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生活經驗 >

完璧歸趙歷史背景和意義

完璧歸趙歷史背景和意義

楚國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拿去獻給楚國國君厲王。厲王叫玉匠鑑別。玉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厲王認為卞和是個騙子,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楚厲王死了以後,武王當了楚國的國君。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給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武王也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武王死了以後,文王繼承了王位。卞和於是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痛哭了幾天幾夜,眼淚哭幹了,連血也哭出來了。文王聽到這事,便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多得很,為什麼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呢?”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傷心自己的腳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寶玉竟被說成石頭,忠誠的好人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最傷心的原因啊。”文王便叫玉匠認真加工琢磨這塊璞玉,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完璧歸趙歷史背景和意義

完璧歸趙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餘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遊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後,和氏璧不翼而飛。50餘年後的公元前283年,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鑑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

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秦昭王獲悉此事後,致信趙王說,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趙惠文王得到信後,一下子拿不定主意,十分為難,於是就把大將軍廉頗和其他許多大臣召來,商量對策。如果把和氏璧送給秦國,恐怕秦國不會真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白白地受到欺騙;如果不給,秦強趙弱,又怕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左右為難,想派個使者到秦國去交涉,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正在此時,宦官頭目繆賢走出來說:“我有個家臣,叫藺相如,此人智勇雙全,不如派他到秦國去。”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國呢?繆賢就告訴趙王說:“我以前曾經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國去。藺相如知道後,勸阻我說:‘你怎麼知道燕王會接納你呢?’我告訴他說:‘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當時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錶示願意和我交個朋友。因此,我決定到燕國去投靠燕王。’藺相如聽了說:‘趙強燕弱,而你又是趙王的寵臣,燕王才願意和你交朋友。你得罪了趙王,如果逃到燕國去,燕王害怕趙國,決不敢收留你,只會把你捆綁起來送回趙國。到那時,你的性命就難保了。你不如脫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斬人的斧子上,親自去大王面前認罪請求處罰,大王寬厚仁慈,或許能得到大王的寬恕,’我聽後照著做了,大王您果然寬恕了我。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夠出使秦國並圓滿完成任務。”。

趙王派人把藺相如召來,問道:“現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來換和氏璧,可以答應嗎?”藺相如說:“秦強趙弱,我們不能不答應。”趙王又問:“要是秦王得了璧,卻不肯把城交給趙國,又該怎麼辦呢?”藺相如說:“確實如此,但秦國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如果趙國不答應,那就是我們理虧,秦國也正好有藉口攻打趙國;要是趙國把璧送到秦國,而秦國不肯把城交給趙國,那麼就是秦國理虧。比較一下,我認為最好是答應秦國,把璧送去,讓秦國負不講道理的責任。”停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想大王現在可能沒有適當的人選吧,我倒願意出使秦國,假如秦國真的把城邑交給趙國,我就把寶玉留在秦國;如果秦國不交城邑,我一定把寶玉完完整整地帶回來。”

於是,趙惠文王任命藺相如做使臣,帶著和氏璧西使秦國。秦昭王在章臺(秦宮名,舊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水)接見藺相如,藺相如雙手捧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璧。展開錦袱觀看,果然純白無瑕,寶光閃爍,雕鏤之處,天衣無縫,真不愧是稀世之寶,非常高興,又依次遞給妃嬪、文武大臣和侍從們欣賞,眾人都嘖嘖稱讚,歡呼“萬歲”,向秦王表示祝賀。

過了很久,秦王卻絕口不提以城換璧的事,藺相如知道秦王絕對不會以城換璧,心生一計,對秦王說:“這塊寶玉很好,就是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聽後,就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接過璧,迅速後退幾步,身子靠著柱子,憤怒得連頭髮都快豎起來;義正詞嚴地對秦王大聲說道:“大王想要這塊美玉。寫信給趙王。答應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當時趙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得無厭,仗著勢力強大,想用幾句空話騙取趙國的寶玉。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來。可我卻認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騙,何況秦國是個堂堂大國呢?再說也不能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傷了兩國的和氣。趙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並且還齋戒了五天,寫了國書,然後派我作使臣帶著寶玉到秦國來。態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卻在一般的離宮接見我,而且態度又這樣傲慢。大王把這麼貴重的寶玉,隨便遞給宮女侍從們觀看,分明是在戲弄我,也是對趙國不尊敬。我看大王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來,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在柱子上撞個粉碎”。說罷,舉起和氏璧,眼瞅柱子,作勢向柱子砸去。

...檢視更多

秦昭王坐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璧獻給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寶璧給妻妾和左右侍從傳看,左右都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昭王沒有用城邑給趙國抵償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紅斑,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昭王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於是手持璧玉退後幾步站定,身體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對秦昭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給我們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議的結果不想把寶璧給秦國。我認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呢!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臺觀接見我,禮節非常傲慢;得到寶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收回寶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藺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並召來主管的官員檢視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給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是不可能得到的,於是就對秦昭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

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秦昭王估量此事,畢竟不可強力奪取,於是就答應齋戒五天,請藺相如住在廣成賓館。

...檢視更多

戰國年間,趙王得到了一塊原是楚國丟失的寶玉即和氏璧,秦王聽聞後,遂送信表示自己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和氏璧。趙王看了信以後十分不安,他認為秦王不會這麼大方,無非是想騙走寶玉罷了,可是又不敢違抗,於是不知所措。此時,趙王手下的一員大臣,藺相如主動請命由他帶著和氏璧面會秦王,表示他能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願以城池交換,一定可以將該寶玉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趙王深知其才智與為人,就應允了。藺相如來到秦國後,將和氏璧奉上,秦王愛不釋手,還傳給群臣、愛妃們一一觀看,唯獨不提城池之事。藺相如站在一邊等了很久,見秦王並無交換誠意,也無歸還寶玉之意。於是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寶玉十分珍貴,但是有一處瑕疵,讓我來指給你看。”秦王一聽十分緊張,立馬將該玉交到藺相如手上,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後,後退幾步,靠在柱子上,說:“當初大王承諾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大臣都說秦王不可信,我卻不認同,認為秦王作為堂堂大國君主,豈能言而無信。因此我執意勸趙王將和氏璧交於我帶來秦國。誰知您絲毫沒有換城之意,如果大王只是想強取此玉,我願與此玉一同撞碎在這柱子上。”秦王聽聞,連連阻攔,聲稱願意割城交換,而藺相如看出了秦王並無真心,於是假借令其齋戒五日之名,偷偷將和氏璧運回趙國,直到交換儀式當日,秦王才發現和氏璧已經回到了趙國,卻也已經無濟於事了。

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原本是由楚文王所有的楚國國寶,在楚國君主手中世世代代傳承了三四百年。後來,諸侯爭霸,誰都想把這塊寶玉據為己有,而完璧歸趙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戰國末年,七雄爭霸,即秦韓趙魏楚燕齊,加上名義上的中山與周王室,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經成為了那個年代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昭襄王,他為人英明、野心勃勃,從宣太后和國相魏冉手中奪回政權,任用范雎為相、白起為將,推行遠交近攻的擴張政策,國力始終在不斷的增強,此時的秦國已經初顯統一六國之勢。此時的趙國國君是趙惠文王,其父趙武靈王為了壯大軍事勢力,因此使文王年幼繼位,由肥義任相國輔佐他。趙惠文王登基四年以後,由於其兄趙章安陽君造反,將肥義殺害後,兵敗逃往趙武靈王的沙丘宮,最終被圍困所殺。此後趙惠文王下令,以趙武靈王私藏叛賊的罪名將父親殺害,從此自己執掌政權。

完璧歸趙一定程度上,也是秦趙兩國的外交之爭,秦王生性持重,深諳權謀,而趙王則略顯悠遊寡斷,猜疑心極重,好在他懂得用人,手下不乏文武賢臣良將,為趙國的壯大以及能與秦國抗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在完璧歸趙的六十幾年之後,強秦還是吞併了趙國,和氏璧也最淪到秦始皇手中做成了他的玉璽。

...檢視更多

藺相如是趙國的一個英雄,他作為一名大臣,為了能夠保住和氏璧,從容遊走在生死之間,其氣魄和膽識都是為人所欽佩的。藺相如在千百年來都是能臣的優秀代表之一,他能夠在三年內,從一個門客晉升為上卿,足以證明其能力和過人的本領。

藺相如是個有勇有謀的勇士,他出身貧寒,在一個極其重視出身的社會裡,藺相如是不可能有機會嶄露頭角的,偏偏這時代的號角一吹響,藺相如就像響應號召般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藺相如能夠出現在趙惠文王的面前,還要多虧繆賢的舉薦。這一切都要從那塊“和氏璧”說起,秦國聽說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也是就給趙國來信,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這塊玉,趙國君臣上下商議,給了秦國未必會割讓城池,不給又怕秦軍攻打。給不給都是很麻煩的事情,這個時候,繆賢大膽進言,建議趙惠文王讓他的.門客藺相如試試,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趙惠文王在朝堂之上接見了藺相如。

趙王見到藺相如就問他,怎麼處理和氏璧這件事。藺相如便給趙王分析,趙王如將和氏璧獻給了秦國,而秦國不把城池割讓給趙國,秦國在道義上是失信的,而趙國不給秦國和氏璧,也是失信,到底哪一個更理虧,自然不言而喻。

兩種對策衡量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於是,趙王又試探性地問道誰能夠擔任出使秦國的重任,藺相如毛遂自薦帶著和氏璧就到了秦國。

到了秦國,秦王見著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來,十分高興。藺相如獻上了和氏璧,把這塊寶玉給眾人傳看,秦王很高興,但是言語之間卻沒有要割讓城池的意思。藺相如便趁機對秦昭王說:“這塊玉上有一個瑕疵,請讓我指給你看。

...檢視更多

藺相如是趙國的一個英雄,他作為一名大臣,為了能夠保住和氏璧,從容遊走在生死之間,其氣魄和膽識都是為人所欽佩的。藺相如在千百年來都是能臣的優秀代表之一,他能夠在三年內,從一個門客晉升為上卿,足以證明其能力和過人的本領。

藺相如是個有勇有謀的勇士,他出身貧寒,在一個極其重視出身的社會裡,藺相如是不可能有機會嶄露頭角的,偏偏這時代的號角一吹響,藺相如就像響應號召般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藺相如能夠出現在趙惠文王的面前,還要多虧繆賢的舉薦。這一切都要從那塊“和氏璧”說起,秦國聽說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也是就給趙國來信,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這塊玉,趙國君臣上下商議,給了秦國未必會割讓城池,不給又怕秦軍攻打。給不給都是很麻煩的事情,這個時候,繆賢大膽進言,建議趙惠文王讓他的門客藺相如試試,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趙惠文王在朝堂之上接見了藺相如。

趙王見到藺相如就問他,怎麼處理和氏璧這件事。藺相如便給趙王分析,趙王如將和氏璧獻給了秦國,而秦國不把城池割讓給趙國,秦國在道義上是失信的,而趙國不給秦國和氏璧,也是失信,到底哪一個更理虧,自然不言而喻。兩種對策衡量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於是,趙王又試探性地問道誰能夠擔任出使秦國的重任,藺相如毛遂自薦帶著和氏璧就到了秦國。

到了秦國,秦王見著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來,十分高興。藺相如獻上了和氏璧,把這塊寶玉給眾人傳看,秦王很高興,但是言語之間卻沒有要割讓城池的意思。藺相如便趁機對秦昭王說:“這塊玉上有一個瑕疵,請讓我指給你看。於是,秦王便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迅速退後,怒髮衝冠地說:”有瑕疵的不是玉,而是大王的誠信!如果大王要強迫我交出玉,我就和這和氏璧一起葬身於此。“秦王一聽,不敢怠慢了藺相如,要藺相如提條件,藺相如說:”趙國為了將和氏璧送到此地,趙王齋戒了五天,按照理解來說,你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設九賓大禮,這樣以後我才能心甘情願將寶玉獻給大王。“

秦王不敢違背藺相如的話,於是真的照著他說的話做了。在過去的五天都以隆重的禮節接待藺相如,相如一見秦王便坦白:”秦國從穆公以來二十多位國君,沒有一位能夠堅守信約,我怕被秦國欺騙而辜負了趙國,所以叫人先把玉送回去了。如果秦王誠心想和趙國交換,那麼秦王請先割讓二十座城池,趙國一定派人將玉送來,秦強趙弱,趙國是不會欺騙秦王的。相如自知犯了欺君之罪,請求秦王處罰。“藺相如說完這番話後,群臣莫不震驚,秦王自覺被趙國玩弄,本想處死藺相如,但不能為了區區一塊玉而傷了兩國的和氣。於是,秦王也就放過了藺相如,這樣藺相如安然回到了趙國。

藺相如甘冒生命危險為國家效命,見其忠勇,而秦王雖然受到藺相如的欺騙,卻能顧全大局對藺相如以禮相待,表現出了大國君主的氣度。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檢視更多

完璧歸趙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眾所周知,秦王不過是想要騙取和氏璧罷了,並不會真的割讓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然而趙王迫於秦國強威,不得不派藺相如出使秦國,那麼藺相如是如何智鬥秦王,拿回和氏璧完好歸趙的呢?

完璧歸趙

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帶得意洋洋地接見了藺相如以後,藺相如便將帶來的寶玉獻上,秦王接過來後甚是歡喜,愛不釋手地左看右看,看罷還傳給身邊的愛妃與群臣一一觀賞,就如同在炫耀一件屬於他自己的寶物,朝上議論紛紛,十分熱鬧,可秦王完全沉浸在看到寶玉的興奮中,一言不提割城之事。

藺相如見狀,便也明白了秦王的意圖,於是他便想了個主意從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他上前一步,對秦王說:“大王,這玉雖然甚是美觀,但也有一處小瑕疵,讓我來指給您看。”秦王一聽,立馬緊張下來,馬上把和氏璧拿回來遞到藺相如手中。藺相如接過和氏璧後,捧在手中後退幾步,靠在一根房柱上,對秦王說:大王千里迢迢派使者來表示願意割城交換,趙王是信任秦王作為一國國主的威嚴,於是派我來此,可我來此已久大王卻絲毫不提換城之事,如今大不了我與和氏璧一同碎於此處。”說罷便舉起和氏璧做出要砸的樣子。 ...檢視更多

完璧歸趙的故事是怎樣的

戰國年間,趙王得到了一塊原是楚國丟失的寶玉即和氏璧,秦王聽聞後,遂送信表示自己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和氏璧。趙王看了信以後十分不安,他認為秦王不會這麼大方,無非是想騙走寶玉罷了,可是又不敢違抗,於是不知所措。

藺相如完璧歸趙

此時,趙王手下的一員大臣,藺相如主動請命由他帶著和氏璧面會秦王,表示他能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願以城池交換,一定可以將該寶玉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趙王深知其才智與為人,就應允了。

藺相如來到秦國後,將和氏璧奉上,秦王愛不釋手,還傳給群臣、愛妃們一一觀看,唯獨不提城池之事。藺相如站在一邊等了很久,見秦王並無交換誠意,也無歸還寶玉之意。於是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寶玉十分珍貴,但是有一處瑕疵,讓我來指給你看。”秦王一聽十分緊張,立馬將該玉交到藺相如手上,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後,後退幾步,靠在柱子上,說:“當初大王承諾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大臣都說秦王不可信,我卻不認同,認為秦王作為堂堂大國君主,豈能言而無信。因此我執意勸趙王將和氏璧交於我帶來秦國。誰知您絲毫沒有換城之意,如果大王只是想強取此玉,我願與此玉一同撞碎在這柱子上。” ...檢視更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shenghuo/gw56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