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節日慶典 >

端午節隨筆(集合15篇)

端午節隨筆(集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隨筆(集合15篇)

端午節隨筆1  又近五月端午,聞著大街上粽子散發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節。對於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來說,端午節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給孩子們搓五色線,第二是抹雄黃酒,第三才是包我們愛吃的粽子。  奶奶說,五色線又叫“長命縷”,在端午當日給孩子們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過,我們哪懂這些,只是看五色線花花綠綠,很漂亮。絲線一般由五種顏色組成,不過大部分時候受條件限制,能找到幾種顏色的絲線就用幾種。把不同顏色的絲線整理好後,奶奶用牙齒咬住絲線的一頭,另一頭用雙手拉緊開始向同一個方向擰。等奶奶把絲線擰成一股時,我們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給我們戴上。頸間、手腕和腳腕,一戴上五色線,我們立刻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也感覺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來就開始抹雄黃酒了。雄黃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釀的黃酒中加入一些雄黃,泡一段時間後,黃酒裡就有一種濃濃的雄黃味了。其實,我們是不太樂意抹雄黃酒的。一是因為味道太重,有時刺激得眼睛都睜不開;二是因為抹在身上會留下黃色的印記,不太美觀。但奶奶說了,雄黃酒必須抹,“抹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於是,我們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著雄黃酒,在我們的額頭、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腳心都塗抹一遍。雖然味道不太好聞,但塗抹過後,頓覺一陣涼爽,我們便也開心起來。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長的手藝,也是我們最期盼的事情。用來包粽子的粽葉是春筍生長時脫落的葉子,這種葉子寬大柔軟,而且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奶奶先把粽葉的一端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糯米填進去,卷好後用棉線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講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的故事,常常讓我們聽得入了神。直到聞到粽子濃濃的香甜味兒,我們才回過神來,急切地想要一飽口福。  如今,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線,不再抹雄黃酒,對粽子也沒有了幼時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這些東西,我就會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顰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來,在每一種物品背後,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牽掛,一份濃得化不開的情感。端午節隨筆2

窗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著,空氣有些冷,雖然已過夏至……

空氣裡又瀰漫了端午節的氣息,那個古老的節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依舊在我的記憶裡。

家鄉在秦嶺一帶,端午節風俗既傳承了北方的精華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無論怎樣,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們這裡,端午的前幾天,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蓼葉(一種包粽子的草本植物葉),蒸酒米,盤算著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瓏,粽肉晶瑩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鄉吃粽子也一定要放點糖,粽子煮好了,把蓼葉剝掉,放在碗裡,撒上點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軟軟,散發著淡淡的蓼葉的清香,吃到嘴裡,更是潤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節的那天,其實家家戶戶都忙著走鄰串友去了。提著幾個粽子到親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吃過早飯才出發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這家的端午飯食最豐富的,也算是為了慶祝一家人團聚吧,總會有十幾樣農家小菜。吃飯時,大人們總喜歡把菜夾過來盛過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顧,一家人,還講什麼客氣,想吃什麼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飽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親戚,家鄉的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風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黃酒……都漸漸近了,時代在變化,端午的習俗也在悄悄地發生一些變化,去外地旅遊度假的,漸漸多了,但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終究不會改變……

雨還在下著,清亮,樹木變得蔥鬱。端午節快來了,也許,今年的端午節是不同尋常的……

端午節隨筆3

一聲聲的蟬鳴把我從睡夢中叫醒。開啟枕頭旁的手機,一條未接簡訊,是遠在老家的哥哥發來的:兒時的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船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如今全沒了......一下我的思緒便飄回到那遙遠的童年,千里之外的故鄉。

小時候在村裡上國小,我們坐在教室裡上課,看窗外麥苗黃竹葉青,高粱地裡玉米黃燦燦,聽蛙鳴聲聲蟬鳴陣陣,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說起端午自然就會想起那飄著陣陣清香的粽子。端午節的前一天,外婆母親就會把優質的糯米用水泡好,到街上去買新鮮的粽葉,晚上就將我們平時當書桌寫作業的大椅子搬到屋外的院子裡,粽葉掛在椅子的靠背上,將泡有糯米的臉盆放在椅子面上,外婆母親坐在小板凳上,外婆從椅背上取出一片青青的粽葉遞給母親,母親熟練地將長條形粽葉折成圓錐漏斗形,用小勺子在臉盆裡舀一勺子清水泡好的糯米放入漏斗形的粽葉裡,然後拿一根稻草(粽繩)繫上,一個稜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們兄妹幾個象小雞一樣圍繞在外婆母親的身旁,外婆母親給我們講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講屈原的故事,我們在院子裡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想到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就能吃到清香可口的粽子了,可高興啦,彷彿空氣都飄著粽子的清香,香蓬蓬甜滋滋。

端午節清晨,天剛矇矇亮,屋後老柳樹枝丫上的知了還在熟睡中,屋旁池塘裡的魚兒還在夢中,我們就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想到的是那清香四溢的粽子,光著腳急跑到廚房,看見外婆母親把正冒著熱氣的粽子從飯鍋裡撈起端上飯桌,粽子的清香伴著熱氣在空氣中瀰漫,直撲鼻尖實在誘人,叫你不得不流下口水。我們象一群饞嘴的小貓,伸手就去抓,結果稚嫩的小手燙出一個小水泡。母親連忙拿出碘酒給我們擦,痛得我們哇哇直哭,外婆將粽子用扇子扇冷,用剪子將粽繩剪斷,撥開粽葉,那粽葉的清香伴著糯米的清香就象甘甜的美酒讓你未飲先醉。外婆將粽子裹上紅糖送到我們口中,一口咬下去,又甜又香,畢竟是小孩,馬上破涕為笑。至今想起彷彿脣齒間還留著濃郁甘甜的餘香,久久縈繞揮之不去。

揹著書包去上學,跑到小夥伴家準備一起去學校,他一家人正圍繞在桌子旁吃粽子,他父親將幾個粽子遞給我,我歡快地提著粽子跑回家,母親連忙拿了幾個鹹鴨蛋還有幾盒芝麻糕叫我送過去。吃罷粽子極不情願地去上學,跑到學校,老師說今天不上課,端午節放假一天,心裡樂開了花。

沿著村莊的灌溉河往回家的路上跑,只見平時寂靜的小河今天熱鬧起來。小河兩旁人來人往,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灌溉河裡的水今天特別滿,河水也特別的清,映著藍天白雲,照著我們稚嫩的'笑臉。河水喘急的地方打著漩渦唱著歡樂的歌兒奔向遠方,還有魚蝦忍不住寂寞跳出水面迎接我們。村民自發組織的農船賽在灌溉河裡舉行,一隻只小巧玲瓏的船隻披紅掛綠,有的將小船船頭扮成龍頭,將小船船尾裝成鳳尾。一隻只色彩斑斕的小船飛奔在小河裡,象龍飛似鳳舞,你會覺得龍飛鳳舞不是神話,就實實在在發生在農家的生活裡。船艙中間放著紅彤彤的大鼓,掛著金燦燦的銅鑼,比賽的船員選手都是村裡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他們健壯的肌膚此起彼伏渾身是勁,平時鄉村生活單調,年輕的激情無處可使,今天這場龍船賽像催化劑一樣喚醒了他們體內的荷爾蒙,他們的青春也給平時寂寞的鄉村注入了活力。他們身著統一的運動服,隨著鑼鼓聲響起,一起揮動手中的橈子拼命向前劃,小船象離弦之箭在河裡穿梭,似脫韁的野馬在河裡狂奔,船艙裡的人揮舞著棒槌,有的還跳起歡樂的舞蹈,唱起動人的歌曲。河裡鑼鼓喧天,彩旗飄飄,岸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這小河是村民的血脈,村裡的全家老小洗衣做飯燒水喝茶,農田裡的莊稼灌溉,菜地裡的蔬菜用水全靠它,我的身上至今也流淌著它的血液,它是我們的母親河啊。我們幾個小朋友象跟屁蟲一樣跟著大人的屁股後頭跑,只為那熱鬧,只為那童稚,只為那好奇。

時光如水,童年的生活早已離我而去,慈祥的外婆父親母親也相繼離去。他(她)們守望故土,聽溪水歡唱,看後生出入,保佑漂泊在外的孩子平安。今天又是端午節,我雖然遠離故鄉,但兒時的端午節那粽子的濃香,那故鄉小河裡的龍船賽卻永遠珍藏在我的腦海裡,永不消失,逾久彌香。

端午節隨筆4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

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油然想起小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唯一的一次包粽子、吃粽子的情形,彷彿昨天的事情。

那時正趕上“文革”時期,糧食比較緊張,過節包粽子對普通家庭來講是很難的事情。每年端午節那天,媽媽總是早早起床,抱一大捆柴禾,然後,燒水給我們姐弟三人煮雞蛋。我排行最小,還沒上國小,每次吃雞蛋時,媽媽總是從一眼就能數出個數的裝雞蛋的鍋裡給我拿出幾個,說:“你最小,姐姐和哥哥照顧你,給你四個,他們每人三個。”然後,媽媽和爸爸坐在飯桌前,一邊吃著苞米麵餑餑、喝著糊糊粥,一邊看著我們姐弟幾個剝雞蛋皮、吃雞蛋。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心頭一陣酸楚:那時生活清苦,爸媽更清苦!

從我記事時起,每年過端午節,我都沒看過爸媽吃雞蛋,而吃雞蛋的就是我們姐弟幾個。過節吃粽子就更是奢望了。

我上國小一年級那年過端午節,是我終生難忘的。過節頭幾天,爸爸把我們姐弟三個叫到一塊堆兒,顯得神祕卻又不失莊重,他故意清了清嗓子,笑呵呵地大聲宣佈說:“今年端午節——我們不但管夠吃雞蛋,我們還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好不好?”“好!”不等爸爸說完,我們姐弟幾個幾乎異口同聲。

端午節的那天早上,我們全家總動員。媽媽還是第一個起床,緊接著是爸爸,平時好睡懶覺的我們姐弟三個,早已被過節吃粽子的興奮勁兒喚醒了,忽地一下子全都起了床。爸爸把事先浸泡好的粽子葉放到桌旁;媽媽把準備好的紅棗和糯米端過來;我們幾個洗好手,坐在桌旁一起學包粽子。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這可是我們家最熱鬧、最豐盛的一次端午節呵!-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粽子就包好了。媽媽一邊往鍋裡放著包好的粽子,一邊看著煮雞蛋的鍋。爸爸指揮著我們:哥哥抱柴禾;姐姐燒鍋水;我負責擺碗筷、準備白糖。那喜慶勁兒!-

不知是我嘴饞還是怎麼的,好像過了好長時間,雞蛋和粽子才出鍋,媽媽又用涼水浸泡一會兒,這才將煮熟的雞蛋和粽子擺上飯桌。一切就緒,全家人圍坐在桌旁,爸媽一邊幫我們剝雞蛋皮和粽子葉,一邊很是滿足地說:“吃吧,但不要吃多了,下頓還有!”我和哥哥互相比著吃著雞蛋和粽子。看著我們的吃相兒,姐姐笑著也幫我們倆剝雞蛋皮、剝粽子葉,“慢點吃,”姐姐勸著我倆,透露著對弟弟的關愛。吃著香甜的粽子,我的心裡美滋滋的,比粘粽子的白糖還甜,甜得就要從心裡流出來了!

姐姐看看碗裡的雞蛋和粽子,又看看我和哥哥,不無感激地衝爸媽微笑著說:“這是爸媽的勞動汗水換來的,也是爸媽領我們勞動取得的成果。”爸爸趕忙接過話頭:“自己勞動的果實,吃起來更香啊!”

看著爸媽喜氣洋洋地吃著雞蛋和粽子,我們姐弟三個會心地笑了。笑得那麼燦爛,那麼充滿自信;感恩的心悄然振飛:爸媽真好!我們一輩子都要孝敬爸媽,不辜負爸媽的希望!

長大多年以後,有一年過端午節,爸爸才告訴我,我們家那年的端午“盛宴”,是他用家裡每月糧店供應的不多的大米,到幾裡外的農村換來的……聽了爸爸的講述,酸苦的淚水霎時盈滿了我的眼眶……

而今,爸媽兩位老人都已離開了我們。想起當年爸媽在世時,一家人在一起過節包粽子的情景,感慨萬千。令我更加想念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端午節,凝聚親情,承載著不老的親情。

端午節隨筆5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這天早上,媽媽要煮美味的粽子。只見媽媽往鍋裡放了水,把鍋放到煤氣灶上,把粽子放到了鍋裡,點上了火。過了不久,一股香味從鍋裡飄了出來,美味的粽子出鍋了。粽子有點像三角形,難怪它們有“角黍”之稱呢。我小心翼翼地解開了綁著粽子的線,把粽葉一層一層地拆開,終於可以吃了。粽子有一層糯米,吃到裡面就是餡了。粽子餡也多種多樣,有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豐富多彩。我吃到的是肉餡。肉配合糯米,真是又香又美味。我吃了一個,還是回味無窮,於是我又吃了一個。雖然我沒體驗到包粽子的樂趣,但是我嚐到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傳說在兩千多年前,屈原不得而自溺於汨羅江。傳說鄉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我曾經看過賽龍舟,那場面很壯觀。有一些人負責敲鑼打鼓,有一些人負責划龍舟,其中有一個人在船尾劃。所有龍舟都拼命向終點衝去。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隨筆6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自從有了這個節日,每年過端午的這一天,詩人們便會通過各種形式的集會活動,用詩表達對生活的感受,抒發自己的心中的情感和思想。

我國古代吟詠端午節的詩歌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懷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唐人文秀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有的詩則形象地展示出豐富多采的民情風俗,再現了端午節獨具的特點,給節日氣氛融入濃郁的詩情畫意。唐代詩人張建封,寫端午劃龍船的《競渡歌》,傳誦十分廣遠。詩中描寫道:“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古時賽龍舟觀眾多、興致高,連平日深居閨閣的婦女也梳妝打扮,出來觀看,不難想見,江邊競渡場面的熱鬧與火爆。

古往今來,端午詩歌大都抒發著一種愛國愛家鄉的情緒。古時流傳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現今,人們更是把端午詩歌推向了一個高潮,並提升到了一個民族的愛國高度,有詩寫道:“端午節的雨水/把我們心中的一個名字/輕拭/包進粽子裡的懷念/和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後輩們細細咀嚼/那股特有的清香/足以讓一個民族挺直脊樑。”

端午節的最大意義與永恆價值,是與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分不開的。屈原熱愛祖國,堅持自己的理想,他影響了中國千百年來的文人雅士。端午節跟現代社會聯絡最密切的就是愛國主義。

20xx年5月汶川大地震,正值端午節期間,很多詩人拿起了手中的筆,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祈福,希望他們早日重建家園,創造美好新生活。他們通過詩歌來抒寫心中的愛與情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作。端午節那天,各種抗震救災的詩歌朗誦會也在全國各地競相上演,並且成為最熱門的演出。

20xx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詩人們再度拿出手中的詩,詩意的端午節讓我們和災區人民心和心,更加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為屈子歌”等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抒發了對災區同胞的關愛,寄託著端午節裡對屈子高潔愛國情懷的敬意和緬懷。

端午節是詩意的,體現出的是愛國的精髓。端午節是屬於詩人的,是屬於詩歌的。這一天,除了吃到清香的粽子,我最想做的,就是能夠好好地讀一讀這些優秀的詩歌作品。在那濃濃的詩意中,讓這個節日生動起來,讓我的精神更加振奮起來。

端午節隨筆7

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色彩憔悴,披著長髮,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明白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十分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這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思考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裡,還有那個笨大王,怎樣也不明白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必須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端午節隨筆8

今天我早早起床,便看見外婆在門上掛好了菖蒲和艾葉,爸爸並且噼裡啪啦放起了鞭炮,接著我們開始吃早點。呀!今天的早餐花樣多多,和以往不同,餐桌上擺放著粽子、蛋糕、茶葉蛋、包子、麻圓、甜大蒜……聽說中午還有一餐豐盛的美味佳餚呢!早餐吃完後,我才想起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端午節。

相傳端午佳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那時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霸的時候,秦國為了統一中國,發動戰爭,滅亡了六國,楚國也在其中。因為楚王沒聽取屈原聯齊抗秦的主張,經果秦國滅亡了楚國,無奈之下,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人們用投粽子到江中和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呀!我要向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學習,我也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人民。

端午節隨筆9

當艾草長滿田野山村,大街小巷飄著艾草幽香的時候,又一個粽香飄溢的端午節如期而至。於是,那個悲壯的傳說、飛渡的龍舟、甜美的粽子融入心田。在幸福年代秉承中國傳統文化,不免回望先人,遙寄哀思。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稱端五節、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蒲節、龍舟節、解粽節、粽子節、詩人節等等名稱,本來是夏季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終因歷史或傳說的某種事件,使之成為紀念的節日。20xx年5月20日,端午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開始,端午節被正式列入為國家法定節日,規定端午節,放假一天(農曆端午當日)。20xx年9月30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審議並批准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由此,端午節不僅僅是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節日,給我們的感覺,更是一個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喜慶日子。

屈原,中國著名的愛國詩人。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蹟。時過境遷數千年後的今天,漸漸地被淡化,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社會時尚有一種魔力,它把很多事件、存在的生命力都用“流行”這個特殊的度量衡來衡量。都是寄託情思、拉動消費的重要資源,不管是西洋的情人節、聖誕節,還是我們傳統的春節、中秋節,只要能流行開來,能成為時尚的,就是好節。端午節漸漸地變了味,粽子充滿了時尚的味道,原先的原滋原味的粽子擺不上市面,而是各大商場打出的各樣格式的粽子品牌在吸引著客戶的眼球。此時,有誰會想到屈原?又有誰會真正瞭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端午節變成商家獲取利益的平臺,處處充滿了微笑的陷阱。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現實。

當我們“過節思源”之後,不由覺得端午的意義,不僅“使傳統文化得到一個載體,使公民對傳統文化的享有權利處於行使和享受的狀態”;能以“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增進社交、增進社會團結的機會”;也不僅“端午插蒲艾,既驅趕蚊蟲又美化環境”,還應該能以端午節,來感懷和繼承屈原那種憂國憂民、心懷祖國、感念黎民的精神。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我們的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魂寶,是廣大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因此,我們要從積極意義上挖掘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努力傳承和創造出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和藝術,讓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絢麗多姿。端午節如此,其他節日也是如此。

端午節隨筆10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有吃粽子、賽龍舟,往江裡撒白糖。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活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這麼多的習俗,其中,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說呢!傳說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來,楚國徹底被秦國毀滅了,屈原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小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們要重視端午節,因為它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隨筆11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餘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隻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讚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於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

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划著龍舟往江裡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悅、多少歡樂。聞著粽子的清香,看著巧妙的彩繩,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湧動起陣陣激動!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願……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著你的再一次到來!

端午節隨筆12

粽葉飄香,艾葉插在門頭上,綠豆糕上場,每年的端午節,都讓我倍感懷念和感概。歲月是一首歌,一樣的歌詞,不一樣的韻律,同樣都是端午節,母親和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間裡讓自己的孩子對端午節的感受有著天壤之別。

小時候,端午節是我最盼望的節日之一,因為在這天,不但有粽子、綠豆糕、米粉肉吃,有糖果,重要的是母親還早早為我準備了新衣裳(母親會縫紉,小時候的衣服都是母親自己做),幾歲的時候,母親會給我縫製一件長袖外罩,上面一針一線的刺繡上一個圖案,記憶中印象深刻的當屬那一件天藍色的的確良外罩,母親刺繡了一隻白色的鵝在上面,栩栩如生,我穿著她招搖過市,不但是小朋友羨慕,小朋友的媽媽們也羨慕,只是可惜她們沒有母親的那雙巧手。

再後來大一點的時候,端午節,母親便給我縫製碎花布衣,辮兩個小辮子,偶爾還備置一件毛衣,小時候天氣似乎沒這麼熱,記得有一年的6。1兒童節就穿的母親為我準備的深綠色毛衣,藏青藍的褲子,白球鞋,參加學校組織的跳繩比賽,那身行頭,特別是毛衣同樣為我彩不少。母親,是個秀外慧中的人,勤勞能幹,不管多忙碌,每個節日都積極認真地做準備,讓我每每對節日充滿了歡喜和期待,日子在母親的打理下,逐漸風生水起,我和姐姐也在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中健康陽光幸福地成長。

回過頭來,看看我自己,這些年的端午節,甚至春節,對我來說,似乎都如平常的日子一般,特別是近些年,更甚,再也沒有小時候的那種過節的氛圍和熱切,過節除了和家人小聚一下再無其他,就是我這樣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讓他也開始對節日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節日在他的記憶裡,只是放假,他可以不用去上學。

究其原因,其實不是我對生活不熱愛,而是現時的生活條件好了,粽子一年四季超市裡都有,想吃就買,衣服什麼時候需要,就買來穿,只要孩子喜歡,大魚大肉變著花樣每天都在吃,不同於我的兒時,更多的是過節才能吃上一頓豐富的菜餚。

或許,人懶了不積極了就會給自己找一些並不合適的理由,時代變遷也好,年歲大小也罷,端午節,過與不過,重視與否,反映的其實都是人們對生活的心態。

一年一年,一個個端午節就那樣隨流年遠去,記憶卻溫暖如斯,母親就在身邊,就在眼前,如今我也想用母親對我的那一份愛,來回報母親,同時也給兒子營造一份節日的氣氛,生活從來就是美麗的,只要用心,只要有心。

端午節隨筆13

這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但是一般人的家裡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裡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這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這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完美的端午節阿!

端午節隨筆14  端午節感懷隨筆散文

雖然端午節我未曾回老家,

但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

賁樓茆留有我美好的記憶,

塔子山留有我快樂的童年。

質樸的父老鄉親讓我終生難忘!

雖然端午節我未曾回老家,

但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早已深刻腦海。

拔苦菜砍苜蓿等米下鍋,

攔羊餵豬養雞填補日子的清苦。

勤勞善良的鄉親總盼有個好光景!

雖然端午節我未曾回老家,

但我的心兒早已飛回生我養我的小山村。

大叔家的院子裡聚滿了久而未聚的叔父和兄弟,

滿飲的啤酒敞開胸懷敘述濃濃的鄉思。

血濃於水全村一家親永遠是我們困了累了歇腳的地方!

雖然端午節我未曾回老家,

但那香甜的糯米粽子早已祭奠我的祖先。

高家圪佬的戲臺上晉劇聲聲響起,

廟裡的神像開光光照四方。

上佈施的人們啊心底祈求神靈保佑平安健康!

灑一壺濁酒倒一壺水,

立一尊石碑保四方綏。

端午節啊,這個祭祀得節日,

遠方的遊子時時為家鄉祈福。

讓我們撕開粽葉,

在未來的歲月裡迎接蓬勃欲出光芒四射的朝陽!

端午節隨筆1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說到端午節,自然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著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這是習以為常的說法!

晚上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節,這時,外婆正在包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真讓人流口水,不能光看不吃呀,我馬上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鹹肉粽……”聽著聽著,口水早就已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去了外婆家,我不僅瞭解了不少的知識,有吃到了好吃的端午節的粽子,真是高興呀!

標籤: 端午節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jieriqingdian/wzrw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