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史鐵生作品讀後感

史鐵生作品讀後感

《我與地壇》的讀後感

史鐵生作品讀後感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託自己情感與發洩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於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著,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著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地了,應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果、內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著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並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醞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脫苦惱,並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於到時後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了我。

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複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於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變為穩重、深情。如此大千世界,還需一片淨地,細細地品味人生。

街上人們行色匆匆,快步的趕往自己的方向。沒時間注意兩旁的風景,忽略了許多美麗的事物。想象一個面色蒼白,滿目瘡痍的人搖著輪椅緩緩的經過。在快速的年代,充滿了更多的冷漠,似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加遙遠。

秋季不知不覺地已經走遠,只留下枯黃的樹葉徐徐飄落,散落在城市的各個地方,像櫻花般一夜間掉落一地。直到只剩下枯樹杈,看起來那麼荒涼,寒冷肅殺的空氣忽的襲來,讓內心也變得陰冷潮溼。

這樣的季節,重讀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又有種不同的感受。全文共分為7個部分,行文細膩真摯,感情自然流露,不急不慢的帶出自己的回憶,述說飽經滄桑的經歷,同時進行對人生的探尋。使讀者對人生也會有新的思考,這都緣於作者真實的感情流露。

作者拖著殘缺的身體,在這樣的城市中生活,的確需要更大的勇氣與能力。從最初的不適應,關閉了受傷的心靈,性情轉為暴躁、孤僻。每日都要去離家不遠的地壇舒緩情緒,進行對生存的思考,和自己未來的方向。在一個充滿朝氣的年齡面臨雙腿的殘疾,的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承受,需要時間去面對現實,上帝在為人關上一道門的時候也會為人開啟一扇窗。而地壇就像那道充滿燦爛陽光的窗,直射進作者心中,使作者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加上其本身的領悟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東西。看到了希望。心靈也變得晶瑩剔透,對週遭事物的理解,使人稱道。大概也正因為這樣的條件,才使作者有機會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對花、草、樹木、人等一切進行細緻的刻畫。尤其是對生活的理解。

命運是公平的,作者能夠發揮專長,認真執著的進行創作,思考,才是最大的幸運。儘管對母親有諸多的虧欠,但能夠對生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也並非誰都能做到。

這篇文章描寫了很多的人事百態,透過作者的觀察與深入地描寫,感受到了生活的無奈。

那對始終堅持來園中散步的老人,互相攙扶依靠,使人感動。同時感嘆自己的人生不知能否有如此真摯的感情。那個對唱歌執著熱愛的小夥子,為自己的愛好奮鬥堅持的精神,讓人感動。那個飲者,那名姿態優雅的女人,還有那位運氣欠佳的長跑家,,命運是如此滑稽,而又時刻充滿誘-惑,正是由於對前路的不可知,使我們總是充滿了希望與期待,儘管容易破滅,但認真執著的精神最為可貴。

羨慕那些才華橫溢的人,還有那些不怕失敗敢於追求的人,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怕挫折,始終執著向前,而我總是以為能夠成功的人總是有3分天資,7分努力。自己的爭取最為重要。

修煉自己,用心感受美妙人生。

標籤: 讀後感 史鐵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om5x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