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最近我仔細閱讀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書叫《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例項。閱讀完之後,感觸頗深,啟發非淺。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參加工作到現在,自己真正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平時的閱讀積累真的不多,自己給自己找藉口說家庭和孩子佔去了大多空閒時間,真的是擠不出時間來閱讀嗎?閱讀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一部分,這樣在不單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基礎不好、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課堂上學生不聽話,紀律差了,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難怪每天被學生折騰心浮氣躁、筋疲力盡了,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說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裡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沒有去嘗試?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書中的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想到,職業教育針對性是遠大於義務教育的,學生所學的學科很大可能就是他們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和行業,學生如果不熱愛所學的學科,那麼他們將來也很可能不熱愛自己的職業,甚至進一步對未來生活失去自己奮鬥的目標,進而失去更多……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我認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儘量讓每位學生感覺像追求幸福、美妙的幻想一樣暢遊在自己的學科領域裡,更重要的是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具有創造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議起來。我們也從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夠非常清楚的領會教材內容,他的講述缺乏情感,那麼學生就會對教學不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徵: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

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那種對教材的知識很膚淺的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造成一種虛張的聲勢,人為地誇誇其談,企圖藉此來加強對學生意識的影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可悲的:虛張聲勢會使人空話連篇,愛說漂亮詞句,所有這些都會腐化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內心空虛。他們對周圍世界中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們求知的願望就表現得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在這裡,蘇氏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

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該掌握的。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現在網路資訊十分豐富,是共享的、寬泛的,作為我們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從網路或其他途徑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脫離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區別,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們要清楚別人取得那樣的成績,取得那樣的效果,絕不單單是靠簡單的行為所能達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一項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實際上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幾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物件相距很遠的,甚至沒有直接聯絡的因素決定的。”

第四十七條:關於教師日記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寫教育日記,因為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他用大量的自己和別人事例來說明記教育日記的好處,它可以使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去全面瞭解一件事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這是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素質的十分重要的一種手段。在上次學校要求寫德育案例的時候我就覺得無從下筆,當時真後悔在平時沒有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通過記日記的方式把平時發生在班級裡或某個學生身上的事情記錄下來。

綜觀全書,關於教師怎樣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可把作者的建議歸納成以下幾個觀點:第一,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要能通過課堂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力。第二,一個學校必須有豐富多彩的智力生活。第三,必須保證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掌握和所學技術知識的積極運用。第四,必須激起學生高昂的情緒,培養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出對未來生活和工作的興趣。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獲益匪淺,它教會我應該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真是一本值得用心的閱讀的好書!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我從事教育工作八年時間,一直做班主任。雖然積累了個些工作經驗,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許多困擾。在和同事的接觸中,在和同行的交談中,知道一本書叫《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就像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聖經,頗受推崇。今年假期我終於拜讀了此書,從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此我就其中一條談談我的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談到如何對待“後進生”的工作時說道: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麼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笨,只是他們把時間多數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後3、4個星期(而一般是3、4個月)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對比自己的班級工作,一學期以來,我發現後進生的問題確實是讓我感到十分頭疼的事情,於是我迫切的想從書中得到幫助和啟迪。

首先的一個問題是,究竟後進生是怎麼產生的?相信每一個教師一般都會覺得這部分學生永遠是一個最為頭疼的群體,數量不算多,為害卻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謂少,但得到的結果卻總不令人滿意,甚至更多的時候往往是徒勞無功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從邁入國小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一定是個後進生嗎?我想,這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們想想造成他們現在這種狀況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還不如不學。古人不是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嗎?我們需要學生掌握的很多所謂的知識,除了應付考試,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為什麼很多後進生過早地進入社會後,往往後面的發展比某些所謂學校裡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後進生的學習興趣究竟是如何一點一滴消失的,他們在學校中每天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特別是我們這樣的技校學生。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們的內心,調動他們內心中的那些積極的因素,活躍他們身上積極的那些細胞。而不僅僅把發展的眼光侷限在一些可憐的知識上面?我們應該更重視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上。

所以,面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識之士和更多的老師們能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現在的學生們全部教育的連貫性和階段教育目標的一致性,那麼,所謂的後進生應該是另有發展能力的一個可塑群體吧。

蘇霍姆林斯基談到在對“後進生”的教育工作中,他總是努力達到這一要求,並且也向所有的教師提出這個建議。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鍊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國小生伴隨的智力、個性、思維、認知、知識結構、價值觀等表現出幼稚、多變的特點。當他們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讚歎的東西時,他們的頭腦裡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所以我們就要從他們的心裡觸發到他們真正的靈魂。

蘇霍姆林斯基談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叫費佳的學生。教過他5年——從三年級到七年級。費佳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所以當時會斷定,這孩子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他的意識裡,來不及形成關於作為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他的思想剛剛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級裡也有和費佳有某種相似之處的孩子,雖然他們的總數不算多。我給這些孩子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習題集里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蒐集來的。其中的每一道題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它們的絕大多數並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解答這種習題首先要求動腦筋思考。

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業成績就趕上來了:他能和別的學生一樣,解答同樣的算術應用題。到六年級,這孩子突然對物理髮生了興趣。費佳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的積極成員之一。創造性勞動引起的興趣越大,他讀書就讀得越多。他後來在學習上還遇到過困難,特別是歷史和文學。但是,每一次困難都是靠閱讀來克服的。七年級畢業後,費佳進了中等技術學校,後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技師。

這個小故事雖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識卻不是很輕易就會被看透的。我上國中、高中時都有過很多教師給學生補課,那種補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在正課上沒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認為倡導教師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科教育為主體,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學科教師都能夠自覺地在課堂上融入意志品質、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教育。教學生他們閱讀和思考。因為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它的覺醒。

書中給我們的建議是:請記住:學生們學習越困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對於後進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隻是從知識技能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對規章制度方面一樣的要求他們如何照著去做,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培養,頭疼治頭,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復。這樣做只會讓學生甚至是教師越來越疲憊,如果開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逐步發現自己的價值後,就不再會產生一些影響學習的消極情緒,老師的講解和督促始終是外部因素,學生主動要求進步,要求提高,這樣的形勢下,對後進生的轉化或許不會成為教師們的大難題了。

使學生有意識地從平時的學習中積累那種成功、自信的感覺,使他們保持一種渴望、充實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戰。開啟孩子的思維空間,拓展孩子的思維視野,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對於知識的渴求,對於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是無論多少次老師面對面的補習也無法比擬的提高成績的關鍵策略。這對於我們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內心中喚醒那些所謂的、相對而言的“後進生”,那麼他們將很可快成為人人誇獎的佼佼者!我會繼續研讀那些給教師的建議!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每次用心去讀書,書中被激發出來的力量也會讓我受益匪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聯教育名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這本名著是我第二次學習,一句句看似淺顯的話語,是作者數十年的經驗積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些建議是具體的,是可以操作的。

下面就選幾個感受頗深的建議談自己的收穫吧!

第一,教師要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和消極狀態。“只要課堂上充滿著師生間相互體諒的氣氛,有了一種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麼每一個學生都在儘量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目的。”

第二次擔任美術教師,我曾想:又要上課了,希望時間過得快點兒。越是這樣想,越是感到時間過得太慢。那時我還在哺乳假中,對孩子有更多的期待。

教學同一個年級的兩個班級,不同的學習氛圍讓我想了很多。為了訓練一個班級的凝聚力,我採用全班拍手錶揚的方法。一個學期即將過去,這個班級的課堂注意力有了巨大的改善,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積極起來,他們的默契程度也越來越好。“師生間相互體諒的氣氛”也就隨之而生。

當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一種快樂,他們是可以齊心協力的。這真神奇!由一個拍手六次都不整齊的班級,變成了一個拍手22次,節奏明快的班級,我喜歡上在這樣的課堂上課的感覺,然而,這樣的課堂是需要老師自己去營造的,哪怕這個老師是非班主任。

“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麼漸漸地就會養成懶於思考的習慣。”孩子都是樂於挑戰困難的。科學學科課本看似簡單,文字內容很少。這就需要老師挖掘知識,教師只有備課合適,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也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一旦發現學生懶於思考的苗頭,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了什麼不足之處。

第二,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興趣和注意力的問題在我們教育工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當孩子們拍完手之後,我笑了,同學們也笑了。我說:“瞧!咱們班的水平多高啊!22次啊,你們不僅拍得整齊,還十分的有節奏。不是單一的節奏,而是由慢到快的節奏。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啊!我們班不僅有凝聚力,而且還多了可貴的默契。太好了!”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班級凝聚力,未曾想收穫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注意力,融洽的師生關係……

第三,非班主任教師要認同自己的價值。“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學生在非班主任的課堂上,敢於信口開河,敢於破壞課堂紀律。因為非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有時間的限制,有教學模式的限制。

個別的學生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此時,老師需要斬釘截鐵的重申課堂紀律要求。放任不管,學生得寸進尺。學生需要的工具沒有帶齊,影響課堂教學,這是非班主任老師的最大困惑。課程開展後,沒有帶工具的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傾聽、交流製作方法。對學生要進行一堂特別有意思的創意製作,讓沒有工具的學生體會不到其中的快樂。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說:“同學們,老師真心的希望你們儘可能的帶工具,不是為了為難你們,而是對有的學生難以體會到製作的快樂,而感到惋惜。”真誠的話語,在之後的課堂看到了效果。

學生聽課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漫不經心,老師上課的熱情減之大半。那時候,逼迫自己看著曾經讓老師驚奇、感動的學生,強調課堂紀律。以此,讓學生在情感上予以觸動。否則,課程或許會越來越難上。我還試著在這樣的課堂新增故事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輕鬆地學習氛圍。

班級中的“問題學生”,全校老師或許都非常清楚。非班主任老師要想方設法——抓住個別的學生予以管理,給學生以觸動,調整學生學習的態度。

頑固不化的學生,需要老師創造情境,發自心底的表揚,改變學生對自己課堂的態度——愛上美術課,喜歡繪畫、手工製作等。當課間裡,你們相遇,他快樂的'和你打招呼,那麼就意味著你成功的改變了他。

非班主任老師要與班中的“問題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三年級兩個調皮的孩子,“你們兩個,讓老師覺得是不打不相識。通過你們兩個的打鬧,讓老師認識你們,瞭解你們。你們的活躍,正是美術課堂需要的態度。”這樣一說,倆人每次帶齊工具,用心製作,甚至創作兩幅作品。讓我從心底偷著樂。

當學生喜歡你的課堂了,在課堂上宣佈紀律要求。原本的問題學生成了老師的支持者,其它學生很容易感到他們的變化,課堂氛圍的營造變得易於駕馭。

第四,學生的認可是教學開出的最美麗的花。“課上的有趣就是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當老師的付出有了反饋的時候,也是花開的幸福體驗。一個學生家長追著我說:“學校給我女兒一份任課教師評價表,女兒說,別忘了給科學老師一個好評,她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上課的時候,讓我們感到了一種快樂。”此時,孩子給予老師反思的機會顯得更神聖了。

第五,教學中的任何細節都是教育的閃光點。“生命既是一種強大有力、不可戰勝的財富,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往往是無助的、極易受到損害的珍品。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一些情況,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一個漠不關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直線。”“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不知何故,自己不由地想起了這句話。我想用這句話形容我的學生,一生裡有一個知心的朋友,恐怕並不容易。朋友之間,能夠無話不談,能夠經常的產生共鳴。我們有雷同的觀點,我們有相似的思想。處理事情,對待問題,我們有著相似的處理方法。可是,原來師生之間也是可以產生共鳴的。

一個班裡十分聰明的學生,當遇到難題的時候,也會鑽進牛角尖,他將所有應該求得的問題都當作已知條件。我判斷他是思路不清晰造成的。於是,我點撥:上衣88元、75元,下衣12元、8元、32元,最多、最少的題應該……當我講完之後,他那明白的一點頭的瞬間,眼睛中流露著喜悅。他就像一個研究的學者,我覺得學生的專注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仔細的觀察與反思中,學生往往會讓老師的心有一點震撼。

“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教師的教育隨筆和反思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通過四年半經營部落格,我學會了從更深層次,更廣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善於反思問題,尋找方法,積累的一篇篇文章,成為論文、寫作的素材。通過積累與實踐,課堂上能夠隨機應變的能力增強了,在美術、語文、數學、科學、英語等課堂教學方面,都有自己的積累。每一次接過新的工作,都需要用心去學習,去研究。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教師要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大海,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利用假期我認真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理論專著,這個閱讀過程彷彿是在和一位和藹的老人親切地對話,裡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對我們教學第一線教師的諄諄教誨,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寶。他的教育理論深深地鼓舞著我,讓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下面就文中的幾條建議來談談自己粗淺而樸實的想法。

一、讓我學到了教學的方法,例舉如下:

把2500個常用詞分配如下:每個學習日平均學3個詞。孩子們把它們抄在本子裡並且記住。這項作業每天只佔幾分鐘。在童年時期,記憶是很靈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學生在早年記住的東西,常常永遠不會忘記。“使用記憶的技術”,在這裡表現如下:在學習日開始的時候(第一節課上課前),我在黑板上寫下今天要學的3個詞,例如,“草原”、“溫度”、“沙沙響”。孩子們一進教室,就立即把這些詞抄到詞彙本里,這種詞彙本他們要連續地記錄三年。他們對這些詞進行思考,在它們旁邊寫幾個同根詞。這項作業總共花3、4分鐘時間。孩子們都逐漸地養成了習慣。接著,作業就帶有遊戲的性質,這種遊戲裡鮮明地表現出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的成分。我對孩子們說:“在回家的路上,你們回想一下,今天我們抄了哪3個詞,它們是怎樣寫法的。你們在記憶裡回想一下這些詞的模樣兒。明天早晨一醒來,馬上就來回想這些詞的寫法,靠記憶把它們默寫在練習本里。”

原本也是覺得教一年級的孩子詞彙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可一直以來又沒想出什麼可行的方法。我想這本書中教的這個方法確是十分可行。日積月累,可以有一定的收穫,而且並不是需要太多的時間,學生的興趣也易激發。如同高年級一些老師採用的每課課前學古詩一樣,對一年級的學生,學些詞彙應也是切實可行的。

我們平時在抱怨、發牢騷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在你的課堂上你的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腦力勞動嗎?在你的課堂上為什麼會出現學生掉隊的想象呢?那是因為在學校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說白了就是我國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這條教育原則我們也常掛嘴邊說,不僅要背教材,還要備學生,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有幾人能做到呢?對不同型別的學生上同樣的課、提同樣的問題、做同樣的作業、考同樣的卷子,那怎麼能做到個別對待呢?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對學生進行細緻的瞭解,比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比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檔次的問題,做難易不同的題目,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在不停地進步。

二、通過學習讓我明白許多教學的道理。

如:對於後進生的工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細細想來,確是如此,單純的教師一片苦心的逼,也許會讓這些孩子更加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的用心,確成了惡性迴圈的淵源,真是事倍功半之舉。在我知道了這一道理之後,書中又給我們教師說明了明確的方法,那就是得讓這些孩子增加閱讀量。注意給每一個“後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裡產生儘可能多的關於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著這些疑問來問我,——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裡,在他從周圍世界裡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讚歎的東西。在對“後進生”的教育工作中,我總是努力達到這一要求,並且也向所有的教師提出這個建議。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現在還很難說明,當兒童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讚歎的東西時,他的頭腦裡究竟發生著什麼變化。但是,千百次的觀察使我們得出結論:在兒童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

三、通過閱讀讓我改變了一些觀念。

閱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嚗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使我想到身邊所發生的,有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只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也有老師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底限度,原先我也這樣做過,不惜浪費自己的休息時間把他們拉來補作業、背書、默寫,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學生學習效果也不好,要麼是不理解去死記硬背,今天會默,明天就忘,要麼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成為一種“死”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淪落為後進生,這其中我們做教師的其實是阻礙、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想想真有些後怕,為了孩子趕快轉變觀念吧!

標籤: 讀後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wwog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