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生活經驗 >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彙編15篇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彙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彙編15篇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教材第4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

2、瞭解比和比例的區別與聯絡。

2、能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2、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例項引出新的知識。

教具準備:

情景圖、多媒體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課題:比例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生1,生2等回答)

我們已經瞭解了比的這些知識,請做下面練習。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覺得哪些比有聯絡?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比單關的有關知識。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例”在漢語詞典裡的解釋為符合某種條件。今天這兩個比的比值一樣,能不能用等號連線呢?

師:相機板書:3:5=2.7=4.5?

今天我們將深入學習比例的意義,看到課題你想了解什麼知識呢?

板書完整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揭題示標。

預設:生:

1、比例的意義是什麼?

生:2、比例的意義有什麼作用?

(師趁機板書在黑板右上角)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課題,提問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本節課我們就來完成這兩個目標:

三、自主探索

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神聖不可侵犯,你在什麼地方見過國旗?

【設計意圖:對學生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教育】

生各抒己見。

你知道下面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它們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

自學指導:

1、請每位同學任選兩面國旗,分別計算出它們長與寬的比值和寬與長的比值。

2、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3、把你的發現嘗試用算式寫下來。

(5分鐘後,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設計教學情景,設定懸念,國旗為什麼形狀相似卻大小不一,這其中的奧祕何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國旗的變化。從而直觀地感受比例的本質內涵。】

(二)自學

學生認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思考。

(三)彙報分享

誰願意把你的結果和大家分享?師相機板書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來在國旗中有這麼多的相等關係。國旗的縮放是按比例進行的。

我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請同學讀數學課本,40頁,用筆勾畫出重點詞句,並讀一讀。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計算出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從中發現它們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號連起來,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義】

師:你還能寫出兩個比組成的比例嗎?先自己選,再在小組裡說一說。

生:…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叫做比例嗎?先同桌互說,再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彙報。

出示“比例的意義”概念

擦去開始板書中的“?”並把比例可用分數形式表示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思考等活動,充分感知比例的意義,並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對比例意義的理解】

師:你能說一說組成比例要具備哪些條件嗎?

生:…

師:根據你的理解,請看主題圖,你還能找出哪些比組成比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找到了設計國旗的奧祕了嗎?

生:…

【設計意圖:學生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後,沒有就此終止,而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提升。通過收集學生寫出的比例,不難發現,任意兩面國旗的長與寬之比,寬與長之比,長於長之比,寬與寬之比都可以組成比例,國旗的尺寸中就隱含著這個祕密】

四、當堂檢測(牛刀小試)

下面各比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請寫出計算過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當堂訓練:

1、把下面的式子進行歸類: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斷的原因是什麼?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2、判斷:

(1)、有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那麼這兩個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0.1∶0.3與2∶6能組成比例。()

(5)、組成比例的兩個比一定是最簡的整數比.()

六、拓展提升(思緒飛揚)

1、寫出比值是7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

2、12的因數有(),從12的因數中挑選4個數組成比例是()。

3、有兩種蜂蜜水:第一種,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調配製而成;第二種,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調配製而成。那種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判斷出來嗎?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掌握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都得到發展,從而加深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七、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八、課堂作業

第43頁第2、3題。

九、抽查清。(每組4號同學完成)

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十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屬於概念教學,分五個環節設計教學,利用十五個問題貫穿整節課,以問導學,以問導疑,以問導思,以問導獲,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全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課的開始從引導學生複習比的知識入手,通過求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用“=”連起來,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應用與生活,本節課從從學生熟悉的國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中學習比例的意義,通過觀察、探討大大小小的國旗的長與寬、寬與長、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關係中,加深學生對比和比例的關係,比例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最後通過照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

3.課堂採用以問導學的策略,用十五個問題貫穿了整節課,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問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用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路,用提問強化學生的認知,用問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對新課的教學,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答案強加於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思考、閱讀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進一步提問“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叫做比例嗎,”、“你能說一說組成比例要具備哪些條件嗎,”、“你還能找出那些比組成比例,”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思維碰撞,這樣,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都很深刻。

5.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昇華了學生的思維。練習是鞏固新知、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思維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完成,本節課設計了六種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有利於學生對比例意義的鞏固,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P43“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理念:

本課時設計,在“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的認識的設計上,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關知識,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本課時第二大塊內容,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時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真實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收集資訊,嘗試探索規律,引導學生寫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引新

匯入新課

1、找找比比:

(判斷下面的比,哪些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說說判斷過程。

2、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比例的有關知識。

學生練習

學生回顧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二、認識比例

探索規律

1、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麼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2、教學例4

(1)理解題意,資訊搜尋: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資料寫出比例嗎?

(2)、學生寫不同比例:

引導學生寫出儘可能多的比例。並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現有沒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

(3)、學生探索規律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4)、寫比例,驗證規律:

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並驗證。

(5)、師生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思考分數形式的比例3/6=2/4,通過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結果相等。

4、練習:“試一試”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

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學生練習:找出比例中的內項和外項

6:5=36:30

4:7=21:49

學生自主表達,圖中有哪些資料資訊?

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學生練習: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項,即a:b=c:d,那麼這個規律可以表示成()

學生分析哪兩個數是外項,哪兩個數是內項。

比較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學生思考後歸納: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練習

拓展提高

1、做“練一練”

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寫成兩個比,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分成兩組,根據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裡填上合適的數。

5:3=():6

4:()=():5

3、做練習十第1、2題學生嘗試練習後交流討論

先讓學生嘗試填寫,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四、全課小結

總結反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把你發現規律的方法介紹給朋友、親人。

五、課堂作業練習十3、4題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麼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並化簡。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實物投影呈現課文情境圖。(不出現國旗長、寬資料)

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②圖中有什麼相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①出現各圖中國旗的長、寬資料。

②測量教室裡國旗的長、寬各是多少釐米。

(3)(指教室裡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0:40=

(3)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麼關係?

①學生回答長、寬比值。

2.4:1.6=

②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5)什麼是比例?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比例的意義,並板書: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過程要求:

①學生猜想另外兩面國旗長、寬的比值。

②求出國旗長、寬的比值,並組成比例。

③彙報。

如:5:=15:10=

5:=15:105:=2.4:1.6

==

2.做一做。

完成課文“做一做”。

第1題。

(1)什麼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麼找的。

(4)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第2題。

(1)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麼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3.課堂小結。

(1)什麼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四作業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4

老師執教的《正比例的意義》這課,對我感受很深。

一.結合生活實際

周老師利用學校慈善一日捐的例子,引出了兩個相關聯的量,為新課後區別判斷正比例關係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時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周老師教態自然,語言幽默,輕鬆自如,具有大師風範。周老師利用汽車和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變化的表格讓學生去比較,去發現。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髮現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從而周老師點出了正比例的意義,使學生感悟到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一定。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真正起到了引導作用。

三.練習設計具有階梯性

周老師自從引出正比例定義後,讓學生判斷這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首先出示表格讓學生觀察數量變化進行判斷;其次出示文字敘述題進行判斷;最後利用帶有字母的等式進行判斷。練習設計由易到難,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建議:我覺得在某些環節有點快。例如引出正比例定義後,應該完整出示正比例的定義讓學生讀一讀;在做練習時,第一題填空題和最後一題深化題不要馬上讓學生齊讀,應該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再指名說一說。在教學正比例時最好和斜線圖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正比例的理解。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比例的形成過程,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並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能運用比例的性質進行判斷。

3、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4、通過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滲透情感,匯入新課

1、媒體出示國旗畫面,學生觀察,激發愛國情操。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校園升旗儀式

教室場景

簽約儀式

師:四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誌——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媒體出示國旗的長和寬,並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長5米,寬10/3米。

校園升旗儀式:長2.4米,寬1.6米。

教室場景:長60釐米,寬40釐米。

簽約儀式:長15釐米,寬10釐米。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什麼共同點呢?

師生交流,得出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們的長和寬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3、學生探索,發現問題。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的長和寬中卻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學生自主觀察、計算,發現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二、認識比例,發現特徵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媒體出示操場上的國旗和教室裡國旗長和寬。學生計算出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

並板書:2.4∶1.6 =3/2

60∶40=3/2

師指出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線,並指出像這樣的式子叫比例。

並板書:2.4∶1.6 =60∶40

2、認識比例,知道比例各項的名稱。

⑴學生照樣子利用主題圖仿寫一個比例,並說出自己是怎樣寫出來的。

⑵學生嘗試說說什麼叫比例。

⑶教學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自學課本第34頁的第一段話,初步認識比例各項的名稱。

出示其中一個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說說自己寫的比例的各項的名稱。

⑷教學比例的另一種寫法,學生嘗試將自己寫的比例換一種寫法。

⑸判斷下列幾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媒體出示,學生判斷並說出理由。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學生自主思考,集體交流,瞭解比例和比的聯絡和區別。

3、自主練習,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⑴媒體出示

8∶4=()∶() 15:10=()∶4 12∶()=()∶5

媒體依次出示三道題,學生獨立完成並思考:為什麼這樣填?你有其它的發現嗎?

⑵師提出問題:在一個比例中,它們項有什麼特點?

⑶學生觀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嘗試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⑷集體交流,發現性質。

學生自主交流,發現: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⑸觀察自己寫的其它幾個比例,驗證發現。

⑹小結性質

學生嘗試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媒體出示學生的發現,教師指出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提高認識

1、基本練習

判斷,媒體出示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練習。

比一比,誰寫得多。

在1、2、3、4、5、6、7、8、9這九個數中,任選四個陣列成比例,並說說是怎樣寫出來的。

四、總結全課,昇華認識

學生回顧全課,說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4∶1.6 =3/2

60∶40=3/2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明確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並熟練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不同要求,正確的列出比例式。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

【自學內容

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麼叫做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麗一起到文具店去買東西。

(1)小瑜用12元買了4本數學本,小麗用9元買了3本,誰買的本子便宜些?

(2)反饋:

①誰買的本子便宜些?說說你的理由。

②還有別的方法嗎?

③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二、關鍵點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課件: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根據表中的數量你能寫出幾個比例?你是怎麼想的?他們的比值分別表示什麼?

2、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最關鍵是看什麼?

3、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生討論彙報: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課本第33頁“做一做”第1題。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後反饋交流。

3、5:8和1:5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反饋:

(1)你給5:8找的朋友是(),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麼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麼共同特點?

四、分享收穫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在學生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臺。其次,主要採取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我都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將學習內容的“大板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採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結論,並對結果進行相互評價,從而使他們體會成功,共享合作學習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最後,針對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完比例後把比例和比混淆的問題,我還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從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方面進行橫向對比的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當然,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探討的問題更貼近生活?教師要進行怎樣的引導還值得我進一步思考。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式是國中階段所要學習的三種函式中的一種,是一類比較簡單但很重要的函式,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反比例函式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式的概念與意義的教學是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於之前學習過函式,學生對函式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們學習過分式的知識,因此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的一定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反比例函式意義;能夠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反比例函式的表示式.

解決問題: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式並確定其表示式. 情感態度: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式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式來源於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函式意義,確定反比例函式的表示式.

難點:反比例函式表示式的確立.

五、教學過程

(1)京滬線鐵路全程為1463km,某次列車的平均速度v(單位:km/h)隨此次列車的全程執行時間t(單位:h)的變化而變化;

(2)某住宅小區要種植一個面積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長y(單

位:m)隨寬x(單位:m)的變化而變化。

請同學們寫出上述函式的表示式

14631000(2)y= tx

k可知:形如y= (k為常數,k≠0)的函式稱為反比例函式,其中xx(1)v=

是自變數,y是函式。

此過程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式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式來源於實際. 由於是分式,當x=0時,分式無意義,所以x≠0。

當y= 中k=0時,y=0,函式y是一個常數,通常我們把這樣的函式稱為常函式。此時y就不是反比例函數了。

舉例:下列屬於反比例函式的是

(1)y= (2)xy=10 (3)y=k-1x (4)y= -

此過程的目的是通過分析與練習讓學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式的概念 問已知y與x成反比例,y與x-1成反比例,y+1與x成反比例,y+1與x-1成反比例,將如何設其解析式(函式關係式)

已知y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式關係式為y=

k x?1

k已知y+1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式關係式為y+1= xkxkxkxkx2x已知y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式關係式為y=

已知y+1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式關係式為y+1= k x?1此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瞭解反比例函式的概念,為以後在求函式解析式做好鋪墊。

例:已知y與x2反比例,並且當x=3時y=4

(1)求出y和x之間的函式解析式

(2)求當x=1.5時y的值

解析:因為y與x2反比例,所以設y?k,只要將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間的函式解析式。之後引導學生書寫過程。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式並確定其表示式最後學生練習並佈置作業

通過此環節,加深對本節課所內容的認識,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六、評價與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現有的認識基礎上進行講解,便於學生理解反比例函式的概念。而本節課的重點在於理解反比例函式意義,確定反比例函式的表示式.應該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多練習鞏固。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8

【學習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計算,能說出比例的意義。

2、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構成比例。

3、通過觀察、比較、小組討論說出比和比例的區別。

【學習重點】:

比例的意義,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學習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大家想一想,什麼是比?比有幾項?比有什麼性質?並給我們舉出例項。

二、比較分析,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第一幅:xx前的升國旗儀式

第二幅:學校每週一的升旗儀式

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紅旗

第四幅:談判桌上的紅旗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問題:1:你能說一說這四幅圖中國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2:你們想知道這些長和寬是多少嗎?

出示國旗的長寬資料。

3:請同學們觀察、計算一下,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3板書:2.4:1.6=2360:40=2

4、探求共性,概括意義

師:比較一下,你什麼發現?

師:那既然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請你想想用什麼符號把這種關係表示出來!

生:用等號(師把左右兩個中間板書=)

師:同學們現在用了等號表示出這樣一個式子,(板書:式子)誰來說一說這個式子就表示了什麼?

生:表示相等的兩個比。

生: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比

(師板書:比相等)

師: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同桌互相說說

這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三、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組成比例的條件

師: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2、尋找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後彙報。教師板書2.4∶1.6=15∶10 60∶40=5∶ )

3、介紹比例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麼寫?(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

4、區分比和比例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絡,那麼比就是比例嗎?(小組交流)

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陣列成;比例由四個陣列成。

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四、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麼辦?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見書上做一做)

2、試一試,5:8 與1:5 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3、反饋:(1)你給5:8找的朋友是( ),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麼方法找到的。

4、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麼共同特點?

5、處理做一做第二題。

6、處理練習六第一題。

四、目標檢測

1、判斷:

(1)、有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如果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那麼這 兩個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 )

(3)、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 )

(4)、0.1:0.3與2:6能組成比例

( )

(5)、組成比例的兩個比一定是最簡的 整數比

( )

2、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

3、練習六第二題。

4、拓展練習:某罪犯作案後逃離現場,只留下一隻長25釐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

五、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穫肯定很多,那誰來說說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說)

六、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操場上的國旗:2.4∶1.6=1.5

教室裡的國旗:60∶40=1.5

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比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會組比例。

2、能力目標:通過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提高認知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新的單元比例,看到這兩個字你有沒有聯想到一些我們學過的知識呢?(比)上學期我們學過比的相關知識,現在大家回想一下:

(一)複習

1、什麼叫做比? (表示兩個數相除)

2、你能舉例說明比的各部分名稱嗎?

比包括前項、後項和比值,比值就指的是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比值是一個數。

3、請你計算下面各比的比值。

2:16 2.7:4.5

(二)談話匯入

大家對比的知識掌握得很好,接下來我們就進入比例的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的學習,首先需要明確本節課同學們的學習目標。請讀記一遍: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3、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增強愛國精神。

二、比較分析,探究新知

同學們,每週一早上我們學校會舉行升國旗儀式,對於國旗你瞭解多少呢?

(一)觀察

觀察這三幅情境圖,它們有什麼相同之處呢?(都有國旗)分別在什麼地方?(xx廣場、校園的操場和教室裡。)

這些國旗有大有小,長寬不同(點選PPT出示資料),但通過觀察我們學校操場和教室裡的國旗發現它們的形狀都是相似的,都接近這樣的一個長方形國旗(點選PPT出示圖片),看上去莊嚴和諧統一。那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國旗呢?這說明我們的五星紅旗的長與寬一定隱含著某種特點,想弄明白嗎?

(二)計算

1、我們先來看看學校裡的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有什麼關係?(點擊出示圖片文字)

(1)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操場與教室的國旗的長與寬之比,再計算出它們的比值。(計算要保證準確)

32.4:1.6?2.4?1.6?(1.5)(2)指名彙報:操場上的國旗 23(1.5)2描述:操場上的國旗長寬之比為2.4:1.6,比值為3/2….(2名學生描述)(板書) 教室裡的國旗

60:40?60?40?(3)同意他們的結果嗎?通過計算你能發現什麼嗎?(這兩幅國旗的長寬雖然不同,但長寬之比都是3/2,是相等的。)(板書等式)既然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可以用什麼符號把這種關係表示出來?(=)(板書不同顏色)

(三)講解

1、其實不光這三面國旗,在國旗法中規定所有國旗都必須按長與寬的比3/2來製作,而且也只有指定企業才能製作,這是對國旗的尊重!

2、那誰來說一說像這樣的一個式子表示了什麼?(表示兩個相等的比;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比)你們都說出來了重點(板書:比相等)。在數學中,像這樣(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這就是比例的意義。同學們讀記一遍。比可以寫成分數形式,那比例的呢?(板書)

三、合作探究,提升理解

(一)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探討一: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關鍵是什麼?(各組的看法是什麼?根據比例的概念可知)

探討二:你還能從三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代表發言,xx的國旗長寬之比為5:10/3,比值為3/2,所以還可以找出其他的。) 探討三:比和比例是一樣的嗎?如果不是,兩者有什麼區別? (結合同學的回答,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區分,形式上,意義上。)

四、鞏固應用,提升能力

對於比例,現在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接下來就讓我們學以致用。 首先我們觀察做一做的兩道題,可以發現一道關於數的比例,一道關於形的比例,那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去理解比例。先獨立完成第一題。

(一)數的比例

(出示習題和答題規範,提問兩組同桌,2分鐘完成,訂正答案2分鐘。出示答案,對板演,對臺下答案)

(二)形的比例

先觀察圖形並結合資料,分析邊長之間的關係,找出比例。

一組同桌上臺展示,講解:圖中有一大一小兩個直角三角形,觀察每個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資料可得出,每個三角形各自的直角邊之比相等;而且兩個三角形短直角邊之比等於長直角邊之比。因此一共能找出8對比例。

(三)綜合提升

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提問多名學生彙報)

五、拓展

喝過蜂蜜水嗎?你會調製嗎?下圖是調製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怎樣調配的呢?(蜂蜜水A用兩杯蜂蜜和10杯水調配,蜂蜜水B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調配)

哪種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判斷出來嗎? 同桌或小組討論,點名:

學生甲:A和B兩種蜂蜜水中蜂蜜比是2:3,水的比是10:15,兩個比的比值都是2/3 ,所以我們認為兩種蜂蜜水一樣甜。

學生乙:蜂蜜水A的水和蜜的比是10:2,蜂蜜水B的水和蜜的比是15:3,兩個比的比值都是5,我們認為兩種蜂蜜水一樣甜。

其他同學的想法呢?看來你們很善於動腦筋,這些題都沒有難倒你們,但同學們在學習中依然要謙虛努力。

六、總結

今天的學習就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穫。孔子有句話說,“學而不思則殆”。所以課後大家獨立主動地梳理今天所學知識,形成思維導圖,並與同學交流。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蘇教版P40頁例3、練一練及練習九的3----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並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週一的早上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那麼,你們對國旗都有哪些瞭解呢?(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說明你們都很熱愛我們的國家,希望你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五星紅旗是莊嚴而美麗的,並且它與我們數學也有著密切的聯絡,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比例(板書課題:比例)

師手指課題:從課題中我們不難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關係,你們還記得比的意義嗎?(學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們就先來用比的知識解決幾道題。(出示四幅圖在一起的)

2釐米

3.2釐米

4.8釐米

3釐米

6.4釐米

4釐米

9.6釐米

6釐米

二、新授

師:畫面上出現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國旗,請同學們任選兩面國旗來算一算它們各自長與寬的比值是多少?然後觀察結果,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板演,觀察到比值相等,教師板書:兩個比相等)

師:那我們就可以將這兩個比用等號連線。(教師板書學生彙報的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邊指著這組相等的比一邊說:好,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義補充完整)。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把課題板書完整)請同學們齊讀。

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學生回答,等式;有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後彙報。教師板書)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麼寫?(學生口答)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絡,那麼比就是比例嗎?

學生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陣列成;比例由四個陣列成。

學生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三、鞏固應用

(一)數的比例

課本.40頁練一練。(學生彙報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師板書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兩個具有放大關係的三角形

3釐米

5釐米

4.5釐米

7.5釐米

師: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這個圖形?(學生講這是兩個相似的三角形,幾個數字分別是它們的底和高。然後彙報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師:通過剛才的幾組題,我們進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課本41頁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交流。)

2、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花了9元錢,李剛買了5本同樣的筆記本花了15元。(你能根據題中的資料寫出幾組比例式嗎?並說出理由。)

四、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的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穫肯定很多,那誰來說說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說)

師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比例,並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還會自己根據資料組比例,看來同學們這節課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識。

五、課堂檢測

1、下面哪些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對號。

10:2和35:42()0.6:0.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個比中,選擇兩個比組成比例。

::4:71.4:2.8:10:15

3、寫出比值是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

4、小強3分鐘走了180米,小剛1小時走了3.6千米。小強說他們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時間的比能組成比例,小剛說不能組成比例。請問:誰說的對?

六、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九4題、7題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內項和外項,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經歷認識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國旗中隱含的數學規律,豐富關於國旗的知識,培養學生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意義,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當週一升國旗時,我們心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熱愛國旗就是熱愛祖國,國旗對我們這麼重要,你們想不想更多地瞭解一些國旗的知識呢?

1、出示三幅場景圖(見教材第40頁主題圖)

2、提問,你們知道每一幅圖中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出示課件)

3談話:在製作國旗的尺寸的過程中也存在有趣的比。同學們可以算一算這三幅國旗的長和寬之比,並求出比值。

4、彙報,教師依次出示

二、引導探究,明確意義

(一)比例的意義

(1)觀察這三組資料,你有什麼發現?

(2)看三組資料,能否從中選出兩個比組成等式呢?

(3)學生彙報,教師任選其中的板書

(4)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後指出,像這樣的等式我們還可以繼續寫下去。這樣兩個比相等,我們就可以說這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出示)這就是比例的意義也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5)引導學生再次理解意義並強調,兩個比相等,並讓學生說說什麼是比例?

(6)試寫比例的分數形式。

2、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彙報。

(3)師:20:5和1:4為什麼不能組成比例?那麼你能想辦法給20:5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想一想,這樣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找到朋友的'共同特點是什麼?也就是說要符合什麼條件?

小結後強調指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關鍵是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我們知道比中兩個數分別叫做比的前項和後項。今天我們學習的比例中的四個數也有自己的名字,你們知道它們分別叫什麼嗎?(和學生介紹內項和外項)。

(1)寫出一組比例,讓學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稱。

(2)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能找出它的內項和外項嗎?

生獨立指出比例的內項和外項。

1、活動探究總結性質

談話: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像除法有商不變的性質一樣,比例也有它特有的性質,會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怎樣研究?

(1)請你試著寫出一些比例:

(2)問題:觀察比例式,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之間有什麼關係?想想、寫寫、算算,看你有什麼發現?(可以提示學生分別算出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和,差,積,商,看看有沒有一定的規律)

(3)學生探究,教師巡視,收集資源。

(4)探究:你發現了什麼?怎麼發現的?

(5)驗證:有了這樣的發現之後,你有什麼問題呢?

(6)可以得出什麼?(比例的性質)

(7)提問: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出現什麼形式呢?

2、運用性質

(1)提問:判斷比例是否成立,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有幾個方法?

(2)出示一些練習,判斷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三、歸納總結,交流收穫

1、本節課學習了什麼?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難點: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複習匯入:

(1)什麼叫做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什麼叫做比值?

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談話: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也和比有著密切的關係。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青島都有哪些產品非常有名?(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回答)青島啤酒享譽世界各地,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探索啤酒生產中的數學

出示課件: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原料大麥芽。

這是它兩天的運輸情況:

一輛貨車運輸大麥芽情況

第一天 第二天

運輸次數 2 4

運輸量(噸) 16 32

根據這個表格,讓學生提出有關比的數學問題。同桌倆人,一個提問題,一個將問題的答案寫在本上,看哪對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問題最多。

談話:誰來交流?跟大家說一下你的問題是什麼?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

貨車第一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的比是多少? (16 : 2)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的比是多少?(32 :4)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第一天運輸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答案一一貼或寫於黑板)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1、認識比例及各部分名稱。

談話: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觀察。現在就請你觀察這兩個比(16 :2;32 :4)看能發現什麼?(學生會發現比值相等)

思考:這個比值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每次的運輸量)

既然它們的比值相等,那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將兩個比連線起來?

學生用等號連線,並請學生把這個式子讀一下。

試一試:剩下的這些比中,哪兩個也能用等於號連線?在你的練習本上寫寫看。(學生獨立完成)

介紹: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數學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們知道,比有前項、後項,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像16、4位於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2、32位於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學生先把2 :16=4 :32這個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再同桌倆交流它的內項外項分別是誰。

自學提示:同學們表現得都特別棒,現在請你看課本自主練習第1題,能否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學生獨立完成)

2、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4︰6

比例

2︰3=4︰6

3.判斷下面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6∶9 和 9∶12

總結方法: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4.談話引入:剛才,你們是根據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我不是這樣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其實祕密就藏在比例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中,它們兩者之間可是存在著一種奇妙的關係,你想揭穿這個祕密嗎?

那就請你以16:2=32:4為例,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試試能不能發現這個關係!

5、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②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③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

6、全班交流。

(1)哪個小組願意將你們的發現與大家分享?

(2)還有其他發現嗎?

(3)你們組所發現的是不是個偶然現象呢?咱們最好是怎麼辦?

7、驗證發現,共享成功。

師:對,舉例驗證,這可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方法。那現在,咱們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組一個新的比例,驗證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學生獨立驗證)

8、利用一個比例通過課件形象的展示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9、小結:不錯,看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很會驗證,自己發現了比例的一條規律。也就是,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數學上我們把這條規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也是我們在國小階段,在繼分數、比的基本性質之後學習的第三個基本性質。運用它,我們可以解決許多數學問題。

10、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6∶3 和 8∶5

方法: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項的積。

c、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組成的比例是否正確。

(二)自主練習,拓展提升

1、判斷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讓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 =12∶9 16∶2=32∶4 7∶4≠5∶3 80∶2=200∶5

2、連線:自主練習第3題。

3、填空:自主練習第6題。

4、自主練習第10題:

2:1=4:( ) 1.4:2=( ):3 1/2:1/3=3( ) 12:( )=( ):5

5、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寫幾個寫幾個)。

2、3、4 和 6

因為 2 × 6 = 3 × 4 所以這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

2:3=4:6 6:4=3:2 4:2=6:3 3:6=2:4

2:4=3:6 6:3=4:2 4:6=2:3 3:2=6:4

練習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溝通。

(三)回顧總結

在這節課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收穫?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33-34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3、理解並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複習比的知識

教師出示課件,結合畫面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我們的祖國幅員非常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藉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師:說到比例,我們很容易想起前面學過??(教師拖長聲音)

生:比(幾乎異口同聲地)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完成學案的“課前檢測”部分,複習一下比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藉助現代電教媒體,用形象、直觀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學習比例的意義

1、探求共性,概括意義

師:剛才第三題10:6 與 4.5:2.7 的比值有何特點?

生1:我發現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 師:既然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請你想想用什麼符號把這種關係表示出來!

生2:用等號。(師把左右兩個中間板書 = )

師:同學們現在用了等號表示出這樣一個式子,這是一個新的表示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比例(有幾個學生低聲說)

師:這幾位同學很聰明,數學上也起名為“比例”(師板書:比例)

師:你現在想知道什麼叫比例嗎?

生:想(學生聲音響亮,願望強烈)

師:那就請同學們自學課本32-33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並完成學案上自學引導部分的問題。(5分鐘後多數學生停了筆,教師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板書比例的概念,並引導學生把文字語言轉化成數學符號語言,得出比例的兩種表示式: a:b=c:d或 = (b、d不能為0)

2、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麼辦?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師出示課件: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6∶10 和 9∶15 (2)20∶5 和 1∶4

師:比一比 看誰說的又快又好!

生1:因為 6∶10 = 0.6

9∶15 = 0.6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為 20∶5 = 4

1∶4 = 0.25

所以 20∶5和1∶4不能組成比例. (學生邊說教師邊用課件展示解題過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規範解題格式。)

師:請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學案上的課堂訓練

(一)第1題。(再次鞏固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並熟練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學,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合作探究,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1、組織看書,認識名稱

師:a:b裡比號前面的a叫——(生齊答:前項)比號後面的b叫——(生齊答:後項)。那麼在比例裡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稱呢?請同學自學課本,並彙報。然後完成學案上的課堂訓練

(一)第2題進行鞏固。

2、活動探究,總結性質

小組活動內容: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算一算,你發現了什麼。

②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是否也有上面發現的規律?

③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找幾個比例進行驗證。

④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5分鐘後,學生基本停止了討論。)

師:請彙報你發現的'規律。

生1: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生2:不對,老師,我有個反例:0:1=1:0 0×0=0,1×1=1,所以??

還沒等生2說完,生3迫不及待:不對,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你這個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 (很著急的改了)

生4:那0×2=0 ,1×0=0,還是兩個外項積等於兩個內項積。

師:同學們驗證得非常認真,現在我們可以一致公認——(生齊答:任何一個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師:和比的基本性質一樣,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比例的——(生齊答: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基本性質)

3、應用性質,自主判斷

師:剛才我們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課件展示剛才的問題: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6∶10和9∶15 (2)20∶5和1∶4)

師: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後,你有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不一會,就有學生舉起了小手。

生1:第(1)題,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積相等,所以能組成比例.

生2:第(2)題,20×4=80,5×1=5,乘積不相等,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師:很好!同學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現在請大家用你發現的方法完成學案課堂訓練

(二)。

4、總結方法,辨析概念

師:我們學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後,你有幾種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生:兩種,一種是利用比例的意義,通過計算兩個比的比值來判斷;另一種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通過計算能夠構成內項與外項的兩個數的積是否相等來判斷。

師:(驚喜!)這節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麼區別呢?

生1:比是兩個數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生2:比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生3:比與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不同,比的項分別叫做前項和後項;比例的四項,有兩個叫做外項,有兩個叫做內項。

師:同學們的概括能力很強,你們真的很棒!

師:把你們回答的內容總結一下,邊說邊展示課件: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設計意圖:以上比例基本性質的教學,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將學習內容“大板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小組共同探討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靈活運用,大顯身手

師:以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況,請認真完成學案靈活運用與拓展天地的部分。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設計了活用知識點與拓展天地兩個部分,其中活用知識點側重於考察基礎知識、而拓展天地則側重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天地的這個問題要想寫出全部的八個比例式,需要綜合運用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難度比較大,而教師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向縱深,並以此為載體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五、歸納小結,交流收穫

師:同學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有利於學生掌握、鞏固新知,並促使學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4

趙喜梅老師執教的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正比例》第19頁——21頁的內容。趙老師教學思路清晰,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比較分析,自己歸納,來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常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學生分析,判斷、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難點,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下面,談一下我對這節

課的個人看法:

一、注重數學和生活的聯絡,課堂靈活開放。

老師從生活中的例子“買了一些蘋果,已經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麼?”入手,引出數學的關聯的量上,然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相關聯的量,讓學生明白數學和生活密切相關。從“人的體重與門的高度”還有“我們班的總人數,滿意的人數和不滿意的人數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無不體現了數學知識運用與生活的特點,課堂設計靈活開放,鍛鍊了學生的分散思維。

二、如花微笑,溫暖學生。

這節課上,趙老師從開始到結束,臉上都洋溢著迷人的微笑。微笑讓學生感到溫暖,身心放鬆,創造了和諧的教學課堂。我想在課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難的是微笑一節課,不管是引導學生髮言,講授新知識,還是針對練習我想趙老師是達到了教學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問題引領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邊長,你能想到什麼?”“你能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嗎?”“請同學們挑選其中的一個表格認真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如果把5個表格進行分類,你該怎麼辦?”每到關鍵的部分,老師並不著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問題引著學生積極思考,最後由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總結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師:課前我們先進行一組口算練習,下面請##同學上臺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簡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師:看來同學們口算的都比較準確,昨天我們共同交流了學習目標,大家進行了自主學習,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對學自主學習中的知識連結部分

(小組活動)

師:知識連結的內容是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有關“比”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也和“比”有密切的聯絡,看大螢幕,在山東半島的東南端有一座啤酒飄香的城市青島,而青島啤酒更是聞名中外,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究啤酒生產中的數學,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原料——大麥芽,這是它2天的運輸情況,根據這個表格,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回答)

師:這位同學發現的數學資訊真全面,那你能根據這些數學資訊提出有關“比”的數學問題嗎?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問題!

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觀察,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內容,組長分好工,準備彙報展示。

(小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彙報自主學習的內容?

生彙報:我來彙報……其他小組有什麼評價或補充嗎?

師評價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不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據比例的定義我們知道比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就可以組成比例:兩個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師:2:1與誰能組成比例?

(生答)

師: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想到了這麼多不同的答案!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說出老師指的這個數是比例的外項還是比例的內項?

(師指生齊說)

師:同學們反應特別快!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那這個比我們可以寫成

師:請你觀察,在這個分數形式的比例裡,比例的外、比例的內項是誰?

師:同學們表現特別棒,那老師來考考你!看能不能通過剛才所學的知識解決我會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真不錯,其實,在比例的2個外項和2個內項之中隱藏著1個祕密,下面,請同學們以16 :2 = 32 :4為例,研究一下,試試能不能發現這個祕密,為了研究方便,老師給你提供3個溫馨提示

(指1生讀溫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上臺來把你們的發現跟同學們分享。

(生彙報展示)

師:同學們能通過舉例,驗證自己的發現,太厲害了!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這個分數形式的.比例,可發現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師:下面我們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拓展應用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不同的答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談收穫)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師:下面我們進行達標檢測

(生完成後)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彙報自主學習的內容,其他同學拿出紅筆,同桌互換。

(小組彙報)

師: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組員全對的獎勵一顆小印章。

師: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真棒,繼續努力,好,下課!

教後反思: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青島版六年級下冊第35—36頁的內容,本節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重點)。2、通過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難點)。3、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概念性的東西較多,學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義、項、內項、外項、內項的積、外項的積等等。因此對此類知識,我大膽放手,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讓學生講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備課前我查閱了有關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很多資料,並觀看了視訊,在研讀了課標及教學用書後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屬於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學:

一、找準知識銜接點,為新知做好鋪墊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後進行的,而“比’是上個學期學習的知識。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大多數學生會把學過的不相關的知識忘到腦後,因此,通過課前口算練習和知識連結環節,不僅讓他們複習了比的定義,還對化簡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腦中閃動一下,為學習比例的意義打好鋪墊。因此學生在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時,學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的能力,大膽放手。

課改鼓勵學生預習,大多數學生能認真預習,但也會有個別學困生,只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僅在書上畫一畫,留留痕跡而已。

三、從情境圖入手,豐富資源

從境景圖入手,主要是讓學生能通過現實情景體會比例的應用,運輸量和運輸次數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義的教學。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學這節課時,我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然後舉例驗證,最後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積極性也很高。

五、練習由易到難

每個知識點都緊跟相應的習題,這樣可以及時鞏固新知,同時能發現學生掌握的情況。在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後,把12 : ( ) = ( ) : 5這個比例補充完整,告知學生有無數個比例,這樣能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根據一個乘法等式,寫出比例,鼓勵學生逆向思維,意在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新知。學生的表現也挺讓我驚喜的,學生的思維很靈動。

每一次的課,總會有一些優點,但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準確地處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才能開闢出一片新的綠地。以上是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標籤: 彙編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shenghuo/431x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