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學弈教學實錄2023最新(通用10篇)

學弈教學實錄2023最新(通用10篇)

教學實錄是指真實記錄下師生在課堂上所有行為和語言的文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弈教學實錄最新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學弈教學實錄2023最新(通用10篇)

學弈教學實錄最新 篇1

一、感受文言,瞭解特點

師: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板書“古文”)。知道什麼叫古文嗎?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寫的文章。

師:說得有道理。古時侯的人寫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時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們現在學的現代文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現在學的文章,包括你們自己習作課上的寫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話文”。白話文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大力倡導的。古文與現在的白話文有很大區別。比如這個字(板書“之”)。誰能把它組成一個詞語?

生:明日之星。

師:對,你們校園牆上就大大地寫著這四個字。知道詞語的意思嗎?

生:學校讓我們好好學習,成為將來的明星。(眾笑)

師:解釋得不錯,但這個“星”可不是讓你們都去當影視明星、當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問你,這個詞語中的“之”字當什麼講?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師:講得很明白。誰還能組詞?

生:之乎者也。(眾大笑)

師:"之乎者也"可不是一個詞。這本來是互不相連的四個字,它們是古文裡的一些語助詞。不過也有人用它來諷刺那些白話文還寫不通,卻老想胡撰兩句文言的人,如:“這個人之乎者也說了半天,誰也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麼!"明白了嗎?(生答明白)

師:還能組詞嗎?

生:軍屬門上有時貼一張"光榮之家"的紙。

師:對。其中的"之"字怎麼講?

生:當“的”講。

師:也當"的"講。剛才說了這個"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個字。現在用它一般都當"的"字講;但在古文中,它卻有許多種講法;我們今天這篇課文裡,“之”字先後一共出現了六次,大致有三種講法;有時即使是同一個講法,但所指的物件也不同,真的有點複雜。大家一會兒讀的時侯要注意細心區分、理解。好了,現在大家開啟課文,讀一下課題。

(賞析:文言文名篇是我國曆史文化寶庫的精品,是古代文學的結晶,也是讓學生接受經典文化薰陶侵染的良好載體。作為語文老師,如果能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興趣,帶領他們身心愉悅、陶醉忘情地走進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那麼,這將對學生今後古典文學的學習,尤其是文言文的學習發揮十分積極的作用。支老師開門見山地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文章特點,然後以“之”的古今不同為切入點,讓學生從生活中體會古今意義的不同,這一教學看似簡單其實意義深遠。它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初步感受了文言的特點——一字多用。

二、解讀課題、激發興趣

生:(齊)學弈。(師板書課題)

師:翻開後頁的註釋。看看這個"弈"字是什麼意思。(生看註釋)

生:"弈"就是下

師:"學弈"呢?

生:學習下棋。

師:完全正確。你知道這一課是學習下什麼棋?象棋?軍棋?還是跳棋?(該生無語,另一生舉手)

生:這一課說的是學下圍棋。因為古代肯定沒有什麼軍棋,跳棋呀!

師: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舉手)

生:他們下的是圍棋,我從圖上看出來的。那個棋盤,還有那麼多子兒,應該是圍棋。

師:你很聰明。會下圍棋嗎?

生:不會,看人家下過。

師:好好學!圍棋可是我們中國古人發明的,但現在我們的棋手往往下不過韓國人。你學好了,將來為國家爭光。行嗎?

生:(遲疑了一下)行!

三、初讀課文、習得方法

師:好,經過片刻考慮說"行",看來你說話很負責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課文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讀通了為止。(學生各自朗讀課文)

師:能讀給大家聽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讀?(有生舉手)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了。請大膽地讀給大家聽!

(生讀課文,有的地方讀不通)

師:敢讀就很好!雖然有些地方讀得比較吃力,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稱讚。這樣吧,你們看一下注釋。這篇課文的註釋很多,一下子記不住。你可以按照序號,把註釋的內容簡單地標記在課文中相應的字詞旁邊。然後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對照註釋想想這些字、詞、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讀起來就順了。大家開始做這個工作:標記註釋,理解字、詞、句。開始吧,給大家10分鐘時間。(生開始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聲。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來,聽我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裡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裡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大家便於聽和畫,我讀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長些。明白嗎?(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師示範拖音的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下面各自按照畫出的斜線朗讀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誇張些。(學生各自練習朗讀)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後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師示範:"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生笑。)你們別笑,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學生繼續練習,不少人搖晃起來,氣氛很熱烈。)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眾笑)

師:好多了。再重讀一下這一句。(示範:"為/是其智/弗若與?")注意是問號。(生重讀此句)

師:誰再來讀?(先後有四人讀課文,師隨機指導、示範)

師:你們覺得這樣讀是不是課文也好懂一點了?生:(齊)是。

三、研讀探究、理解文意

師: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第一個問題:"弈秋"是什麼意思?講詳細點。

生:弈秋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很會下棋。

師:沒有說得太明白,很會下棋到什麼程度?

生:他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啊,放到現在他能拿到全國圍棋比賽的金牌!(眾笑)哪句話說了這個意思?讀出來。(生齊讀:"通國之善弈者也。")

師:這句話中那個"者"字是什麼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個人。

師:沒聽懂。我問你,什麼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師:"讀者"呢?

生:讀文章的人。

師:"勝利者"呢?

生:勝利的……得到勝利的人。

師:不簡單!"善弈者"呢?

生:善於下棋的人。

師:說得都對。這樣看來,這個"者"字,嚴格地說應該當什麼"的人"來講。你看你剛才講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讀者――讀文章的人,勝利者――獲得勝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嗎?(生答是)

師:第二個問題:課文裡的人讓弈秋幹什麼?

生:叫他教導兩個人下棋。

師:聽著彆扭!老師今天教導我們《學弈》這一課。彆扭吧?怎麼說?

生:人們讓他教兩個人下棋。

師:這樣說多順啊!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他這兩個學生表現怎麼樣?一個一個說。

生: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但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至,想拉弓用箭射。

師:你很會利用註釋,所以講明白了,很好。你這段話說是說明白了,但聽起來有點硬邦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是把註釋原封不動地套了進去,就顯得有點死。其實你把註釋的意思理解了,然後把它變成你自己的話,自自然然地講出來就行了。現在大家練習說一下,同桌的兩個人互相說一說。(學生練習,有的互相討論)

師:大家停一下。我這裡有幾個字不明白,想請教你們,能幫幫我嗎?"一人雖聽之"中的"之"字是什麼意思?(有學生翻看註釋)

生:這個"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導。

師:沒錯。註釋上就是這麼說的。但是,我們平常說話不會這樣說。比如我說:"我們要聽家長的話。"這個"家長的話"是不是教導我們的話呢?

生:是。

師:對呀!如果我們老是說:"我們要聽家長的教導。""我們要聽老師的教導。"多累呀!(眾笑)所以,按照我們平常的語言習慣,"一人雖聽之"可以怎麼解釋?

生:一個人雖然也聽弈秋的話。

師:你看,這樣說就簡單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個字,"惟弈秋之為聽"中的"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翻看註釋)這次你不要再看註釋了,註釋裡只是整個講了這句話,沒有單講這個"之"字。你得自己動腦子想。

生:這個"之"字還是指弈秋的教導。

師:變成平常的說法怎麼說?生:弈秋的話。

師:恭喜你答對了!(眾笑)那麼"惟弈秋之為聽"怎麼講?

生:只聽弈秋的話。

師:再次恭喜你答對了!(生答謝謝,眾笑)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剛才的兩個"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話。再看"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麼?(生無人能答)

師:聯絡上一句"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想一想他想射的是什麼?

生:射天鵝。

師:對。你看這個人,不但不好好學習,上課思想開小差,他還想獵殺珍貴的野生動物。(眾笑)你把兩個小句連起來講一下。

生: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但他一心以為有天鵝將至,老想著拉弓用箭射天鵝。

師:對他講的有什麼意見嗎?

生:他那個"將至"沒講出來。"將至"就是將要來到了,就要飛來了。因為"李白乘舟將欲行"的"將"就當"就要"講。

師:你真不簡單,能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還有沒有意見?

生:最後那個"射之"的"之"是指天鵝,但他前面已經說了天鵝就要飛來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鵝,不會是別的。所以最後這個"之"字說成"它"就行了。稱動物的那個寶蓋頭"它"。(眾笑)

師:你說得非常正確。按你的說法把兩個小句連起來說一下。

生: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但他一心以為有天鵝就要飛來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聲)

師:講得很漂亮!大家看,這一段我們研究了三個"之"字,特別是第三個"射之"中的"之",註釋上並沒有解釋,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現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麼學習的弄清了吧?我接著提第四個問題:這兩個學生學習的表現不一樣,那他們學習的結果呢?

生:書上有一句話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就是講結果的。意思是:這第二個學生雖然和第一個人一起學,但學習成績不如第一個人好。

師:得了,一個問題全叫你一個人承包了!(眾笑)你既然這麼聰明,我問你,你剛才讀的書上那句古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又有兩個"之"字,它們都指的是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nw9q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