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貓教學反思

貓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貓教學反思

貓教學反思1

《我是貓》這篇課文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文章主要講述一隻貓發現年糕,偷吃年糕後被粘住嘴巴,千方百計都沒能拔掉年糕,受到主人一家的嘲笑。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一隻小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了三條真理的過程。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鬱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作者借貓的遭遇,寄託了自己對弱者的同情。

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通過默讀、輪讀、範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形式,在讀中感悟作品的意義,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受到語言的薰陶,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字內容,瞭解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接著,我抓住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讓你發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反覆讀書,體會感悟,小組交流感受;最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作者對窮人、弱者的同情。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較為高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最後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讓你發笑的句子,並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讀一下,並找出讓你發笑的原因,這篇文章通過讀讓同學們自己在讀的過程中自己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讀中想,在想中體會作者對弱者的那種同情。總之,這篇文章在師生互動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當然,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感悟不夠深入,僅停留在這隻貓讓人好笑的層面。二是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唱讀的習慣根深蒂固,需要老師進一步加強指導,把不良的讀書習慣改過來。三是課文的寓意比較深刻,只靠學生讀的話,他們無法透徹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師引導也是讀懂這篇課文一個關鍵。

貓教學反思2

鄭振鐸的《貓》在傳統教學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展示貓的圖片來創設情境匯入新課,這次我大膽嘗試,尋求突破。

本文所在的.單元主題為“生命之趣“是鄭振鐸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它所寫的卻不是人的悲劇,而是貓的悲劇,故事平常而又平常,意義似乎也很有限,但經過作者的一番加工,寫在小說裡,卻產生了辯證的效果,它不止能喚起學生對動物的憐憫之心,而且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思考。可以說本文唱響的是一首“弱者的輓歌,人性的牧歌”。

針對這樣的文章主題我想換一個方法匯入。於是我發現作者鄭振鐸的姓名很有意思,“鐸”古義為大鐘,寓意警示,不恰好和本文所表達的主題相關嗎?所以我從作者的姓名入手,設計了導語,配上悲傷警示的音樂,激發學生深思,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文字的興趣。從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效果確實不錯。看來只要敢於求新求變不怕失敗,總將有所收穫。

本課在參加“校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在“武安市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名次。

貓教學反思3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細緻、生動地描述了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以及“貓和人”的和諧情趣。如學習第二節時,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並通過朗讀並結合生活體驗,深化對“蹭”的感受,體會“人和貓”的和諧情趣。

接下來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主要手段,通過自由朗讀第四節,讓學生感受小貓滿月時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把貓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但在這節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儘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其次、是讓學生齊讀課文,一定程度上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要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朗讀理解,不能由老師設定模式來約束學生。

第三、是在學生評論其他同學讀課文時,評語不是很豐富,比較刻板,應引導學生使用多變的語言評價。

通過本課的學習,覺得自己在蛻變。儘管現在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堅信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在我不斷的努力下能夠更快成長。在這裡也感謝親愛的老師們,你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給予我無窮的力量。

貓教學反思4

今天,我執教了老舍先生的《貓》這一課。這篇文章非常簡短,描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了訓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我抓住貓的老實,貪玩,盡職這三個特點,先讓學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寫了貓的這些特點,並反覆朗讀。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剛滿月的小貓時,不像在寫一隻貓,倒像寫一個可愛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老實,作者就抓住貓愛睡覺這一事例來寫的。因此,我佈置的課後作業是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仔細觀察,然後寫一寫。

不足之處:

1、對課文的深度和廣度挖掘的不夠,我引導孩子們從貓的老實,貪玩,盡職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但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講解,最後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進行總結。

2、學生齊讀的次數過多,用的'時間長,以至於後面的內容一帶而過。以後需要掌控好時間。

3、講解第一自然段時用的時間太多,後面貓的溫柔可親,勇猛,都沒有進行深入講解。而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之處也沒有體現出來來。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課前備課很重要,但是課後反思也很重要,通過反思,可以不斷完善自己,使我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可以使自己今後的教學過程更充實,更完善。使自己的教學經驗更豐富。

貓教學反思5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一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裡的貓愛同兒女,無論是古怪的貓還是淘氣的貓,在老舍眼裡都是十足的可愛。二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是要感受人與動物是朋友,我把本課教學的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通過師生分工朗讀等方式,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事例寫具體的表達方法。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字裡行間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髒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還有“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一個小小的“蹭”字不僅寫出了小貓的可愛,還把老舍爺爺與貓之間互相喜愛的感情也表達得淋漓盡致。寫貓的可愛時,“它在花盆裡摔跤,抱著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麼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的孩童。這樣飽含情感的語句比比皆是,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貓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是我比較喜歡的課文之一,在作者筆下可愛的小貓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教學前我找了相關的資料,教學時還是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不均勻,提前預習好的同學已經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了,但是一小部分同學朗讀時還是比較困難,其原因就是這部分同學沒有去預習或者認真預習,預習時遇到自己讀不來的生字一筆帶過,不聞不問,這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預習習慣,很不好。

2、學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好,四年級的語文和三年級語文相差挺大的,以前都不怎麼讓學生去概括課文的大意,段落大意。但是四年級卻有了明確的要求,從開學到現在,一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這種能力,但還是不盡人意。同時發現班裡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特別是一部分留守兒童,因為都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家庭作業上家長指導不了,因為沒有大人的監管學生也開始懶惰。雖然學校裡的作業能勉強完成,但還是解決不了實質的問題。

3、在仿寫這一塊學生積累的語言不多,都是自己比較簡單的幾句話。語言積累有待加強。

在課堂上出現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下的同學,這些學生一般有不預習課文的不好習慣,比較懶惰。針對這樣的情況還得跟家長取得聯絡,希望能改掉他們不好的習慣。

貓教學反思7

《貓》這篇文章看似很簡單,但我反覆品味過後,總有很多新的教學思路。第一件事情就是依據三維目標初定教學目標:

1、通過品析生動細緻的描寫,感悟作者對三隻貓的情感態度。

2、揣摩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真正操作起來確實不易。如何努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所以開始匯入時我便設計了一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寵物話題,這樣內容上比較接近學生,從情感角度上學生自己能放鬆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這節課就是以“情”貫穿始終,相處述情——亡失訴請——析情明理,都緊緊圍繞作者的情感態度展開。三個主問題的設定既要挖掘學生的表達力,又要讓學生自主品味出作者對三隻貓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從而引申到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

儘管我也在不同的班級試驗過多次,儘管在細節上反覆琢磨,向本組老師請教指導,但是這節課最後還是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1、時間安排前緊後鬆。可以將課前預習部分在課前落實紮實,課上點到出現問題最多的字詞即可。這樣可以節省一分鐘左右。讓學生在最後的練習環節上有更充足的時間,讓練習更充分,真正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聲。

2、“析情明理”環節,完全可以讓學生放開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謂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師講解的一模一樣才對,一定要相信學生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而這個環節,學生們對自己的感受已經談的很好,我又出示了自己的體會,實屬多餘,這樣就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所以一定要相信我們的學生!

3、感悟人生哲理這個環節,其實沒有必要追求形式上的多樣。起初,我在備學生的時候,一直在想,學生們一定有很多不同的見解,討論交流可以讓他們將自己的感受完全展示出來。但人生哲理是一個學生內化在心裡的感悟。因此,給他們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們靜下心來去感悟,然後紛紛展示交流即可。所以沒必要為了討論而討論,小組討論要有其真正的實際作用才是真正有效的討論環節。

4、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反覆多樣的閱讀來獲得體會的`,但這節課中我只寄希望於課下的預習,課上朗讀及默讀的環節都是輕輕點水一般,沒有深入閱讀。其實在第一個環節上,可以設計一個初步朗讀重點語段的環節,讓學生首先從字面上感知課文內容。而有些情感體驗的詞語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讀出來,相信效果會更好。

5、點評小練筆的時候最好也能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來展開評論。這樣又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這次課讓我收穫很多,尤其向本組老師身上學到了嚴謹的教學態度。有的時候意思相近的一句話,我們反覆修改斟酌字詞,儘量讓自己的課收到完美的效果。當然這樣一個反思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的過程,在不斷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時常反思!

貓教學反思8

《貓》是鄭振鐸小說,課文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鬱,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本文篇幅較長,用一課時講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認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

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作者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感悟作品的主旨。

一、分別說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

三隻貓來歷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結局更不同。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和概括敘述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能實現了這一目標。

二、找表達感情的句子,體會作者對貓的情感變化。

作者對第三隻貓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用筆默最多。前兩隻小貓略寫,第三隻小貓詳寫。這樣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鋪墊。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從而引出散文的終極目的是讓人明理。

三、說感悟,明道理。

這一環節學生髮言的人數多,說出了自己的認識,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最後聯絡學生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了:本文寫什麼?怎樣寫?為什麼寫?以上由淺入深,逐塊推遞,讓學生自由說話、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四、抓住文中的伏筆和鋪墊,理解文章前後照應。

本文中即有伏筆,又有鋪墊,正好教學生簡單區別一下,二者區別是細微的,都是寫作的技法,講究一個行文的前後呼應。區別在於,而伏筆是埋下關子,設下包袱,你後面得抖開包袱。鋪墊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礎,以便後面的高潮。僅從運用來看,伏筆與下文承的“點”有一段距離,甚至是文首與文尾;而鋪墊一般是緊接著,如前面寫環境景物他人,接著就寫主要人物。從課文中舉例進行討論分析。一部分學生能理解。

課上完了,目標基本實現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主動。回顧這堂課,自己並不十分滿意,覺得最大的遺憾是:

學生自由說話了,學生主動說話了,但學生說的還是少,老師講的還是多。

分析原因:

1、因為平時上課總怕學生什麼也不知,所以,一上課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一不發言我就說。

2、學生預習情況比我估計的`要差。學生一說慢了或說錯了我就著急。

3、傳統的教學觀念的“餘毒”還影響著我,有問題就急著要答案。沒有好好的讓學生討論解決。

當然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可是,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這將是我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探索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大收穫,那就是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後我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最大的舞臺。

貓教學反思9

今天,我教授了老舍先生的《貓》這一課。這篇文章非常簡短,描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重點講解: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我抓住貓的老實,貪玩,盡職這三個特點,先讓學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寫了貓的這些特點,並反覆朗讀。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小貓時,不像在寫一隻貓,倒像寫一個可愛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老實,作者就抓住貓愛睡覺這一事例來寫的。因此,我佈置的`課後作業是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仔細觀察,然後寫一寫。

當然,我這節課也不是完美的,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對課文的深度和廣度挖掘的不夠,在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中,像課文中那樣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的特點我沒有深入去講,給學生的印象不深。

2.在寫作指導中,也沒有讓學生練寫,鍛鍊學生寫作能力。

3.時間把握不充足,再課後閱讀連結上,應給出學生時間,讓學生比較兩者的寫作不同之處。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課前備課很重要,但是課後反思也很重要,通過反思,可以不斷完善自己,使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使自己今後的教學過程更充實,更完善,在教學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貓教學反思10

今天我在紅太陽國小借班上了《我是貓》這篇課文。《我是貓》是語文S版國小五年級第六單元“名著之旅”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日本夏目漱石的名著,全書共十一節,本課節選自第二節。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一隻小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了三條真理的過程。教學中,我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習方法的貫穿。陶行知先生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引導學生品讀、理解課文的同時,更注重學習方法的貫穿。如:通過學習貓發現的第一條真理後小結學習方法,體會第二、三條真理時,讓學生按照學法,有步驟地進行學習。整個過程由扶到放,由易到難,慢慢過渡,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不斷增強。

2、注重教學語言的抑揚頓挫,評價語言具有針對性、激勵性和導向性。比如,當學生沒有讀出焦急的語氣時,我引讀“越??越??”的句子;當學生表演完時,我給予肯定,給予獎勵,也鼓勵同學們提出自己的建議,以評促演。從而營造了一種輕鬆、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動參與,樂於展示自己。

3、注重說話訓練的滲透。課堂中設計的說話訓練是一個亮點,老師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孩子像花兒一樣在課堂上綻放,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個性。

4、注重大語文思想的滲透。課外拓展延伸時,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真正使學生終生受益。

當然,一堂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對文字的體會感悟不夠深入,僅停留在這隻貓讓人好笑的層面,對深層的寓意體會不到位。

2、要加強朗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達到預期的目標。如,齊讀時,抓重點語句讀,學習王崧舟老師用語言進行鋪墊渲染,通過朗讀的復沓一步一步加深讀的深度,讀出語文味,也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貓的心情。

3、寫作技巧的總結應自然無痕,隨機滲透。思想是鹽,要把它放進湯裡,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吸收。所以不必在結課時刻意總結寫作方法,應在講解相應段落時滲透其中,如水過無痕、潛移默化。

國小語文教學究竟該走向何方?全國小語專家崔巒老師給我們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簡單不是“粗糙”,不是“簡單化”,它追求的是語文的最高境界——真實、紮實、樸實。讓我們記住崔老師的話,以此共勉。

貓教學反思1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專題是側重於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的方法。所以第一課時我以掌握字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髮現貓的特點:成年貓性格古怪表現在:老實貪玩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膽小勇敢。而滿月的小貓則既淘氣又可愛。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字裡行間都充滿了作者對貓的喜愛。那麼,作者是怎樣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呢?就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重要內容。

課上,老師抓住讀中思考、讀中領悟、悟有所得,學以致用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去領悟、學習作家描寫小動物的不同方法並給予充足時間讓學生去練筆,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鼓勵學生勇於展示,樂於表達。老師語言幹練,引導到位,關注學生,關注文字,關注個性,點評中肯,褒貶適中;學生感情飽滿,積極投入,感情朗讀,樂於表達。但習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時間的`閱讀積累,留心觀察,感悟生活,不斷學習方法,時常練筆,由興趣到能力,慢慢地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儘管孩子們的習作片段令人不甚滿意,但我還是相信今後孩子們的作文會越來越好的。

課件精緻,容量大,效率高,力求樸素簡潔之美;時間駕馭充分。

貓教學反思12

《貓》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字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絡,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在指導學生體會貓老實、貪玩的矛盾性格時,總想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一天一夜”等重點詞語談理解,幾名學生回答後,總覺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這一環節耽誤了不少時間。使得在學小貓可愛這一段時時間較緊,學生沒時間背一背課文。課後仔細想想,如果老師當時能及時點撥一下:“你是從那些詞語讀出來的`?”學生會較快說出感受,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另外,在理解“可是”這個表示意思轉折的詞語時,教師處理得比較倉促,只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男女生對讀來滲透它在句子中的作用,應該在學習貓的既貪玩又盡職的矛盾性格時,可以再通過師生對讀來滲透“可是”在文中的作用,我想,學生對它的理解會更深刻。也會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昇華。

貓教學反思13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語文S版國小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它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詢問,最後還是不明白快樂是什麼。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教態自然,優雅,對學生有親和力,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板書大方,有實用性。

2.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值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並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自己對“燕子、蜜蜂、青蛙為什麼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為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說:“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的學生就說“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通過在千千萬萬朵花中採來花粉,才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並且它的勞動創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辛辛苦苦造出來的蜂蜜,和大家一起分享,它覺得很快樂。”有的學生說:“青蛙一天到晚蹦來蹦去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保衛莊稼,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說:“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還有的說:“波斯貓整天待在主人為它準備好的軟綿綿的皮沙發上,什麼都不缺,它對燕子、蜜蜂、青蛙做的事情不敢興趣,所以它找不到快樂”……這樣,通過讀、說,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3.讓學生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學會品詞品句,讀有所悟。

“抓住關鍵詞語讀好句子”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我教學《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時,我就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並劃出,然後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比如找到“一口一口”“千千萬萬”“蹦來蹦去”就讓學生標出來,重讀,這樣學生就能把握詞語表達的意思了。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採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並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隻蜜蜂往返飛行10次,採集1500多朵花才釀成一滴蜂蜜。此時,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有了以上兩句句子教學基礎,學生自然而然讀出青蛙整天蹦來蹦去捉害蟲的快樂情感,學生讀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勞動獲得成果”的道理。整堂課上書聲琅琅,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特點,突出了“以讀為本”。

4.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情感,受到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深入鑽研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徜徉其中,放飛心靈與文字對話,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二課時引課時放歌曲《勞動最光榮》,讓他們從歌聲中感悟“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為後文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在成功之餘,還存在著缺點;

1.教師課堂上教學語言有些重複,耽誤了時間。

2.複習引入時學生開火車讀詞語的時間也有些長,使課堂上出現了前鬆後緊的狀況。

3.結尾總結時因為時間關係不夠精彩,使學生感情昇華上欠缺了一些促進因素。

貓教學反思1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寫得栩栩如生。文章結構嚴謹,語言風趣親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無比喜愛之情。這樣的課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對於《貓》這樣的抒情散文而言更為有效。因此,我在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後,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找讀有關描寫貓性格古怪或淘氣可愛的句子,並且說說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由於本文的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所以,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採用不同的形式讀,根據不同的要求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不斷地昇華。

整堂課的教學我主要採用了以讀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讀是為了寫,為了表達。因此,課堂上我帶領孩子們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蹭”的一字千金,“小梅花”的`準確恰當而富有人情味,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還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將文章的空白點表達,如貓追老鼠,貓玩線團等情景。這節課,熱熱鬧鬧,學生興趣也較濃!貓的可愛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又一個問題出現了,便是讀寫結合的問題,也就是怎麼樣將一個事物寫具體形象的。我感覺這堂課我的這個訓練點抓的很不到位,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注意這方面的訓練。

貓教學反思15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裡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感覺光靠辨別一個詞在語境中褒義,還是貶義,想讓大部分學生真正讀出老舍對對貓的'喜愛,很難到位,因此我讓學生自己一讀、二讀,一步步體會到作者是通過表達出無奈(可遭了殃),體現出對貓的喜愛,再結合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真拿你沒辦法的喜愛,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學生的情感朗讀體會就很容易到位了。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0jde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