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精華】社會實踐彙總5篇

【精華】社會實踐彙總5篇

社會實踐 篇1

我是一名法學專業大學生,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過得非常充實,我瞭解並參與了民事訴訟的庭審過程,並且對部分參與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社會實踐方面轉化,同時注意在此過程中做到將自己所學的理論與社會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此期間,我進一步學習了民法及民事訴訟法,對程式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將理論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精華】社會實踐彙總5篇

一個月間,我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律師事務所工作人員求教,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律、法規,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落落大方,始終以學習的態度做人做事,我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社會實踐單位充分的肯定和較好的評價。

在社會社會實踐中,我參加了一次案件的開庭審理,到中山市人民法院觀摩庭審,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緻地瞭解了行政訴訟活動的全過程及法庭庭審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了庭審的舉證、質證、認證、辯論過程,並掌握了一些法律適用問題,真正瞭解和熟悉了我國行政訴訟的程式及法庭的作用和職能,同時還配合律師做好庭審筆錄,做好案卷的裝訂歸檔工作。

社會社會實踐期間,珠海市東部蚊尾洲測繪有限公司王律師的指導下,我能夠虛心向他人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這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王律師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難得的寶貴財富。這次社會社會實踐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在短暫而充實的社會社會實踐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專業知識的匱乏。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得不錯,一旦接觸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同時,我感覺到我們的法學教育和社會實踐的確有一段距離。法學是一門社會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法學的發展是在社會實踐中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應當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大學的法學院應當與公安、檢察院、法院、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建立良好的關係,定期安排學生見習,讓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對法學的興趣,儘量避免畢業後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向社會輸送全面、合格、優秀的高素質法學人才。

在社會社會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法律普及非常重要。我國為推進法治建設所進行的多年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治觀念、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地讓人們瞭解法律、法規的含義,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的神聖地位。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有希望。

社會社會實踐期間,我參加了很多實務性活動,接觸到許多公司經濟案件,學到許多活知識,而從庭審觀摩和典型案例中獲益最多,是對法學專業知識的再學習和再認識。

XXXX有限公司,經常會就疑難案件進行討論,有時候是很正式的全事務所討論形成結論,但更多的時候是平時很隨意的探討。我從中獲益匪淺,很多的法學專業知識拿到社會實踐操作領域來討論,又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一個多月來的鍛鍊,無論從程式上還是從法律實體問題上,我的收穫是可以和兩年的專業學習所得相媲美的,這也是我在畢業社會社會實踐中最大的財富。在一個月的社會社會實踐期間,我基本上學會案卷的整理、清卷、訂卷、貼封條等工作具體操作細節,在社會實踐中鞏固了一些司法文書的書寫,進一步鞏固了一些具體的司法程式知識。另有一點很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在學校學習時,說中國的司法系統只重實體,不重程式,以至於對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護不夠。通過社會社會實踐我發現,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也不可迴避。但讓人欣慰的是,程式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重視,這僅從我們要完成的大量程式性文書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問題遠沒有像以前在學校裡想象的那般嚴重。

都說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不夠,所學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性不強,這回的畢業社會社會實踐讓我對這些說法有了足夠的認識。在社會社會實踐的日子裡,我逐漸認識到紮實的專業基本功的重要性,認識只有學好專業知識才能不斷的進步。這次社會社會實踐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對案例,還沒有來得及大展拳腳的時候就這樣結束了,難免有一些不捨和遺憾。

社會實踐 篇2

在大學學習期間,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自我能力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活動,給了我們一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機會。我覺得我們在進行社會實踐之前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應注重實踐的過程,從過程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因此,為了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感受社會就業的現狀,體驗一下工作,這學期的假期我根據時間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假期期間找了一份工作, 雖然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我覺得受益匪淺,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就業的壓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會的艱辛,同時讓我感到工作的無比快樂,一種在學校自由天地無法體會到的殘酷競爭的“愉悅”。寒假一轉眼就過去了,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裡我體會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過這個寒假的社會實踐使我從內心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光榮。

放假之後,我找了一份工作是一家大型商場的售貨員。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銷售的我,感到壓力很大。幸運的是,在我努力學習下,很順利的和同事相處,工作也投入了其中。我的工作主要迎賓,喊賓和向顧客介紹商品。

剛開始時,自己常常出現錯誤。主管要求喊賓,我性格本來就屬於有些內向的,剛開始時不太好意思開口喊。找商品時不知道商品放在哪個貨櫃,由於對貨架不熟悉讓顧客乾等著,有的顧客屬於急性子,沒等我找到就已經離開了,錯失了許多機會。由於沒有工作經驗,不好意思向顧客推薦,說話常常斷斷續續,還不時臉紅結巴,總表達不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後來經過一次次的嘗試,掌握了溝通技巧,終於取得了實質的成績。我永遠忘不了自己成功推銷第一件產品後帶來的喜悅。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好同事,他們都對我很好,耐心教導我,幫助我,讓我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逐漸對工作熟悉起來。這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在實踐活動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體會到整個社會強大的凝聚力。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學習,充實了自我,增強了口頭表述能力,與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課堂。有時會很累,但更多的感覺是我在成長,我在有意義地成長,在這之後,我明顯地發現自己變開朗了許多;另一方面,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沒有經驗,沒有與人交流的口才能力。

我發現與同事的相處以及與周邊櫃檯銷售員的相處也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人與人的相互適應、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促成我們良好的人際關係,使我們處在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之中,工作質量自然就穩步上升。如此,不僅利於自己的工作利於他人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也有利於店主和顧客,營業額升高,顧客滿意度上升。和諧的工作環境要靠我們自己去營造,現在到處充滿著競爭,似乎身邊少了許多人情味,功利之心人人皆有,但我覺得二者並不完全矛盾,我們應當權衡利弊適度改變一下心態,從而從容的面對當今的就業、從業形勢。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許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級欺壓、責備下級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事實如此,但這也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它讓我明白到別人批評你或是你聽取他人的意見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只有這樣才能表示你在誠心聽他說話。雖然被批評是很難受的,而且要明確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這樣才能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為以後的成功鋪路。我們要學會從那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才是我所應該做的。

我也從工作中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著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援別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憂,有歡樂,也有苦累,也許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過這種感覺,但總的來說,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憶的。現在

想來,二十幾天的打工生活,我收穫還是蠻大的。我所學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學校裡無法體會的,這也算是我的一份財富吧。

打過一次工,才知道學生打工很不容易。短期工是很廉價的勞動力,有的公司很不負責任,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還少給,有的是拖著不給,還有的乾脆就不給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打工的大學生一族正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大學生打工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股潮流中正悄悄發生著改變。

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於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寒期打工。暑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

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

對於大學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人的看法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們有理由走自己選擇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學習與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學這個人生階段過得豐富多彩。打工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學會了在一次一次鍛鍊中學會客觀地看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天還要高,以免以後畢業了擇業眼高手低,到頭來一事無成。我想這一次的打工,會永遠記在我的心裡,畢竟那是我第一次感到:無論什麼事都不能靠別人,只有靠自己!但是這一切首先,是要擁有知識、能力還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沒有足夠的知識、能力是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但是沒有執行力,沒有勤奮的努力,更沒有成功的可能,有位名人說過,勤奮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勤奮過。作為一名現代大學生,我們應有清晰的頭腦,客觀的目標,勤奮的努力,來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回想這次的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的提高,而這些在學校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以前雖說有過打工的經歷,但是這次更讓我體會到了更多。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大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做事情。

社會實踐 篇3

在為期兩週的實習當中感觸最深的便是實踐聯絡理論的重要性,當遇到實際問題時,只要認真思考,對就是思考,用所學的知識,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決遇到的一般問題的。這次的內容包括電路的設計,印製電路板,電路的焊接。本次實習的目的主要是使我們對電子元件及電路板製作工藝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對電子資訊科技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做進一步的理解;培養和鍛鍊我們的實際動手能力,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地結合,作到不僅具有專業知識,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為以後的順利就業作好準備。

在大一和大二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理論知識,就是有幾個實習我們也大都注重觀察的方面,比較注重理論性,而較少注重我們的動手鍛鍊,比如上學期的精工實習。而這一次的實習正如老師所講,沒有多少東西要我們去想,更多的是要我們去做,好多東西看起來十分簡單,一看電路圖都懂,但沒有親自去做它,你就不會懂理論與實踐是有很大區別的,看一個東西簡單,但它在實際操作中就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東西也與你的想象不一樣,我們這次的實驗就是要我們跨過這道實際和理論之間的鴻溝。不過,通過這個實驗我們也發現有些事看似實易,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自己可以獨立一些計時器,不過,這次實驗給了我這樣的機會,現在我可以獨立的做出。

總的來說,我對這門課是熱情高漲的。第一,我從小就對這種小製作很感興趣,那時不懂焊接,卻喜歡把東西給拆來裝去,但這樣一來,這東西就給廢了。現在電工電子實習課正是學習如何把東西“裝回去”。每次完成一個步驟,我都像孩子那樣高興,並且很有“成就感”。第二,電工電子實習,是以學生自己動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並親手設計、製作、組裝與除錯為特色的。它將基本技能訓練,基本工藝知識和創新啟蒙有機結合,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資訊時代的大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高技能人才,僅會操作滑鼠是不夠的,基本的動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創造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通過一個星期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與有收穫:

一。對電子工藝的理論有了初步的系統瞭解。我們瞭解到了焊普通元件與電路元件的技巧、印製電路板圖的設計製作與工藝流程、工作原理與組成元件的作用等。這些知識不僅在課堂上有效,對以後的電子工藝課的學習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著現實意義。

二。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是個很大的鍛鍊。實踐出真知,縱觀古今,所有發明創造無一不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沒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就奢談在未來的科研尤其是實驗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實習中,我鍛鍊了自己動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做收音機組裝與除錯時,好幾個焊盤的間距特別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但是我還是完成了任務。

三。對印製電路板圖的設計實習的感受。 焊接挑戰我得動手能力,那麼印製電路板圖的設計則是挑戰我的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在我過去一直沒有接觸過印製電路板圖的前提下,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去接受、消化老師講的內容,不能不說是對我的一個極大的挑戰。在這過程中主要是鍛鍊了我與我與其他同學的團隊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因為我對電路知識不是很清楚,可以說是模糊。但是當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去向其他同學請教時,即使他們正在忙於思考,也會停下來幫助我,消除我得盲點。當我有什麼想法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會不因為我得無知而不採納我得建議。在這個實習整個過程中,我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同學之間友誼的真摯。在實習過程中,我熟悉了印製電路板的工藝流程、設計步驟和方法。可是我未能獨立完成印製電路板圖的設計,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這個實習迫使我相信自己的知識尚不健全,動手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社會實踐 篇4

在Z59上經過了20個小時左右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____。一下火車,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讓我不得不感嘆____其實也挺“涼快”的。

下火車後,又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同學____的家中。她家的房真心大,一共三層。提著行李爬上爬下的我們終於可以放下手中的“重物”,癱在沙發上歇一會了。

晚上我們聚在一起討論了一下明天的行程,決定先參觀一下她們的村委會,瞭解一下週邊的狀況。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出門了。福建38度的高溫、火辣辣的陽光,讓我有一種即將被烤熟的錯覺。村裡的小路彎彎曲曲,濃郁的大樹掩蓋著農戶的磚瓦,從大門口不時傳來犬吠聲。我們穿著黃色的暑期實踐服裝,牽著旗,撐著傘,行走在蜿蜒的小路上。偶爾前方突然變得開闊,寬敞的水泥道上漂浮著暈圈,熱氣在地面如麵條般跳動

終於到達村委會門口了。明晃晃的陽光被我們阻隔在門欄之外。____操著熟悉的閩南語和大媽交談,語言不通的我們只能乾等著,偶爾還得在大媽朝我們落下的“和藹目光”中報以4張傻傻的笑臉。大媽給我們一些村裡的資料,方便我們大致瞭解情況。

出了村委會的大門,拐角處我們遇到了一群在壓腿的孩子們。抬頭看牌匾,才發現他們是戲班子的成員。喜愛《霸王別姬》的我立馬就被孩子們高亢的情緒給吸引住了。他們大多十一、二歲,幾乎全是男孩子。對著長長的臺階認真壓著腿,旁邊還有拿著教棍的教練,高聲數著數。偶爾還會蹦出幾句長長的閩南語,貌似在呵斥著某些同學。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見戲班子,頓時變得興奮起來,連帶著毒辣的陽光也變了順眼了不少。無奈我們還有其他任務,資料還得整理閱讀,只好繼續前行儘早歸家了。

總而言之,第一天的我們主要獲得的是感性認識,盡最大可能瞭解了村裡的情況。相信明天的我們,會遇見更多的精彩。

社會實踐 篇5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日益發展,我們與國際社會的接觸也日趨頻繁。作為首都的北京就必須要面對日趨嚴重的城市國際化問題,可以說北京的形象就是中國的形象。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小組決定研究在京外籍人員的生活情況,考察他們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受教育情況以及享受社會福利的情況,以發現北京在對待外籍人員的方式上是否存在不足,從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北京的國際化日趨完善貢獻出一份力量。

我們小組利用一週的時間,走訪了北京的幾處比較有名的外國人聚居地,畫素有韓國城之稱的望京,有外國人必去之地秀水街,還有外國人聚居地五道口、芍藥居等。這一週的調研並不能使我們完全瞭解在京外籍人員的生活情況,但卻讓我們有了大致的瞭解,有了與外國人更多接觸的機會,讓外國人們知道北京歡迎他們,北京在為他們營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在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生活放大鏡”實踐小組一行五人,不僅收穫了對此課題的深入認識和理解,更磨合了一同生活的我們五人之間的感情,強化了我們之間難能可貴的友誼。

第一次的小組討論,主要關於此次實踐的總體方向和行動步驟。我們五人相約相聚在七月的一個晚上。當我們心情激動的期待著假期短暫分別後的第一次的相聚時,我們都無比興奮,迫不及待地想討論當初我們一起選定的課題。記得當時確定課題的時候,當我們仔細研讀學校發下來的材料和提供的課題時,我們五人竟一致對“外國人在中國”這個課題感興趣,十分默契地寫下了同一個標題,於是毫不費力的確定下我們期待已久的暑期社會實踐的主題。儘管此時的虹遠樓已經冷冷清清,儘管此時的樓道里空空蕩蕩,儘管原本熱鬧的宿舍現在安安靜靜,我們還是耐心等待這個不尋常的夜晚的來臨。為了我們的實踐,兩名組員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從南方坐火車趕回學校,一名組員更是放棄了休閒的假期從短暫的旅行中返回,大家或多或少都犧牲了一定的休息時間。當宿舍的門一次又一次被推開,我們欣喜的迎接著一位又一位組員的歸來時,我們的討論也漸漸熱鬧激烈起來了。當晚,我們圍在一起討論到深夜,虹遠的寂靜被我們一次有一次的歡笑聲打破,每個人都對實踐的過程提出無比多的建議,展開了無比多的遐想,以至於我們決定在那一週就開始第一次的實地調研。

第二天,我們就繼續緊鑼密鼓的展開了接下來的工作——設計問卷。一大早,我們五個人便開始了今天的程序。為了能夠高效率的設計出一份短小精悍又具有含金量、能夠覆蓋我們所調查的內容的問卷,我們每個人都絞盡腦汁、集思廣益,過程中,我們不僅參考了之前做過的問卷的問題形式,還上網蒐集了問卷問題的規範格式,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追求著精益求精。期間迸發出的思維火花,還有時不時的問題討論,讓這個上午過得如此之快。安靜的時候只聽見噼裡啪啦的鍵盤敲擊聲,以致不知不覺到了下午一點多。為了思路的連貫,我們的午餐都是外賣的形式草草解決。最終我們出了五份(共六十多道題)問卷。休息片刻以後,我們立馬投入到下一步的程序中。又是一個忙碌的夜晚,我們相互交換問卷看著,從中精挑細選綜合了十個問題,又字字斟酌確保語言的準確性,仔細考量著語句的一點一滴,還對一些問題的選項設定爭吵起來,當然這一個個小插曲讓我們最終出了一份完整的問卷,但這並沒有結束。考慮到我們發放問卷人群的特殊性,我們決定將其翻譯成英文。於是我們合理分工,在設計出英文版的同時對中文版進行頁面設計和美工,新增上學校的標識,使得問卷看起來專業又規範。幾乎一刻不停得忙了整整一天後,終於,我們的成果出來了。我們對著電腦反反覆覆欣賞著我們的問卷,滿心歡喜的欣賞著修改過無數遍的電子版終稿,並暗暗期待遐想著一個個拿到問卷的被採訪者。

又經過幾次小的協商討論之後,我們決定心動不如行動,將實踐落到實處,開始我們第一次的實踐奇遇記。穿上隊服,拿上隊旗,背上列印的三百份問卷,帶上相機,以及各種紙、筆、筆記本,一行五人來到著名的外國人聚集地——秀水街。剛見秀水街三個大字,我們就看著一批批的外國人從大巴中下來進到秀水街的大樓裡。信心滿滿志在必得的我們以為今天一定能夠大功告成,將三百份問卷全部分發出去,還隱約擔心問卷會不會不夠,需不需要加印。懷著些許的忐忑和激動我們來到秀水街裡。果然,裡面成群的外國人在購物。可是,當我們拿起問卷準備分發時,卻發現如果發給那些正在興致勃勃購物的人肯定會遭到拒絕,而且還可能會給外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樣,我們的問卷分發人群出現了問題。於是我們進行了一次緊急討論,決定把目標人群再一次縮小——在門口處休息等待的外國人。開始的還算順利,每次我們一說“Do you have a minute”並拿出問卷時,他們基本上都懂得並接受我們的調查。正當我們順利地發放了快五十張時,卻又出現了問題——門口的人流量並不是很大,大多數人基本上都被調查過了。正當我們四處徘徊尋找新的採訪目標時,更大的問題出現了。一名門口的保安人員走近我們,拿起我們手中的問卷看了起來,並說:“這是什麼東西啊,社調啊,這個人填完了你們就出去,不能在裡面發,否則把你們趕出去就不好了。”當時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只被他一通話從忙碌的調查中驚醒,當時有種受挫又尷尬的感覺,我們的組員也都比較沮喪,裡面固然是呆不下去了,只能轉移地點。不過幸好組長反應及時,帶著我們來到外面的小廣場和街道上,也有一些外國人能夠採訪,我們才從剛才的陰影中走出來繼續我們的調研。一共三個多小時的問卷發放,還有中間的插曲,期中也不乏被一些人拒絕,被一些人支援,被一些人詢問,被一些人鼓勵。整個過程下來,我們雖然精疲力竭,但是的確收穫頗豐,這也為我們接下來去五道口和望京發放問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除了去外國人聚集地發放問卷調查,我們還希望能夠通過從生活環境方面對在京的外籍人員生活質量進行一次考察。這一次,我們把目的地定在了比較熟悉的芍藥居校區。考慮到外經貿的留學生有很多在此租房居住,也算是外國留學生住宿環境的典型代表。之前由於隊員中有去過留學生家中做客,所以我們並沒有費很多力就找到了留學生聚集的住宅區。同樣伴隨著少量的問卷調查,這一次,我們主要是實地取景,並採訪小區內的保安和中國居民。這次,我們有幸找到了一個正在小區內的亭子裡坐著休息的大媽,她很熱情得和我們聊起來,並講述了她眼中的身邊外國留學生鄰居的一些故事,也帶著我們參觀了整個小區,對於我們的實踐活動非常支援,我們收到莫大的鼓舞,此行收穫頗豐,從各個方面瞭解到了真實的居住環境狀況。為了慶祝當天的成功行動,一行五人還興致勃勃地舉行了小型慶功宴,都說這下有得可以寫了,大家情緒高漲,實踐得很快樂。

當晚,我們就全身心投入地去整理了今天的照片,並分工把當天的收穫記錄成文字,寫下了很多自己的感悟和見解,並結合課題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討論。所有的點點滴滴,為我們的統計和成果起了重要作用。

到了總結的環節了,這畢竟是一個“浩大複雜的工程”,這是我們一手弄起來的實踐,這是我們一起選定的課題,這是我們一起走過的暑假,我們希望能夠把儘可能多的材料和資源彙總,提交一份讓自己滿意的成果。於是我們有一次開會討論了總結事宜。這次,大家表現的非常積極,資料統計,圖片處理,視訊製作,文字撰寫,資料調查等等,大家各自發揮自己優勢,挑選出自己擅長的活,決心為自己,為團隊,為“生活放大鏡”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每天,大家還是會三三兩兩地交流自己的進度,不論什麼時候出現了疑問,總會有人在那裡為你解答。這也是我們從實踐的點點滴滴中磨練出的感情。

“生活放大鏡”小組五人,大學一年,每天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活動,一起出去玩過,一起去學習過,一起聚餐過,但這一次,是我們頭一回一起如此用心的一起進行屬於我們自己的實踐,在假期,一起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路上,在社會的廣角之下見證著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見證屬於我們自己的回憶。

標籤: 彙總 精華 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nll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