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詩以懷秋的散文

詩以懷秋的散文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一年四季,餘獨愛秋。秋之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麼羞澀、夏那麼坦露、冬那麼斂藏;秋之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麼嫵媚、夏那麼火熱、冬那麼含蓄。時值金秋,收穫季節,何以懷秋,詩以言之。從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釆擷懷秋名句,實在是一種美麗的遇合,因為借綽約動人的詩詞歌賦,可以嘗試著從當下的焦灼忙碌中安靜下來,對秋色秋景作盡情的凝望與思索。

詩以懷秋的散文

《詩經》雲“秋日悽悽、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對秋髮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至,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後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改為“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悽悽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寫的是悽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有感而作,刻畫出蕭瑟悽清的秋聲秋意,表達了思鄉懷人的落寞情懷,意境悽切而古澹。

相比上述對秋的悲涼與無奈,李白在感慨之餘也盡現了豪放詩人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仙豪邁闊大的胸襟。其言明朗樸素,音調激越高昂,其韻回綿悠長,斷續無跡,可謂達到了豪邁激情與自然秋色和諧統一境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詩聖杜甫寫的是自己的數間破茅屋,表現的卻是胸襟博大、憂國憂民的情感,展現其推己及人、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的《秋詞》讓人眼前一亮,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病,此君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富詩意。“詩以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東坡先生以景議人,其曠達可見一斑,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好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可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最後,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雲淡風清與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這是一曲高秋的讚歌,雖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並不在“望”字,而是極盡讚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之高遠無極。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清爽今夜,丹桂飄香,秋意正濃時,低吟淺唱這些千古傳誦的懷秋佳句,我有如豪飲醇酒,沉醉在這唯美空濛的秋之境像之中,不知歸路、難以自拔……

標籤: 詩以 懷秋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wenxue/wngd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