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升學畢業 >大學聯考 >

大學聯考試題著作權論文

大學聯考試題著作權論文

一、法院判決中的爭議

大學聯考試題著作權論文

(一)大學聯考試題試卷中的漫畫從何而來

原告的訴稱、被告的辯稱經整理後可以發現,本案爭論的另一焦點是關於大學聯考試卷上使用的漫畫作品與原告創作的漫畫兩者間的關係,究竟是修改而來還是演繹而來?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被告在大學聯考試卷中使用的漫畫是以原告漫畫的主要特徵為基礎,並增加了新的創作要素、構思而創作完成,屬於受原告漫畫的啟發而演繹出來的新作品。但是,筆者覺得判斷作品的來源是個涉及專業技術鑑定的問題。法院在缺乏專業鑑定結論的支撐下,僅針對漫畫的構成要素、寓意等進行分析後,就簡單地判定被告使用的漫畫屬於演繹作品;而且法院也沒有明確指出被告的行為是否有再創作的價值,即沒有對原告的作品是否構成被告作品的核心內容或者實質性部分作出判斷。這樣的判決結果是否能讓人信服,值得商榷。

(二)被告的行為如何界定

本案中還存在的爭議焦點便是被告的行為究竟屬於著作權侵權還是屬於合理使用制度的範圍。眾所周知,經著作權人許可,向其支付報酬後方可使用他人作品;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便可能構成著作權侵權。然而,任何民事權利都不是絕對的,均會受到相應的限制。著作權既然作為一種民事權利,當然也不例外。我國《著作權法》一方面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利益賦予其對作品的專屬權利;另一方面,從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對著作權做出了相應的限制和例外規定。因此,行為人在未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但存在法律規定的豁免情形,侵權與否就另當別論。這便提醒我們,判斷著作權侵權不僅需要分析原、被告兩者的作品是否相同或相似、類似部分屬於“思想”還是“表達”、原告的著作權是否在保護期內等常態因素,更應考慮對原告主張的著作權是否存在權利上的限制、被告的行為是否符合合理使用制度等例外情形。因此,判定使用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等著作權限制情形成為了司法實踐中審理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關鍵。換句話説,超出合理使用制度範疇的行為便可認定為侵權行為。那麼,何謂合理使用制度?它是指法律明文規定的範圍內,無須徵得著作權人的同意,無須向其支付報酬,基於正當目的而使用著作權人作品的合法行為。我國著作權立法時雖以對作者的作品提供充分保護,以激勵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傳播,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為立法目的;同時又將社會公共利益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當社會公共利益與著作權人利益爭鋒相對,較之後者,前者更為重要時,有條件地限制著作權人的部分權利,以此來平衡著作權人、作品傳播者以及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關係。

它是著作權限制制度中最主要的制度之一,在我國理論界和司法實務中,合理使用與著作權限制通常被作為同義詞使用。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採用列舉式的規定,羅列了合理使用的12種特定情形,其中第(七)項的規定便涉及本案的爭論焦點。在我國,國家機關執行公務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國家機關自行執行公務,二是經國家機關授權或委託的其他組織執行原機關的公務。法院經審理查明後認為教育部考試中心雖然不具備國家機關的性質,但其組織大學聯考命題的行為屬於第二種情形,可以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反觀一起2001年著名的著作權糾紛案件——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以下簡稱“ETS”)訴北京新東方學校(以下簡稱“新東方”)侵犯著作權和商標專用權糾紛一案中的圍繞合理使用的問題。ETS對其編纂的GRE考試試題享有著作權,而新東方未經ETS的同意大量複製、出版和發行GRE考試試題,侵犯了ETS的著作權。新東方認為其是依法設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GRE考試培訓是其開辦的教育培訓項目之一,因此不能避免地需要使用到GRE考試試題。新東方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將GRE以往的.考試試題根據學生的數量和要求進行復制用於課堂教學,符合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六)項的規定。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新東方大量複製並銷售ETS享有著作權的考試試題,超出了其課堂教學合理使用作品的範圍,其主張的抗辯意見不予支持。

而二審法院卻認為鑑於GRE考試試題的特殊性質以及新東方利用試題的特別形式及目的,新東方在不使用侵權資料的情況下在課堂教學中講解GRE考試試題屬於《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合理使用。目前我國的教學活動大致分為公益性教學與營利性教學,北京新東方學校明顯屬於後者。假設營利性教學中使用他人的作品屬於合理使用,這豈不是與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馳;另外,根據法條字面意思上的規定,作品僅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而且從使用數量上也予以了限定,二審法院的判決是值得推敲的。另外,鑑於北京市一中院與北京市高院針對ETS訴新東方一案在被告的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問題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真閲讀了這兩份判決書也很難找出兩個法院各持自身看法的依據,即使有也是簡單地照搬法條,寥寥數筆就帶過,缺乏深層地分析、嚴密地論證。出現上述問題究其原因在於我國著作權立法起步晚,合理使用制度採用了列舉式的規定,存在有些規定限定詞詞義過於籠統、數量界限不明確等問題,沒有明確合理使用的構成要件、建立原則性的判斷標準。如第(七)項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已發表的作品的規定,沒有限制國家機關的類別,未確定合理範圍究竟是指哪些領域,缺乏靈活適用性,給司法實務中的對作品使用的定性帶來了巨大的困擾。美國《版權法》第一百零七條最早以立法形式將合理使用制度的原則性判斷標準確立下來。法條翻譯表述為:任何案件中,判斷使用作品的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一)使用的目的與特性,包括使用行為是否具有商業性質,或者是為了非營利性質的教學目的;(二)享有著作權作品的性質;

(三)所使用作品部分的質、量,與享有著作權作品作為一個整體的關係;

(四)使用行為對作品的潛在市場或價值所產生的影響。

筆者參照美國《版權法》的相關規定,對完善我國合理使用制度的判斷標準做出如下闡述:由於我國著作權糾紛案件日益複雜化和法官審理經驗的不足,我國合理使用制度採取原則性、列舉式的雙重規定更為適宜。美國《版權法》將使用作品的目的、性質作為判斷合理使用的第一要素,突顯了使用目的在判斷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我國著作權立法時雖沒有以文字形式明確該點,但其精髓暗含在法條之中。因此,使用目的具有非營利性也應是我國判斷合理使用的首要原則。新東方雖是依法設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但其畢竟向學生收取了高昂的學費,是具有營利目的的教學活動。因此,社會組織是否具有商業性質、盈利目的並不能決定其使用作品的性質,關鍵在於其使用的目的。新東方在課堂教學中使用ETS的GRE考試試題的行為不屬於合理使用。此外,借鑑美國《版權法》的其他判斷標準,我國也可對使用作品的對象、數量、使用方式等方面進行規定,從而確立起適合我國司法審判的合理使用原則性判斷標準。回到何平訴教育部考試中心侵犯著作權糾紛一案,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中第(三)項以及第(十四)項的規定,作者享有對作品的修改權和改編權;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了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因此,筆者就要質疑:既然法院在判決書中承認,被告在大學聯考作文中使用的漫畫是由原告漫畫演繹而來的新作品。

那麼,法院為何不依據《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判決被告教育部考試中心侵犯原告的修改權和改編權,卻要選擇適用合理使用制度判令原告敗訴?作為國家機關執行公務行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時,難道是以犧牲個人合法權益為代價的?公民的個人利益也必須加以維護,這是國家機關的法律義務。出現上述模稜兩可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於我國《著作權法》僅規定了合理使用的範圍,並未對其類型做出相應規定。即使有也是高度概括性的規定,不能用於實際操作;另外,相關國際條約也未予以具體規定。相關學者認為,合理使用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對著作權人的作品未進行改動的使用方式,二是對著作權人的作品進行改動後的使用。而一般認為,合理使用就是對作品的整體使用即對著作權人的作品為未進行改動的使用。那麼,對他人作品進行改動後使用到底屬於合理使用還是屬於著作權侵權?判斷相當複雜,而司法實踐中該類型的著作權糾紛案件往往最多。對此,筆者有如下幾點看法:

第一,現行合理使用制度的類型是指對他人作品無任何改動的使用,如引用、翻譯、複製等。理由如下:根據《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合理使用時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也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本案中被告編纂大學聯考試卷時使用他人的作品屬於合理使用的判決忽視了現行合理使用制度的類型,造成了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判決結果值得商榷。然而,隨着中國法治的逐步完善,對知識產權的日益重視,筆者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合理使用制度必會得以完善。屆時,對他人作品進行改動後使用究竟屬於著作權侵權還是合理使用,自會明瞭。

第二,大學聯考試題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歸類於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即法定許可制度是否更為科學?法定許可制度,也可以稱為非自願許可,是指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但應向其支付相應的使用費,並且尊重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基於此,法定許可制度相對於合理使用制度來説,既有對著作權人的限制,更有對著作權人的尊重即保留了作者的報酬請求權。因此,著作權人可以依據法定許可獲得相應的報酬作為補償、安慰,而不會出現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的局面,能真正做到尊重著作權人。

(三)原告是否享有報酬請求權

由於大學聯考的特殊性、重要性,基於保密和社會公平等原因,事先要求考試中心徵得著作權人許可的確強人所難。此時,對於著作權人來説,其個人利益應當做出適當犧牲,服從社會公共利益;對其權利進行一定的限制,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如果因為社會公共利益或根據國家機關執行公務的需要,考試中心就可以不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筆者覺得這並不利於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報酬請求權並不是著作權人需要為社會公共利益或國家機關執行公務需要而被剋扣的權利,換句話説,著作權人的報酬請求權並不與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國家機關執行公務相沖突。教育部考試中心既然向全國考生收取了相應的考試報名費用,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要求並不過分。法律不應該也無理由對著作權人的此項權利進行限制。知識產權制度本是通過設置一套既保護知識產權人的私權益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體系,力爭平衡兩者間關係的一種制度,但這恰恰又是非常複雜且充滿矛盾的現實問題。而本文中體現的矛盾卻是在國家機關介入知識產權領域時,其價值取向選擇了社會公共利益;而本具有壟斷地位的知識產權人的個人利益卻因為公權力的介入處於被侵犯的局面。這豈不是與知識產權法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馳?本案中,法院在判決書的末尾提及,被告在試題中使用的漫畫作品畢竟是在原告漫畫的基礎上演繹而來,出於對作者的尊重和感謝,今後是否可以考慮在大學聯考結束後,以發函或致電等形式對作者表示相應感謝。筆者認為,法院同樣也認識到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兩者的衝突,向國家機關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議以安慰原告的委屈。這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是個重大突破。然而,這樣的建議並非長久之計。如果不能從制度層面上解決問題,法院的價值取向仍選擇社會公共利益判決原告敗訴,是否會打壓社會民眾創作作品的積極性。那麼,又談何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傳播、社會文明進步呢?因此,筆者覺得,對於大學聯考試題使用他人作品的問題需要從法律上確立規則,真正做到兼顧社會公共利益和著作權人個人權益,既要講限制,也要講尊重。

二、結語

何平的行為表明他並非一開始就想打這場官司。當其偶然得知教育部考試中心擅自修改並使用自己的漫畫作品後,他首先選擇寫信給教育部考試中心,希望能向其討個説法,得到相應的解釋。然而這事過了大半年,他並沒有等來任何迴應。於是乎,何平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將教育部考試中心告上法庭的。因此,筆者希望,在當前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至少該持有一種態度,一種源自於對每位著作權人及其他們創作的作品的嚴肅並予以尊重的態度。

參考文獻:

[1]徐興祥.我國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完善――從大學聯考試題使用他人漫畫作品著作 權糾紛案談起.法制與社會.2009(5).

[2]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3]張今,張玉敏,張平.知識產權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吳漢東.美國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斷標準.外國法譯評.1997(3).

[5]段南萍.論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及判斷標準.出版發行研究.2004(3).

[6]鄧亞玲.論我國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決策與信息.2011(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sxby/gaokao/3wn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