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演講稿 >

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300字範文

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300字範文

文明是社會的進步因素,只有人人都講文明社會才是文明社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內容,歡迎參考閲讀。

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300字範文

  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篇一

美德在我心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在一件樸素的事情中,我發現了他們寶石一般寶貴的美。 春節前後,天氣非常寒冷,鵝毛大雪從天上灑落下來。幾分鐘後,馬路上、屋頂上、電線杆上------都積了一層厚厚的雪。幾天下來,雪越下越大,積雪也越來越厚,最深的地方大約有30多釐米呢!路面上堆積的雪已經成了冰,給行路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一不小心就會摔跤。 正在這時,我和幾位居民穿着雨衣,戴着手套,拿着鐵鏟到馬路上剷雪。

他們把鏟子扎進厚厚的雪裏,再往上一提,把雪扔到馬路邊。不一會兒,馬路被剷出了一條通道,使行人更方便了。大家都紛紛感謝他們,可他們卻説:“沒什麼,這是應該的。”許多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也紛紛加入到他們中去,在馬路邊的小孩們都在為大家加油,好像那激動人心的勞動號子。“人心齊,泰山移。大家努力幹哪!”大人們個個滿頭大汗,但卻越幹越有勁,沒多久就把雪鏟除了。馬路又恢復了正常通行。 可是,由於雪沒有停止,不一會兒,馬路又凍上了。大家不顧一切,只要雪凍上路,就把雪鏟除。

小孩們也伸出了手,把路上的雪做成雪球,和小夥伴們玩打雪仗,堆雪人。這樣不但給剷雪工作出了一份力,使剷雪工作能更快完成,而且自己也玩得很開心。 這幾天裏,大家都輪流出工剷雪,道路總是非常通暢。沒過幾天,雪停了。在陽光的照射下,雪慢慢融化了。 法國的孟德斯鳩曾經説過:“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需要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美國的比徹曾經説過:“衡量一個人是高貴還是低賤,要看他具有什麼樣的品質,而不是看他有多少財富。”是啊,美德的確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值錢的東西。那些人得到了這份財富,他們就應該受到我們的尊敬。 這次剷雪工作大家都有功勞,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心,沒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

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矗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

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

  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篇二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中華美德傳承至今有着深遠的意義,文明美德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但似乎不是很熟悉,雖然我們常常掛在嘴邊,而真正的文明美德,誰又能徹底理解呢?   那天,我們老師開了一堂班會課,老師説到文明美德,同學們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中同學們領悟了這個詞的含義:它充滿了美好,它充滿了活力,它充滿了陽光,有時還很可愛,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和周圍。

我成長在一個風景優美,環境良好的明德國小,這所學校可以説是培養我成長五年的家,我非常愛這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裏面有教我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教我們如何做人的老師,還有一起共同成長、相互幫助的同學。

早晨,伴着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們來到了學校。一進校園,我們都會看見各班同學們自覺地在打掃衞生區,你看同學們幹得多認真啊!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想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潔淨、美麗.走進教學樓,哇!樓道是多麼的乾淨,給人一種清爽,舒服極了。同學們上下樓梯見了老師都會親切地問候:“老師好。”老師也會用清脆的聲音答覆我們:“你好。”一句簡單的問候語使得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和諧。

同學們愛着自己的校園,更愛着這裏的一草一木。下課了,同學們在校園裏快樂的嬉戲玩耍。不管是怎麼遊戲,同學們都會注意自己身邊的每一處生靈,都不會忍心去傷害校園的綠林植物,因為它們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文明美德之花處處開。班級裏,每天都有同學搶着擦黑板,拿好粉筆,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老師好累啊!天天給我們上課,批改作業,課後還為我們補習功課。我們要努力創造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好讓老師有個好心境。

在文明美德中,微笑也很重要。給別人一個微笑,送自己一份開心。比如有人隨地扔垃圾,你如果這樣説:“你怎麼這樣?隨便扔垃圾,真不道德。快!撿起來,你不撿,我告老師。”哼,這樣一來別人不會覺得你是一個講文明道德的人,反而會説你沒素質,本來他的錯,到最後,因為自己的態度舉止使事情發生的結果不一樣。如果見此情,我們給他一個寬容的微笑-----微笑具有一種力量,可以淨化人的心靈。在這種微笑的語境裏給他講述效果就大不一樣,他會主動將垃圾撿起。

文明美德是從日常生活中逐漸表現出來的。每個人都要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擁有文明美德是自身的一種修養,它會使你成為一個優雅的人。它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所不能缺少的品格。美麗的校園,優美的環境要靠你、我、他共同營造,讓我們大家手拉手,共創和諧文明的校園,讓文明美德伴隨我們快快樂樂的成長,讓文明美德禮花處處盛開。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美德的演講稿篇三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徜徉在文明美德之河》。

翻開《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猶如徜徉於文明美德的長河,古今中外,名人軼事,名言警句,凡人俗語,好比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碰撞出動人的旋律,演奏出一部恢弘大氣的文明美德交響樂,激起我對文明美德的嚮往之心。我不由得靜下心來,細細閲讀,慢慢品味,深深思索。

在這裏,我探求到了文明美德之河的起源。

我徜徉於秦始皇陵兵馬俑宏大壯觀的陣列,眼前浮現“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悲壯畫面;我徘徊於敦煌莫高窟的精美飛天像前,眼前分明飄來落花瓣瓣,幽香縷縷。忽而幻化成絲綢之路的駝鈴陣陣,《千手觀音》中邰麗華的秀麗面龐。邰麗華的舞蹈如詩如畫,含意雋永。她從不幸的谷底到達藝術的巔峯,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於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生命的尊嚴、偉大的人類精神。她的舞蹈,不就是華夏幾千年傳統文明、文化、美德的延續嗎?

華夏文明美德的歷程,經歷幾千年風雨洗禮,在當今時代,展現熠熠光輝。如今,我們已不再滿足於四大發明的古老驕傲,我們有“兩彈一星”的震撼世界,有“神舟七號”的飛天壯舉,有“嫦娥一號”的登月覽勝。人類現代科技文明史上,寫滿中國人響亮的名字。

在這裏,我探求到文明美德之河的深刻內涵。

善良寬容、尊重生命、感恩生命,是文明美德不可缺少的內涵。

我徜徉於古今中外,世界各地,我看到“提燈女神”南丁格爾挨個看望傷病員的身影,感受到她瘦弱的軀體散發出温暖的光芒。我看到,一代代白衣天使以畢生精力,踐行着南丁格爾誓言。我看到“5.12”汶川大地震廢墟上,招展的軍旗下,身着國防綠的子弟兵,無所畏懼,忘我拯救生命的身影;我看到神州大地上,一個個樸實無華、大愛無疆的“感動中國人”的身影:踏上“感恩之旅”的黃舸,提出“史上最苛刻捐款條件”的曹德旺,“行善家鄉綠荒山”的楊善洲,大愛至樸的“唐山十三農民兄弟”

在這裏,我探求到文明美德之河的豐富外延。

公德意識、尊重別人、知書識禮,是文明美德的重要外延。

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公交車上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讓座,早已成為鄭州人的公德美德。路見不平挺身相助,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讓“小悦悦”事件成為最後一個悲劇,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願。在銀行營業櫃枱或窗口的“一米線”前自覺止步,上公交車或活動時主動排隊,何嘗不是公德意識的體現。

捧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我徜徉文明美德之河,穿越歷史,暢遊古今中外,與名人對話,與凡人相識,它讓我形象生動探究文明的起源和歷程,感受文明美德輝煌多彩的內涵和外延,接受文明的洗禮,美德的陶冶。我將用實際行動傳承歷史,讓華夏文明美德傳統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yanjianggao/wlz3l5.html