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了凡四訓》觀後感

《了凡四訓》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了凡四訓》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了凡四訓》觀後感

《了凡四訓》觀後感1

這段時間觀看了《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內容,集中概括總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於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崇、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生了重要影響。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說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

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在這麼亂,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無論改過、積善還是謙德都應基於立命,即對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與構成的理解。“積善”是建立在“改過”的基礎之上,“改過”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礎之上,即“福善禍淫、命由自造”的人生價值信念。《大學》上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後必要力行改過、積善與謙德方可轉化命運。

《了凡四訓》觀後感2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省吳江縣人)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份內容,在民間廣為流傳。

最先接觸到《了凡四訓》是在201年末,看到淨空法師開示的視訊中講解,然後找優酷搜尋到電影版後反覆觀看,爾後又在度娘找這本書細加體會,如同凝聽聖人教誨,收穫甚大。那天起對因果才有了深入瞭解,對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就像如今很多認命的人一樣不思進取、按部就班、隨遇而安,中袁黃自敘了早年命運被孔老先生算定都全部應驗,因而相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直到遇見雲谷禪師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精闢開示,徹底改變其宇宙觀。此後,認識到自己宿命論的錯誤,從追求不墮落是凡夫的理想出發,改號為“了凡”,在於由此“悟立命之說”。

以下四句是精選經典,細加體會、反覆揣摩定有收穫。

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福報是從方寸修的,方寸就是我們的心,只要從心地上去改變自己,絕對會得到感應。

二,“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人在世間能夠享有千金、百金產業的,也必定是有千金、百金福報的人。老天是就每個人所造的善惡質性,讓他獲得應有的果報,何曾加上一絲一毫的喜愛和厭惡的想法。

三,“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只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只要能夠發出一個勇猛堅決的善念,就足以洗刷一生所積下的罪惡,譬如上千年幽暗的谷中,只要有一盞燈光照射進去,那麼這千年的黑暗就可以完全出去。所以過失不論是久遠前犯的,還是最近才犯的,只有能夠改過,才是最可貴的。

四,“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務必要多累積功德,務必要對人包容,務必待人和氣慈悲,務必愛惜自己的精神。以前的種種缺點就像是昨天死去都成為過去了;從今以後的你就像是今天出生一切重新始;這個義理再生永恆不滅。

《了凡四訓》觀後感3

最近看《了凡四訓》幾點感悟:

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這句話出自明朝的著名學者崔子。了凡先生借用此語來勸誡自己的兒子:做好事不在數量的多與少,而在於是否能救人危急。——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毋以善小而不為,善不在於大和小,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

二、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福田”即人生的各種福份。古人說:“少年積福,中年修福,晚年享福”。積福在哪裡積呢?在一片福田裡積。修福又在哪裡修呢?“不離方寸”即從心裡開始修。這裡的“方寸”即真誠心、恭敬心。“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是說修福如果能從真誠、恭敬之心處起修,想辦成什麼事就能辦成什麼事,這就是儒家所謂的“修身為本”。做善事要有真誠心,不是一點小事就一直掛嘴邊,說幫助了誰誰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做了善事而不張揚的人才是真正做了善事,才是有福報。

三、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將來種種,譬如今日生。

從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為止就全部無關了以後的事情,不管發生什麼,從今天開始就當重頭來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要做不爭之德!

四、虛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

要虛心,自己肯遷就不驕傲,使得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報。福報是靠我們不斷的修行修心得來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要懂得積善延昌!

五、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凡稱禍福是由自己求得的,就是聖賢的語言;凡說禍福都是由上天註定的,則是世俗的`論調而已。

六、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

我們生在這個人心風俗敗壞,末世的時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長處,去蓋過旁人,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其優點,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要做到老子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凡四訓》觀後感4

在觀看《了凡四訓》電影的時候,我記得開頭有這麼一段話:了凡先生本名袁黃,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後遇雲谷禪師,為其開示“命自我立”之學,遂改別號“學海”為“了凡”。了凡先生書其一生,實踐改過積善之法,成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

了凡先生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真的很感謝公司向我們推薦了這部電影,並且發放圖書,時刻鞭策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多積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 雲谷禪師曾對了凡先生說,人的命數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於凡夫俗子,對於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註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為他行了善事,那麼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註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為他行了惡事,那麼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見義勇為的反遭誣陷,公車讓座的反被罵,中國已經出了多少個彭宇?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為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中華民族,現在這些人都是怎麼了?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態改

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後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足球隊歷史性衝進世界盃,我記得他的名言就是:態度決定一切。心態就是心大一點,一切從心開始,結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衝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態,多積善行,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麼,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麼。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隋俊維

標籤: 觀後感 四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llp6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