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精選6篇)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精選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精選6篇)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著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

2、用好奇、歡快的情緒唱歌。理解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歌詞理解步驟圖(四張)、小雞頭飾若干、《小小蛋兒把門開》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旋律。

幼兒聽《小小蛋兒把門開》的旋律進入活動室,跟著老師做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學本領,好不好?

二、幼兒進場後,教師提問幼兒,匯入理解歌詞內容,分句學唱歌曲。

1、師:小朋友們剛剛聽到的音樂裡面有什麼東西呢?

教師出示圖片一後慢節奏清唱《小小蛋兒把門開》第一句並做相應動作。

2、師:要是這雞蛋開啟門之後,裡面會出來一隻什麼樣的小動物呢?

教師出示圖片二後慢節奏清唱音樂歌詞第二句並做相應動作。

3、師:小雞身上有什麼東西?看上怎麼樣?

教師出示圖片三後慢節奏清唱音樂歌詞第三句並做相應動作。

4、師:小雞說話的時候聲音好不好聽好啊?小雞叫的時候像不像是在唱歌呀?

教師出示圖片四後慢節奏清唱音樂歌詞第三句並做相應動作。

三、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播放音樂完整示音樂範動作。

師:老師把這幾幅圖片湊起來,變成一首完整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們想不想聽啊?

2、教師播放第一遍音樂,邀請幼兒在自己位置上站好,跟著老師聽音樂學習動作。

3、教師播放第二遍音樂,並邀請幼兒在自己位置上站好,教師在音樂歌詞第一句及第四句中,換一下動作。

四、教師邀請幼兒集體出場表演。

課後反思

《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旋律歡快,歌詞簡單有趣。主要引導幼兒帶有好奇、歡快的情緒唱歌的同時想象並用各種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小雞出殼的樣子。

第一環節通過表演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篤篤篤”誰在叫開門?(做傾聽狀)哦!是小雞要出來了,小小蛋兒把門開了!

第二環節:我清唱了歌曲,一句句地解釋歌詞。幼兒跟著旋律進行歌唱。並提出問題:小雞從雞蛋殼裡出來,心情怎麼樣?那我們用怎麼樣的心情去唱呢?最後我彈琴,以歡快的情緒帶領幼兒一起唱歌曲一遍。

第三環節: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樣子。如:小雞從蛋殼裡出來時是什麼心情啊?想象小雞出殼的動作,小雞胖乎乎的,身上長著黃絨絨的毛,這個樣子誰來學?小雞尖尖的嘴巴唱歌了,誰來學?講解完教師和幼兒聽著音樂邊唱邊表演。他們邊唱邊跳,一起學小雞走、扇翅膀、啄米等模擬小雞出殼的動作,非常可愛。

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主動性增強了,幾個平時不怎麼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的幼兒也被我們吸引了過來,笑眯眯地和我們一起遊戲。活動結束了幼兒還是意猶未盡,纏著我還要玩。現在,每每我問孩子,唱個什麼歌給我聽聽,他們首選這首歌。在唱歌曲《小小蛋兒把門開》的同時不僅獲得了快樂,更增進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能初步歡快的學唱歌曲。

2.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歌曲。

3.感受歌曲中歡快的基調,體驗親子表演的喜悅。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製作蛋殼一個,小雞一隻,雞媽媽圖片一張、圍裙一條。

活動重點:

幼兒能基本掌握音樂旋律,並大聲的歌唱。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大膽地到前面來表演唱。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雞媽媽出場,與幼兒打招呼!

師“小朋友們好!瞧,金老師變成誰了?”“那我們用歌聲打聲招呼吧!”

師:“小朋友們好!” 幼:“雞媽媽你好”

2.師出示自制雞蛋,師:“雞媽媽會生蛋,瞧這就是雞媽媽生的蛋!”

提問:“雞蛋是什麼形狀的?”

3.邊表演邊理解歌詞。 ①師:“雞蛋裡會住著誰呢?我們敲開門看看好嗎?”

師請個別幼兒敲一敲,師:“誰來幫忙敲一敲?”

幼兒集體再來一遍“我們一起來敲一敲吧,這次一定能把它敲開了。”

師幼一起:“小小蛋兒把門開”

師小結:雞媽媽會生蛋,而小雞是從蛋裡孵出來的。 哎呀!雞寶寶又把門給關上了,我們一起再幫雞媽媽來敲一敲吧,讓小雞走出來! ③師“我們來看看小雞長得什麼樣啊?”

師:對,摸上去又舒服又柔軟,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毛茸茸“來形容。 師:“小雞還長什麼樣啊?”引出歌詞“毛-茸-茸-呀-胖-乎-乎“

師:“你們喜歡小雞,他們高興的唱起來了!”唱出歌詞:“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唱起來”

4.幼兒跟雞媽媽朗誦歌詞一遍

師:小朋友,跟著雞媽媽一起來念一念吧!(邊做動作邊念歌詞)

三、運用視訊,圖譜演唱歌曲

1. 師清唱歌曲,幼兒欣賞

師“剛才我們唸的兒歌,還可以唱起來呢!仔細聽!”

師:“你最喜歡唱那一句?”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譜逐句唱,“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幼兒看視訊欣賞歌曲,糾錯譜圖

師:“我們剛才排的順序對嗎?讓我們先來看看大螢幕!

師“誰願意上來重新給圖片拍拍隊!”

3.幼兒集體看著圖譜演唱歌曲(教師直接加入動作)

師:“我們一起看著圖譜來唱一唱吧!“雞媽媽要聽聽哪隻雞寶寶唱得最好聽。”

師小結:這是一首歡快、有趣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做《小小蛋兒把門開》

四、運用道具演唱歌曲

1.教師表演

師出示大蛋殼師進行演唱。師:“現在,金老師帶來了一個特大的蛋殼,

你們用好聽的聲音來唱,老師來表演。”

2.幼兒表演

教師“老師表演的好不好,掌聲在哪裡!你們想不想來呀!那先請優雅的女孩子來扮演小雞!”

教師“我們男孩子有沒有信心比女孩子跳的更好!請男孩子扮演小雞!”

3.親子表演

課後反思:

這節課對我來說,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在沒上之前我還比較緊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好把這節課上好,不過這些都是多餘的。在第一環節,我能把小朋友的興趣都拉過來(除了個別),對小朋友來說,上音樂課他們很開心,因為又能唱又能在加上動作來表演,他們很喜歡展示自己,這樣也能幫助他們來記住歌詞,所以我並不擔心他們。不過,我在道具方面可能還有欠缺,應該把小雞出殼描述的更生動一點,像看動畫那樣,這樣小朋友會更喜歡吧。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 篇3

一、活動目標:

在《小小蛋兒把門開》歌曲的伴奏下大膽想象,創作遊戲動作,感受一起活動的快樂。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遊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二、準備:

大雞蛋1個,小雞蛋15個,配班教師扮演雞媽媽,大班幼兒1名。(已輔導好部分教學內容),錄音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找雞蛋

1、以《小小蛋兒把門開》為背景音樂,幼兒跟著教師拍手律動。

2、雞媽媽出現,大家一起找雞蛋。

(二)小小蛋兒把門開

1、一起找到雞蛋,猜猜雞蛋裡有什麼?

2、小小蛋兒把門開,小雞進行邊唱邊表演。

3、教師扮演小雞進行歌表演。

4、多種形式進行練習,請幼兒上來一起躲在雞蛋裡,請小雞來敲敲。

(三)集體遊戲

1、幼兒扮演小雞,教師來敲蛋殼,小雞出殼遊戲。

2、讓幼兒猜猜小雞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小小蛋兒把門開有多個相關教案及PPT課件,還有MP3音樂下載,請點選這裡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 篇4

教學目標:

1、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

2、幼兒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著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圖譜一張、製作蛋殼一副。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培養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幼兒能基本掌握音樂遊戲的玩法及表演動作。

教學難點:

1、幼兒知道小雞是由雞媽媽生下雞蛋後孵出來的。

2、幼兒能大膽地到前面來表演動作。

教學過程:

1、語言遊戲,拉開故事帷幕。

教師帶領幼兒扮做雞媽媽和雞寶寶一起念“小雞”的兒歌,一邊捉蟲子吃。幼兒自由走動,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圖譜,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第一張圖譜,引導幼兒觀看圖譜上的是誰?它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問題。

(1)教師告訴幼兒雞媽媽今天要下蛋了,一邊模仿母雞下蛋時的叫聲“咕咕噠”,一邊將蛋寶寶從母雞媽媽身後抽出,到第三個時,讓幼兒一起模仿叫聲幫助母雞媽媽一起下蛋。逐個出示雞蛋裡的雞寶寶,並引用歌詞。

(2)教師告訴幼兒雞蛋裡的小雞寶寶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一邊學習歌曲歌詞“小小蛋兒把門開,開出一隻小雞來”。

3、出示第二張圖譜。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全身長滿了毛,胖胖的),學習詞語“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講歌詞“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張圖譜。

(1)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在做什麼?(唱歌)(2)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模仿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唱起來”。

(3)幼兒重複歌詞內容。

5、重複學習圖譜,增強幼兒對歌詞的記憶。

(1)教師告訴幼兒這裡還有小雞寶寶也很想和小朋友們做遊戲,然後出示第二隻雞蛋裡的雞寶寶,繼續學習歌詞,並跟音樂演唱。

(2)出示大雞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雞媽媽還生了一個這麼大的雞蛋,我們也一起來和蛋寶寶唱歌、做遊戲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音樂遊戲《小小蛋兒把門開》。

6、小結。

師:雞媽媽和小雞們真開心,我們也和它們一起出去捉蟲子吃吧。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著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提高了幼兒的音樂水平和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 篇5

活動目標:

1、願意親近小動物,感受新表現方法的趣味。

2、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和線條組合表現小雞的特徵,並用塗色的方法給小雞輪廓上色。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副(母雞、草墊若干)

2、油畫棒

3、豐富小雞形象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欣賞背景師:這是雞媽媽剛生下的一個蛋寶寶,我們一起來幫助雞媽媽孵蛋,看看蛋殼裡的小雞到底長什麼樣了。

二、教師師範:雞媽媽孵蛋

1、小雞出殼:添畫小雞的外形特徵,尖尖嘴、眼睛、翅膀、小腳師:小小蛋兒把門開,尖尖嘴兒鑽出來;小小蛋兒把門開,圓圓眼睛睜開來。

師:小雞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呀?(尖尖的,師總結小雞的嘴巴要尖尖的,這樣小雞才能琢破蛋殼鑽出來哦。)師:小雞的眼睛和嘴巴都鑽出來了,小雞的翅膀也想鑽出來,可是蛋寶寶不願意開門,我們一起請用好聽的話,請他開開門。(小小蛋兒把門開,拍拍翅膀鑽出殼)師:小雞的嘴巴,眼睛,翅膀都鑽出來了,這隻小雞為什麼哭了?你們猜猜為什麼?因為小雞的腳還卡在蛋寶寶裡面有點疼,我們一起請蛋寶寶再開一下門讓小雞的腳出來,小小蛋兒把門開,小雞的小腳鑽出來,小雞的腳很特別,他有幾根腳趾,我們一起來數數看?他的三隻腳趾是靠的緊緊的還是分的開開的啊?(小雞的三隻腳趾一頭是緊緊的靠在腿上,小雞的兩隻腳也是一樣長的,所以小雞小雞才能站的穩。)

2、幼兒添畫另一隻雞(提醒幼兒小雞的兩隻腳要分開一點,保持距離,腳趾要分開點哦)師:一隻小雞太孤單了,我們一起幫小雞再找個好朋友,變變變再變出一個蛋寶寶。(請一個幼兒添畫小雞的嘴巴,眼睛,翅膀,再請一個幼兒添畫小雞的腳,提醒幼兒小雞的三根腳趾要靠近小腿,兩條腿這間要分開些,這樣小雞才能站的穩。)

3、小雞理毛(用油畫棒,用點力氣)師:小雞剛從蛋寶寶裡面跑出來,用了很大的力氣身上的毛有點亂了,我用小梳子幫小雞把身體周圍的毛用小梳子梳一梳,只要梳小雞身體周圍邊邊的毛就可以了哦,小梳子,梳梳梳,每個邊都梳到,我幫小雞把毛用小梳子梳了一下,現在小雞更漂亮了。

三、幼兒操作:扮演雞-媽媽一起孵蛋師指導幼兒添畫小雞的'各種不同的形態,塗色,小雞的眼睛。

四、遊戲師:小雞寶寶們都出殼了,可以把他們送回到雞-媽媽那裡。送到雞-媽媽那裡的時候要講一句好聽的話。師先師範。(添到大背景上)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我來做媽媽,你們來做寶寶,快點把小門關起來。(做一遍)

活動反思:

在這次的送教下鄉活動中,我開展了小班閱讀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活動中所使用的大繪本是我和幼兒園的一位老師自己編畫自制的。熟悉建構式教材的人都知道“小小蛋兒把門開”是建構式教材小班下冊的一個主題活動,在整個主題活動中讓幼兒對一些從蛋中孵化出來的動物有一系列的瞭解,對於今天在馬目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說,開展這個活動其實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首先幼兒的年齡比較偏小,他們相當於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託班的年齡;其次,我是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實際水平還不是很瞭解;再次,幼兒平時對普通話的理解水平都還不是很好,對繪本的接觸就更少了。因此,首次接觸到這麼大規模的閱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和突破。在活動過程中,由於我對孩子的反應已經有了初步的估計,加上精心的活動設計,繪本中鮮明的色彩、圖案的吸引。整個故事雖然沒有直接連貫的情節,但總體上也是從易到難,有所提升的,如先從常見的小雞小鴨到不常見的烏龜,再到難得一見的鱷魚,我積極的引導鼓勵幼兒觀察、想象、學說、模仿等利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們很快的投入到活動中,並樂於來猜、來想、來說、來演,應該說整個活動是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活動目標也較好的達到了。閱讀對孩子的發展確實很重要,希望我的這個活動能讓孩子們喜歡閱讀,對我自己來說,通過這次上課,知道了無論是哪裡的孩子,無論是怎樣的閱讀材料,只要我們去挖掘,都會發現閃光的地方。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小蛋兒把門開》 篇6

設計意圖:

《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曲節奏明快、富有兒童情趣。整個樂曲貫穿了小雞的孵化過程,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學唱。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小雞出殼的故事情節,通過老師範唱、結合PPT操作,誘發孩子學唱的好奇心,再通過角色扮演將孩子自然地帶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使幼兒產生持久投入活動的熱情,提高對歌唱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和動作來表現歌曲。

2、體驗小雞出殼遊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PPT小雞出殼

2.小雞、蛋殼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入情境

出示小雞圖片:小雞長什麼樣?小雞是從哪裡生出來的?

故事引入:雞媽媽孵蛋

(二)感受歌曲

1.第一遍傾聽---教師邊清唱邊演示PPT

師:小小蛋兒門開,走出一隻什麼來?

2.第二遍—鋼琴

師:這個蛋寶寶裡走出小雞了嗎?追問:小雞是怎麼樣的?

3.第三遍—音訊

師:第三隻小雞也從蛋殼裡走出來了,它的心情怎麼樣呢?

4.第四遍—音訊

師:好多好多的小雞都從蛋殼裡走出來了。

(三)學唱歌曲

1.師(出示玩具蛋寶寶):雞媽媽還有一個蛋寶寶,小雞要從蛋殼裡出來,我們一起歡迎它。

2.情景遊戲:師扮演雞媽媽,孩子扮演小雞寶寶。小雞邊唱歌邊從蛋殼裡鑽出來。

(四)拓展練習

師:這裡有個大大的鴨蛋。小小蛋兒把門開,走出一隻什麼來?小鴨子是怎麼唱歌的?(幼兒一邊遊戲一邊唱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設想通過各種輔助材料(PPT、玩具、情景創設)等,力求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學唱的興趣。然而在執教中,問題接踵而來。我納悶:明明範唱比較到位,為什麼孩子對歌詞不能掌握?明明支架已搭建,為什麼孩子還是不能彷編?在聆聽姚老師和同仁們的深入剖析後,終於明白活動中的問題所在。

1.教材分析不夠到位

《小小蛋兒把門開》是教材小班下主題“小雞和小鴨”中的一個活動。在選擇教材時,我只關注這首歌旋律很好聽,卻沒有考慮歌詞的難易程度,及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這首歌的歌詞如第一句“小小蛋兒把門開”“毛茸茸,胖乎乎”對小班第一學期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包括第四環節的“拓展練習”的挑戰性,老師都沒有事先預想到,從而影響每個環節的紮實性。

2.教具的呈現不夠適宜

《指南》一直強調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小班孩子有其發展的特點,如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逐漸發展。儘管從理論上了解這一特點,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未能把握。在短短十五分鐘中,我不斷新增“味精”,想通過各種輔助材料去促進孩子的學唱興趣,事實上卻給了孩子太多的干擾。比如第一環節感受歌曲中,我運用了PPT,結合我各種形式的範唱,幫助孩子理解歌詞。雖然孩子很感興趣,但孩子的注意力卻沉浸在視覺衝擊中,從而干擾了專注的傾聽。“看似花哨”卻無效,無法讓孩子形成清晰歌曲旋律表象。

3.學唱環節不夠紮實

作為歌唱活動,“學唱歌曲”是本活動的重點。在自己的心中,存在這樣的想法:歌唱教學中“唸白”和“跟唱”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希望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在反覆傾聽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自然學會歌詞。因此在學唱環節,沒有對歌詞進行了相關的梳理,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也是孩子不會唱的原因。我比較認同李老師的建議,在出示PPT的圖譜中,有必要和孩子一起進行唸白,幫助孩子記憶歌詞。我深深感受到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得紮實和到位,才能達到活動的有效性。

本次教學活動,帶給了我很大的促動,讓我重新反思科學、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是有效歌唱教學活動的前提。就如戎老師所說:我們在設計教案時,不單單考慮“教”,更要考慮“學”。在設計教案時,我們需要多問問自己:這樣的設計合理嗎?有沒有考慮孩子年齡特徵,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教學最終落實到課堂之中,最終轉變為孩子習得的課程,這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所致。今後,我將多實踐多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5eoj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