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幼兒 >

國小語文落花生説課稿

國小語文落花生説課稿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落花生説課稿,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國小語文落花生説課稿

  【1】落花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冊第15課。本課是許地山先生開始創作時,為追憶父親的教誨,寫的一篇記敍文。在選入課文的時候有改動。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了一幅插圖,15個自然段,1個生字和7個要求會寫的字。課文從記敍種花生到收花生,到嘗花生再到議花生。重點贏餘議花生這部分,以談話方式來記敍,本文是一篇借物喻理的記敍文。讓學生在讀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作者把自己受到的人格教育淺移默化地薰陶了學生的人格。

2、教學要求

(1)認知要求

A、讀準字音:má亭、zhà油 愛mù。

B、辨析形:(看黑板口頭組詞分辨)

C、找出新詞,並能聯繫上下文了解意思。

D、讀文能瞭解文章記敍了一件什麼事。

(2)技能要求

A、能用學習用具和聯繫課文內容自學生字詞。

B、能按寫作順序把文章的詳略部分找出來。

C、能正確流利讀出課文,並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3)情感要求:培養學生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文章寫作思路,瞭解文章內容,理解第10段的話,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很有用”。

難點: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體會父親的話和我悟出做人的道理。

二、説教法:(為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五年級的學生,已掌握很多學習方法:所以我讓生採用自學生字、詞掃除閲讀障礙,分組閲讀,角色立刻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架構教學過程。用身邊的例子引導學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業時安排一個小練筆。

  三、説學法

1、學生能夠自學生字詞

2、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3、學生間採用分組讀,激發朗讀興趣,採用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在師生合作探究中,明白課文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在記敍文中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按教材的教學安排,本課需要2課時,在此,我完成的是第一課時。

  四、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猜謎,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首先猜“電燈謎”,再猜“花生謎”。板書課題,議課題,師生共同瞭解“落花生”得名,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致內容,自學生字詞。

高段要求學生能快速默默讀課文。我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借默讀動手圈出新字詞,聯繫上下文自悟。第二步合作正文,辨析字形,理解詞意,第三步,師生合作瞭解本文主要寫了哪件事,(花生收穫時,全家人談論花生的事)。

(三)分組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並找出重點部分,標出來,説説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記敍,在記敍的三部分中,重點記敍議花生部分,讓生了解重點部分要詳寫。明確作者的寫作手法,引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四)分角色朗讀議花生部分,找出父親説的那段話,通過對話完成,生讀後感知,父親怎樣議花生,教師板書,從板書的對比中知道花生可貴之處,學生談自己的看法,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花生、 桃子、石榴、蘋果)各有優點。但,花生更為可貴的品質是:有用卻默默無聞,或説不炫耀自己,也就是不求慮榮的道理。培養學生做一個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陶冶學生情操。

(五)佈置作業

為了鞏固教學成果,全課小結後適當佈置幾道課後練習題

  【2】落花生説課稿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由《釣魚的啟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突出“生活中的啟示”這一單元主題。相對本單元其他三篇課文,《落花生》是一篇經典課文,它通過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樸素的人生哲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主題鮮明,思路清晰,詳略得當,語言平實質樸,五年級的孩子把握課文內容和主題都不是難事,對作者做人準則的真正認同,把閲讀獲得的寫作知識內化為寫作能力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掌握本課的生字;

2、通過自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主旨,領悟“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悟情明理。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與寫作手法;

難點:領悟文章主旨,培養善於觀察善於感受的習慣。

  教法

1、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圖中情景依圖尋句,圖文有機結合。體現語文教學活動重在情境化,教科書中的插圖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是課文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以成為學生感受的切入點、反思的出發點和想象的支撐點。

2、多形式反覆讀,找關鍵詞並用替換的方法來增進對重點詞的理解,進而達到對整個重點句子的把握。真正做到讀、思、議的有機結合。正如何克抗老師説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着語言能力的學習與發展,而語言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從多方面影響並制約思維。”國小語文教學強調語言教學與思維訓練同步,現代兒童的語言、言語和思維、邏輯是同時產生、同步發展的。

3、補文閲讀,突出教學重點,學用結合,促進知識轉化為能力。

學法

學生以自讀、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

以讀為主,掌握通過對詞的理解把握重點句的學習方法,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達到從讀中感悟生活,讀、思相結合。通過交流討論等形式,尊重個性化理解,增加互動,形成多向“對話”,拓展思維的廣度,深化閲讀理解。

  教學流程

本課分為兩課時五大板塊進行教學。

(一) 謎語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老師説出謎面“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謎語以課件的形式呈現)然後學生説出謎底。老師板書課題——15.落花生。

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也是給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進行了“熱身”。

(二)讀通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這個板塊主要採取自學、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生與文本的最初對話,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首先讓學生自讀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接着,通過抽讀和交流討論檢查自讀情況。教師歸納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

整體入手,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現“整體感知“的閲讀教學理念,培養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抓住關鍵詞句,理解重點段“議花生”,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看課文插圖,找相應段落和句子。(課文插圖以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的形式呈現)讓學生仔細看課文中的插圖同時給出問題:

(1)從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2)通過看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以圖引文,激發情感。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

第二步,在課文中找出與圖片相關的段落和句子,並畫出來,認真讀一讀,然後讀給全班同學聽。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主旨。

主要採用自讀段落、抽讀句子,分角色讀對話,教師範讀關鍵語句等方式體會作者情感。

比較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準確理解父親話的含義。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老師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具有像花生一樣的品質的人或物?”

品讀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思考:“印”可以換成別的詞嗎?如:“刻”“記”

第四步:想象表達,深化情感。

教師提問:一個“印”字表明,父親的話成了作者一生的做人準則,他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落華生”。 他父親的在天之靈一定特別安慰,想象一下,他父親會怎樣稱讚自己的兒子?

最後教師總結:讓我們一起把父親這句話背下來,希望它也成為我們做人的準則。

這個板塊主要採取圖文結合方式完成學生與文本的深度對話,體會作者寫作意圖。以插圖為切入點,直接進入重點段的學習,避免了程式化的串講,且圖文結合,充分利用課本這一主要教學資源。圖文結合,既是一種讀書方法,寫的方法也滲透其中。

以讀為本。這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讀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在這個版塊教學過程中,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始終。讓學生切切實實地讀書,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並注意變換讀的形式,自讀、範讀、共讀、圖文對照讀、變換句式讀等多種形式交替進行,朗讀、默讀、精讀、品讀、背誦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真正做到讀中感悟。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有利於突破難點。

最後的想象表達,較之“做花生、做蘋果”之類的辯論,似乎沒有體現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和“多元價值取向”。但在我,這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訓練,是情感的提升,是對作者寫作意圖的尊重和認同,也是是我的堅守。目前許多年輕人過分崇拜舞台上的“星”,追求一夜成名,“做花生一樣的人”便成為一種極為珍貴的品質,我希望自己和學生都能具有這樣的品質。在當下的`語境中,我的話也許有點大,有點空,但絕不虛假!我是“真誠”的理想主義,偶爾也“個性”一把!

(四)體會寫法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些其他內容的段落,並指導自讀理解。

教師提示學生:花生5、6月份播種,9、10月份收穫,這四五個月、一百多個日夜會發生些什麼?作者只用了幾個字概括?吃花生、議花生只是一個晚上的事情,作者卻用了大段的篇幅來敍述,這是為什麼?

讓學生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明白表達要根據目的確定重點。(板書:詳、略)

教師接着説:寫花生,目的是為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讚美花生,其實是讚美像花生一樣的人。(板書:學做人)這樣的寫作手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板書:借物喻人)

指導學生閲讀,不僅要弄清“寫什麼”,更重要的、也是更難的弄清“怎麼寫的”,這樣學生學語言才能從內化吸收達到外化表達。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本課的寫法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這種寫作知識要變成寫作的能力,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五)補文閲讀,突破難點

總結學法:反覆讀、抓主要內容、圖文對照、抓關鍵詞句等

補充閲讀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課件出示原文)

教師這樣提示:我們剛才運用這些閲讀方法分享了許地山的做人道理,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讀讀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看看他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段,多讀幾遍。讀完大家交流。

學生讀自己畫出的句段,交流讀後體會。

教師小結:我們今天分享了作家許地山和林清玄對生活的感悟,其實只要你們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用心感受,就會發現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藴含着情與理。(板書:悟情明理)下次就讓我們來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啟示。老師一定會帶頭的!

“用心感受”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也需要訓練。補文閲讀是閲讀能力和感受能力的訓練、培養,迴應和實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一步彰顯了單元主題。本來可以就地取材,用本單元的兩篇略讀課文作為補文閲讀的材料,但我個人覺得五年級下冊的《桃花心木》與《落花生》在表達方式上更接近,與單元主題也更貼切。

  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的主體由課文主要內容組成,最後昇華為“學”字,主題再度昇華,既代表了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又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

附板書: 15.落花生

收 (略)

議(詳) “學”做人(借物喻人)

悟情明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youer/51p5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