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隨筆/心中那盞燈

隨筆/心中那盞燈

子夜時分。趁著沐浴後的餘溫,鑽進被子裡裹著,斜斜地靠在床頭。燃一隻香菸,任輕颺的煙線嫋嫋,瞄著床頭燈出神。

隨筆/心中那盞燈

我忽然發現,這燈好美!幾何圖形的搭配是如此的奇特!直線和曲線的.交融會如此完美!冷暖色的漸進和交相輝映,會如此溫馨愜意。迷離中,色的和諧,光的和諧,融融地瀰漫著。和諧以致溫馨,中庸而感受愜意,我沉醉……

不知為何,聯想起曾文正公的一副聯語,“撐起兩根窮骨頭,養活一團春意思”。

1975年哥哥在大邑沙渠當知青時,我去他那裡玩。窮極無聊時,去鄉場上買了幾張打字紙,寫上這幅聯語和一些詩詞,貼在簡陋茅屋的泥巴牆上,為大家帶來了些許樂趣和朦朧的企望。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黑五類”子女,對這副聯語我一直有著格外的親切感,它伴隨著我的成長,給了我許多激勵和安慰。

俗話說,春意盎然。春者,推也,出生萬物。甲骨文的“春”字從艸屯,從日,艸在上、日在下,中間是“屯”,似草木破土而出。這個字既是象形,也是會意,指草木胚芽在春日暖陽的光合作用下,滋養其陰,潤養其陽,勃勃生機,葳蕤紛披。春之意思在於活,活的關鍵在於養。養,既是指道家的培養先天元氣,更是強調儒家的培養品德,涵養意志,修養心中的正氣。

鄭孝胥有幅書法集聯,“養氣不動真豪傑,居心無物轉光明”。養氣不動,是不輕舉妄動;居心無物,是心無掛礙。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心有明燈,無求抑貪,知足止奢。“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脫俗瀟灑,適意自然,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實。如此,可謂養氣。

記得禪宗有個公案叫做“吹燈見明”。說的是德山宣鑑禪師從龍潭崇信禪師學禪。一天晚上,他在龍潭的方丈室侍侯時,龍潭對他說“天已很晚了,你回去休息吧”。德山告辭出門後很快又返回來說,“外面太黑了,看不清路”。龍潭於是點了一支蠟燭遞給德山,德山正要接過去時,龍潭卻忽然把蠟燭吹滅了。德山於愕然之中,頓悟禪機妙諦,禪理如“燭”,需要自己在心裡去點亮它,“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標籤: 盞燈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wenxue/j0xz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