了景區門口。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爭當小記者採訪隨行的小朋友和家長們,大家都說出了自己遊紅旗渠的感想,我們要學習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的紅旗渠精神。

這次參觀旅遊可真有意義啊!

踏著重重疊疊的英雄足跡,學校裡組織教職工參觀了林縣紅旗渠,感受頗多……

初次踏上河南這片土地,新奇而略顯惴惴。聽說這是個資源相對匱乏、貧瘠,而人口眾多的地方。當大客車駛入河南境內,巍巍太行山早已變得鬱鬱蔥蔥,放眼望去,整齊的梯田和綠油油的遠山隨處可見,立即抹去心頭略顯灰濛的“印象”。來到林州境內,一條黃色的巨龍盤距在懸崖絕壁之上,看不到哪裡是頭,哪裡是尾,這就是著名的紅旗渠。

紅旗渠的故事也曾聽說過,但一切都只是“故事”,抽象而遙遠,而那天,當我們一行人來到紅旗渠後,面對眼前的壯麗奇觀, 一幕幕情景浮現在腦海裡,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創業艱辛,大家無不感慨萬千:幾十萬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簡陋的工具、落後的技術手段,以一顆火紅的心和堅韌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的千古偉業。悠悠十年風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獻給了山石險峰卻無怨無悔,在這千里長渠上,又灑下了多少林縣兒女的鮮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東流!不由得,我對老一輩的林縣勞動人民又多了幾份敬畏之情,不同以前,這種情,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實在而具體。

通過參觀我瞭解到,歷史上的林縣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後勤勞的林縣人民不向命運低頭,以“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寧願流血、不願流淚”的超然心態,憑著一錘一釺一雙手,以大無畏的“紅旗渠”精神,逢山鑿洞、遇河架橋,改變了林縣面貌,創造人間一大奇蹟。由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工作,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曾幾何時我也感到壓力大,節奏緊張,瑣事繁多而且充滿矛盾,現如今見識了修鑿紅旗渠艱辛苦難,才覺得,人的潛力是驚人的,做一件事,有決心,有勇氣,有耐力,那麼任何事情都難不倒我們,日常工作學習上的小困難,更是如此。在參觀紅旗渠的同時,我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種驕傲,我們的先輩在幾十年前那樣艱苦的環境裡創造出瞭如此輝煌的成就,作為一名後生,感覺骨子裡也流淌著英雄先輩們的熱血,我更應該繼承好這份紅旗渠精神,帶著一種樂觀,堅韌的心態投入到工作教學中,更進一步,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更是要把紅旗渠精神融入到我的教學工作當中去,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急難險重我先上,勤儉節約創優秀!我想,只有這樣,才能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紅旗渠精神,才能不枉此行!

這次參觀已經超脫了簡單的參觀旅遊,這是一次紅色之旅,一次心靈的洗禮……西邊天際抹上一片豔紅的時候,坐在車內透過車窗再看一眼纏繞於太行山腰際的紅旗渠,我為林縣人無畏天地的英雄氣概所感動,為林縣人不向命運低頭的瀟灑氣度所折服。

我決心,要學習“紅旗渠精神”,更要結合我的教學工作賦予其更多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傳統美德與新時期我校建設相結合,在教學之路上把“紅旗渠精神”更好地發揚和傳承下去。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5

20xx年4月18日至19日礦管委組織全體幹部奔赴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參觀紅旗渠給我最深的感受是,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林縣人民在上世紀60年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甚為簡陋的工具,靠著每天6兩糧食,奮戰了10個春秋,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走進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創造的世界矚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走在乾渠的堤壩上,看著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著紅旗渠的巨集偉壯麗,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的建設者們,經過不斷的艱苦奮鬥,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穿越太行山的懸崖絕壁,險灘峽谷,遇山鑿洞,遇溝架橋,開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氣魄,有無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膽識,歷時十餘年,於1969年修建完成。

紅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歲月,巍巍太行山記錄著林縣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豐功偉績。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裝置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

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蹟。紅旗渠的建設不僅僅是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樹立了中華民族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偉大精神豐碑。

過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是紅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貧困的小山溝,徹底改變了乾旱的局面。紅旗渠,你告訴中國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中國人是偉大的;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應只貪圖享受,應該想一想紅旗渠人民的精神。 通過這次參觀紅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發了對工作的熱情,更加熱愛本職工作,堅持發揚紅旗渠精神,堅持學習文化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為單位的發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6

堅定的信念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理念,無論多麼困難,走一走革命老路,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會,走進紅旗渠,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昭示革命先輩的不易。

紅旗渠原來是一塊旱地,因為地處太行山的腹地而導致了山多水少,為了將這一塊兒發展起來,開山引水,修建水庫,與天鬥,將山河重新歸位。這就是一種大無畏精神吧,面對大自然的惡劣環境,在不傷害自然的條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錘一鍬,甚至是用自己的雙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經過數年的劍客奮鬥們終於引流成功,解決了這塊乾旱地區的用水難題。

其實,這種精神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我們現在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吃苦耐勞,奮勇拼搏,這種精神是丟不了的。只有秉持著這種信念,才能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不為艱難,迎難而上,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不放棄。

現在的網民物質生活提高了,可能不能體會當初建設的艱辛,但是重走紅旗渠,你可以看到這些時代的見證,聽講述者講述過去奮鬥的故事,同樣是振奮人心的。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創造出了世界水利建設上的奇蹟。

正直青年大學習之際,我們年輕的一輩在新時代又該如何譜寫新的篇章!紅旗渠有一處青年洞,這是最典型的代表,是300多名青年男女通過自己的汗水和獻血一點點開鑿出來的。不忘革命老前輩。大地用風貌來銘記,而我們要用精神來傳承。

我們處在美好的時代,這是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個物質的時代,如何在物質的激盪裡面保持著初心,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必修課。時刻保持昂揚的鬥志,與同志們團結合作、互相學習,更不要忘記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信念,不斷完善自我,勇於創新,讓紅旗渠精神縈繞在心頭!

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7

金秋十月,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集團的組織下“走進紅旗渠,接受再教育”。我們一行來到林州,參觀遊覽了紅旗渠展覽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個個沙盤模型,一件件簡陋的工具,一身身破舊的棉衣,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一錘、一鏟,用兩隻手生生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被稱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勞的雙手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用“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設了今天繁華、富強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參觀紅旗渠,通過認真的聽取講解員的講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蹟”。在資金短缺,自然條件惡劣,施工裝置差,林縣人沒有被困難嚇到,沒有向大山屈服,發揚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那種攻克困難,解決困難的韌勁,應該把這種韌勁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林州人“吃苦精神、無私奉獻”。當聽到施工民工最困難的時候,每人每天只有6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挖野菜充飢,甚至下河撈水草,這種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萬千。紅旗渠的建設者們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奉獻,不畏艱險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犧牲人數就達80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

三、傳承紅旗渠精神。在當前社會中人民生活和物質都比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摒棄浮躁,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與時俱進, 勇於創新,以實際行動不斷把“紅旗渠”精神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為恆信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ndetihui/e61q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