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百年孤獨名著優秀讀後感心得400字

百年孤獨名著優秀讀後感心得400字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作為一本文學著作,已經被翻拍成影視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百年孤獨的讀後感4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名著優秀讀後感心得400字

  百年孤獨的閱讀心得400字篇1

我無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深切的去歌頌《百年孤獨》。任何一本書,在我這裡,就是一面鏡子,照見自己的同時,也照見了我們習慣漠視不見的事實。我在想,那些人他們悲慼的命運。他們曾經那麼努力執著、那麼奪目,卻有一個那麼荒誕和無聊的晚年。我由此又產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來不及真真切切的保護我的父母,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在精神上支撐他們。

我也深深的瞭解到一個現實。一個人,在有了愛和理想的時候,就有了孤獨。我們愈愛,便愈發孤獨。

那麼,今天這個日子,於我,雖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終歸不會圓滿。《百年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他們的人生全部由童年決定,某一幕某一瞬間,就已經影響到了他們這豐富而漫長的一生。走到最後,能憶起來的,也不過是那一瞬間的景象,只不過那一刻,已不帶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邊,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們一樣,在生命的程序中,執著於最初的不圓滿,一直迷失下去。

開啟那顆心,擁抱這世間的好,做個註定不圓滿,卻滿足幸福的人。

這就是生日的感言吧。不祝自己生日快樂,卻祝自己豁達知足。

  百年孤獨的閱讀心得400字篇2

這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作品,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它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風風雨雨,同時也敘寫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歷史興衰,字裡行間你是否也看到了那美洲發展的滄桑?那百年的風雨變幻?克林頓曾贊馬爾克斯是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作家,正因為在這裡他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喧囂紛亂的世界,我們都知道它是虛擬的宇宙,可卻又那麼生動可信,不禁惹人深思,是否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真的存在這麼一個家園。

“有的人想睡覺,但不是因為睏倦,而是出於對睡覺的懷念。”看到這句話,帶我進入了沉思。或許我並沒有真的讀懂它,但卻真真實實的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一個無人問津的話題,在這裡卻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人們都說,閉上眼睛,你就可以不再煩憂,在夢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的愁苦。那些年,我們都是在睏倦中入睡,而如今,真的應該重新考慮一下它的意義究竟在何處。“她明知驛站的騾子每隔十五天來一次,但卻天天要等候,她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搞錯日期,提前送信來。但事情很不順心,有一次,預定的日子到了,騾子卻沒有來。她絕望得發瘋,半夜起來到院子裡一把一把吞吃泥土,貪婪之狀像不要命似的。她哭著,痛苦得發狂,她拼命嚼小蚯蚓和蝸牛殼,嚼得牙齒都快要碎了,然後一直嘔吐到天明,發燒、虛脫,沒有知覺。”這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看點,看到這裡,打了個寒顫。彷彿看透了人性的悲哀和藏在人們內心深處枉為人知的祕密。那些們不忍直視的東西在這裡全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不必厭惡,或許這才是真正的人性。‘你在等什麼呢?”烏蘇拉嘆了口氣,“時間都過去了。”’我們都在成長的路途中被時間追趕著,偶爾停下腳步回頭看看,那些曾經的美好都在一點點的散盡。如果說時間就是生命,那你是否珍惜了呢?無論多久,你都等不來逝去的青春。

我不知道孤獨象徵著何物,也許是精神,也許是肉體。人類生而孤獨,死後靈魂也無法倖免。孤獨就烙印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你的態度決定它被印的時間。因此,知者無畏,勇敢生活!

  百年孤獨的閱讀心得400字篇3

《百年孤獨》,真是一本好書,當我決心要寫這本書時,我竟不知道我的文字夠不夠分量去評價它。自己不是一名專業的文學評論者,不過作為一名學生,一位讀者,我覺得,這本書寫的真不錯。借鑑一位網友的話,讀外國名著,翻譯者很關鍵,而我好像是恰恰讀了一本不錯的譯版,整本書從頭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經歷過的生活,雖然是第三人稱寫的,但還是有一種真實而奇特的感覺。

說實話,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段文字,腦子裡頓時一片發麻,雖然開始是一段優美的環境描寫,但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還有繞來繞去的語言,感覺這本書一定很難讀。後來我發現,書真的不好讀,可是我居然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完了全書。讀完全本,合上書,再看看書的封頁,“百年孤獨”四個大字,頓時有一種難以表達的惆悵與失落感湧遍全身,這可能就是整本書的偉大之處吧,讓人從書中感受到現實。

偶爾在另一本書中看到了作者的簡介,我感到大為震驚,原來作者和中國還有一段崎嶇歷史。在1990年,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到訪過中國,然而看到了當時中國隨處可見的盜版作品,憤怒至極,並表示他死後150年內不授權中國出版他的作品。2008年,馬爾克斯再次到訪中國進行兩個月的考察,並在2010,中國才終於獲得《百年孤獨》的出版授權。看來《百年孤獨》在中國並不是一帆風順,不過這些絲毫不能影響一本著作的質量,相反,這段崎嶇的歷史更給了《百年孤獨》這本神祕著作,更加豐富的神祕色彩

《百年孤獨》,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歷史,從定居馬孔多,到全鎮消失在大風中;從第一代人的探索與衰敗,到後來六代人的奮進與頹廢;從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到後來變成一個複雜奇特的“人群聚集地”,整個家族與村落的發展,細膩的與整個世界的變化結合到一起,既是對孤獨的詮釋與理解,又是對當時世界的映照與感觸。全書充分發揮了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特魅力,既像是對一個家族的真實描寫,又如同一個神話故事,書中語言巧妙,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幾乎每一章節都有,但在傳奇中不失真實感,細膩的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讓情節有條不紊的發展下去,在看似普通的家族發展過程中,讓讀者感受到一點點侵來的孤獨之感。直到讀完全書的最後一刻,一種強大而又莫名的感覺出現,於是自己終於明白了,這就是孤獨,這就是百年孤獨的靈魂所在。

  百年孤獨的閱讀心得400字篇4

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裡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儲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晒晒太陽,晒晒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的閱讀心得400字篇5

最近看完的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但是現在還沒有讀完。最先接觸到這本書是在一個娛樂節目,那時候仔仔和大S還很甜蜜,所以可以在節目上肆無忌憚的說兩人的甜蜜生活,記得仔仔說大S很喜歡看書,而且喜歡把她喜歡的書推薦給別人看,硬性推薦給仔仔看的一本書 就是百年孤獨。

那個時候,仔仔正在看,不曉得看完了沒,最後兩人還是分手了,我覺得很遺憾。然後我就突然對那本書特別感興趣,網上下了電子版的看了幾頁,眼睛痛,就去書店購買買回家看了幾頁,實在是因為外國人名字太長,且比較相似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然後他其中一個兒子叫何塞·阿爾卡蒂奧,他的其中一個孫子也叫阿爾卡蒂奧看的我頭大瞭然後就扔在一邊,一直沒碰過。直到前幾個月看到新聞說84歲馬爾克斯授權新經典正式出版《百年孤獨》於是,我又奔向書店買了這本重新包裝的百年孤獨。 重新翻看這本很厚的書,講為什麼馬孔多會消失,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七代人為什麼一個個都在孤獨寂寞中死去。

好像孤獨是這個家族的遺傳,最終在孤獨中這少有的百年家族終於合上了自己的頁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ql94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