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國中語文《甘露的祕密》同步練習及答案

國中語文《甘露的祕密》同步練習及答案

[自主積累]積累中運用,構建知識的殿堂……

國中語文《甘露的祕密》同步練習及答案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蟠龍( ) 排洩( ) 其凝如脂( ) 其甘如飴( )

地蚤( ) 木蝨( ) 皎瑩如雪( ) 誠言不謬( )

大肆( ) 萎縮( ) 為害不淺( ) 熙熙攘攘( )( )

2. 根據拼音寫漢字。

wàng( )想 mì( )食 晾shài( ) 夢mèi( )以求

3.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思。

(1)傳說甘露是一種延年益壽的“聖藥”,“其凝如脂,其甘如飴”,吃了能使不壽者八百歲,所以稱為“天酒”、“神漿”。 A. 延年益壽

B.其凝如脂,其甘如飴

(2)有的皎瑩如雪,這就是所謂的甘露。 皎瑩如雪

(3)說它有滋養作用,確是誠言不謬。 誠言不謬

4.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趣味。說說加點的詞的作用。

(1)蚜蟲在覓食的時候,先用那脣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發現了可以獵食的目標,便將那根尖細的刺吸式口器刺進植物組織內部,不停地吸取植物體內的漿液。

(2)螞蟻和蚜蟲的關係簡直可以說是親密無間的。

(3)當蚜蟲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蠶食……

(4)螞蟻不僅是蚜蟲的“衛士”,而且是蚜蟲的“保姆”。

5. 請你按照示例仿寫句子,要求格式和運用的修辭方法與例句相同。(2分)(浙江(課改)會考題)

示例: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麼,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仿句:

6.填空。

(1)《甘露的祕密》是一篇 ,說明的物件是 ,它實際上是一種蚜蟲的排洩物。“甘露的祕密”是指 。

(2)本文的作者是 ,當代作家,教授。“仇”讀作 。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甘露就是 。

[閱讀探究]品讀中探究,體味語言的蘊籍……

(一)課內精讀

蚜蟲是一種附生在草木枝葉上的小蟲,又名蝣蟻、地蚤、木蝨、油蟲,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有2000多種。其中除五倍子蚜蟲外,都是莊稼的大敵。危害莊稼、蔬菜、果木的麥蚜、豆蚜、棉蚜、菜蚜、桃蚜、柑蚜、蘋果綿蚜、葡萄瘤蚜、甘蔗綿蚜等,都是蚜蟲家族的成員,它們專門靠吸取植物的汁液為生,是農業的害蟲。蚜蟲在覓食的時候,先用那脣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發現了可以獵食的目標,便將那根尖細的刺吸式口器刺進植物組織內部,不停地吸取植物體內的漿汁。植物遭到蚜蟲的危害,有的發生卷葉病、黃萎病,有的發生腫瘤病、黑黴病,不僅影響正常生長,嚴重的還會大片地枯死,造成災害。法國葡萄園受葡萄蚜危害而造成的'損失,每年達1000萬法郎。1951年,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棉田,一度遭到棉蚜的侵害,結果使籽棉減產1.5億斤。蚜蟲給人類帶來的損失實在驚人。

7.說明文的語言,有生動說明,有。請你從選文中找出句子。

(1)平實說明 。

(2)生動說明 。

8.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9.劃線的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說明作用。

10.在寫蚜蟲吸食情形時,加點詞突出了蚜蟲吸食的特點,試加以體會說明。(3分)

“探索”突出它 ,“刺進”突出它 ,“不停地吸取”突出它 。

11.課文對甘露的揭祕說明了什麼?引起了你什麼樣的思考?

(二)課外拓展(浙江(課改)會考題)

聆聽植物的心聲 秦嶺

①古老的印第安人有這樣一個傳統:他們在砍樹或鋸樹枝之前,會做上一段禱告,

以此來請求樹木原諒。現在一些科學家認為,美洲土著居民的這種傳統習俗,可能會成為科學家們研究植物也有語言的一種依據。

②德國波恩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在對植物進行最新聲學研究後發現:人採花時,花朵會“哭泣”;人摘黃瓜時,黃瓜會“尖叫”;甚至連正常生長的水果也會發出咯咯的聲音。看來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似乎還真為民間的傳統提供了佐證。不要以為植物會“說話”是一個古怪可笑的問題,法國物理學家施特恩海默說:“20年前也沒有人相信鯨魚會唱歌,而現在鯨魚的歌唱已經被破譯了。”

③為了探索植物語言是否真實存在,科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後來他們發現:當植物的葉子被昆蟲咀嚼時,植物身上所發生的反應與動物抑制疼痛和創傷的反應幾乎一樣。例如在蟲咬葉子時,葉子便釋放出一種激素,類似於動物受到傷害時釋放的內啡呔。它們對待傷痛的化學反應如此相似,在植物組織表面噴灑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後,就會像在動物身上噴灑此類物質一樣,都能消除傷痛反應。對此,紐約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家伊恩鮑德溫說:“這就是植物喊‘哎喲’的方式。”

④德國德雷斯頓的生物物理學家魏澤教授認為,樹木是通過聲音來互相溝通和了解的,但由於這種聲音訊率很高,人耳反而聽不到。而波恩大學的科學家弗蘭克朱利曼則不僅證實植物語言的存在,而且還研製出了能夠探聽植物語言的鐳射驅動麥克風。當植物葉子或根莖被切開時,植物就會發出痛苦的聲音訊號——在整個切面釋放出乙烯氣體。弗蘭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鐘形玻璃容器收集這種氣體。這種氣體的分子開始轟擊標準鐳射束,然後產生振動,形成麥克風能夠探聽到的聲波。朱利曼說:“植物受到的壓力越大,麥克風收到的聲音訊號就越強。”

⑤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植物是通過一種能量進行相互交流的。這種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測量出來,人們甚至可以通過“剩餘能量放大器”使這種光轉變成可以看得見的光。不管是通過高頻聲音還是通過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最終一定會破譯植物的語言之迷。 (文章有改動)

12.文章開頭敘述印第安人的傳統有什麼作用?(2分)

13.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話是為了說明什麼觀點?(2分)

14.細讀第③段,根據文中有關語句完成下表。(4分)

現象 反應 結論

葉子被蟲咬 ⑴

動物受到傷害 ⑵

(1)

(2)

(3)

15.從目前研究程序看,科學家認為植物之間是通過哪兩種方式來溝通和交流的?(4分)

(1) (2)

16.根據文章的內容以及平時的積累,你認為一項科學研究的成功,應該具備哪些條件?請寫出其中三種。(3分)

[會考連結]真題中擷英,把握會考的脈搏……

(一) 閱讀連結(安徽省(課改區)會考題)

偶 然 的 發 現

1803年,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為解釋化學實驗的現象,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原子論,認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一理論立刻傳揚開來。

但是,原子論最大的問題是無法驗證,畢竟粒子並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當時還沒有出現能夠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學家只能從一些線索去推測粒子的狀況。連偉大的邁可法拉第都認為,在沒有更好的理論之前,只能把原子論當成一個魅力十足的假說。

1827年,蘇格蘭植物學家羅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時,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動個不停。布朗起初以為花粉在水面上晃動是因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遊動。可是,並不只有花粉會在水面上晃動,普通灰塵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樣。布朗偶然發現的這種現象,後來被人稱作“布朗運動”。

布朗認為,這個現象可能和某種物理定律有關。可是,他始終找不出理由來解釋這種運動。後來,其它學者也不斷提出過種種解釋,但總是難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現了一個能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水面上的花粉運動是粒子衝撞花粉造成的。根據原子論,水的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它們總是不停地運動,所以會和花粉產生衝突。它們撞到花粉的旁邊時,就會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邊時,就又把花粉推回來。這樣的情況不斷髮生,花粉也就不斷在水面上晃動。

比方說,現在體育館的地上放著一個籃球,你和一些同學圍著這籃球,和它相距幾米遠,而且你們手上都有一袋網球。你一發出訊號,大家就不斷拿網球往籃球上扔。這時會發生什麼事呢?籃球是不是在地上滾動?你們扔的球有時擊中籃球的這一邊,有時則擊中另一邊,於是籃球總是滾來滾去。

你知道你們正在扔網球,所以不會覺得籃球在地上滾動有什麼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況呢?首先,在籃球上塗上熒光劑,再關掉體育館內的光源,然後把網球扔向這個發亮的籃球,這時你只看到一個發亮的球在黑暗中滾動。布朗和其他學者剛開始探討浮在水面上晃動的花粉時;狀況就和這種情形差不多。他們只看到花粉在動,卻想不出原因,後來終於從它的動作領會到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撞擊它;。進而認識到用分子彼此的衝突來解釋這

個現象是最貼切的。

這樣,“布朗運動”成為一個契機,使許多學者明白了道爾頓的原子論是正確的。 (節選自紐特《世界的種子》)

17.文中有一句話點明瞭全文的說明中心,請把它摘寫出來。 (3分)

18.文中描述同學用網球擊籃球的情形,有什麼作用? (5分)

19.畫線句用了“差不多”,而沒用“一個樣”,這是為什麼? (4分)

20.下面是從文中篩選的資訊,由此你能得到什麼啟示? (4分)

化學家提出“原子論”,得到驗證卻與植物學家的發現有關,和某種物理定律有關。

21.花粉在水面晃動這一偶然發現,使學者獲得啟發,解決了科學難題。你能由此聯想到科學史上其他類似的事例嗎?請舉一例。 (4分)

(二) 新題連結(揚州市會考題)

22.在下面一句話中的橫線上,仿照前兩個分句,續寫一個分句。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兒快樂,不用自己的手隨意折毀它,那麼鮮花也會使你快樂,在你苦悶煩惱時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溫馨;如果你能使一條小溪快樂,不把生活的汙穢隨意拋向它們,那麼小溪也會使你快樂,在你口乾舌燥時為你送來一捧甜蜜的甘露;, , ,。

[創新寫作]共鳴中揮筆,放飛思想的小鳥……

23.探究一種自然現象及其規律,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4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pán;xiè;zhī;yí;zǎo;shī;jiǎo;miù;sì;wěi;wéi;xīrǎng。2.妄;覓;晒;寐。

3.(1)A.指增加歲數,延長壽命。B.它凝結時像油脂,它甜得像飴糖。(2)形容白亮晶瑩得像雪一般。(3)指的是真實的話沒有錯誤。

4.(1)“探索’,、“發現”、“吸取”,生動地表現蚜蟲吸取植物汁時的情景,形象地介紹了蚜蟲的生理特點。(2)“親密無間”富有感情色彩,有力地表現了蚜蟲在螞蟻心目中的地位。(3)“蠶食”用得準確,表明了蚜蟲吃東西像蠶吃桑葉一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情景。

5.答案示例:如果說國家的利益是泰山,那麼,個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顆小石子。(共2分。格式相同,修辭運用恰當,語言通順,意思明確,即可得相應的分)(4)“衛士”“保姆”運用了比喻和擬人,貼切生動,刻畫出了螞蟻作為“幫凶”的奴才嘴臉。

6.(1)科學小品文;甘露;甘露鮮為人知的事情。(2)仇春霖;qiú。(3)一種蚜蟲排洩出的顏色發白並含有糖分的排洩物。點撥:語言要簡練,而且必須要有“蚜蟲排洩出的”“顏色發白”“含有糖分”。

7. 蚜蟲是一種附生在草木枝葉上的小蟲,又名蝣蟻、地蚤、木蝨、油蟲,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有2000多種; 蚜蟲在覓食的時候,先用那脣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發現了可以獵食的目標,便將那根尖細的刺吸式口器刺進植物組織內部,不停地吸取植物體內的漿汁。

8.蚜蟲給人類帶來的損失實在驚人。

9.舉例子,列數字;突出蚜蟲對農業的危害嚴重。

10. 小心、迅速、暢快。

11. 古代人對甘露的態度和行為與甘露揭祕的結果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被古人視為神靈之精的甘露,居然是蚜蟲排洩物,這不禁讓人瞠目結舌,啼笑皆非。甘露祕密的揭示說明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經過不斷探索,逐漸認識其本質。螞蟻是蚜蟲的保護神則引發了人們的思考:這是正常生物鏈現象,世界上的生物都是這樣環環相扣,互相依存,所以要排除蚜蟲危害並不能以消滅螞蟻為前提,這也給我們提出了新問題,如何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解決對人類生活有危害的問題。、由此看來,科學探索是無止境的。

12.引出“植物也有語言”這個話題。或者:證明植物有可能有語言。(2分,意思符合即可)

13.不要以為植物會“說話”是一個古怪可笑的問題。或:植物也是可能有語言的。或:植物的語言最終有可能會被破譯。(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1)釋放出一種激素。(2)釋放出內啡呔。(3)當植物的葉子被昆蟲咀嚼時,植物身上所發生的反應與動物抑制疼痛和創傷的反應幾乎一樣。或:它們對待傷痛的化學反應如此相似。(4分,⑴⑵處每空1分,⑶處2分,意思符合即可)

15.聲音(或者:高頻聲音)和能量(或者:光)。(4分,每點2分)

16.如:⑴大膽的科學設想 ⑵廣泛的科學研究 ⑶深入的科學研究 ⑷勇於實踐的精神⑸科學技術的發展 ⑹雄厚的科研力量 ⑺鍥而不捨的科研精神等。(3分,每種1分。答出上述7種條件中的任何3種即給3分;答其他的,合理也可)

17.(3分)“布朗運動”成為一個契機,使許多學者明白了道爾頓的原子論是正確的。

18.(5分)用人們熟悉的事情,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釋花粉在水面上動個不停的現象廠布朗運動”)。 (能從“通俗形象地說明問題”的角度回答,即可得分)

19.(4分)因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類似之處,並不相同。 (意思對即可得分)

20.(4分)①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學科)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絡的。 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不是唯一的。 (答案不限於此。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分)

21.(4分)示例:①看到蘋果落地,牛頓受到啟發,提出了“萬有引力”說。 ②從壺水滾沸的現象中,瓦特獲得啟發,發明了蒸氣機。 (答案不限於此。合乎題意、表述清楚即可得分)

22.例1: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樂,不用自己的腳隨意踐踏它,那麼小草也會使你快樂 在你滿目枯黃時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綠。 例2: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樂,不隨意地佔用糟踐它們,那麼泥土也會使你快樂在你飢腸轆轆時為你捧上一縷稻麥的清香(其他續寫,符合要求即可)要求:①與前面兩個分句句式基本相同,②修辭手法運用恰當,③內容貼切,語言流暢。

23.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w9r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