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工作方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為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為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為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路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裡。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為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2

活動目標:

1.在討論、辨認水聲的過程中,鼓勵幼兒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象。

2.進一步引發幼兒對生活中不同的"水聲"的關注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文字卡片和圖片(四種水聲:水滴、水泡、雨、海浪);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討論生活中的水出示"水"字,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的水。

要點: "老師這裡有一個字,是什麼呢,看看誰認識"。

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天天和它見面,那麼你都見過什麼樣的水呢?

(例如海水、礦泉水、自來水、洗衣服的水等)出示一瓶水,聽聽有聲音嗎?

要點: 水會有聲音嗎?你在哪裡聽到過?怎樣讓這瓶水發出聲音呢?

(流動的水會發出聲音)

二、聽聽、猜猜四種水的聲音要點: 引發幼兒對水聲的關注。

播放多媒體課件,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引出滴答滴答的'字卡)它們分別是小水滴、小水泡、大雨和海浪聲。

滴答滴答聲可能是什麼水發出的呢?(引出水滴圖片)要點: 鼓勵孩子猜出小水滴的聲音並配上相應圖片,然後用動作來表現聽到的水聲並積極聯想"什麼時候聽到這樣的滴答滴答、咕嚕咕嚕、嘩啦嘩啦、嘩嘩聲呢?

誰來試試看小水滴滴答滴答用什麼動作來表現?

. 依次播放課件要點: 大膽猜測並配對字卡和圖片,傳遍相應動作。

採用詩歌性的語言進行小結小水滴在唱歌,滴答滴答;小水泡在唱歌,咕嚕咕嚕;大雨在唱歌, 嘩啦嘩啦;大海浪在唱歌,嘩嘩嘩嘩。

水娃娃在唱歌,真呀真快樂!

三、遊戲:我是水娃娃。

要點: 啟發孩子主動用動作來表現小水滴、小水泡、大雨、海浪。

四、活動拓展。

除了這四種聲音,你們還聽到過什麼水的聲音呢?

試試看用剛才那瓶水,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音呢?

(可以用敲擊的方法讓水發出不同的聲音)孩子回家後可以繼續探索試驗各種水聲,關注各種水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3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雙手協調能力,掌握粘,扣合等組合方法。2激發幼兒獨立思考,在老師幫助下完成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玩盒子時,著重動手粘出不同形態。

難點:如何更好引導幼兒獨立思考。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的紙盒(如食品包裝盒,藥盒)2雙面膠帶3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小朋友想不想玩呢?展示小盒子。今天我們就和這些小盒子玩個遊戲吧!這些小盒子可有趣啦,就像百變金剛一樣,但是他們希望和小朋友一起玩,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吧。做出一些基本展示,如樓梯,房子,引出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把不同的盒子分發給小朋友,自由的擺出造型,並加以啟發與指導。在擺的同時發現問題,擺好了,可一碰就散了,怎麼辦呢?

2出現問題解決問題,拿出法寶雙面膠,把他們粘牢。引導幼兒擺出自己想象的造型幫助他們組合粘牢。

3盒子造型很酷,可覺得還是不夠漂亮,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的.小盒子更好看呢?給他們塗上漂亮的顏色好不好。分發水彩筆,讓幼兒給自己的作品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4小朋友的作品都完成了,我們小朋友高興嗎?可我想知道我們小朋友的作品都叫什麼呢?誰願意跟老師說說呢?給幼兒發揮空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想法與實施過程。

三:結束部分

把所有的幼兒作品放到展示臺上,讓幼兒進行互相欣賞。

四:活動延伸

回家後收集不同盒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出更好的盒子作品。

五:活動反思

幼兒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也非常喜歡動手操作,但大多停留在模仿階段,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需要更多實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4

活動目標:

1、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點。

2、通過玩沙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幼兒建構能力。

3、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和科學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個,圍裙每人一條,小棒若干。

2、活動前檢查沙坑安全及衛生。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帶領幼兒到室外脫下鞋襪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說說是什麼感覺?

(很硬,腳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請幼兒再到沙坑裡跑一跑、跳一跳,說說是什麼感覺?

(很軟,很舒服,摔倒了都不會疼。)

與幼兒共同討論得出結論:沙很軟。

2、發現遊戲

①讓幼兒用手玩一玩幹沙,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麼發現:

(沙很輕,不用費勁兒就可以拿起來。

沙會跑,它會從手指縫裡掉下去,說明它很細。

沙沒有味道。

幹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發給幼兒每人一個杯子,讓幼兒到水池裡取水,自由活動。鼓勵幼兒將新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進沙裡,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見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還有幾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進沙裡,水就不見了。

把沙放進杯子裡,沙不會溶解。

沙變溼了可以捏東西……)

師生共同總結沙的特點。

3、建構遊戲

引導幼兒運用小棒進行建構遊戲(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畫畫)對自己在沙坑周圍獲取材料進行活動的幼兒加以肯定。

4、欣賞遊戲

共同欣賞每位幼兒的作品,給每位幼兒以肯定和鼓勵。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看看什麼地方有沙,它們是用來幹什麼的。次日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說說沙的'用途。

活動點評:

本活動以發現教育為契機,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的探索慾望得到滿足。培養了幼兒的求實精神,提高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鏡子的特徵及用途

1.教師:今天老師的口袋裡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

2.摸上去感覺怎麼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麼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麼呀?

4.它可以用來幹什麼?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二、探索發現生活中的`鏡子

1.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說出了那麼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請小朋友到活動室裡去找一找。(音樂)

3.提問:剛才你們發現了什麼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4.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三、遊戲:照鏡子

1.教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遊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重難點分析:

重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對話。

難點:喜歡閱讀,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動準備:《好餓的小蛇》繪本書、故事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出示繪本《好餓的小蛇》引導幼兒觀察圖書封面

提問:封面上有什麼?小蛇餓了,它會找什麼吃呢?會發生一件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二、展開

1.出示小蛇吃東西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提問:請你猜一猜小蛇肚子裡吃了什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聽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麼好東西。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蛇都找到了些什麼好吃的東西?

總結: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飯糰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蘿是帶刺的。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蛇吃東西的樣子。

雙手分開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動的表情表現“啊嗚”和“咕嘟”這兩個擬聲詞。

4.教師第二遍完整的講述故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分享圖畫書《好餓的小蛇》

(2)教師講故事,幼兒進行大膽表演。

三、結束

討論:最後小蛇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呼的睡覺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對動物的生存方式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物小卡片若干,動物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提問:小朋友,如果我們用筷子去碰烏龜和田螺的時候,它們會怎麼樣?

為什麼它們都縮到殼裡?

二、看圖交流

找一張動物圖片,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它們怎樣保護自己的?

三、動物自我保護方法分類

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護色矇蔽敵人的:變色龍、青蛙、鴕鳥、斑馬。

3.釋放氣味的:放屁蟲、黃鼠狼、臭鼬。

4.裝死的:毛毛蟲、狐狸、金龜子。

四、幼兒分類擺放圖片。

對動物用保護色、快跑、裝死、釋放氣味等方法來覓食和保護自己的`方法作小結。

五、遊戲:動物王國探祕

1.扮演各種動物,戴好頭飾,到動物王國探祕,每個關口都有凶猛的動物把關,

我們小動物要想辦法闖關並保護好自己。

2.出示動物王國探祕路線圖,帶領幼兒闖關。遇到凶猛的動物,做相應的保護自己的動作。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眼、口協調能力及反應能力。

2、鍛鍊幼兒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紅藍魔方各6個、音樂、繩子3條。

【活動過程】

一、《找對應》

教師將紅藍魔方隨意擺放到圈中,當老師說到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時,例如:2+2,紅隊幼兒和藍隊幼兒要將正確得數的魔方放到自己隊伍的圓圈中,哪隊最先完成就為獲勝,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鍊孩子運算能力,在活動中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

二、《比多少》

教師將紅藍魔方隨意擺放到圈中,紅隊、藍隊幼兒聽到音樂後立即將紅藍魔方放回自己隊伍的圓圈中,音樂停止後哪隊的魔方多,就為獲勝隊,主要鍛鍊孩子們的配合能力和反應能力。

[遊戲規則]

1、遊戲前將孩子分成紅藍兩隊。

2、遊戲開始後每隊幼兒必須將紅藍魔方分別放到自己隊伍的圓圈中。

三、《扭扭走》

教師引導孩子將紅藍魔方按規律擺放成一條直線,進行S線行走,主要鍛鍊孩子的按規律排序和身體協調性。

[遊戲規則]

首先孩子要將紅藍魔方按照紅藍紅藍……的規律擺放成一條直線,並且每個魔方中間要有一定間隔,能夠繞S線走。

四、《跳跳跨跨》

在上一個遊戲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孩子將紅藍魔方變換一種方式按照紅紅、藍藍的規律進行擺放,練習雙腳跳躍和分腳跳躍,主要鍛鍊孩子的跳躍能力

[遊戲規則]

孩子在第二關遊戲之前,要將魔方重新按照紅紅藍藍……的規律按一定間隔擺放好,看到紅色的魔方就雙腳從魔方上面跳過,看到藍色的魔方就要雙腳分開從魔方側面跳過。

五、《疊疊高》

教師引導孩子將紅藍盒子兩兩重疊擺放,進行跨跳練習,鍛鍊孩子的跨跳能力。

[遊戲規則]

孩子在第三關遊戲時,要將魔方兩兩重疊擺到一起,孩子從魔方前面起跑跨跳,跨過魔方。

六、《搭建城堡》

紅隊幼兒和藍隊幼兒分別拿自己隊伍中的6個魔方進行城堡的搭建,哪對搭建的`高又不會倒塌就為獲勝組,主要鍛鍊孩子們之間的配合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遊戲規則]

1、幼師再次將孩子分成紅藍兩隊,請小朋友用自己隊伍中的魔方來共同配合搭建城堡。

2、在搭建城堡過程中小朋友不能走出自己隊的圓圈中,看看那隊的小朋友搭建的城堡,並且還能最快搭建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的東西在水裡沉,有的東西在水裡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知道,人們利用沉與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船,造福人類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種物體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鐵釘、紙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樹葉、小碗、磁鐵、筆、)若干。

教師準備: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樣顏色的鐵球和皮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孩子們,想不想從國小好本領,將來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呢?今天請小朋友來當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學習新的知識。

二、實驗

幼兒嘗試(1):誰沉誰浮

請小朋友看盒子裡有什麼東西,請你把它們輕輕地放到水裡,仔細觀察,誰沉誰浮?

幼兒嘗試.

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幼兒嘗試(2)重沉輕浮

同一個玻璃瓶放在水裡,封口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了水時,沉到水底下,這是為什麼?(讓幼兒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

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玻璃瓶子裡有空氣,空氣很輕,所以就浮。裝滿水時,瓶子裡沒有空氣,所以就沉下去。

幼兒嘗試(3)形狀與沉浮

同一個橡皮泥,把它團成球狀時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狀時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麼?(讓幼兒做實驗)回答。

教師總結:橡皮泥捏成船形,裡面有空氣,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團成球,沒有空氣,所以就沉到底。

幼兒嘗試(4)區別兩個球

區別同一大小,同一顏色的鐵球和皮球,(讓幼兒想辦法區別)

教師總結: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裡 看一看,就知道,哪個是鐵球,哪個是皮球。

幼兒嘗試(5)

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我們剛才做了很多的實驗,知道了有的東西在水裡沉,有的東西在水裡浮,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情況下,有時沉,有時浮。人們很聰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很多的東西,希望小朋友從國小好本領,長大當科學家,發明新的東西,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三、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0

活動準備:

卡通板、廢舊紙盤、色卡紙、雙面膠、彩泥、泡沫板、剪刀、錄音機、小魚的錄音、海洋垃圾的佈景等。

有益學習經驗:

1、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知道大海中常見的幾種魚類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3、參與變廢為寶的活動,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過程:

一、海底觀光:觀看錄象片----海底世界的美麗風光

提問: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麼呀?

小結: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許許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觀看資料片:大海中的魚(片中向幼兒介紹了一些常見的海魚及其相關知識)。

提問: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龐大的一個家族是什麼家族?

你們認識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魚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開開眼界吧!(看_)

觀後提問:生活在海里的魚可真多呀,你記住了哪些,說說看吧?

小結:除了這些魚兒外,還有許許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來海底世界真是個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近年來由於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這個家,致使海水遭受了嚴重的汙染,給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帶來了災難呢!你們聽,這是誰在說話?

三、聽錄音:一條可憐的小魚在敘述親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於家園受到嚴重汙染,他們已經無家可歸了,它在向小朋友請求幫助。

四、向幼兒展示“垃圾密佈”的海洋(用萬通板和廢舊物品、果殼、易拉罐等佈置而成的展板)。

小魚的家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是誰造成的呢?

今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現在,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小魚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請小朋友用雙手清理垃圾,還魚兒一個美麗的家。

六、美工活動----變廢為寶。幼兒運用多種美工材料動手製作,共同裝飾展板,佈置美麗的海底世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1

一、教研組情況分析

上學期,我們中班教研組在園領導的關心引領下,在全體組員的積極配合下,教師責任意識逐步增強,處處以幼兒園利益為重、以幼兒發展為本,組內已經初步形成了互幫互助、互學互探的健康氛圍,被評為鎮優秀教研組。但是經過反思與分析,覺得我們中班組的教研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具體表現在:

1、教師的理論水平還不夠高,對活動的分析和反思不夠深入,只能從表面分析。

2、教師中普遍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3、教師的課堂設計與組織實施能力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4、教師參與研討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研究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針對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學期我將盡自己的全力,努力利用自己的空餘時間,提升自己相關的能力,為帶領我們中班組有效開展各項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在同事之間起到表率的作用,有效地幫助年輕教師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日常工作,為新老教師之間觀念與經驗的互補提供有效的交流平臺,把我們中班組建設成為一個充滿歡樂、互幫互助、團結向上的集體。

二、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教科研計劃和本園園務計劃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深化幼教課程改革,加強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的專題研究,使教師把先進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教育行為中,提升教育能力和專業素養,在各方面都能上一個臺階。以幼兒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三、本學期工作目標

1、圍繞課題開展研討,並注重教師的有效培養與指導。

2、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以紮實的理論修養指導實踐工作,真正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形成討論中求進步的教研模式。

3、運用反思策略進一步提升教師對主題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價值的把握。引導教師評課方法的改進,變教師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具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在正常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上營造濃厚的教研氣氛,以教學活動為案例,緊緊圍繞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問題,鼓勵教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2、開展評課教學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園內的公開課,互相聽課、評課,自我反思等系列活動,在組內進行學習、討論。

3、注重教學反思。加強對自我教學實踐的反思。認真完成每次課後的活動反思,從中提高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4、立自足課題研究。紮根教育科研實踐,從實踐中的問題入手,提高對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程序的我分析能力,積極申報各類課題,注意資料的積累。

五、具體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各級各類計劃和教研組計劃

2、集體教學活動研討

3、召開期初家長會,加強家長工作的開展,並做好家長記錄工作

4、組織幼兒遠足活動——參觀消防隊

5、鼓勵青年教師相互聽課評課

6、教研組制定課題申報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2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團結友愛。

2.知識目標:培養幼兒對看、聽、說故事的興趣,理解故事內容,學會複述故事。

3.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看圖說話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能看圖複述故事。

教學難點:幼兒能夠運用詞、片語完整的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機、電子琴。

一、導言:

小朋友們誰能說一說你家裡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呀?(平房、草房、樓房)老師這也有一座小房子,你們想住嗎?(想)好請小朋友們看黑板。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房子呢?它漂亮嗎?誰能說一說呢?(是一座金色的小房子)這位小朋友說對了。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金色的房子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想)

師:好,請大家向老師這樣坐好,我們一起聽錄音故事,看誰聽的最認真、仔細,聽完了能說出故事的內容。

師:這位小朋友說的真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圖學習這個故事。

二、看圖講述

師:請小朋友向老師這樣坐好,看

1.畫面(出示圖一)

問:小朋友,畫面上都有什麼呀?

幼:白雲、大樹、小草、花朵、金色的房子(1-2名)

問:金色的房子是什麼樣的?

幼: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太陽一出來、照得一閃一閃的、漂亮極了。

問:這麼漂亮的房子誰住呢?小朋友想知道嗎?請大家看第二幅圖。

2.畫面(出示圖二)

師:小朋友細細地觀察畫面。上面都有誰?在幹什麼?

幼:答。

師:有一天,來了好多的客人,大家知道是誰嗎?請看第三幅圖。

3.畫面(出示圖三)

師:大家看畫面,誰能說一說,畫面都有誰?正在幹什麼?

幼:答。

師:她們在做什麼呢?

幼:答。

師:他們玩著,採著鮮花,又想去哪呢?我們來看第四幅圖。

4.出示圖四

師:請小朋友看畫面,他們來到了哪?小姑娘又是怎樣做的?誰能看圖說一說?

幼:答。

師:小姑娘說完後自己是怎樣做的呢?大家看第五幅圖。

5.出示圖五

師:請小朋友看畫面,看一看小姑娘的表情是什麼樣的?誰能說一說?她在想什麼?

幼:答。

師:她想什麼呢?她又是怎樣做的呢?

幼:答。

師:她是怎樣做的呢?

幼:答。

師:這時誰看見她了?你們想知道嗎?

幼:想。

師:請小朋友看第六幅圖。

6.出示圖六

師:請小朋友看畫面,說一說小姑娘看見誰了?她是怎樣做的?

幼:答。

師:小姑娘是怎樣做的呢?

幼:答。

師:小動物聽了,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幼:答。

師:他們和小姑娘一起到哪去了呢?請小朋友看第七幅圖。

7.出示圖七

師:請大家仔細看畫面,說一說他們在做什麼?

幼:答。

師:他們唱的什麼歌呀?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

幼:答。

三、組織教學,請小朋友坐好。認真看畫面,講故事,看一看誰觀察的最仔細。

四、指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

五、間休

六、指明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師:小朋友們,我們學習講解了金色的房子這個故事,你們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誰能說一說?

幼:答。

師:這位小朋友說的真好。那小動物們要到金色的房子裡去玩,小姑娘答應了嗎?後來她是怎樣做的呢?

幼:答。

七、大家說的真好,下面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這個故事呢?

八、總結:

請小朋友坐好。今天我們學習、表演了《金色的房子》這個故事,你們表現的非常好,也懂得了一個道理: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團結友愛。回去之後,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3

設計思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著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裡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裡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湘湘急著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援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裡,為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裡,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裡,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步測的方法,區別物體的遠近。

2、學習使用不同工具測量同樣的距離,初步感知距離與測量工具之間的關係。

3、激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 用目測的'方法區別遠近

1、教師站在黑板前,幼兒呈半圓形面對教師坐在座位上。請幼兒目測:誰離教師最近,誰離教師最遠?

2、教師站在門和窗之間,幼兒目測:老師離門近還是離窗近?

3、使用幼兒用書第7頁,看看哪個小動物跳得遠,哪輛汽車進車庫的路遠,並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測的方法測量距離,體驗工具不同,測量次數也不同。

1、 教師和一個幼兒一起步測教師長度(從教室前面到教室後面之間的距離),教師與幼兒邊走邊數共走了幾步,然後將幼兒測量的結果分別記錄在黑板上。

2、 教師:老師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離的路,為什麼老師走的步數少,小朋友走的步數多呢?

三、請幼兒用長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邊量邊數,看看測量的次數有什麼不同。

1、幼兒發現: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一樣的距離,需要測量的次數是不一樣的:測量工具越長,需要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2、遊戲:機器人。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5

活動背景: 這是我們教研的內容,老師們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動的前提下,進行了教研觀摩活動。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有了這次的想法和設計。

孩子對磁鐵有一種好奇:因為它會吸住東西。在以前的日子裡,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磁鐵的經驗。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活動結果的獲得是不難的,但是,孩子們在還沒有探索習慣和能力的時候,這樣的活動,無疑會讓孩子獲得許多方法和樂趣,這使我們更關注孩子的活動過程。

活動應該根植於孩子的生活。科學探索活動很容易只關注科學概念而忽視了它對孩子的現實意義。所以,本活動努力將有關磁鐵的每一點認識,遷移回歸孩子的生活,使活動貼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內容與要求: 1、瞭解磁鐵的名稱和可以吸住鐵製品的基本特徵。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問題。

3、重點和難點:探索磁鐵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的操作用具:磁鐵、各類鐵製品(大頭針、曲別針、鐵釘、鐵絲、鐵片)、非鐵製品(塑料勺子、積木、雪花片、鈕釦、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別針的筐(每桌兩筐)。

3、教師演示用具:磁鐵、墊板、別有曲別針的娃娃紙片。

過程與指導:

一、擺弄操作 老師:請你把筐裡的東西分成兩堆,分的時候要用到這東西指磁鐵),你去試試。

――由於上次活動的開始,老師指導語過於的含蓄,出現了許 多與“磁鐵"無關的操作現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彎路,降低了集體 教學的效率。因此,本活動的開始,直接引入磁鐵,使孩子立即對當前的學習物件進行關注,大大減少了教學上的麻煩。

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在活動中,由於我的指導語的暗示,大多數的孩子都用磁鐵(儘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學名)把東西分成兩堆,有1個孩子按大小分,有2個孩子按材料質地分,有1個孩子按長短分,終因材料的不規則,而無法進行,於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鐵,立即被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現象吸引住,從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將材料分成了兩堆。

二、協調交流 討論: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老師(小結):用這(磁鐵)可以將筐裡的東西分成兩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這東西叫磁鐵,它能吸住鐵的東西。

三、遷移驗證 找一找:教室裡還有哪些東西是鐵做的.?你怎麼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動表明,孩子更容易記住“吸鐵石",而不容 易記憶“磁鐵”,所以,這裡讓孩子有反覆使用“磁鐵”這個學名的機會,如,孩子說:門把手被磁鐵吸住,它是鐵做的。孩子在尋找過程中。,既驗證了磁鐵的特徵,又記住了“磁鐵”這個名字。

在活動中,有半數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鐵的東西,就叫“吸鐵石",於是,他們很不容易記住“磁鐵”這個學名。在尋找“鐵做的東西"的過程中,當孩子們歡呼“這是鐵做的”,我就問“你怎麼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為它被磁鐵吸住了”,如此反覆多次,孩子就記住了這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四、遷移運用 1、遊戲:找別針。 老師介紹:曲別針掉到雪花片筐裡去了,請大家幫老師一起找曲別針,看誰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別針的雪花片筐裡,挑選別針。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一開始沒有想到用磁鐵,而用手揀。當看到同伴使用時,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於是興趣大增。

2、遊戲:小動物跳舞。

將立體人物別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面,用磁鐵在墊板下面移動,讓人物跳起舞來(也可以準備更豐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裡小魚遊、小紙棍裡紅旗升等等)。

――這些遊戲可以放在區角學習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fangan/5vm5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