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人教版高二地理《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知識點

人教版高二地理《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知識點

 一、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人教版高二地理《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知識點

1、區域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區域的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2、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的異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鬆嫩平原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鬆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鬆嫩平原黑土分佈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鬆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3、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江三角洲河流、湖泊和沼澤分佈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

緩慢。

農業社會時期: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江三角洲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絡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江三角洲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著我國曆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規模的遷移,長江三角洲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

①工商業的發展使長江三角洲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長江三角洲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x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地理資訊科技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遙感(RS)

主要是獲取資訊,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工作過程: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感測器→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統(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如,可以精確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維座標(經度,緯度和海拔),還可為飛機、船舶、汽車導航。

由三大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共24顆,其中21顆工作衛星,3 顆備用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使用者裝置部分—GPS訊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3、地理資訊系統(GIS)

專門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資訊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4、地理資訊科技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資訊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z3jp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