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愛好 >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

中秋節是寄託了人們“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願望。你瞭解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片欣賞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一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二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三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四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圖五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內容資料1:和古人一起賞月

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晚上靠月亮。人類看著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心生敬畏;月亮現身於夜晚,朦朧的光與影相偕,飄灑大地,在深山幽谷,在潺潺水邊,或是稠密的樹蔭盪漾,或是一脈清光迷離,陰森而神祕,這便容易使人幻覺叢生,浮想聯翩,於是一些神話就悄然浮現了,自然就產生了月崇拜,月亮被尊為“夜明之神”。古時祭月被列入皇家祀典的內容,而百姓是無權祭月的。一種神祕的外在支配力量在阻止著平民接近月亮和祭祀月亮。

隋唐之後,隨著人們對天文知識和自然規律的進一步瞭解和掌握,月亮“夜明之神”的宗教色彩逐漸淡化,皇室貴族對月神祭祀壟斷權逐漸消失。《唐逸史》記載:“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夢粱錄》中說:“(中秋)此際金風薦爽,雨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玩月就是賞月的意思,與以前祭月的神聖不可同日而語,說明月亮開始普照朝野。

雖然唐朝還沒有中秋節,但由於唐人的浪漫和崇尚自然的天性,中秋賞月已成為當時文人墨客的時尚。文人們將清秋明月視為可賞可玩的奇觀,吟誦中秋明月的詩篇尋常可見。張祜《中秋玩月》雲:“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秋月還常常引發人們的思鄉之情,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白居易的“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

中秋賞月之風到了宋代更加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中秋日,京城酒樓、茶舍等都要妝飾一新,牌樓要扎綢掛彩;晚上的夜市則更加熱鬧非凡,老百姓多一起登上樓臺賞月,而達官貴族則登上自己的樓臺賞月。

中秋節成為民俗節日是從宋代開始的。宋朝文人雖然還沿襲賞月的古風,但其情趣卻與唐朝不同。唐人多從月亮聯想到山河的秀美、千里外的朋友;而宋人則對月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世態,發出“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的感嘆。當然這種感傷的情懷主要集中在一些多愁善感的文人身上。而一般老百姓則把中秋作為世俗歡愉的節日,通宵達旦進行慶祝。南宋的市井貧民甚至“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水滸傳》的第二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和第三十回“武松大鬧飛雲浦”都寫到了中秋賞月飲酒的狀況。在三十回裡張都監為了陷害武松,擺出了闔家團圓、飲酒賞月的架勢,還讓養娘唱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說明這首曲是當時中秋佳節的流行歌曲;曲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更是強烈地表達了人們中秋團圓的意識。

明清以後,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習俗。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的鄉村還保留著點塔燈的習俗,記得兒時,一吃完中秋夜飯,就趕著出去看點塔燈,然後再賞月。儘管生活是那麼清貧,但中秋節的月亮總是帶給人們一份希望和尊嚴,使生活不至於潦倒和頹廢。中秋的習俗很多,形式也不盡相同,但都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傳統節日作為文化生存的節點,是民眾表達內心感情的重要時機,是民眾精神的重要寄託方式。民眾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不斷通過節日習俗表達出來,這些理想和追求有豐收富裕、健康長壽、歡樂吉慶、平安和順等。中國人有很強的家庭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絡,由此形成了中秋和睦團圓的中秋文化,團圓是中秋節習俗的中心意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和團圓的意義互相契合,“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長生”,表達了民眾祈望和睦團圓和健康長壽的文化心理。

可惜,如今人們對物質生活的`畸形追求,像霧霾一樣遮住了中秋明月光彩。在人們急匆匆的“現代化”步伐中,中秋這個如此富有詩情畫意、意蘊深厚的內涵不知有多少都被我們有意抑或無意地忽略了。平時整日總是忙忙碌碌於所謂的生計,感覺不到那些看似縹緲虛幻的真實存在;到了中秋節,要麼把它簡化為“吃”的沒有任何文化的載體,要麼把它當作互送月餅、進行感情投資的機會。

重溫古人的中秋習俗,和古人一起賞月,讓中秋夜的月光和露珠,以及廣袤曠野上的莊稼和河流、樹木,還有那遠的鄉村,近的城市,都在我們的心中形成畫面,讓親情友情溫潤我們乾涸、苦澀的心懷,有色彩,也有滋味,就像月華之水輕輕撫上臉頰,在不經意間就回歸了心靈的家園。

  國小生中秋節小報模板內容資料2:中秋傳說之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於諸多舊小說,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與金烏相對,表示金丹修煉的陰陽協調。

傳說一

傳說中月宮裡有一隻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後,觸犯玉帝的旨意,於是將嫦娥變成玉兔,每到月圓時,就要在月宮裡為天神搗藥以示懲罰。

傳說二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裡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藥。

傳說三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裡,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於是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姊們,到月宮陪伴嫦娥搗藥了!

傳說四

也有人說玉兔本是后羿,因為嫦娥奔月而又思念后羿,后羿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願變成了她最愛的小動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終不知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

傳說五

這也源自一個有關后羿和嫦娥的傳說。后羿和嫦娥本是從天庭派到人間的,因嫦娥不願長期過寂寞的人間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藥,奔月後變成醜陋的“蟾蜍”(癩蛤蟆),被罰終日搗不死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失去了從前的自由,寂寞異常,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玉兔就是嫦娥,但玉兔何以成了嫦娥呢?據考證:“玉兔”源於“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稱呼“虎”的土語。上古時代,巴楚一帶有的民族崇虎。他們不但自稱為虎,而且喜歡將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對幾乎所有尊崇的神靈都稱為虎神,將月神也稱為虎神,用其土語說即“於菟”。嫦娥奔月後成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說成“兔”,是晉代學者王逸註解屈原《天問》時望文生義發生的錯誤。後人沿用這個錯誤的解釋,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後人附會成了“玉兔”。可見,玉兔搗藥就是月神嫦娥搗藥。 (來源:《我們的節日》)

傳說六

文王姬昌之長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後三魂化作玉兔。

據《封神演義》,他生性敦厚仁愛,是一名孝子。父親因觸怒紂王而被監禁,伯邑考為了營救父親,帶了七香車、醒酒氈與白色猿猴三樣異寶,獻給紂王。

紂王妃妲己見伯邑考長相俊美、琴藝絕倫,欲加親近,但卻遭伯邑考正言羞辱,氣憤之下,先是誣告伯邑考調戲自己;又暗自現出原形,引出白猿的殺意,最後再誣陷伯邑考之琴聲,是在暗罵紂王無德。於是伯邑考就這樣被妲己誣陷,割去了四肢,萬刃剁屍,做成肉餅後,妲己再送給他的父親姬昌吃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aihao/r6d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