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節日慶典 >

有關《憶春節》作文三篇

有關《憶春節》作文三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憶春節》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憶春節》作文三篇

《憶春節》作文 篇1

今夜,看著天空中緩緩飄灑的鵝毛大雪,我不由得想起來了往日的春節。

小時候的春節,我總是在爺爺和婆婆家這兩個地方之間奔波,但我記得最清晰的一次是有一年下大雪時,在爺爺家度過的日子

那時,我還小,整天就知道玩。春節的時候,哥哥成天帶著我去爺爺家後面的小菜園子裡撒歡。我們放炮,挖坑,烘火,每天都玩得投入盡興。

由於剛下完雪,很多柴火是都是溼的,所以想烘起火來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兩個人沒有灰心,我負責尋找一切可能著起火的東西,哥哥負責點火。見火苗十分微弱,毫無生機,於是我趴在地上,伸長脖子外加噘嘴和他一起去吹火,猛地一吹,那吹出來的煙直接把我們兩個人的臉吹的黑不溜秋,我們看了看彼此,咯咯咯笑了起來。

過春節,怎麼會沒炮仗呢?肯定有的,只不過我和我哥玩的比較特殊,我們那年玩的最多的就是做陷阱嚇唬姐姐了。我們先買了幾包摔炮,然後用鐵鍬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大小約為十五釐米,深度大約為十公分。然後我們把摔炮均勻地放入坑底,之後又把一些草蓋在上面。再在上面撒上一些雪,陷阱就大功告成了,到了最重要的環節了,就是把我姐給引到陷阱去了。那場面真的很壯觀,但是我和哥哥還是被姐姐狠狠批評了一頓。

春節,有足夠的時間去放鬆,去陪伴家人,那種感覺真的很好。

《憶春節》作文 篇2

如果說生活,就是由一個又一個春節組成,會不會很可怕?

記憶中的孩提時代,不懂得春節的概念。那時,春節在我心中的含義,就是全家人的團聚,豐盛美味的飯菜,還有那一沓厚厚的紅包。

彼時曾祖父曾祖母尚在人世,所以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七年級家裡的所有人都會回家,祖孫四代人,吃飯時圍坐兩個大圓桌還不夠,可見這個“全家人”的概念有多大。而現在,曾祖父母過世多年以後才明白,每年都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的人,有一些只是“親戚”,而並非“家人”。

曾祖父母住在一棟平房裡,三面房子圍成了一個小小的院落,靠牆的一面就種了一棵小樹,這棵樹從我記事開始就存在著,但應該是更早的時候,可是在我十多年來的記憶中,它似乎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冬去春來,依舊是那個樣子。堂屋後面還有個後院,比前院更加狹小,窄長的一條,種些蔬菜,也有一顆樹,樹下有蝸牛,或者是蝸牛殼。曾祖父母和小姑奶常年獨自居住在這裡,所以屋裡並沒有什麼適合孩子玩的玩意兒。我們每天吃罷早飯就往這兒趕,晚飯後大人們還要在敘會兒話再回家。所以這棟老氣沉沉的房子根本提不起我的'興趣,更別提呆上一整天了。長輩們都在堂屋裡敘話,電視裡又只反覆播放著春晚,我們這群小孩子只好到後院去呆上一會兒,又往門口去消磨時光,再到廚房去看看飯好了沒有。往返的次數多了,大人們就有些煩了,再進進出出時,就會說外面下著雪,或是一開門屋裡的暖氣都跑了諸如此類的話。聽了只會讓我們更加厭煩,只盼望著開飯的時刻來臨。

吃過午飯,長輩們通常會打撲克牌,或是搓麻將。年輕些的“孫子輩”和“重孫子輩”會去KTV玩樂,打發時光。待到晚飯,又是一頓豐盛的宴席。

如今,曾祖父母已過世多年了,年夜飯也是各自吃各自的,七年級各自去拜年。我爺爺一共有八個姊妹,除去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姑奶,每個長輩接一次客。基本上每家都要去。還有奶奶的姊妹們,姥姥家的親戚們。比起往前,看似自由了些,又彷彿更加緊張了。春節回家去十來天,幾乎天天都在拜年,呆在自己家的時候,反而越來越少了。而不管再怎麼聚,再怎麼熱鬧,似乎都比不上曾祖父母在世時,大家一起吃年夜飯的氣氛了。

忽然又憶起曾祖父去世後的一個大年三十,大家都聚在一起陪曾祖母過年,小叔叔讓我們幾個小輩一起給曾祖母敬酒拜年,我們幾個孩子有喚“太奶奶”的,也有喚“太姥姥”的,今時今日,彷彿又見曾祖母當時眉目慈祥,笑得合不攏嘴的情景……

《憶春節》作文 篇3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記憶中的春節是從最冷的臘八開始的。

臘八那天,媽媽便開始製作香甜可口的米通,我們俗稱“炒米糖”。製作過程比較繁瑣:先是把糯米用一個大飯甑蒸熟,花三五天時間晒乾,然後放在燒熱的大鍋上來回翻炒。一會兒功夫,蒸熟晒乾的糯米粒便神奇般地迅速膨脹。再把膨化了的糯米盛放在大竹筐裡,澆上事先熬好的糖漿,用粗竹筒把糯米糖漿壓平,冷卻後平均切成小塊,就成了過年時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小吃。炒米糖製作完畢,就開始炒花生、炒瓜子、炸薯片、炸油皮、炸玉蘭片……媽媽說,這些小吃一定要提前炒好,然後密封一段時間拿出來吃才不會上火。可我總是不聽她的話,經常偷著吃,結果每每口舌生瘡、痛苦萬分的時候才後悔不已。這個時候,媽媽便會煲一鍋一種長在田間喚作“狗貼耳”的下火涼茶給我喝。

當然,這段時間人們還會開始釀米酒。這種酒現在已經非常有名,很多商店超市和菜場都有出售。王安石詩中提到的“屠蘇酒”我沒見過,但對於“米酒”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我是喝著它長大的。小時候,家裡只有在過年才會奢侈地釀米酒,平時大人捨不得用糯米釀酒喝——對於窮人家來說,釀酒是非常浪費糧食的。當然,釀酒也是挺有講究的,每個程式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否則,一大缸甜米酒就可能成了“酸酒”而難以下喉。

等到各種年貨都準備完畢,臘月二十五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年關”了。從這天起,年的氣氛便越來越濃:先是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響,給人新年已至之感;再是家家戶戶忙碌著清潔整理房屋,俗稱“掃屋”,又稱“掃塵”。“塵”與“陳”諧音,寓意掃除過去一年的晦氣和黴運,迎接新一年的好運。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寫春聯了。記得村裡有個退休教師,寫得一手好字。每逢除夕將至,村裡人便會買上紅紙、提上年貨到退休教師家裡登門求字。老教師頭髮鬍子都已發白,喜歡在棉襖外面套一件黑長袍,清瘦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老花鏡,看起來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學究。只見他把紅紙鋪開,手握掃帚大的毛筆,顫巍巍地蘸上墨水,然後大筆一揮,那些字便行雲流水般呈現出來。他寫完後還會搖頭晃腦地讀一遍,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人壽年豐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春……”我喜歡一邊看他寫字一邊模仿他的姿勢,然後偷偷記住那些字的讀音,久而久之,我比同齡人認得的字都多,而且全是繁體字,這一優點我到現在都非常得意。

到年三十,家家戶戶便開始貼春聯。“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詩中提到的桃符在我們家鄉是沒有的,但總歸與春聯的寓意相差無幾罷。我一直都覺得貼春聯是很神聖的事,因為春聯內容是我們在新的一年裡所希冀的,如“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我們不就希望和和順順、平平安安嗎?辭舊迎新,舊的對聯是一定要先撕下來燒掉的,講究的人家還會在大門口燃一柱香、放一串爆竹,如此才能把新的春聯貼上去。

貼完春聯,家家戶戶就開始張羅年夜飯了。“年三十不洗澡來年會變牛”,小孩子聽了爺爺奶奶的提醒後,都早早地洗完澡穿上新衣服等待“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寓意團圓和睦。全家人圍著豐盛的晚餐談笑風生,一邊就餐一邊道著祝福、說些吉利的話,最後的剩菜剩飯也被叫做“年年有餘”。晚飯過後,全家人聚集在客廳看“春節聯歡晚會”,桌上放著小零食,大夥邊吃邊聊邊看,在歡聲笑語中直到子時,俗謂“守歲”,也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個時候,鞭炮和煙花不斷地響破寧靜的夜空,家家戶戶燈火明亮,孩子們玩著各式各樣的煙花,大人們則開始分發壓歲錢,節日熱鬧的氣氛在後半夜才平靜一點。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兒時的春節總是那麼快樂、那麼滿足,彷彿一條條歡流的清溪,又像一幅幅靈動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此起彼伏地出現。

標籤: 三篇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jieriqingdian/z99w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