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通用23篇)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通用2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老舍作文(通用2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通用23篇)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

老舍先生説過“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在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是啊!有時候長久不練也會變得生澀。而老舍先生卻是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不應該向這位文學巨人學習嗎?

老舍先生雖然生到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儉、與人和善、從不敷衍‘這都不是他的母親傳給他的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也是勤勞的,對什麼事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還不辭勞苦的養花,養花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説“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老舍先生他用一個作家安生立命的最可寶貴的文學作品,把世間美好永遠的留給人們。讓我們的靈魂昇華,使我們的情感激盪,這就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平民寫家―老舍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2

老舍先生是勤勞的,對什麼事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還不辭勞苦的養花,養花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説“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對阿,人如果不勞動,連養花這麼簡單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談做成大事呢?這句話觸動着每一個人,啟發着每一個人。

老舍先生是一個會生活、懂生活的人。他熱愛周圍一切的美好事物。養花、藏畫、養小動物、聽戲等等都是他的愛好。所以他的生活從來都不枯燥,相反卻充滿了樂趣。老舍先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對於花給他帶來的“麻煩”他並不厭倦,而是更加愛護花,對於母雞的叫聲一開始給他帶來的“煩躁”也消失了,因為母雞是雞母親了,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

老舍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他過着不比普通人高級,而是比普通人還普通人,他從不在別人面前擺架勢,在他眼裏,人人平等。老舍先生是多麼偉大的人阿,具有那麼多優秀的品質,怎能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節儉的,是與人和善的,是做事從不敷衍的,是勤勞的,是熱愛生活的,是偉大的!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3

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瞭解老舍先生好像是學《貓》那一課。文章生動、細緻而有趣的寫作手法讓我對老舍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當我學習了這一單元后,我對老舍先生的印象又加深了許多。

我發現,老舍先生是一個可愛的人,那麼純美的文字,那麼有趣的話語,只有擁有童心的人才能寫出來。老舍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人,留下了那麼多的文學著作,讓那麼多人醒悟,而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帶走。老舍先生是一個英雄,曾經在紙上激烈地戰鬥着,最後也沒有選擇屈服。

如果老舍先生還活着,那他一定會寫出更多的文學著作。如果我能見到老舍先生,那他一定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伯伯。

在我心中,老舍先生還一直在世,他親切地笑,優雅地説,用親切的目光看着這世界。他的書就是他的靈魂,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人間,看着人間的酸甜苦辣,聽着人間的鳥語歡聲,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指導我們成長的方向,讓我們向着夢想前進。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舍,我最愛的作家,最偉大的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4

我在四年級的時候,曾經讀過老舍先生的兩篇文章,分別是《貓》和《母雞》這兩篇文章。

我還知道老舍先生的幽默自傳,現在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老舍:現代小説家,戲劇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自舍予,筆名老舍。1930年老舍40歲時,寫過一篇質樸自謙,旁敲側擊,妙趣橫生,叫人拍案叫絕的自傳。

學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300篇,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遵教書匠之基。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基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未獎為榮,示甘於寒賤也。27歲發奮讀書,科學,哲理無所懂,故寫小説,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34歲結婚,今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閒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着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在活40年也許有點出息。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5

自從學習了第三單元關於老舍先生的文章,對老舍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我説説我眼中的老舍吧。老舍先生雖然出身貧寒,但是老舍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的啟蒙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儉,待人和善,做事從不敷衍。他媽媽沒有傳給他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工作努力,凡事都很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然而老舍先生也不厭其煩地養花。雖然養花很難,但他覺得很有趣。他還説:“不工作,就養不活一朵花。這難道不是事實嗎?”是的,人不勞動,連養花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怎麼才能談出成就大事?這句話感動了所有人,激勵了所有人。老舍先生是一個能生活,能理解生活的人。他熱愛身邊所有美好的事物。養花、畫畫、養小動物、去看歌劇等等都是他的愛好。所以他的生活從來不無聊,而是充滿樂趣。老舍先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並不厭倦花帶給他的“煩惱”,反而更加愛護花,母雞的叫聲一開始帶給他的“煩躁”消失了,因為母雞是雞媽媽,每一個媽媽都是偉大的。老舍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他並不優於普通人,而是比普通人更普通。他從來不在別人面前擺姿勢。在他眼裏,人人平等。老舍先生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有這麼多優秀的品質,他怎麼能不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呢?在我眼裏,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儉,待人和善,從不敷衍,勤勞,熱愛生活,偉大!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6

一個人,一生為文學奉獻,一個人,一生懷着一顆愛過的心,他就是平民作家--老舍先生。

小時候,也就是三,四年級,包括五年級,心中不喜歡老舍的作品,覺得他的作品很難懂,而且有些句子都很難理解。

或許那是自己與老舍太生疏了,估計我接觸他作品很少的緣故吧,與他越來越疏遠。但是,我讀了第三單元,通過與老師,同學們交談,我感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那麼奇妙,他用極其普通的文字來描述當今社會,不得心中對老舍心中肅嚴起敬。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説,我看了其中的一章《祥子買車》,就像書中所説,老舍先生把他的作品描寫的猶如那幅曠世奇作--《清明上河圖》的結構一般

祥子之所以進城,是因為鄉下呆不住了,要拉車,為了養家餬口,買新車,也是因為希望家裏日子可以過得很好,這難道沒有把人間的人情世故寫出來嗎?把當時舊社會的昏暗與腐*也體現了出來。

老舍先生文章幽默,用詞準確,精神,結構,層次分明,在《濟南的冬天》,一個“卧”字生動地體現出那副景象的唯美,祥和,看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老舍的文筆真的讓我讚歎不如。

老舍的作品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熟悉,親切的字影在讀者的心裏跳動。雖然您離開了,但是,您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作家,最親近的老舍。

您不愛用華麗的語言,所以,我用一個最樸實無華的詞還形容你,那就是——偉大的老舍!

老舍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7

一盅香茗、一包好煙、一個閒適安靜的環境、一支小花,一篇關於老舍的文。 記事以來,接觸最多、影響我最大的作家一直都是林語堂。在上次作文中,藉着林語堂談及我眼中的文學。林語堂的閒適、飄逸、幽默、豁達,一直都是我所喜愛的,藉着林語堂的筆,講述我所知道的文學。因為上次作文的緣故,這次要寫我眼中的作家,一時無從下筆,思來想去,印象最深的也許就是老舍先生了吧。

最初接觸到老舍先生的是一篇中學課文——《濟南的冬天》,尤今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濟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老舍先生是一個真誠的人,總喜歡以“寫家”、“文牛”、“痴人”自稱,從不以“作家”自居。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杯散着熱氣的茶、一支叼在手裏的煙,先生就可以用筆書寫人生。身為北京人的他,有着傳統老北京的喜好:養花、看畫、玩骨牌、逗貓、泡茶館、聽戲等。他最喜歡的人生格言是“四世傳經是為通德,一門訓善惟以養年”。

舍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本質上很嚴肅,很認真;但筆下,笑話連篇,讓人忍俊不禁。詼諧、幽默、嘻嘻哈哈的文風;卻大多講述悲劇,憂國憂民。温文爾雅的老舍先生,沒有尋常作家的習氣;但是,卻很有脾氣,他不願做的事,終究不會去做,他瞧不上眼的人,絕不多説一句話。在作品方面,十分謙虛,看到自己的文章永遠説的是失敗和不足;但是他對文章永遠不知滿足,什麼文體都寫,別出心裁。在老舍的身上,嫉惡如仇捨命從善的激情同樣發達,這種相反相成的氣質,不時流露出來,塑就了一個真實、鮮活的老舍。我想,我欣賞的正是這樣一個老舍先生吧,真誠、正直、有氣節。

老舍是一個寫家。他説“寫家”,不説“作家”。寫家——以寫作為職業的人,和木匠、拉車的一樣,只是一種營生,職業之一而已。每日堅持不懈的寫作,是他給自己的規矩,練就了他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動的話描寫複雜的心態、事務、風景的本領。老舍直到晚年創作力仍然很旺盛,寫了二十四部戲劇之後,計劃再寫三部長篇小説:一部自傳體的故事,一部天橋的故事,一部八大胡同的故事。他帶着小鋪蓋卷跑到密雲的枳營和香山的門頭村去體驗生活,準備堂堂正正地描寫滿族人,已是六十六歲的花甲老人。然而,事與願違,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部八萬多字的未完稿,一場聲勢浩大的文革使他無法再繼續拿筆,甚至,無法再去品一杯香茗。文革完結的只是他的生命,一個寫家的生命。

老舍先生是真誠的,因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喜愛寫序,也不大愛寫後記,最多寫上幾十個字,交代版本或者書名的緣起而已。先生説:改寫的小説裏都有了,不必再多做解釋;説多了,大有老王賣瓜的嫌疑。的確,很少看見他誇獎自己的作品,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批評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和低能,對自己十分苛刻和嚴厲。

老舍剖析自己,不論指出的是缺點還是優點,都能意想不到地對別人發生好 多奇妙的作用。這隻能説明一個問題:老舍是用他的人格在寫作。

他很能忍耐,知道用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剛使他罵世,義氣又使他富有善心。老舍説:“要做一個寫家,須先做一個‘人’。蓋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體會世上最善最美的事?何以心明如鏡,鑑別善惡?有了真人,而後才有至文,文藝並非文字把戲也。”老舍的謙虛,使他成為一位真人,成為一位既有可愛的、幽默的性格,同時又有偉大成就的真人。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8

每當我在感到傷心難過時,都會想起幽默的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有很多經典作品。他的作品總時不時“注射”進幽默感,但也含有一些批評和諷刺的語氣。譬如,他所寫的《馬褲先生》就充分體現了老舍先生的幽默感。馬褲先生在始發站的火車上,遇見了老舍先生,問:“您是從哪兒上車的?”這時火車還沒開,還停在車站裏呢!不從這兒上車從哪兒上車呀?於是,老舍先生打趣地反擊:“您又是從哪兒上車的啊?”這一情節就讓人捧腹大笑。《馬褲先生》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安排巧妙,以幽默詼諧的語言來描述。老舍在寫茶房表情時就使用了特別的比喻法,比如説:“茶房來了,眉毛擰得好像要把誰吃了才痛快。”老舍先生用詞風趣,有些小地方並不直接寫出,如寫馬褲先生吐痰吐到車頂上,就説是“照顧了車頂”。這篇文章雖然幽默,但也批評了馬褲先生“不顧別人,只管自己”的思想。

老舍先生擅長把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變成文章。他寫的《小麻雀》則清楚、生動地描寫了小麻雀的一舉一動。一隻活潑的小麻雀便“躍然紙上”。

老舍是個親切、受人尊敬的人。他認識的朋友很多。上到國家總理周總理,下至清掃大街的工人。在他葬禮那天,第一個趕到的人是總理夫人。她説,如果周總理還在世,他一定第一個趕到。

讓我看不慣的是,老舍先生給自己的子孫取名字太隨便,“舒甲、舒乙”都會用上。不過,老舍先生並不會讓他們跟他一樣走文學道路,而是隨着他們自己的意願去學東西。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舍。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9

老舍,這個平民寫家,一生為中國的文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老舍先生雖然生在了一個貧困的家庭,但他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這是他的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身上的優秀品質,不都是他的母親傳給的嗎?這位母親是造就老舍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勞的。對什麼事情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他還不辭勞苦地養花,養花雖然辛苦,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説:“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對啊,人如果不勞動,連養花這麼簡單的小事也做不好,何談做成大事呢?

老舍先生是樸素的。他的書房裏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張牀,他覺得這樣有兩大好處:即可以安心寫作,累了又可以躺在牀上休息。大概只有老舍先生這樣想吧。

老舍先生是好客的。客人來的時候,他都熱情款待:握手雖是輕輕的,但是很親切;倒茶隨時緩緩的,但是彬彬有禮。在客人來的時候,他會拿出珍藏的、平時捨不得喝的好酒去招待客人。

老舍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他幫助盲藝人組成隊伍,讓他們的生活有了出路;他幫助老百姓解決芝麻醬類的瑣事,讓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噴噴的芝麻醬。

老舍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他卻過着比普通人還普通的生活,他從不在別人面前擺架勢,在他眼裏,人人平等。

這,就是平民寫家——老舍。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0

您看了這個題目一定很奇怪。老舍是個大作家,和您怎麼搭得上邊呢?您別急,聽我説完,您一定也會有同感。

我們以老舍的《小病》為例談一談吧。

第一段講的是大病不該患。説“即使承認病死比殺頭活埋剝皮等死法光榮些,”您看,他盡用些酷刑,他的下一句也就顯得有點特殊“到底好死不如歹活着。”可不是麼?這句話足以讓您笑一番了。

第三段講什麼是小病。他説,“一年四季平均犯八次小病比較合適。”天啊,這小病是什麼好東西,一年患八次!後面還接着説“大概不會再患什麼重病。自然也有愛患完小病再患大病的人,那是個人的自由,不在話下。”

當您笑夠了,接下去看,啊,這下子才是正文。“小病可以增高個人的身份。”接下去看,似乎也真是這樣,用他的話來説“不管一家大小是靠您吃飯,還是您白吃他們。”

下面還説“得病能自己治好,就是精神上的勝利。”頭疼去投西醫,要割個腳指頭,國醫又要開一大堆藥。雖説有些誇張,可您想想,病如果能夠自己吃藥治,又何必去打針、輸液或喝苦中藥呢?看到這裏,您可能也會產生共鳴。

每當我捧起書本,一次次品讀着這些文章,總會哈哈大笑。他幽默的文字經過許多年,到現在還給我們帶來歡樂,做為我們的寫作的典範,給我們啟迪。我怎能不佩服他呢?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1

一位興趣廣泛,幽默,樸素,關心窮苦人民的大作家,他便是老舍。老舍先生雖然是一位大作家,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那麼質樸,讓我們看不出他有絲毫大作家的樣子,到使我們覺得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我心目中的老舍先生為人勤儉誠實,熱情好客。“老舍先生的書房兼卧室,裏面陳設很簡單,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禮的。”一桌,一椅,一榻,這樣的房間一定是簡潔明瞭的,使人看了也覺得眼前十分亮。但是,這樣的一位大名人卻如此樸素,但是,而他的文章更是極為平淡,但句句在理,字字是情,正如他的為人一般,永遠都是那麼純樸!

我看見祥子手裏撥弄着現洋,心中盤算着買車,嘴裏唸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着光;我看見王順發忙着擦桌子碼茶碗招呼客人,手裏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着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 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隻鏢局長槍,靜靜倚立牆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彷彿被書中人物引領着,遊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餘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着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正如舊曆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緻、精巧,更傳達着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實而又詩意的北京。於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徵、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歎“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新時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創造着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造着新北京的符號。

於是,作為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歷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裏與心中的,一座永恆的豐碑。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2

老舍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著名作家,他寫過的《駱駝祥子》《歸去來兮》都是文學界的經典。他為人很和藹,所以人緣非常好。聽到這兒,瞭解我們班的人應該會想起一個人——汪家明,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汪家明看起來就像一位老師,他長着一雙不大也不小,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世間的一切都能被他看穿;一張看似平常,但卻能説會道的嘴巴;一頭烏黑髮亮的頭髮……這些好像跟老舍差個十萬八千里,但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汪家明的寫作風格跟老舍可非常相似呢!

首先,汪家明在文學氣質方面跟老舍非常相似。老舍的作文最具特色的點就是簡練了。而汪家明在寫作時就用這一點,曾經“一戰成名”。那次作文題目是《我記憶中的家鄉》,我們寫的一般都是家鄉里的果園、風景名勝……而汪家明寫的卻是一棵樹,雖然是一棵不足為奇的樹,但汪家明卻寫出了老舍的風格,那篇文章字數不多,段落分得很多,但每一段都很簡練、不囉嗦,讓人看後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文章中遨遊。大家都一致認為這篇作文是寫得最好的。

汪家明不僅文化氣息跟老舍很相似,他的人緣也是非常好的。每次下課,你一定會看到很多同學都圍着他談笑風生,聽着他講述各國曆史、看着他總結學習方法,我們都樂在其中。大家對他的評價都是“汪家明是一個很幽默的人,他常常能把身邊同學都逗笑,開心總是洋溢在他的臉上”“汪家明的學識非常淵博,不只知道中國的歷史,還知道外國的歷史。對不同的歷史人物做出不一樣的評價”等等。

這就是汪家明——我們班級裏的.老舍,那個文章簡練、博學廣聞、風趣幽默的老舍。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3

趙冊的尖頂山下有我家的一處老房子。分為兩個部分,而且還是對街而臨的。

面朝尖頂山而站,街的右側的老舍是一處主宅。踏上青白色的石板鋪就的門檻,便感覺到無限淒涼和清冷。也不知是歷史的風的吹卻,還是這石板本身的温度。一人高的木門單薄而矮小,看起來弱不經風,門上沒有刷漆,露着一圈圈的歲月的轉輪。跨過門檻,走進的是連通院落的,像窯洞一樣的處所。這地方昏暗而寂靜,房頂比門稍高卻也是很低的,牆上原本的白色如今已是一副頹廢的斑黃,就像是歲月的印跡。一陣風過,像是暝暝中的某種暗示,可我卻一點什麼也沒有想到。木門“哐啷”一聲關住,那現實中的車水馬龍便就真的被隔絕了,沒有了絕跡。如此我就只能向前走,看看到的是歷史的哪個支流。

這通道很短,只兩步一轉身的距離就又見了光明。

院落中為空地只在一人多高的磚牆邊有一棵槐樹。陽光很好,透過槐葉也能漏下餘光,而將餘光連接起來的是這年月的斑駁。站在樹下,抬頭。土紅色磚砌的牆的另一邊是另一個古老的故事。這個故事我無從説起,只因為一道牆將一個宅子分開之後,我就沒有身份去詢問另一邊的世界了。是的,很多年前,有一個大院落,四面都是客舍,只在院子中間有一棵槐樹。現在一道牆就什麼都變了。總讓人有點物非人是的落寂。

物非人是。幾十年的擺設,變了又變。幾十年前的人,現在還是那一個,孤孤單單。院子裏的四間房,如今只剩下三間,用着的就只是一間挨着門廳的。屋子很小卻放了三張牀,三張牀中真正用着的是一張鋪白單的小窄木板牀,也是挨着門的。住在這裏的人,很老,老得全身都起着皺,身體機能都或早或晚地退了休。一個人住着是很孤單的,幸好隔壁住着的一個瘋子,與他一樣很老的,卻也是很有活力的,很日不思倦的叫嚷着。告訴他,也真的告訴他了,“還不會死呢!”

可是,突然的一天,瘋子走了。隔壁的房子給了兄弟的兒子。他便像得了某種暗示似的,張羅開了。所有多餘的傢俱都賣了,所有的積蓄也都拿出來了,買了一口很講究的碩大的黑漆棺材。2000多元,明明很貴的東西,他卻笑了。

他害怕孤單,就擺了三張牀。害怕黑暗,就徹夜開着燈。可他卻期待着死亡,畢竟是殘留的生活中他太痛苦了。不過,我總認為他是害怕死亡的!否則,他又為何住在門邊,注意聽死神的腳步。不論有沒有對死神的歡迎,總之在現實中他什麼都不在乎了。唯一的,他珍視的是對面房子裏放着棺材的屋子的鑰匙。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4

每天打開大門,最引人注目的,無過過於那一座舊畜舍,突兀的立在我們家的菜地裏,論起歸屬,則在鄰居的名下。紅磚黑瓦,地方夠讓一個三口之家舒舒服服的住着。

説起來,這座舊舍的年齡,該是我的幾倍大,母親出生,它便據在那裏了。在那時,這舊舍可新了,乾淨,傲倨。等到我出生時,它雖有些年頭了,但裏面雞呀豬呀那些的,還住得舒服,成天歡快地叫着,因而畜舍的鐵門,是幼時最吸引我的地方。

當然,還有鄰居家紅瓦白牆裏寬敞,整潔的廳院,平時四五口子,每逢過年又回來三兩人,都一併地住下,也不覺擠。還記得他們那時左院裏擺喜宴,村上的人坐滿了幾張大圓桌,那叫一個熱鬧、紅火。

隨着時間線的拉長,灰塵填滿了畜舍的磚隙與瓦縫,屋檐下的飛蟲,養活了上萬只蜘蛛。鄰家的青壯,早在城市裏安了根,落了户,只過年,才回來那麼幾天。

終於有一年在過春節時,鄰家的院子裏出了些口角。過完年後,偌大的房子裏,只剩偶爾的咳嗽,電視聲與收音機裏傳出的聲音還告訴着有一個把一輩子奉獻給土地,心裏放不下的老漢還住在這裏。而我家前那座畜舍,更是沒了生息,只有風的惡作劇。而周圍的人,則大都蓋了新房。

有一年冬天,下了好大的雪。一日早上起來,就發現那畜舍的一角磚瓦大都被雪壓塌了,只剩一根主樑還死死的撐着。

現在,只看到被磚塊壓住的地方,有野草鑽出磚隙。那個地方的記憶,就好像定格在了那個冬天,定格在那還有兩間老舍相互陪伴的時候。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5

我非常喜歡老舍先生的作品,尤其喜歡《茶館》。來到北京,當然要去一去那家有名的老舍茶館了。

來到茶館前,便聞到一股股茶香撲鼻而來。店門內一位身着大褂的堂倌笑呵呵地迎上來,高興地叫道:“來了,客官,樓上請。”

來到二樓,只見一番古色古香的景象。四周陳列着老舍先生生前用過的茶具和關於他生平的介紹。中間擺設着各種京味十足的藝術品,有茶杯、京劇臉譜牙籤盒、茶壺、福字貼.......那茶杯上畫着的是一個店小二在賣力地頭頂着木桶,另一個人滿面春風,肩上搭着老舍茶館的毛巾,在熱情地招呼客人,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如獲珍寶,迫不及待地買下了它。

老舍茶館的遊客絡繹不絕,外國友人特別多。三樓是表演廳,你一坐到位置上堂倌就過來倒茶。演出的節目充滿了中國元素,有民族舞、傳統相聲、京劇段子、長嘴茶藝表演、中國功夫、變臉等等。可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不能去觀看了。

於是我們來到一樓,點了一壺壽桃茶,一邊細細品味着,一邊看着皮影戲。壽桃茶是把茉莉花茶用細絲縫成桃子的形狀,泡在水中就如同孔雀開屏,慢慢舒展開來,讓人賞心悦目。茶水不僅好看,還非常好喝,非常香。皮影戲讓我看得目不轉睛,簡直太精彩了。表演手影的演員手和身體通過燈光在一塊幕布上給我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場面,銀幕上出現了各種動物,兇殘的鱷魚、兇殘的狼、熱心的仙鶴、機智的獵人……下面的觀眾掌聲不斷。

買回了藝術品,喝到了壽桃茶,欣賞了皮影戲,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老舍茶館。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6

“賣大碗茶了,兩分一碗”悠長的叫賣聲迴盪在青石板的大街小巷內,久久不散。

時至今日,老舍茶館門前的匾額仍紅得發亮,那兩分一碗的茶錢依舊沒有漲,只是街前的車水馬龍換了又換,茶館仍舊佇立在這裏,凝望着一個個被歷史長河淹沒的人們。

走進這古色古香的茶館,就像找開了老北京記憶的閘門。三樓是喝茶看戲的地方,中間是擺着幾排桌椅,紅木漆的,每個椅子都擺上了柔軟的坐墊;桌子正中放着青花瓷制的茶杯,茶杯映着老北京人喝茶的講究:有蓋有託,喝的時候先用蓋在茶麪上輕輕刮幾天,方可託着茶托飲茶。不多時,幾名服務員斟滿了大家的茶杯,又端上幾盤造型精緻的北京小吃。

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被舞台上的燈火輝煌給打斷了。如果説以前這舞台上專門演戲,那現在這裏表演的節目就相當“中西合璧”了。節目的跨度很大,可以從含燈大鼓、相聲一直演到手影和小丑表演,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長嘴壺茶藝。

表演者身着漢服,手握一個長嘴壺,擺出許多狀如飛龍的動作倒茶,好不花哨,或許是因為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不少同學都認為其很無趣,但當一名同學斗膽要上去一試時,我們都吃驚了,明明挺簡單的倒茶,這位同學卻根本把握不好方向,將茶水灑了一地。我突然佩服起表演者來,他一定練習了很長時間,才將茶藝的動作做到極致。

走進老舍茶館,走進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我真正體會到了生活與文化融合的氣息,感悟人生的樂趣。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7

這次,我回到了夢寐以求的老家。去的路上,我嘰嘰喳喳,上躥下跳,跟個猴子似的。馬路十分寬廣,兩邊都是樹木形成的樹蔭,樹是筆直的,因此樹蔭也是筆直的。馬路中間的隔離帶上,種着各式各樣的植物,有長着精巧的紅色葉子的,也有長着長長的綠葉子的;有開着花了,也有不開花的;有高得快趕上電線杆的,也有矮矮地匍匐在別人腳下的。這些植物參差着,交錯着,但看起來卻是那樣舒服,好像他們本來就應該長成那樣。從車窗望出去,除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就是一望無際的天空了。我鬧夠了,就坐在車裏看着外邊藍天白雲。天空是那麼的藍,白雲的形狀千奇百怪,好像一副無邊又奇麗的水粉畫。

又開了半個小時,我終於來到了老家。房子在山坡底下,整個山坡都是綠草,遠處是模模糊糊的樹木。天地間都是一片綠,好像是綠色的墨水瓶被誰打翻了。在這一片綠中,用紅磚頭搭的紅磚房顯得格外醒目。已經傍晚了,炊煙已經裊裊升起。

我像只自由飛翔的小鳥,快速衝到山坡下,剛剛下過雨,泥土還有點濕潤,小草身上還躺着未乾的水珠。我飛快地從小草上跑過,小草上的水珠剎時全跑到了我鞋子上。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美好而愉快的心情,而且似乎更加興奮了,這不就是接風洗塵嗎?

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把做好的晚飯擺到了餐桌上。我們一家人圍着一個小小的餐桌,邊吃邊説笑,其樂融融。

吃完飯,我來到了家面前的那個大湖。我走上小橋,在橋邊嘻戲玩水。湖水可真好玩,我將水潑到遠方。水從我手裏飛起,又零零落落地掉入湖中,湖面上頓時泛起層層漣漪。我又坐在橋邊,將我的腳伸入湖水,輕輕地蕩着。

玩累了,天也黑了,我順着小橋走回去。

儘管。我還想在這裏久留兩天,可是我不得不踏上了返程。在老家玩耍時候的開心,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

我坐在回去的汽車裏想:下次回老家是什麼時候呢?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8

今天,我正在讀《草原》這篇文章,當讀到“天底下,一碧千里……”時,老舍爺爺的形象出現在我面前,我見到了老舍先生。

他留着白鬍子,個子不高,對我説:“小夥子,你今天有何貴幹?”他見我手裏拿着書,繼續説:“我知道了,你想請教爺爺問題吧?”還沒等我開口,他竟然像個半仙,猜中了我今天來的目的。我説:“爺爺,我感到很困難,因為我能力有限,像作文的水平也不高,請你幫幫我好嗎?”

老舍爺爺捋了捋鬍子説:“好,我就當一回老師,一定讓你滿意而歸的。”説完,我掀開作文,他讓我去找一些不通順的句子畫上符號,我按照老舍爺爺的教法去畫。他又心平氣和地對我説:“接着一段一段地修改,你看這一句就不通順,還有這個句子,最後我又認真地讀了一遍,才舒了一口氣,我的任務完成了。

和老舍爺爺告別時,我真有些依依不捨,真想永遠做他的學生,我見到了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19

最近,我在課外書上看到了老舍爺爺的散文《養花》,文章中那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刻的哲理,都讓我受益頗深。

老舍爺爺結合自己養花的實踐和體會,談了養花的樂趣,其中有些地方對我啟發很大。老舍爺爺在文中寫他工作的時候,總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裏去,看看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裏再寫一會兒,然後再出去。如此循環,讓腦力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我在班裏學習佔中上等,媽媽一心想讓我爭上游,每天放學後和節假日,什麼活兒也不讓我幹,總是説:“你去學習吧,家務活兒你別管!”我當然也想在班裏爭第一,媽媽不讓我幹活,我也正好安心學習。可是我學習了一個多鐘頭後腦子就嗡嗡的,學習效果就差了,一道難題想好長時間也做不出來。學習了《養花》這篇短文以後,我也像老舍爺爺一樣,學一個鐘頭,就出屋活動一會兒,或者幫助媽媽做點家務,搞搞衞生,或者洗洗手絹,刷刷鞋,沒活就玩一會兒,然後再進屋學習。果然,效果不錯,大腦得到了休息,難題也一道一道解出來了,高興得我直蹦起來。我把老舍爺爺的話讀給媽媽聽,媽媽也同意我這樣做。

老舍爺爺在《養花》中還寫道:他家曇花開國小讀後感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夜裏秉燭賞花。花分根了,就贈給朋友們一些。

“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裏自然感到特別喜歡。”讀到這裏,我心裏想:老舍爺爺把自己的東西白送給別人,心裏還特別喜歡。這不是把美好的事物與他人共享的高尚情操嗎?我是個獨生子女,在家裏,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屬於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很疼我,讓着我,使我養成了只顧自己,不想別人的壞習慣,在家吃東西從不知道讓別人吃,在學校裏不肯把自己的文具借給別人用。這怎麼能和老舍爺爺比呢?今後我做事心裏要想着別人,經常幫助別人。我要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

《養花》這篇有國小五年級作文趣的短文我沒有白讀,老舍爺爺不僅教給我科學的學習方法,還教會我怎樣做人。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20

老舍的小説我已經讀過三部了,分別是《駱駝祥子》、《正紅旗下》和《我這一輩子》,現在又在讀《二馬》,因此,我深深地愛上了老舍的幽默。記得《駱駝祥子》中車伕們給祥子起鬨,説他就要跟虎妞結婚了時,是這樣寫的:“你怎麼不能呢,眼看就要咚咚嚓啦!”這裏,用敲鑼打鼓的聲音“咚咚嚓”來借代結婚,真是太幽默了。因此,在我的作文《競選大隊委》中,寫我和其他兩位同學急急忙忙跑下樓時,我也試着用“一陣‘咚咚咚’”借代了一下“下樓梯”。

《正紅旗下》是一部自傳體小説,在寫大姐的婆婆整天沒完沒了地數落大姐,大姐明明不願聽,卻要裝出洗耳恭聽的樣子時,作者説似乎大姐“給自己的耳朵安上了避雷針”。作者還説大姐婆婆的兩個腮幫子像兩個“毒氣口袋”,當她不高興時,“毒氣口袋就會垂到胸口上來”。《我這一輩子》中有一段專寫搶劫的場面,其中有一個搶白糖的,推着一個盛白糖的大罈子,在地上往前滾着走,老舍把他比喻成屎殼郎推糞球;另有一個將胳膊套滿鐲子的人,老舍説他好像提了一串螃蟹。在《二馬》中,寫馬老先生喝醉了酒,腦袋向四面八方晃動時,作者説馬老先生的腦袋好像要“與脖子脱離關係”;寫伊牧師打噴嚏時,説他要不是鼻子長得結實,那鼻子就會從臉上掉下來。讀者朋友,老舍夠幽默吧!請拿起老舍的小説,來體驗幽默,學習語言吧!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21

老舍先生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用在寫作上,要求環境絕對安靜,字斟句酌間,往往表情非常嚴肅。但有時,他又充滿童心,非常逗樂。

國小五年級,有一次年末測試,兒子舒乙考了全班第一。他舉着大紅獎狀來到父親面前,説:“父親,快看,俺中了頭名!”老舍放下筆,笑眯眯地拿着獎狀左看右看,然後哈哈大笑:“兒子,你是好樣的!但老師悉心教導的恩情可不能忘,咱得給老師送點兒禮啊!送啥好呢?”老舍想了一會兒,便鑽進廚房。正當舒乙一頭霧水的時候,老舍提着一隻油嫩鮮美的烤肥鴨出來,大筆一揮,寫了一張紙條,曰:奉上肥鴨一隻,老舍。遞到舒乙手中,説:“給你老師送去!”舒乙説,直到現在,他的老師還保存着那張條子。

老舍在教育孩子方面,就兩個字:無為!他不看重功課,不強迫舒乙學貫中西,子承父業,甚至還希望舒乙長大後當木匠或是拉車。但舒乙卻學了理工科,老舍非常高興,竟然還生出些小得意。因為,當時理工科是建設國家最實用的。那時的人們常説: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每當理工科同學到舒乙家玩時,老舍總會拿把小椅,像一名國小生,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聽他們講話。他們説到哪,他的眼神就跟到哪,還在小筆記本上恭敬地寫寫畫畫。後來,老舍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可喜的寂寞》,表達對兒子的無限崇拜之情。

大學時,舒乙的專業是研究如何從木材裏提煉酒精。學文的老舍就更不懂了,所以他最崇拜兒子舒乙。有朋友到他家來,老舍會像小孩子一樣不失時機地向朋友逞能:“我兒子比我強啊!他懂得怎樣用木頭來造酒,你們説,神不神?”等朋友們要凳子坐的時候,老舍便笑呵呵地賣個關子:真不巧,你看我們家的桌椅板凳,全被我兒子劈掉造酒了……

作為一名文學泰斗,老舍先生沒有架子,知恩圖報,虛心向晚輩學習,連他愛逞能的小缺點也帶有幾分孩子般的小情趣。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22

度其老舍,住過倫敦,心常念之,其北京。言人之城拙,自家之城莊;言人之城?,自家之邑人有味。讀者觀看便欲笑矣:“好個明之地情結歟?

可誰不知,老人此執者好,不阿之言,皆因其深愛其少長之處——北京兮。赤棗之故城牆,可向而樂之者竟日坐匯潭,温良者香片茶,衚衕裏諸房之庭、樹,牽牛倚竹草本蔬果等,老人皆深之愛而。或各有一份深者、濃濃扯斷之情招,因此招,便含笑含淚縱其偏之愛那份。

老人如此。“言者不言我心之,惟獨笑或泣而足以暴於外內之以,”至“吾之一念中有北平,此唯言不出也”。所習者,山不高而付之,水不秀而悠悠,花不紅草不綠而芬芳鬱之。雖不深愛而不割不愛之情。校園裏幽之香,課間同傳來之籤,學本上師改之跡,又已冊上祝之語;母熬的粥,小妹紮起之辮,系門之西洋犬,有村之溪……此一切我享之坦然而懷恩,即將遠,在他鄉不能滿驕之懷。

一曰愁之心在憶中亦可涔涔灑灑地淒涼、惦懷久矣。許多之美,非我見非我不欲美,惟其藏於內不激起最深水,亦不甚戀之情之洋。老舍可開窗扯起隅,曰:“吾愛北平”。我則不可也。我是一時間為老舍之情俱化也。我無文學大師之筆功,以愛躍文上,我不離愁一以堪隨,故亦只在夢裏試行見於生活着的地,然後在一隅然思鄉之情。

其實我是望外之世之,縱不能如鳥飛,亦須以己之間。愁,是一種美之意。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23

抗戰時期的重慶,文化名家薈萃,但他們的窮愁潦倒,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老舍寫的第一齣話劇《面子問題》,由應雲衞主持的中華劇藝社在重慶柴家巷國泰戲院上演。劇中主角“佟祕書”是為官多年不得志,卻又很要面子的人。扮演“佟祕書”這一角色的名演員項為演出需穿的“長袍馬褂”無處覓到而傷透了腦筋。應雲衞夫人程夢蓮跑了多處,也沒有着落。一天,老舍照例去看排演,他着一身長袍馬褂,成色雖舊,料子卻是上等的。程夢蓮一眼看中,欣喜若狂,但又不好開口。老舍得知後説:“這有何妨?‘佟祕書’就是要穿我這樣的衣服才合適,我這件撐門面的長袍脱了雖沒有衣服換,但好辦,大家將就一下,演出時,我到後台來。”1942年2月15日,《面子問題》正式公演。這天正是大年七年級。清晨,老舍先穿着舊長袍馬褂挨家挨户去拜年,最後來到戲院後台,把長袍馬褂脱給項穿上,自己則換上項的棉衣,坐等項把“佟祕書”的戲演完再換回來。

《面子問題》連續演出了五天,老舍每天準時來到後台“借”馬褂給項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zuowen/0z23m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